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培育壮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
挖掘粤港澳和东盟国家等周边区域市场需求,培育一批基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企业主体,推动广西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快速发展。
1.发展广西特色平台经济。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平台模式,鼓励平台企业与实体企业商务深化合作,推进精准营销、便捷支付与线下最终体验交易和用户反馈等业务环节高效联结。瞄准粤港澳及国内先进地区日益增长的家政“刚需”市场,发挥我区人力资源优势,创新人力输出模式,打造集培训认证、推荐就业、驻家管理为一体的线上中国—东盟家政服务平台和线下实训基地及呼叫中心,培育形成有特色、高素质、规范化的全国性“网妈”品牌。围绕百姓生活多样化需求,在教育、医疗、社区、健康等领域,建设一批大型生活服务平台。立足广西科教资源,发展面向西部地区和东盟沿线国家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策划、广告等细分信息资讯服务平台。
2.推动分享经济快速发展。面向生产领域,支持企业搭建生产设备分享平台,加快推进办公空间分享,积极探索劳动力分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面向流通领域,鼓励传统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向物流分享转型,加快推进全民众包物流平台建设,提升物流业效率。面向消费领域,引导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健康发展,鼓励面向主要旅游区的共享房屋平台建设,推动教育共享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发展。围绕技术创新,探索建立集科技仪器共享、科研咨询与合作开发项目等内容服务共享为一体的科技资源分享新模式,积极发展知识技能分享平台。
第七章 布局壮大数字化向海经济
(一)建设海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建设服务空天、海上、地面的海洋信息通信网,推动与东盟港口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北部湾全空间信息通信能力。依托现有各类海上平台,集成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通信设备,建成海上公用宽带通信网。面向各类移动平台间信息共享要求,研发自主可控的微波、超短波通信技术产品,发展专用宽带自组网。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积极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展各国陆海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构建南北方向由广西到新加坡、东西方向由越南至缅甸的跨国高速通信网络,增强与东盟国家的海洋通信能力。
(二)建立智慧海洋应用服务体系。
依托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和中国—东盟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我区乃至东盟国家提供海洋领域国际先进的大数据应用和云计算支撑。面向海洋数据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打通、重构和新建涉海信息交流渠道,实现对各类海洋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服务。积极推动我区与北部湾沿海省份及东盟各国开展海洋数据交换共享与应用服务工作,围绕海洋信息咨询、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污染监测预警、远洋渔业作业等应用场景需求,开发各类语种的App应用及系统软件,为北部湾区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建设集海洋监测、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海域综合管理水平。建立用海企业数据直报和海洋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发挥大数据优势,为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高端船舶制造等产业发展提供运行分析服务。
专栏13:泛南海区域全息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以《“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为指导,建设泛南海区域全息大数据平台,全面汇聚、整合泛南海区域海洋经济、海洋基础设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海洋信息资讯,以及经济、地理等宏观数据和海洋舆情信息,为参与“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相关部门、企业、组织及个人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服务以及决策咨询服务,切实推动泛南海区域国家旅游经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产业、海上互联互通以及海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最终形成南海命运共同体。
(三)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
以广西北部湾现代渔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强海洋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水养殖、休闲渔业、南海外海和远洋捕捞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海工装备智能制造发展,培育船舶运输、港口物流、海洋油气开采相关智能装备制造。加强海洋信息感知和技术装备研发制造,重点推进新型智能海洋传感器、智能浮标潜标、无人航行器、智能观测机器人、无人观测艇、载人潜水器、深水滑翔机等装备的研发。发挥广西海洋文化特色优势,推进海洋文化与信息技术结合,培育海洋文化博览、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面向北部湾,推进海上风电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我区海滩、海水、海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智慧化的滨海旅游、休闲养生等服务业。
专栏14:海洋产业数字化融合工程
建设智慧海洋牧场。建立天基、空基、岸基、海基等立体化观测体系,综合运用海滨观测、平台观测、航拍、遥感等手段建设智能感知网。在大风江、南流江等入海口,及浅海滩涂生态养护带等重点区域部署溶解氧探头、海温探头、自动气象站、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入海污染物排放和水质变化情况,推动建设生态智慧海洋牧场。推广“智慧渔场”生态养殖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海洋渔业生产信息服务体系,为海洋养殖提供病害监测诊断、饵料自动投放等智能化远程控制手段。
发展智慧远洋捕捞。建设海洋大数据平台,提供海洋信息咨询、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污染监测预警、远洋渔业作业等应用服务。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远洋渔业捕捞中的广泛应用,建立集调度指挥、渔场鱼情分析、实时作业监控、数据采集、资源分配和捕捞协同为一体的远洋捕捞管理决策系统,实现捕捞精细化管理。
发展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统筹布局北海、钦州、防城港海工装备智能制造,钦州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开采设备、海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高技术船舶及基础配件;防城港重点发展港口机械、海上油气储卸装备等;北海重点发展海洋环保装备,海洋电子信息装备等。以海洋运输、远洋捕捞、现代旅游等智能化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生产智能船舶装备。结合智慧港口建设需求,大力发展数字化的平台起重机、船用起重机、物料整理设施、输送机械及系统、立体仓库等产品。围绕海洋油气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重点研发生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海油气平台散装部件设备、海底机器人等产品。
发展智慧海洋服务业。推广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现代旅游、竞技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大力发展帆船、帆板、赛艇、海钓、沙滩排球、海上马拉松等海洋体育运动和海岛休闲、游艇观光、体验捕捞、观赏表演等现代旅游业态。借助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车联网等技术,重塑旅游精品线路安排、自驾游、自由行、落地签等业务流程,推动跨国旅游业发展,构建中国—东盟滨海旅游合作圈。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利用3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促进海洋文化创意、体育赛事、医疗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海洋旅游休闲基地和休闲养生基地。
第八章 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高地
(一)强化中国—东盟信息港国际化平台作用。
把握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机遇,围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建设论坛、联盟、智库等各类交流平台,深化在数据、技术、商贸、人文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1.构建完善交流合作框架。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发展合作高峰论坛,开展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北斗导航、智慧城市等主题交流活动,提升论坛高端化、国际化水平。成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成立面向东盟的产业联盟、智库联盟,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和举措。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研究院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强化人才智力支撑。研究出台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政策,形成针对性强、接地气、可操作的“一揽子”政策工具箱。推动设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专栏15: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工程
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发展合作高峰论坛。借鉴福建数字中国、贵州国际数博会的经验做法,与国内顶级会展专业机构合作,进行高端定位和整体策划,重点围绕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北斗导航、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论坛举办形式,提升论坛高端化、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成为在国内及东盟具有影响力,集政府交流、企业合作、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数字经济合作高端平台。
成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把握“一带一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等战略机遇,以发展数字经济为主题,以合作共赢为目的,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单位,积极联合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加强与东盟各国相应机构和单位对接,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成立产业联盟、投资联盟、智库联盟,打造共享项目库、私募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发展。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以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大数据研究院为基础,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等工作平台,积极加强与东盟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的沟通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重点开展中国—东盟政治经济形势数字化分析,形成政策研究数字化,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广西)与东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提供智力支撑。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研究院。以广西数字经济研究院为基础,联合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力量,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工作平台,加强与东盟高校、科研机构、智库的沟通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重点开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形势分析、政策研究,为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深化。推动建立中国—东盟统一的数字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共享交换标准化发展。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平台,推动银行、通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领域信息共享互信互认,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相关的经贸合作提供数字化支撑。推进网络文化、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等领域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区域性资源共享和普惠服务合作中心,促进中国—东盟数字化服务交流合作。
(二)推动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立足广西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面向东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网络文化和北斗导航等数字产业,形成区域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
1.建设面向东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基地。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整机柜服务器、规模化数据中心、绿色智能服务器等新型IT设备的部署应用。面向东盟农牧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交通运输等应用场景,推进面向东盟合作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发展数据采集、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视化等大数据服务企业,开发旅游、文化、游戏、商贸、交通等专题信息资源,促进面向东盟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式发展。引导市场部署面向东盟的云服务网络,推动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为中国—东盟双边合作业务提供多元云服务。积极引入国内竞争力强的人工智能企业,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推进面向东盟的技术合作、应用示范和产品贸易,鼓励和支持开拓东盟市场。
专栏16:面向东盟合作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数据交易中心。依托交易中心,发展数据交易、支付、结算、交付和安全保障等服务,积极开拓数据和信息服务的海外市场,加大支持企业走向东盟的服务力度。支持国内外数据服务商在我区设立服务及运营基地,发展北斗导航、旅游、文化、金融、商贸等东盟数据业务。
建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数据库。建设中新互联互通沿线国家或地区的铁路、公路、口岸、海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大数据平台,支撑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将南向通道建设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大数据平台。整合利用我区在东盟和金融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推动中国—东盟在金融领域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制定标准规范体系,整合汇聚中国—东盟金融大数据资源,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服务。
2.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集聚地。充分发挥南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综合保税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优势,建设一批中国—东盟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培育一批服务跨境贸易的跨境电商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及国际商品直销业务,促进广西跨境特色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网上东博会”建设,为中国与东盟企业跨境贸易营销宣传提供“网络展位”。
3.建设面向东盟的网络文化产品集中输出地。鼓励引导广西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文化传媒企业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文化企业,打造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内容文化产业集群。依托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围绕网络影视、文学、动漫和游戏等东盟网络文化产业热点领域,发展产品推广、国际市场投融资、版权交易、法律规范咨询、风险管理等多元化服务,促进网络文化产品向东盟市场输出。加强网络文化和数字内容交易市场监管,充分运用企业信用体系、市场抽查监管体系等机制手段,规范企业跨境网络文化产品输出和引进行为,净化网络文化市场。
4.建设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服务基地。推动北斗导航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统筹布局和联动发展,在南宁、柳州、钦州等市布局发展北斗软件产品研发、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终端产品、应用展览展示中心等。把握中国—东盟在环境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的契机,积极开展相关的北斗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和服务输出。深化与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等机构合作,推动北斗学院建设。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举办相关论坛及展览,加强北斗导航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体系宣传和展示,让东盟各国更多了解北斗、应用北斗,让北斗导航更好服务东盟市场。
专栏17: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载体建设工程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方式,建设“一园、二区、三中心、七平台”。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大数据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商业综合体及配套设施;搭建大数据跨境应用创新和实验公共服务区,支持入驻企业开展运营数据清洗、分析挖掘、区块链应用等业务;建设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双创服务中心,发展成果展示、数据交易、数据融资等新型业务;建设数据开放、“质量链”、工业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经济运行、普惠金融、决策指挥等7个服务平台,支撑在重点领域开展面向东盟的大数据应用示范。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以“数字中国,智联东盟”为目标,引进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医疗健康云、智慧旅游云、跨境电商贸易产业、新媒体播控产业、物联网产业等集群,打造中国—东盟数据中心生态基地、小语种人工智能研发基地、呼叫中心智能联络基地,形成我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全云生态”体系。
(三)壮大开放型数字经济市场主体。
面向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本土创新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面向东盟业务,提升广西数字经济开放活力。
1.引进优强数字经济市场主体。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交流合作平台,面向国际高科技发展高地及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等国内高科技重点区域,针对强优高科技企业以及已经运用大数据实施融合升级的传统领域重点企业,制定专门招商政策,优化招商服务,大力开展专题招商、精准招商、定向招商,推动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支持和推动企业在广西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发展面向东盟的国际业务。推进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浪潮等数字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支持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和发展一批互联网国际业务中介机构。
2.加强本土数字经济企业培育。组建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为我区及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的龙头领军企业。发挥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优势,利用已经具备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平台能力,建设一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示范项目,立足区内、面向东盟进行复制和拓展。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共享经济等领域,大力支持正在起步、成长快速、极具潜力的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广西未来的高科技“小巨人”和“独角兽”。
专栏18: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培育工程
依托全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数字广西创新创业工场”,向社会开放数据接口,提供统一和规范的开发工具,采用“免费+开放+开源”方式,向小微企业、创客团队乃至东盟国家开发者提供低成本的数字产品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在校学生提供移动开发相关能力培训、技术分享、交易撮合、商业变现、运营推广、创业辅导、项目孵化、投融资等服务,支持创新开发贴近不同层次的信息消费产品。举办各类型创业创新大赛,营造黑马生态,发现和培育一批潜质高、特色鲜明的黑马项目和企业,重点支持以东盟市场和跨国合作的数字经济项目。
3.支持企业积极拓展东盟市场。完善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渠道,提供项目投资并购、融资、税收、合同、知识产权、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政策法律咨询和信息服务,助力积极拓展广西数字经济产业海外市场。建立健全海外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情况、政策环境、金融服务、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商务贸易标准规范等资讯,有序引导市场机构建立国际合作法律援助体系。加大对“走出去”数字经济企业的政策保障力度,为企业应对海外投资风险提供政策性保险工具,落实新技术、新产品进出口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除企业“走出去”障碍。鼓励广西数字经济企业在东盟设立产业合作园区,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海外并(收)购,加快建立国际化营销服务体系,带动广西数字经济优势产能集群式“走出去”。
第九章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
1.推动全区宽带网络升级。建设高水平光网广西,推动城市和农村宽带提速,实现“城区千兆进家庭、乡村百兆进农户”。建设高速骨干光纤网络,推动互联网骨干网的架构持续优化,提高骨干网络的出省带宽和质量。大力推进“百兆光纤进家庭,千兆光纤进小区”工程,全面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落实光纤到户标准,加快既有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光纤到户改造。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实现行政村通光纤,加快推进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提升“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基础网络能力。
2.打造新型泛在移动网络。完善4G网络建设,形成连续广覆盖、大容量、高速率的优质4G网络。推进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NB—IoT网络覆盖,推进eMTC网络建设,与NB—IoT实现协同。推进由中国移动公司承担的国家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培育5G产业发展生态圈,适时启动5G网络建设,提高大流量业务承载能力,支撑超低时延、海量接入的数字经济各类应用。进一步打造“无线城市”,加强城市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3.加快IPv6和未来网络部署。加快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发展,推动LTE(长期演进)网络、基础电信企业自营业务系统IPv6改造,加快实施固定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企业和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完成数据中心的内部网络和网关设备IPv6改造,满足支持IPv6业务接入和承载的需要。率先开展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应用IPv6改造升级,快速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南宁骨干节点,探索未来网络和现代网络兼容发展。
4.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枢纽。推进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投入运营,与各企业的省际出口带宽形成网间互联“双通道”。提升中国联通公司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通信能力,推动中国联通公司面向东盟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投入使用。争取数据交换中心、离岸数据业务获批并投入运营,海缆登陆站获得政策突破。加快建设“广电云”基础服务平台,立足广西,辐射东盟。
5.推进数字经济新型应用设施部署。加强数据中心、CDN(内容分发网络)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部署,依托电信运营商、专业CDN服务商,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国CDN网络,逐步扩大CDN网络覆盖范围。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吸引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专业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来我区建设数据中心。
(二)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建设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数据资源“聚通用”,推动数据战略资源价值加快释放。
1.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加快环境保护、健康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能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重要领域业务信息库建设,完善全区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推动面向东盟的经济和生态大数据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服务。建立广西数据标准管理规范和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向广西政务大数据中心汇聚,推动社会数据资源和互联网数据资源整合汇聚。
专栏19:广西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面向广西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打造经济生态大数据平台,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推进自然生态、宏观经济、投资环境等各类数据的统计、采集、分析和挖掘,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等传统产业防灾减灾提供数字化预警分析等服务,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咨询提供数据支撑,打造成为立足广西、面向西南中南地区、辐射澜沧江—湄公河甚至整个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大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枢纽。
2.大力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深入实施广西政务数据“聚通用”攻坚行动,构建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体系。建设统一的自治区、市两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全区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基础数据库及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常态化管理机制和动态更新机制。建设全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数据开发和创新应用服务。
(三)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保障。
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同步推进,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强化云安全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安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加快建立责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备、协同高效、合作共享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数字安全责任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工作,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情报共享、研判处置和应急协调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综合预警分析能力。
2.强化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围绕国家安全、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等层面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建立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目录体系,推动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平台,支持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整体提升安全防御能力。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管理等政策及标准制定,强化工控安全检查评估,形成全区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应急保障、风险预警等保障能力。
3.强化网络数据资源安全保护。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备份、加密认证、流动追溯等安全技术研发和部署,加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提升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强化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建设大数据安全靶场,开展大数据与网络攻防演练。推动合同、发票、证据、档案、凭证等电子化转变,加快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商务运行环境。
4.加快云安全服务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认证体系,培育数字安全产业和安全服务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服务全行业的安全技术应用平台,研发关键产品,提高安全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创新云安全服务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完善网络安全运维、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国产密码技术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加强与东盟合作,建设中国—东盟网络安全综合培训中心。
(四)着力提升数字技术支撑能力。
坚持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加强数字技术研发,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主体,提高广西数字经济产业整体竞争力。
1.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围绕产业链体系化部署创新链,聚焦智能硬件、新型显示、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和未来网络等重点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数字技术研发成果,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强基础前沿数字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技术成果。面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推动各类新兴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强产学研用协调,鼓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与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
2.建设高水平技术创新载体。围绕广西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需求,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通信设备、行业电子产品、工业应用软件、小语种软件等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统筹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平台),加强数字技术前瞻性研究。支持多个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和开展联合攻关,吸引大型企业、知名高校院所、行业研究机构等在广西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自治区级、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数字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开展促进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人才摇篮。
3.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明确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和市场的定位,从政府主导创新向服务创新转变,搭建共享云平台和行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区科技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构筑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标准规范、认证检测、市场推广等技术服务平台,以政企联合等方式加强集成电路、北斗设备、新型显示、传感设备等领域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强化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及关键应用领域的专利数据库,形成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数据动态监测与分析的公共服务机制。
第十章 优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一)加大政策法规标准保障。
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举措,按照规定为数字经济企业在用地、人才、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立改废释”,推动法规制度适应性变革,优先解决旧制度与新业态之间的矛盾,确保数字经济相关监管职权法定、市场行为有法可依。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消除数字经济行政审批、上市制度、职业资格改革等方面的隐形壁垒。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各领域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推广,面向数字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建立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情况,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数字经济监管制度。
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制定并滚动更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持底线监管,依法包容处于发展初期且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形态等发展,破除新模式、新业态的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完善协同监管机制,重点针对数字产业化的融合型产品和服务,探索跨部门协同监管,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手段,推进广西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多元治理体系建设,引导建设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行为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鼓励第三方机构和大众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形成监管合力。
专栏20:互联网平台多元治理体系建设工程
适应互联网平台涉及多个行业管理部门的特点,推动政府内部协同,建立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机制,加强数据开放和共享,提升治理效率。加强政府与互联网平台之间协同,对用户涉嫌违法等情况及时介入进行直接管理,鼓励平台积极完善内部规则,积极依靠规则对平台与用户等多主体的行为进行指引。大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治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实施行业规范与自律公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平台治理。加快劳动用工制度改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保障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灵活就业者平等劳动的权利。
(三)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
推进广西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对数字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的审批等各类政务服务,适应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变化快、业态新、规模小等特点。推动建设全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能力,实现网上办事“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全网通办”。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合一通办、一个系统审批服务。
第十一章 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布局
(一)构建“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的发展格局。
立足广西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布局现状,结合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推动全区数字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不断强化重点城市集聚效应,构建形成“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的发展格局,即打造一个引领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南宁总部核心,建设一条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中轴带,统筹特色产业数字化示范发展区、桂东承接发展区、沿海沿边开放发展区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各设区市差异布局,实现多点突破。
广西数字经济“一核一轴三区多点”布局示意图
(二)打造引领全区的总部“核心”。
充分发挥南宁作为广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依托南宁五象新区建设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引领全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南宁:加快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网络文化、数字金融等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面向东盟的信息服务枢纽;大力推进航空航天和先进轨道交通等领域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优势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技术在现代金融、物流、商贸、健康等服务业的融合应用,引领全区数字化服务业发展。
专栏21:南宁五象新区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建设工程
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加快建设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广西—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清华启迪东盟科技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培育发展总部数字经济。持续完善金融商务、科技创新、物流交通等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制定完善针对数字经济总部企业引入和培育的支持政策,鼓励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产业规模优势的国内外数字经济企业设立综合总部、地区总部和功能总部,重点培育一批发展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本土数字经济总部企业,打造一批数字经济总部楼宇,形成面向东盟、辐射广西的数字经济总部基地。
(三)强化“中轴”辐射带动作用。
以南宁为核心,以柳州、桂林、北海为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数字经济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建设“四点联动”的广西数字经济“中轴”,辐射带动全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柳州:依托汽车、钢铁、机械等工业基础,加快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和行业应用电子等产业,积极推进服务全区和东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中心,辐射带动全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桂林:大力发展光通信、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布局和智慧示范园区建设;以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争取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平台,持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全区旅游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北海:巩固壮大以新型显示、数字音频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链,培育发展软件设计研发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动临港产业数字化升级,引领全区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和面向东盟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辐射带动全区数字产业化发展。
(四)统筹“三区”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广西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紧抓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建设特色产业数字化示范发展区、桂东承接发展区、沿海沿边开放发展区三大区域,促进全区数字经济协调联动发展。
——特色产业数字化示范发展区。立足柳州、桂林、百色、河池等城市资源禀赋,围绕制造、旅游、农业和健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化示范,培育壮大相关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厂商,总结可规模化推广的经验模式,示范带动全区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
——桂东承接发展区。以梧州、贵港、玉林、贺州、来宾等城市为重点,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承接信息技术产业转移的产业基地和园区,支持与粤港澳区域领先的数字技术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强合作,促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大健康等本地产业数字化发展,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沿海沿边开放发展区。充分发挥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等城市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快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推动数字化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沿边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开放型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五)推动“多点”特色突破。
以广西数字经济“三区”布局为指导,立足各市产业基础,明确各市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推动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多点突破。
——梧州:发挥粤桂合作平台作用,重点发展手机主板、整机及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发展掌上多媒体产业及电子信息服务产业,配套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建成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
——防城港: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领域两化深度融合,支撑构建现代临海工业示范区建设,以数字化加快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现代港口发展,壮大数字化向海经济,引领全区数字化向海经济发展。
——钦州:以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高新区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港口智慧物流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离岸外包服务中心、广西信息消费中心,支撑“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港建设。
——贵港:以赛尔康(贵港)电子产业园为核心,打造成为重要的电子加工生产基地;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加快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发展,支撑建设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新兴工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玉林:以玉柴集团等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打造现代智能农机产业基地和智能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壮大医疗电子、会展旅游信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百色:依托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建设,发挥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用,着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推广、数据分析、远程监控、监测预警等应用平台,示范引领全区农业数字化发展。
——贺州:积极引进发展计算机产业、太阳能利用、高能电池等信息产业,建设成为综合型电子信息制造及信息服务基地;推进碳酸钙、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两化融合,支撑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
——河池:依托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养生、健康、养老等业态融合,培育发展相关智能化设备产品和服务,示范引领全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来宾:加快冶金、能源、铝精深加工、制糖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推进双创融合发展,支撑打造成为桂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兴工业基地。
——崇左:依托沿边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连接东盟和资源富集优势,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开放平台,大力发展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加快边关风情旅游、糖业、有色金属、建材、林业等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形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高地。
第十二章 完善数字经济保障体系
(一)完善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统一领导作用,建立健全跨市、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建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自治区各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分工出发,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强化工作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各市要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推进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二)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创新投入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大力支持我区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带动实体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积极争取国家相关专项资金扶持,推动设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充分发挥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作用,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小微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强人才培引。
围绕数字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强传统劳动力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数字化素养。推进数字经济学院、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引进一流高校在我区设立创新中心,在现有学科设置基础上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专业和相关课程。推动区内外高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建企业对口实践基地,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四)夯实创新支撑。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应用的新机制,优化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建设完善面向数字经济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关键环节专利导航,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利用,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储备和布局,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强数字经济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广,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五)强化监测评估。
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监测评估,研究建立准确反映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指标体系,推动建设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实现对我区整体层面、各市层面以及重点领域的跟踪监测,定期发布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建立数字经济研究智库和咨询服务专家委员会,强化对数字经济宏观监测和理论研究指导。
(六)培育市场需求。
加强数字经济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发挥政府应用、重大工程建设对扩大升级数字经济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数字经济科普工作,围绕公众广泛关注的数字经济相关技术、产品、应用、消费、安全等热点及焦点问题,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多元化,满足公众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需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天,在中国的版图上,长江黄河奔流不息、河湖水系密布。与此同时,一条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油气管网就像大江大河,跨越数千里,源源不断输送着电力、油气,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最近,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为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加快建设横跨东西、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国家管网集团办公室对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会议缺乏统筹,导致开会多陪会多,干部职工反映比较强烈。据统计,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总部(含部门单位)要求下属企业参加的会议8
8月8日,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广西LNG外输管道复线(百色-文山)工程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正式启动建设。工程起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百色首站,止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砚山末站,途经广西、云南2省(区),全长346.8公里,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气量达10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管网集团官网显示,刘金玉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官方网站更新集团高层个人信息。最新信息显示,国家管网集团数字化部原总经理刘金玉,已于2024年4月任国家管网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近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制定国家管网集团福建省管网有限公司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最高限价0.209元/立方米(含税),下浮幅度不限,自通气之日起执行。详情如下: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制定国家管网集团福建省管网有限公司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各设区市发改委、平潭综合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福建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制定国家管网集团福建省管网有限公司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国家管网集团福建省管网有限公司天然气管输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限价0.209元/立方米(含税),下浮幅度不限,自通气之日起执行。详情如下: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制定国家管网集团福建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发布北京管道陕京线地区低阶煤气化制氢方案招标。要求对陕京管道沿线煤炭资源与煤质调研、当前主流的煤气化制氢技术对比,沿线典型煤种气化反应性及其灰熔融特性评价,大宗煤气化催化剂的实验筛选与评价,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指标及其管道掺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油工程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国家天然气管网扩建Ш期增压站升级改造项目(MGS-Ш项目)正式签署境内采购和施工交钥匙固定总价合同,合同金额51.7亿沙特里亚尔(约99.97亿元人民币)。本项目主要是对沙特国家天然气管网现有的1
四季更迭,万物复苏。伴着和煦春风,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季落下帷幕。自2023年11月进入冬季保供期以来,历时150余天,广西能源集团旗下广投管网公司累计向广西输送天然气超6亿立方米,单日最大管输量突破470万立方米,再次刷新历史峰值,未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件和非计划停输事件,为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
4月1日,石化油服发布公告,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成功中标国家管网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铜梁-潜江)干线工程一、三、四标段,中标总里程592.8公里,累计合同额33.78亿元。据悉,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我国“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对于促进川渝和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
3月25日,江苏省别桥镇天然气、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期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公开招标,预算金额为6000.00万元,建设规模:新建污水管网约25公里、改造提升5公里;新建天然气管网28公里(其中输气管线20公里、入户管线8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管网、污水处理泵站、天然气输气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6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等十六部门印发《河南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公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不低于停车位数量40%比例配建快速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条件。普通国道服务区新建充电基础设施应满足8辆以上电动汽车同
8月12日,河南焦作召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谋划推进会。会议指出,要全面摸底焦作市能源结构,系统开发整合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还要合理规划能源布局、输送和分配路径,促进清洁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加快推进现有增量配电网改造升级,积极探索分布式
近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关于重庆华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核准的批复,该项目建设2台5万千瓦级燃气轮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10万千瓦,同步建设余热锅炉和烟气余热利用等装置。项目所发电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详情如下: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华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核准的批复涪陵区发
山东是我国分布式装机大省,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已多年位居第一,与此同时配电网压力也导致山东分布式光伏可开发容量告急。2023年12月15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的公告称,山东省内136个县(市、区)中,2024年有53个地区的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受限”,43个地区为“一般”,仅40个地区的低压配网接
摘要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易造成并网点电压越限,威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向计及多光储一体机的配电网提出一种集中式优化与分布式实时控制相结合的电压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配电网集中式滚动优化模型,制定各光储下个时段的电压和功率参考;然后提出基于电压灵敏系数的分布式电压实时控制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发布。其中提出,自治县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推动企业用能高比例绿电替代,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全额自发自用等市场化消纳新能源方式,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鼓励工
6月12日,思格新能源在上海隆重举行“云生新智慧,光储新势能”公司理念暨零碳解决方案发布会,来自光伏及储能行业的协会组织、业界领袖、企业代表及媒体代表等数百位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行业盛事。发布会上,思格新能源董事长、CEO许映童先生深刻分析了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路径。他
6月12日,湖南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工信节能〔2024〕194号),其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发展风电、太阳能推进煤炭消费替代,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和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动多能互补高效利用。还提
6月6日,广东省印发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粤办函〔2024〕88号),其中提到,推进建设智能变电站、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全省智能化电网。同时指出,加快人工智能与电力、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全域物联网等装备及系统的融合应
5月28日,湖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网接入管理有关事项的复函。其中提到国网湖南电力经营区2024年一季度各区县分布式光伏接入可开放容量计算结果。截至4月底,分布式光伏接入可开放容量为773.57万千瓦。红色区域的区县暂停受理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申请。(一)红色区域截至4月底,国网湖
为巩固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规范电网公平开放行为,近期,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结合上海、安徽实际,华东能源监管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暨电网公平开放重点监管工作方案。重点监管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目标、工作步骤,聚焦用电报装服务、电源接网服务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烧结机梭式布料器、新建配料、新建混料湿法除尘系统项目结果公告,河北融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含联合体:国昇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价格:1859万元。该项目计划新建一套梭式布料器湿法除尘系统,设计风量约为150000m3/h;新增一套配料湿法除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10月9日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四季度工业经济工作政策措施的通知,共提出34条具体措施,其中包含开展工业领域绿色设备推广活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有序推进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0月9日发布《广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及时有效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详情如下:广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及时有效降低重
10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桂政办函〔2024〕25号)。其中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制提到广西电网公司负责协调落实电厂减产、限产,以及区域电力调配工作。政策提出,SO2、NOX、PM减排可通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燃煤电厂、平板玻璃、燃煤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依法合规开展售电业务的风险提示(2024年3号),近期,我中心收到部分市场主体反馈,个别售电公司冒充电力交易机构开展售电业务活动。特对此发布风险提示: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未下设任何售电公司,也未授权或指定任何单位(公司)合作开展售电业务,现广西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9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四季度工业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汽车行业加力支持整车生产企业“去库存、优结构、提产值”,鼓励整车生产企业增加排产计划,推动汽车零配件企业加快转型生产新能源零配件,增大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围绕动力系统、航空材料、元器件、航空电池、飞控系统、装备维修维护等领域,加快形成系统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公布2024年10月列入广西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关于公布2024年10月列入广西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的通知各有关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公司:按照《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关于做好售电公司申报工作的通知》(桂工信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广西钢铁焦化厂超低排放综合改造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预中标,中标价1536.84万元。该项目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脱硫脱硝系统备件完善;(2)出焦除尘脱硫改造;(3)环境除尘系统增加关键备用设施改造;(4)
9月30日,广西清之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启动东兴市共享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招标,项目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建设总规模为300MW/600NWh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投标人自2018年1月1日至投标截止日期至少有1项单机容量60MW或以上的电站项目EPC总承包或施工总承包已完工投运业绩。
近日,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一炼钢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总投资:18620.9万元。建设规模:①1#LF炉、混铁炉除尘系统改造②中频炉、废切除尘系统改造③1~2#AOD炉一次除尘系统改造;④1#2#AOD二、三次除尘系统改造;⑤新建3~6#AOD炉一次除尘系统改造;⑥3#4#AOD二、三次除尘系统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