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暨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等方面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部署。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凝聚各界创新力量,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研究提出了“四个开放、四个合作”的八大举措。
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中国专利金奖10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9项。累计拥有专利82810项,其中发明专利20715项,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8年排名央企第一。拥有国家级实验平台19个。中国大陆电气领域被SCI数据库收录的3本期刊全部由公司主办或承办。攻克±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GIL输电、大电网安全与控制、新能源友好并网和柔性输电等系列关键技术。建成国家风光储输、江苏50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张北虚拟同步机、舟山、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等一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示范工程。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新时代,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与社会各界一道,构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不断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四个开放、四个合作” 开创公司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新局面
开放共享实验研究资源
面向全社会开放100个实验室,包括19个国家级实验室。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有关要求,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共享机制,将公司实验室资源纳入国家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实验资源使用效率。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公司各级实验室。
开放合作科技项目研究
联合社会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开展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项目、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项目和公司科技指南项目实施,对外合作科技项目在公司年度项目中占比不低于60%。面向全社会发布公司年度科技成果报告,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应用。
开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面向全社会发布并共同实施10类科技示范工程,涵盖新能源友好并网、综合能源服务、友好并网型储能、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电动汽车与电网友好互动等领域,在示范工程的规划设计、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投资运营等环节加大开放力度,带动全行业共同发展,推动国产装备走向国际高端行列。
开放应用全社会新技术
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新技术,将优秀创新成果纳入公司新技术目录,并在公司系统推广应用。建立开放、透明、公正的新产品挂网试运行管理流程,健全完善运行成效评估机制,全面畅通新技术推广应用渠道。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联合行业高端装备企业,推动高端装备进入国家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目录。
合作共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
联合央企及国际国内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盟、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的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探索项目柔性组织模式,合作开展国家“科技创新2030”智能电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联合基金等项目研发,培育能源互联网领域重大原创性成果,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科进步。
合作共建国家双创基地
联合社会力量在国家战略布局地区共建泛在电力物联网双创中心,吸引超过百支优秀创新团队入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强化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围绕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与政府和社会投资机构共建双创产业园,全面支撑电网新兴业务发展,形成区域覆盖、各具特色、协同创新的格局。
合作共享科技服务平台
联合打造国网“双越之星”双创平台,服务公司内外创新团队,汇聚创客数万人,聚集上下游企业过千家。打造国网特色的“科技+金融+产业”的创新模式,建立新能源云、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承载平台。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形成“公司积极投入、社会资本竞相融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合作共营科技创新企业
鼓励社会投资者与公司科技型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打造科学灵活的股权架构和激励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遴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公司中小企业,共同推动上市工作。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孵化培育,推动双创中心和双创产业园中的高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征程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开放共享,当好国企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开放合作的先行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还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科研、攻关和创新》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将实现电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对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全面感知,用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改变电网传统的运行模式,把电网打造成源网荷储全程在线、设备和装置全程在线、产业与生态全程在线的平等互联的平台。使电网成为能源输送和转换的枢纽,社会经济和民众需求的共享平台。驱动电网从传统的工业系统向平台型转化,支撑供给侧和消费侧的联动,高效连接新能源、各类储能、电动汽车、电能替代、能效互动等元素和服务,开放共享并高效地实现供需匹配。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情况
泛在电力物联网提出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公司全面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编制形成泛在电力物联网2019年建设方案,明确了全年建设任务,涉及对内业务、对外业务、数据共享、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安全防护6大方面、57项建设任务,以及省、地市、县、园区4个层级、25项大型综合示范工程。
制定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凝练出10大科研方向,聚焦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及智能终端、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等20余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技术,以及“国网芯”、能源路由器、多站融合成套设备等10余项核心产品,集中力量开展攻关研究。今年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科技项目49个。
打造五个源网荷储协同服务(电动汽车及分布式新能源、家庭智慧用能、社区多能供应、商业楼宇能效提升、工业企业及园区能效提升),五个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电动汽车、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效、能源电商、大数据商业化)。
创新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推进不停电作业,压降停电时间。创新移动抢修app作业模式,缩短抢修到达时间,居民用户通过掌上电力、微信公众号等参与供电互动。深挖智能电表数据价值,结合配电自动化建设,大幅减少配网故障带来的停电影响。
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攻关领域包括芯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据融合、网络安全、智能终端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能源转换、能源综合利用与优化、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等。同时正在进行互联网运营、新型交易、电网资源运营、数据运营、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创新及产业生态在线互联的平台建设。
泛在电力物联网科研布局及模式创新
能源技术的创新研究:多能转换、储能、能效、新能源等技术。
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技术:包括全面感知、泛在网络、统一平台、智能应用等四个方面。
❖ 全面感知主要研究传感、感知、量测等数字化转换方式,实现对电网的全面感知、用户用能和需求的全面感知。
❖ 泛在网络主要研究以5G、光纤和卫星综合利用的高速、动态、灵活、智能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和应用。
❖ 统一平台主要研究统一物联管理、数据融合共享、企业中台、互联网运营平台等,支撑海量物联数据统一接入、存储与处理。
❖ 智能应用主要研究数据自动分析与理解、数据与知识融合的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数据驱动的电网安全稳定与能源平衡、电网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优化、用户用能与电网的智能互动。
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变革原有的能源产供销、发输配变用的利用模式,形成多种要素互联、用户广泛参与、积极互动的能源体系。突破“以电为核心”的电网业态,扩展多元业态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形成全社会多行业互利共享的生态体系。
下一步,将围绕上述科研领域、攻关方向全面开展科研创新和模式创新,重点开展试点示范工程,而后进行大规模建设,以技术和模式创新为驱动,带动形成能源电力领域的质效提升和业态变革。
泛在电力物联网合作共赢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是一项开放复杂、宏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构建创新生态。
国家电网公司将通过技术攻关、项目研究、标准制定、资本合作,特别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与全社会的创新力量进行合作。
公司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共同建设了联合研究机构,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培养,与多所高校开展了项目和课题的研究。
启动芯片领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了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了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生态联盟,建立了相关的标准组织。
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华为、中国联通等22家互联网企业及有关央企进行35次交流座谈,借鉴外部经验做法,共商合作共赢大计。
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支撑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将作为对外合作、创新开放的平台和窗口,我们真诚希望与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创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1日,华北电网用电负荷达到3.26亿千瓦,创新高。当日19时26分,华北地区380座新型储能电站参与集中调用。华北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2010万千瓦,山东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804万千瓦,分别刷新全国区域级电网、省级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纪录。本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支撑了华北电网晚峰保供需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7月10日,国网浙江物资公司邀请省内废旧管理专家,现场观摩研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配网改造,变压器更换和报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变压器箱体内存在属于危险废弃物的绝缘油,如何高效绿色拆解报废变压器成为被集中关注的话题。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利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记者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受大陆高压影响,7月14日以来,陕西全域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突破42℃,全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坚持“统筹协调、继承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创新构建“电力学科引领、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技术学科体系,全面厘清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绘制形成技术学科图谱,邀请行业内外优势力量以学科建设为锚点,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公司
发挥省间市场作用筑牢电力保供基石——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
北京时间2025年7月12日,由中国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沙特国家电网设计制造的15套132kV移动式变电站在沙特奈季兰省的沙漠中完成最后一套的送电。该项目的成功投运彰显了中国智能制造的硬实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将大幅缓解沙特人民夏季用电焦虑。此次项目是沙特“2030愿
近日,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主板的IPO将开启申购。信通电子是一家以电力、通信等特定行业为核心服务目标的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通电子”、“发行人”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6日,迦南智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浙江迦辰智电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拓展“光储充配一体化”投资与运营领域,旨在开发和运营高效的充电设施和储能系统,同时发展智能微电网业务,以响应国家政策。活动中,针对公司营收中单一客户占比较高的问题,公司表
11月18日,国网天津经研院完成经纬正能35千伏专用站新建项目供电方案编制,为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坐落于小站工业园区,是全球技术领先的特高压大型电抗器制造厂商。其自主研制的干式空心电抗器、铁芯电抗器应用于我国25项国家重点特高压输
9月27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联合城南公司赴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公司厂房建设项目业扩工程现场,对接客户用电需求,为该用户高压新装业扩项目提供现场勘察及技术咨询志愿服务。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坐落于小站工业园区,是全球技术领先的特高压大型电抗器制造厂商。其自主研制的干式空心电抗器、
2024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公司持续深耕能源市场,坚守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践行智能仪器国产化,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产品、市场及技术优势,坚持技术与研发投入,坚持创新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0,389.10万元,同比上升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55.10万元
7月3日,浙江乐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对黄美特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提到,重点发展智能电力控制、输配电等产业装备,推进电力运行控制、并网、功率预测、储能装置集成等系统开发。对标德国中部太阳谷、江苏南京等地,抓住建设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机遇
最近,盐城供电公司调控中心通过自动化系统两遥信息,对盐城地区首座以EPON方式接入的10千伏射阳华能沿海分布式光伏电站,成功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在江苏省率先实现调度分布式光伏自动化全方式接入,构建了更高效、更可靠的自动调控生态圈。一直以来,盐城供电公司把服务新能源并网作为落实“双碳
最近,2023年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推荐授奖项目公示完成,盐城供电公司共有4个项目入围获奖,其中1个项目首获专利奖一等奖,2个项目分获科技进步奖、专利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奖数量、等级均位居地市公司第一,实现了“新突破”。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国网江苏省电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12日,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与新津当地的格力钛、四川众信通用电力和中材成都签署了校院企地合作协议,并正式揭牌组建联合实验室,围绕智慧电网、钛酸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氢能储运装备等方面展开科技攻关。其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与四川众信通用
世界范围内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0正在进行中,而今世界再次站在变革的风口,“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和使命,云计算、大数据、AI、5G等数字化技术的崛起,正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新型电力系统为什么需要数字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紧密衔接、协
鼎信通讯7月13日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3200万元到3800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12.8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业务板块的收入均取得增长。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2016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工业级系列芯片,通过和自主结构设计,实现全产业链
7月11日,贵安供电局在新区供电辖区全面启动工业园区、居民小区“一户一表”改造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首个“零转供电”示范区。2024年,贵安供电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园区供电抄表到户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在贵安综合保税区率先推行企业装表到户,实现从“一园一表”到“一企一表”的升级突破,助力园
近日,国网宁波杭湾供电分公司顺利完成最后一条双回路线路的上线工作。至此,宁波前湾新区城区配电线路“全自动FA”实现100%覆盖,标志着配电网故障处置正式迈入“秒级自愈”时代。据悉,全自愈智能电网是指电网系统具备自主诊断、隔离故障并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通过先进的FA系统,电网可在故障发生时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自2024年7月组建以来,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牵头获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区基础施工和舞动研究“任务制”项目、抗冰防舞框架项目,锻造重大工程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核心技术;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全面推广电力遥感技术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7日,位于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综合能源区域、科学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的用电负荷出现较大波动。得益于近期投产的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该区域多回2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启用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在短短30秒内,负荷已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