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能源资本导论

2018-10-09 08:26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谭建生 殷雄关键词:新能源水力发电发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太阳光为代表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产力的要素。能源作为生产力这部“引擎”的“燃料”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它的形态虽然各异,但因其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所以具有资本的属性。从资本的角度认识能源、开发能源、利用能源,将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变的主题,同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谭建生 殷雄)

一、能量的来源与能源的概念

黎明时分,日出东方。灿烂的阳光自宇宙洪荒开始,就一直照耀着地球。过去50亿年来,天天如此。当我们沐浴在太阳的光芒之下时,觉得它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和煦。神奇的大自然力量,安排了一个巨大的发光发热体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附近,不太近,也不太远,正是这刚刚好的距离,才使得地球上的生灵能在那和煦的阳光下生生不息。

太阳之于人类的意义,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无与伦比的。太阳光是最丰富的能源,是我们星球表面最最重要的生命燃料1。生命在温暖的气候中不断繁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靠太阳才能生存,它是每个自然体系的能量来源,支持着所有的动、植物。在远古的神话中,往往是“一道亮光”劈开了混沌和黑暗,于是世界开始了运转。光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代表着生命、活力和希望,更由此演绎出了数不尽的故事与传说2。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古老的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他们将太阳视作“燃烧的火鹰”,渴望用“拴日石”将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太阳更美好的东西了,它赐予人类温暖和光明,滋养着美丽的花草树木使其茁壮成长4。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曾经令许多读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俄罗斯著名地球化学家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Vladimir Vernadsky)也说,我们都是“太阳的孩子”5。

太阳对于人类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所必备的条件之一:能源6。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来说,太阳所发出的光之中能够传递到地球上、并为人类所直接或间接利用的那部分能量(地球只吸收了太阳辐射能量中约五亿分之一的能量,其中一半又被反射回宇宙,或者被大气和云层所吸收),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其次,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万物昙花一现,却总有痕迹留下”,这痕迹就是由花草树木变成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的形态,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由吸收太阳光之后转化而来。

关于能源的定义,约有20种。《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中国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根据能源的特性,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所谓能源,就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一种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通俗地说,能源是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如煤、石油、风力)及其转换形态(如电力、热力),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动力需要。

人类现在所利用的能源,来源于三种途径:一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二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也就是地热能和核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三是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能源发展史和人类历史进程是息息相关的,从最初的柴火,到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再到新能源如风能、水利发电、核能、地热能、可燃冰等,每一种新能源的发现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人类受惠于直接的太阳光以及由太阳光转化而来的其它形态的能源,由此而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能源的本质属性是资本,因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资本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资本的概念与能源的资本属性

许多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资本的概念曾经做过很多的研究和阐述7。在中世纪的拉丁语中,“资本”最初是指牛或其他家畜的头。家畜一直是当时财富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价值特性”,就是它们可以繁殖后代即实现增值。亚当•斯密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积累国民财富的源泉,资本使经济的细化和产品交换成为可能8。他将资本定义为“为了生产的目的而积累的资产储备”,资本积累得越多,专业化分工就越有可能实现,社会生产力也就越有可能提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给出“资本”最简明的定义:“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剥削雇佣劳动的财富称为资本。或者更为简洁的说法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是资本。

萨穆尔森认为,资本的基本特征是,既是一种投入又是一种产出。在早期,资本主要包括有形资产。三种重要的有形资本是:建筑(如工厂和住宅)、设备(耐用消费品,如汽车;耐用生产设备,如机床和卡车)以及投入和产出的存货(如经销商的汽车存货)。现今,无形资本已经越来越重要,例如软件(如计算机操作系统)、专利(如微处理器)和品牌(如可口可乐)等9。有形资产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可以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10。

资本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必须被赋予某种固定的、可见的形式。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资产总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的,资产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转化为资本。这时候,资本就不是某种物了,而是一种社会关系。19世纪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认为:“资本是一种永恒的价值,它可能成倍增长而不会消亡……假如这种价值脱离了将它创造出来的产品,那么不管产品的创造者是谁,它都始终是创造者拥有的一种抽象的、无实体的事物,因为对于创造者而言,这种价值能够以多种形式固定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开篇便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11商品是物,这是没有人怀疑的;商品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资本价值传递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说,“资本”是附着在物上的“灵魂”,它具有一种“魔力”,就是可以提高生产力,创造剩余价值。这是资本的本质属性。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指出,资本现象的产生,反映出人类从狩猎、游牧和农业社会中,自然地过渡到商业社会的过程。在每一个国家,行业的数量不仅随着控制行业的资源储备(资本)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着行业数量的增加,这些行业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要想让积累的资产成为活跃的资本,使之产生生产的附加值,它们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被固定下来,使附加值得以实现。

人们一般理解“钱”即货币才是资本,但货币的根本用途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的,而且货币本身也具有许多形态:金银等不易变形的金属、贝壳、钞票,等等。钞票这种货币即资本的形态,只是为了资本交换和运输的方便,而并没有特别的含义。亚当•斯密认为,货币“是资本流通的大车轮”,却不是资本,因为价值“不可能存在于这些金属构件上”12。资本不是积累下的财产,而是蕴藏在财产中的一种潜能,它能够衍生新的生产过程,也即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创造价值的最终形态,被蕴藏在各种商品之中了。

各种能源形态是物。太阳本身是物,它发出的光也是一种物,因为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里的“粒”就是粒子,它是一种物的形态。树叶、柴薪、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等,这些能源种类都是以物的形态出现的。风是空气运动的结果,它当然也是一种物。这些“物”本身只能是一种资产,而不是资本。各种能源形态所蕴藏的内核,在生产过程中驱动着剩余价值的产生,于是便表现出资本的属性。能源的物质性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决定了能源具备资本的属性。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要的特殊表现在它不能脱离人的需求,是天生为满足人的需求而生的;另外,某些能源形态(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又具有价值,本身又是商品。

马克思赋予商品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这种二重性,又是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的这种二重化,是产品表现为商品的规律。”13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sPiketty)认为,资本与财富的含义完全一样,两个词可以相互代替。“所有形式的资本都具有双重角色:既有存储价值,也能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他认为,对于石油、天然气、稀土元素等自然资源,“很难将人们在勘探采掘中所投入的价值剥离出来”,无法“单独计算自然资源的纯粹价值”,因此将这些形式的财富都归入了资本中14。作为特殊商品的能源产品,作为一种资产或财富来说,也服从同样的规律,也具有二重性。能源工业自身是一种产业,同时它又是其他产业的“粮食”和“动力”。一方面,它的生产需要付出劳动和生产资料,因而它具有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其他产品生产的生产资料,因而具有使用价值15。

对于能源这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凝结在任何的商品中了。因此,能源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对能源的衡量,除了标准煤、电力之外,也许还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如低碳经济时代的碳排放量也是一个指标。节能减排与其作为一个运动来对待,不如将其作为一项指标(即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贡献率)来对待。只有纳入技术和经济指标中的物理量,才是可以管理的16。

马克思眼中的商品,是这样一种东西:“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17这就说明,马克思把“物”定义为商品的属性表现。那么,这种“物”是如何来的?除了人的劳动外,它也是消耗了能源的,也就是,能源也是生产这种“物”即商品的来源之一。从这个意义来说,能源虽然本身是物的形态,但它对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来说,则是起了资本的作用,因此,能源具有资本的本质属性。这个命题,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能源、利用能源、开发能源,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能源资本的“外壳”,即各种具体的能源形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区域性:某一区域某种能源品种多;

固定性:某一种能源品种固定在某一区域;

稀缺性: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可再生能源受区域的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制约;

多样性:品种多样,能量密度各不相同;

流动性:能源作为商品,可以一定的方式流动。

这些能源形态的具体特征即“外壳”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内核”即创造价值的资本属性,却并不因为其形态不同而有所不同。除了一般的资本属性外,能源资本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如下功能:

发动机:启动经济,需要能源;

加油站:经济运行过程中,能源不能短缺;

显示器:通过能源的消耗量,可以判定经济运行状况;

校准器:能源消耗无法造假,可以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非常态18。

现代文明的能源利用具有六个转变特征: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变,由“黑色”向“绿色”转变,由煤炭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变,由油气向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转变。这种转变只是能源形态的转变,但其资本的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资本创造价值的方式和效率发生了变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发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