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本文来源:电源技术杂志 微信公众号 ID:dianyuanjishu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探讨
——中南大学 胡国荣
2019第四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国际论坛中,高镍三元是个热点。其实目前国内高镍三元真正做得好的企业不是很多。高镍三元产业化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这里根据我的一些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主要讨论高镍三元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难点。
1 合成技术难点
1.1前驱体合成技术难点
前驱体的元素成分、形貌、粒径及分布、振实密度、比表面积等对烧结合成后的材料影响很大。因此,各家生产企业做出的材料的指标都有一些差异,要做到指标完全一致是有难度的。
三元材料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控制结晶沉淀法,这是最常见的方法,90%都用这种方法。二是喷雾热解法,也有少数企业用,像华友钴业,用氯化钴经喷雾热解得到四氧化三钴。国内有企业正在开发用镍钴锰的氯化物进行喷雾热解得到三元材料。这样的前驱体合成方法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主要的问题是存在氧化物的空心化、振实密度偏低,和设备投资大等问题。
1.2原材料的预处理难点
Ni0.8Co0.1Mn0.1(OH)最好能预先进行高温脱水处理,生成氧化物。预处理温度要合适,否则颗粒容易爆裂。预处理窑炉选型要合理,否则增加磁性异物含量。
LiOH·H2O生产厂家通过浓缩结晶得到的氢氧化锂颗粒比较粗,要进行粉碎处理,粉碎过程中要避免与二氧化碳接触,否则会有部分氢氧化锂转化为碳酸锂。因此氢氧化锂粉碎宜采用机械粉碎且需要采用循环风,最好能控制湿度,去除二氧化碳。
1.3烧结难点
目前合成高镍三元材料的方法主要是高温固相烧结法,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A.三元材料在Ni的三价和四价情况下,Ni的热力学很不稳定,Ni3+/4+与氧有能带重叠,氧气容易液化出来。液化出来后,Ni的价态就变低了,使它的热力学更稳定;B.Ni2+/Li+混排,结构不稳定,合成起来很困难;C.对环境湿度和CO2敏感,表面碱性高。
2工艺装备难点
2.1前驱体生产装备难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应釜容积不能太大,目前最大的反应釜是10m3,行业大多数为6m3,单釜产能受限。
2.2混合工序装备难点
由于氢氧化锂和高镍三元前驱体的粒度大小和密度大小差异较大,要实现固相均匀混合难度较大,且氢氧化锂含有结晶水,在混合过程中摩擦放热造成氢氧化锂脱水,部分氢氧化锂会产生团聚,影响混合效果。
传统高混机在使用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时,无法将氢氧化锂分散混合均匀,提高转速又容易破坏三元前驱体颗粒形貌,犁刀混合机线速度太低,影响混合效果。因此,希望开发出新型混合机,如机械融合设备。
2.3 烧结装备难点
烧结工序是三元材料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工序,一般要求做二次烧结。一次烧结温度较高,二次烧结温度较低。由于高镍三元材料中的二价镍难以氧化成三价镍,必须在氧气气氛中进行烧结。
高镍三元材料(NCM、NCA)烧结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窑炉的耐氧气腐蚀问题,高镍材料必须在纯氧气氛中高温合成,窑炉材质必须耐氧气腐蚀;
(2)生产窑炉的耐碱腐蚀问题,高镍材料必须用氢氧化锂做锂源进行高温合成,氢氧化锂容易挥发且碱性很强,窑炉材质必须耐碱腐蚀;
(3)装料匣钵腐蚀严重,匣钵损耗大,且作为固体微废,污染环境,回收成本高;
(4)目前高镍三元材料生产主要采用密封辊道窑,国内能生产的企业比较少,大部分采购国外或国外与国内合资生产的窑炉。目前国外品牌有:德国萨克米、日本NGK、则武(Noratake)。国内合资品牌有广东中鹏、广东高砂、苏州汇科等。目前国内也有公司在开发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窑炉,如湖南金炉、无锡中工、湖南新天力、中电科48所、43所等。
(5)也有企业想开发回转窑来生产高镍三元材料,相对来讲回转窑有它的优势,它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比如装料卸料用回转窑就很方便。但是回转窑也存在一些问题:若用陶瓷炉胆,存在材质耐腐蚀问题,以及热震性差、粘壁等问题。此外陶瓷炉胆加工成型困难,通常采用拼接工艺才能制造出大型陶瓷回转窑。若用金属材质炉胆,存在磁性异物超标问题,目前还没有工业化应用。目前有企业采用陶瓷炉胆回转窑用于二次煅烧工序,因为二次煅烧温度低、碱性腐蚀弱。
2.4 粉碎工序的装备难点
经过一次烧结后的半成品必须粉碎成一定粒度分布的三元材料粉末。粉碎过程一定要防止物料受潮和与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鉴于气流粉碎所需气体流量大,对气体干燥成本和去除二氧化碳成本高,建议采用机械粉碎,且必须对所接触的气体进行除湿和除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含水量和二氧化碳含量要求小于100ppm。
2.5 水洗工序的工艺要求和设备要求
在一次烧结以后,有一个水洗的工序。因为高镍三元材料表面残碱含量较高,在电池生产的匀浆过程常常会出现果冻状,不能进行正常涂布。因此高镍三元材料表面的残碱必须想办法除去。目前采用水洗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高镍材料怕水,有要用水洗,那就更加重了材料的损耗,所以水洗工序是非常难控制的。各厂家采用的水洗工艺和设备各不相同,属于其核心机密。主要与水洗时间、固液比、搅拌强度和固液分离后的热处理温度有关。目前水洗设备主要采用搅拌釜和过滤干燥等设备来完成。
2.6 包覆工序的装备难点
高镍三元材料通过水洗以后,还要进行包覆的工序。因高镍三元材料表面对湿度和二氧化碳等高度敏感,为了改善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常常在三元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结构比较稳定的材料,通常是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硼等氧化物材料。
包覆工艺主要有干法包覆和湿法包覆两种。干法包覆比较简单,通常采用高效混合机、机械融合等设备。湿法包覆采用反应釜进行搅拌、过滤、干燥、煅烧等工艺。目前国外也开发了湿法与干法结合的工艺与设备,主要是液体与三元材料接触时间短,可以防止液体(水分)与高镍三元材料本体发生反应,造成三价镍的分解。包覆工艺也属于企业核心技术,一般不对外公开。
2.7 包装工序的装备难点
由于高镍三元材料对湿度高度敏感,包装工序最好采用全自动化和连续包装,物料输送与储存要求采用密封管道和密封储罐。包装车间环境要求相对湿度小于10%。
3 环境难点
高镍NCM、NCA吸水性强,需要在10%湿度以下生产和保存。由于NCA容易放出O2,CO2等,电池容易胀气,最好采用18650型圆柱电池生产。由于湿度环境对生产与运输存储影响很大,因此高镍三元系的生产线设计对湿度环境要求高,厂房与生产线投资建厂最好在干燥的北方和西北地区。现在国内有好几个企业在青海、宁夏建厂。
4 环保难点
(1)前驱体生产环保难点
A、前驱体生产过程中要用到氨水做络合剂,车间气味重,作业环境差。未来生产线建设需要采用全密封和吸收工艺,或者采用无氨络合剂。
B、前驱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硫酸钠和硫酸铵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必须将铵离子转换为氨水回收利用,硫酸钠通过浓缩蒸发结晶回收作为副产品销售。
目前,前驱体生产线建设的环保投资不小!
(2)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环保难点
高镍三元材料由于烧结温度不能太高,目前普遍采用熔点较低的氢氧化锂为锂源。氢氧化锂的刺激性气味非常重,车间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在氢氧化锂的粉碎车间和混料车间必须采用全封闭车间,自动化设备,采用无人操作工艺。
5 安全性难点
高镍三元材料在脱锂状态,晶格氧会从晶格中脱出氧气,一旦电池被撞击短路起火,氧气将会助燃。而磷酸铁锂中脱锂状态的磷酸铁副产物稳定,不会释放出氧气,所以磷酸铁锂要安全得多。从热力学稳定性角度看,镍含量不是越高越好,相对而言NCM333、523、622安全性比较高。
6 成本难点
高镍NCM811、NCA快速发展的原因除了其本身比能量高外,另一原因是钴价的疯涨,随着补贴退坡,电池企业多方受压,降成本需求迫在眉睫。在三元电池原材料配比中提高镍的比例来降低成本成为行业选择,据预测采用811可以使材料原料成本下降6%-8%。
成本是第二位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镍比例越高,整个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就越差,在遇到高温、外力冲击等情况,高镍电池会存在安全隐患。
高镍层状三元材料,如NCM811、NCA等材料的合成要在纯氧气气氛下合成,合成难度较大,产量低,高镍材料生产需要采用氢氧化锂为原料,相对于镍材料采用碳酸锂为原料,氢氧化锂成本高、不环保。高镍材料生产环节湿度要求控制苛刻,因此高镍材料生产成本高。
高镍NCM811、NCA电池成本不一定比NCM523、622电池低。正极材料的成本确实会降下来,但配套的电解液成本、隔膜成本上去了,生产和环境控制成本上去了,所以整个产品的成本并没有降下来。比起523和622,高镍NCM811、NCA电池对电解液更敏感,需要开发专用的电解液,这样电解液的成本就上去了。隔膜方面,原来用基膜,高镍材料得用陶瓷隔膜,此外为了防止热失控,BMS以及安全防护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综合来看,基于对成本、安全等问题的考量,高镍NCM811、NCA在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推进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快,主流企业大多数选择稳健的发展策略。
7 新技术新材料对高镍三元材料的冲击
人们对续航里程的追求导致了动力电池对比能量的追求,随着未来新技术新材料甚至新观念的出现,也许高镍三元材料会逐步降温。
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成功开发,比能量和安全性将大大提高,许多廉价和低比能量材料将代替高镍三元材料,如磷酸铁锂、磷酸锰锂、锰酸锂。
新的高比能量材料如富锂锰基固溶体材料可以替代高镍三元材料,此外锂硫电池若能商业化应用,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将会被淘汰。
快充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成功,对续航里程的焦虑将会缓解,如果充电时间能降低至15分钟以内,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就不会影响开车的便利性,续航里程300公里的电池就可以不采用高镍三元材料。低速电动车对续航里程要求不高,可以采用廉价和低比能量材料,如磷酸铁锂、锰酸锂等。
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出现将对高镍三元材料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冲击,投资人和生产商还需谨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中国锂电池材料行业在产能结构性过剩与需求增速减缓的多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量增价跌”的答卷。GGII统计了2024年中国38家主要锂电材料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以剖析行业发展态势。01行业全景:营收普降,利润分化加剧2024年,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整体业绩承压,四大主材营收合计均出现下滑,其中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容百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5月5日接受106家机构调研。2025年一季度,容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净利润-405万元。在主营正极材料业务的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对于美国关税政策对三元材料出货的影响,容百科技表示,受制于关税政策,
2025年,锂电池行业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多年后回望,也许你会发现2025年将成为诸多技术产品的爆发元年。其中,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高压密磷酸铁锂、9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无极耳大圆柱、兆瓦超充、盐湖提锂、新型钠电池,以及更加安全的锂电池系统,以上10大技术和对应产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9,181.71万元,同比上升11.98%;实现营业利润128,344.97万元,同比上升31.58%;实现利润总额126,310.97万元,同比上升33.22%;实现净利润115,413.42万元,同比上升19.09%,其中,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芳源股份17日公告,决定终止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并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终止投资事项后办理后续芳源锂业注销等有关事项。公告称,该决定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不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历时两年,战略性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容百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4年,公司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销售超2.7万吨,公司的高镍及超高镍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未来的主要方向,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投入,其中,半固态电池用超高镍正极材料保持稳定出
1-4月锂电产业链规划扩产项目达123个经历了2024年的低迷,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扩产又迎来一波小高潮。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5年1-4月,锂电池产业链共规划123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额超3400亿元。具体到环节来看,锂电池、锂电池回收环节扩产项目分别有35个、23个,占整体规划扩产项目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天奈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指出在锂电池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加速推进公司碳纳米管产品替代传统导电剂的同时,大力拓展公司产品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在硅基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在其他应用领域方面,凭借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成功经验,拓展公司产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进入二季度以来,市场需求依然表现强劲,但是也面临中美加征关税、碳酸锂价格波动等外部挑战。公司依然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随着产品提价的执行和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企稳回落,以及新产品销量的不断扩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5日,芳源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前驱体已有向客户供货。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和客户需求,针对固态电池用的三元正极材料开展技术研发,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新兴领域的发展机会,以多元化布局应对未来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近日,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钢铁电力园区的中冶新材料项目二期整体已完工75%,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中冶新材料项目”是中冶集团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机遇,依托自身矿产资源优势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技术优势打造的关键项目。项目共分两期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消息出来后,对于出口美国的储能企业而言,总算是能松了口气。目前,中国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雅化集团发布公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化国际与Core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锂业发展签署了《和解、终止与解除契约》,终止双方于2019年3月29日签订的锂精矿《承购协议》及2022年2月16日的补充协议。作为和解条件,Core同意向雅化国际支付200万美元和解金。公告显示,2019年3月29
2024年,中国锂电池材料行业在产能结构性过剩与需求增速减缓的多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量增价跌”的答卷。GGII统计了2024年中国38家主要锂电材料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以剖析行业发展态势。01行业全景:营收普降,利润分化加剧2024年,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整体业绩承压,四大主材营收合计均出现下滑,其中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13日,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未来能量引擎”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会暨投资者交流会,并在会后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回复。公司发布了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于湖南省湖南力合厚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锂电池材料建设产线循环利用改造项目进行环评公示。项目位于湖南省株洲云龙示范区,现有一条年产0.5万吨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生产线及其中试线、一条年产0.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线。改建内容为利用现有厂房改造现有的2条年产5000吨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芳源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针对2025年终止“电池级碳酸锂及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原因为“市场环境变化”问题,未来是否重新布局磷酸铁锂领域,现有碳酸锂产能(3.64亿元收入)如何消化等问题做出了回答。芳源股份表示,2025年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专注于主营业务
作者:叶锦昊1,侯军辉2,张正国1,3,凌子夜1,3,方晓明1,3,黄思林2,肖质文2nbsp;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3.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叶锦昊,侯军辉,张正国,等.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J].储能科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据容百科技消息,公司在仙桃(北京)招商推介会上追加投资12亿元,在湖北仙桃新建容百学院和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及固态电池电解质中试线项目,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园林化高端动力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大型生产基地。资料显示,容百科技是一家高科技新能源材料行业的跨国型集团
作者:张文婧肖伟伊亚辉钱利勤单位: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引用:张文婧,肖伟,伊亚辉,等.锂离子电池安全改性策略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104-123.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579本文亮点:1.根据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制,总结了在电池部件集流体上最具有创新性的改进方法:将集
硅碳负极最近越来越火,曾经借势高镍三元,现在又搭上了固态电池。贝瑞特、璞泰来等负极大厂也纷纷押宝其中。然而,硅碳负极相关材料是否真能带领锂电负极企业走出盈利困境?目前市场显然期待过高。01技术突破,市场期待过于迫切2024年以来,硅碳负极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2月12日,贝特瑞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特性等优势。其中,石榴石基Li7La3Zr2O12(LLZO)氧化物电解质因其对锂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以及在室温下近1mS/cm的高离子电导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界面接触成为一个挑
当升科技7月2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芬兰规划建成年产6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计划为7.74亿欧元。公司拟设立香港投资公司、卢森堡SPV公司并通过其与FinnishBatteryChemicalsOy成立合资公司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一期项目计划建
欧盟开始行动了,悬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下,将波及中国34%的动力电池出口量。(来源:能链研究院作者:修睿)近日,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洲议会批准的《新电池法》相关协议,这一协议对所有在欧盟出售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从上游的矿产、材料到生产、回收及再利用环节,
推广电池护照,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制定标准是关键。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电池碳足迹、供应链信息……通过二维码在线访问,即可获得动力电池的全部信息——“电池护照”概念即将变为现实。据了解,电池护照作为一项国际性行业倡议,最早在2019年由全球电池联盟提出,本质是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曾经的猛兽碳酸锂,突然变得温和起来了。近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30万元/吨的关口,似乎已经开始稳住阵脚。7月11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继续持稳,均价报30.4万元/吨。而与此同时,业内期盼已久的碳酸锂期货期权也终于迎来上市。同日,广期所发布消息,《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以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构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不断走向纵深。规模与利润双双大增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息显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