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欧阳明高:中国动力电池大规模走向国际

2018-12-18 09:35来源:汽车之家作者:杜俊仪关键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燃料电池:产业链还不够健全

燃料电池的战略性不仅仅体现汽车上,还是能源革命的前沿技术,不仅是用在汽车上,更多的可能要商用车、火车、轮船、军舰、发电到处都要。另外,集中式可再生能源要把能量储存起来,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变成氢气,再通过天然气管道运走,这是它的战略意义。

从车载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一个核心的问题、永恒的主题就是降低铂载量。油车也用催化剂,最高标准用铂的载体大约0.1克/千瓦,燃料电池也是这个目标。美国能源部的目标是每千瓦0.1克,已经在做产品的丰田燃料电池系统是每千瓦0.2克,国内现在做的燃料电池大概也在这个水平。

但目前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不够健全,技术和国外也有一些差距。例如膜电极的国产占有率大概百分之三四十,还是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另外高转速的空压机、储氢瓶也要大幅度降低成本。除了自主研发以外,还要要把全球的产业链吸引到中国来。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都已开始在燃料电池方面开始发力。

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有优势

以前普遍认为中国的混合动力技术很差,和国外没法比,但实际上,中国在混合动力方面更有优势的是做插电式混动,纯电里程都是50公里以上,将来要70公里,最后要90公里。因为中国的车一般都是在城里开,有了50—70公里的纯电动,油基本上就不怎么用了,省80%的油。

另外就是成本,除了省80%油是可以平衡一部分费用外,现在中国有一个新的技术,就是不用双电机,只用一个电机,做并联混合动力。国外的混合动力都是两个电机,像普锐斯就是双电机,国内用一个电机一个控制器。另外,现在插电混合动力单离合即可满足要求,与国外的双电机双离合器系统相比节省八九千元成本,用这八九千块可以增加10度容量的电池,达到与国外先进混合动力相当的成本。

智能化:从狂热到理性回归

智能化技术正在持续升温,但是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回调,所以智能化技术正经历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有进展的是,国产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开始量产,主要是恒润科技,总销量已经到5万台以上。另外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最核心、也是成本最高的一个技术,像百度用的激光雷达,6万美元/个。激光雷达以前是机械式的,现在做成固态的,国内有一家公司叫禾赛科技已经有比较大的进展,处于目前世界上的先进水平。现在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的科技,包括了中国、美国、德国的OEM,还有美国60家具有公开道路驾驶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过1/3是禾赛科技的付费客户。

最后,欧阳明高总结道,有五大方面需要继续提升:第一,纯电动车的电耗要进一步下降,混合动力的发动机能效要进一步提高。第二,燃料电池的深层次核心器件,包括膜电极、空压机、氢瓶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第三,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继续突破,随着比能量的提高,要以更加先进的安全技术加以保障。最近国内在固态电池方面也有一些进展,要继续往前推进。第四,一体化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高减速比的减速器都是发展必需的。第五,智能化所需要的核心芯片,尤其是计算芯片,还需要再进一步的突破,在芯片上继续下工夫。

原标题:欧阳明高:中国动力电池大规模走向国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