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固体电解质的锂硫电池(ASSLSB)就是一条非常清晰的指南针。聚合物电解质(SPE)的使用已成为推进ASSLSB未来部署的最有希望的方案,但是需要认识到基于SPE的ASSLSB实际可用能量密度和可循环性仍远未达到预期。对此必须对电解质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深入理解,特别是离子导电的阴离子盐的正确选择和深入理解。
基于LiTCM电解质为代表的典型非氟电解质盐,表现出与Li负极和S正极良好的稳定性。
(来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 ID:sztspi 作者:隐耀潜行)
研究背景
Li-S电池由于具有诸如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1),丰富来源、价格便宜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实用化问题主要集中于硫的导电性、体积膨胀、库伦效率以及负极枝晶的生长导致的严重安全挑战等。为此,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各种艰辛的探索,虽然秘籍并未找到,但是藏宝图已经在手。固体电解质的Li-S电池(ASSLSB)就是一条非常清晰的指南针。聚合物电解质(SPE)的使用已成为推进ASSLSB未来部署的最有希望的方案,但是需要认识到基于SPE的ASSLSB实际可用能量密度和可循环性仍远未达到预期。对此必须对电解质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深入理解,特别是离子导电的阴离子盐的正确选择和深入理解。设计的阴离子盐应分别在负极和正极上形成坚固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或负极电解质中间相层,促进更好的电极润湿性,允许均匀和彻底的表面沉积。
成果简介
近期,西班牙阿拉瓦科技园的Michel Armand教授和Chunmei Li博士联合亚琛工业大学的Gebrekidan Gebresilassie Eshetu教授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Fluorine-Free Noble Salt Anion for High-Performance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文章。在锂离子电池技术中,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代替常规液体电解质不仅能够更安全地使用Li金属负极,而且能够实现Li-S电池形状的灵活设计。然而,基于SPE的全固态Li-S电池(ASSLSB)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锂枝晶形成的阻碍。本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不含氟的阴离子盐,三氰基甲烷[C(CN)3-,简记为TCM-]作为ASSLSB的Li离子导电盐,与广泛使用的其他氟化阴离子,如TFSI-相比,基于LiTCM的电解质显示出良好的离子电导率,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负极稳定性,使得基于LiTCM电解质的Li-S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库仑效率。
图文导读
SPEs的物理、化学及电化学表征
图1a中分别为LiTCM-PEO和LiTFSI-PEO的化学结构,两种锂盐都可以形成自支撑、机械稳定性好的透明膜,膜厚可控制为约50微米。图1b为不同EO/Li比的LiTCM电解质的XRD。结果清楚地表明锂盐在PEO中可以完全溶剂化,这是由于Li阳离子可以通过强电子给体络合(供体数量约为22)。如图1c所示,所有基于不同EO/Li摩尔比的LiTCM基SPE在-24 ℃至-27 ℃的范围内呈现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同的摩尔比下基于LiTFSI的SPE显示出较低的Tg。随着盐含量的增加,熔化温度和焓能的降低证明了盐浓度对盐阴离子的塑化性质的影响。图1d中给出随着EO/Li比例变化的LiTCM/PEO和LiTFSI/PEO的热稳定性。对于SPE,LiTCM/PEO的热稳定性取决于PEO基质而不是锂盐的分解,LiTFSI/PEO的热分解是由于LiTFSI和PEO的同时分解。所有基于LiTCM的电解质在高达380°C时都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远高于ASSLSB的工作温度。图1e在Arrhenius坐标系中比较了LiTCM/PEO的离子电导率(σ)与不同摩尔比的关系,以及参比电解质的依赖性。结果显示,在50-60 ℃电导率的显著变化标志着结晶的PEO相的熔化,其中熔融转变发生在53-65 ℃的范围内,在大于60 °C的温度下,所有LiTCM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略低于LiTFSI的电解质,并且接近室温(RT)偏差越明显。LiTFSI/PEO的较高电导率可能与其更好的迁移率有关,因为TFSI-在结构上更灵活,因此与TCM的刚性结构相比起到更好的增塑剂的作用,这对于获得更高的ASSLSB倍率是有益的。线性扫描伏安法分析表明,基于LiTCM的SPE比LiTFSI基团具有更低的电化学稳定性,因为TCM-中没有强吸电子F基团。LiTCM/PEO中不同的EO/Li比证明阴极电流的强度受阴离子盐浓度的影响,其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通过引入F基团获得具有优异负极稳定性锂盐的思路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与相应电池的电池化学性质更接近的阴离子盐的设计。与氟化阴离子相比,不含氟的TCM-不仅可以防止Li-S电池的氧化,而且还显示出更佳的效益和能量密度。
图一LiX/PEO(X=CM或TFSI)电解质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
(a) LiTCM和LiTFSI的化学结构和相应膜的光学图像;
(b-d) 电解质的XRD、DSC曲线和TGA曲线;
(e) 离子电导率的Arrhenius曲线;
(f) 电解质在70 ℃下的负极稳定性。
Li电极的界面稳定性和Li沉积的形貌
图二Li电极在制备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a-b)70 ℃下的聚合物电解质与25 ℃下的液体电解质,在0.1 mA cm-2下Li对称电池的循环曲线;
(c-d)25 ℃, LiX/DME电解质中沉积在Cu基底上的Li的SEM图像。
具有Li电极的SPE的界面稳定性决定了其长期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等。图2a显示了LiTCM/PEO和LiTFSI/PEO对称电池的Li沉积和剥离。EO/Li=20和16,基于LiTCM的SPE显示出更好的稳定性;基于LiTCM的SPE在EO/Li=32的稳定性迅速降低。相同的EO/Li,基于LiTCM的SPE的过电位低得多,表现出更好的动力学性能。为证实含LiTCM的SPE的优异循环稳定性,研究者进行了Li对称电池的循环测试,如图2b所示。LiTCM的Li对称电池循环超过200小时,比基于LiTFSI的电池高5倍,证明了LiTCM的SPE的循环稳定性。为阐明LiTCM电解质在控制Li和SPE之间的相容性以及伴随的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和特性,分析了沉积在Li上的SEM。图2c显示了基于LiTCM和LiTFSI的液体电解质在Cu电极上沉积的Li的照片。结果表明LiTCM比LiTFSI呈现更光亮和更均匀的沉积物,这可以进一步解释LiTCM基电池的优良可循环性。
Li负极SEI膜的化学成分
图三(a)25 ℃,LiX/DME电解质中沉积在Cu基底上的Li的XPS图像;
(b)使用两种液体电解质,观察到的原子浓度与蚀刻时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XPS进一步分析在Li电极上形成的SEI层的化学组成。如图3a所示,C 1s光谱显示基于LiTCM的电解质在287 eV和286 eV处有两个主峰,基于LiTFSI的电解质,主峰在288 eV和286 eV,分别为C-O和CH3OLi。LiTCM基电解质的C 1s光谱中的约285 eV的结合能是与氮原子有一个双键和与氮/碳原子有两个单键的碳原子。LiTCM基电解质的相应N 1s光谱中也观察到属于C=N键的特征峰。这些结果有力地表明,LiTCM的分解导致聚合物共轭C=N基团的形成,从而导致黑色的Li沉积物和具有良好完整性和机械强度涂层的SEI层。进一步的结果表明,基于LiTCM的电解质中形成的SEI层比基于LiTFSI的电解质更具离子导电性。进一步的,为证实上述XPS光谱的观察结果,使用Ar离子溅射进行LiTH电极上的元素组成的深度剖析。图3b显示了随着蚀刻时间的增加每种元素的原子百分比。结果表明SEI层在LiTCM电解质中形成比LiTFSI的更薄。
示意图1 本文提出的LiTCM盐的还原机制
图4a为相应元素的化学组成,随着蚀刻时间的增加,盐还原的产物多余溶剂还原产物,再次证明锂盐的减少发生在SEI层的内部,而外部主要通过溶剂还原来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在LiTCM基电解质中形成的SEI层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高Li离子传导性。研究者还采用联苯作为还原剂对纯电解质盐进行化学还原,以模拟阴离子盐的电化学还原。TCM-和TFSI-在联苯基单阴离子存在下保持完整,将两个电子注入中性联苯分子后,获得高还原性的双自由基阴离子,其具有相对于Li/Li+的约0.15 V的极低还原电位。这表明Li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很好地证实了XPS关于盐的分解产物从SEI层的内部到外部减少的结果。
图四(a)在不同溅射时间下沉积在Cu衬底上的Li的C 1s光谱;
(b)LiX/DME电解质中沉积在Li表面形成的含C和N的物质的归一化百分比。
在SEM,XPS和化学模拟结果的基础上,LiTCM和LiTFSI基电解质中形成的SEI层的形态和化学组成如图5所示。从SEI层的最内层到最外层,有机溶剂分解产生的-CH3和CH3OLi逐渐增加。LiTCM的减少导致C=N和Li3N的形成,其赋予SEI层高的机械完整性和Li离子传导性。
图五LiTCM和LiTFSI电解质中Li电极上形成的SEI层的示意图。
阴离子盐在多硫化物中的稳定性
Li-S电池的聚硫化物在醚类溶剂和PEO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且是电解质强的亲核试剂。通常,锂盐和溶剂在多硫化物(PS)存在下要求是化学惰性的,这是由于PS的不可逆损失会导致电池性能的恶化。图6a显示了在添加0.1 μm Li2S6/DME溶液前后LiX /DME(X = TCM,TFSI)电解质的外观。添加Li2S6/DME后,LiTFSI基电解质从无色变为深褐色,证实了LiTFSI与PS的优异稳定性。基于LiTCM的电解质则显示出略微增强的颜色,UV-vis光谱证明了这种细微差别,这表明LiTCM可能与PS发生反应。研究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这一可能的反应,如图6c所示。结果表明TCM-和PS之间倾向于发生反应,并且是以FTFSI-中观察到的可逆方式。由于结构的不对称,TCM-和PS的反应是电化学可逆的并且能在PEO中充分溶解,因此可能导致Li-S电池更佳的倍率性能。
图六阴离子盐对多硫化物的稳定性
(a)在室温下加入PS 60小时前后1M LiX/DME和空白DME溶液的表现;
(b)添加PS溶液的归一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DFT理论计算的中间产物。
电化学性能
图七(a)70 ℃下使用LiX/PEO电解质的Li-S电池的放电/充电特性;
(b-c)不同盐含量的LiTCM/PEO电解质的倍率性能;
(d)LiX/PEO电解质中在EO/Li为20下的Li-S电池的循环性能。
Li/电解质界面的质量对Li-S电池性能有显着影响。研究者对组装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放电/充电曲线显示典型的双平台S还原反应,表明在LiTCM/PEO基的Li-S电池中形成长链PS和最终放电产物Li2S2和Li2S。图7b-c显示含有LiTCM基电解质的电池与各种Li盐含量的可循环性。尽管EO/Li比为32的Li-S电池在循环开始时具有最高的面积比容量,但EO/Li比为20的电池可获得最稳定的循环。此外,基于LiTCM的电池,0.1C下,EO/Li比为32和20在第5圈容量稳定在约0.7 mAh cm-2,而EO/Li比率为16时则显示出较低的值。如图1c所示,由于TCM-的结构刚性,LiTCM的盐含量增加会增加LiTCM/PEO的Tg,LiTCM/PEO的溶解度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的倍率下,两种电解质的面积比容量相当。然而,含有LiTCM盐的电池在0.2 C的倍率下具有更稳定的循环,CE为约100%,这很可能是由于基于LiTCM的电池中的形成的离子导电和机械稳定的SEI层。
小 结
本文证明了电解质阴离子盐对开发下一代高能全固态Li-S电池(ASSLSB)的作用,并将无氟和高性能阴离子盐:三氰基甲烷[C(CN)3-,TCM-]成功应用于ASSLSB中。与现有技术的基于氟化LiTFSI的电解质相比,阴离子盐产生坚固、高度覆盖和离子导电的钝化层,而基于LiTCM/PEO电解质的Li-S电池具有优异的Li界面稳定性和低的过电位,高的放电比容量800 mAh g-1和高面容量0.75 mAh cm-2。在0.2 C下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和更优的库伦效率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因此,基于LiTCM电解质为代表的典型非氟电解质盐,表现出与Li负极和S正极良好的稳定性。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可以包括:(1)添加N3-衍生物,其在Li上还原为高导电和高等效体积的Li3N;(2)复合S正极的结构设计,建立连续的电子传导通道,减少Li+扩散的传输距离。该项工作为开发不含氟的阴离子电解质,优化ASSLSB性能以及开发新一代锂充电电池的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落子提速,电动汽车市场减速的背景下,2024年将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白热化的一年,中韩两国电池之争“厮杀正酣”。(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ID:weixin-lddsj作者:张清辉)2023年,中企拉大了与韩企的差距,前者市占率已突破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轩高科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全年出货约63GWh,其中动力出货占比约65%,储能出货占比约35%。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海外收入占比31.09%。应对海外项目风险国轩高科表示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1、搭建国际运营的风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征收64.5%综合关税,并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上调至82%。这一系列关税举措可能彻底颠覆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对储能系统开发商正在推进或未来规划的项目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组件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光伏面板需缴纳6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高性能锂电硅碳负极材料研发供应商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禾原点。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开发新一代产品,以及在技术迭代基础上,突破规模化量产。据了解,星科源成立于2022年1月,聚焦于锂电用硅碳负极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三一客户合作主要围绕商用车应用展开,预计采用公司半固态电池解决方案,目前客户反馈良好。在低空经济方面,公司与美国头部eVTOL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沃飞长空、零重力等低空经济领域客户进行深度合作,有望为公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29日,河北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多元技术路线独立储能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综合考虑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节需求,本次拟安排项目总规模不超过3.5GW,各市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文件明确,申报单体项目容量一般为100MW,最大不超过200MW,其中采用“磷酸铁锂+X”混
4月29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多元技术路线独立储能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冀发改能源[2025]526号)试点项目申报工作以科技赋能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组织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力、钠离子、钒液流、氢储能、固态电池、深地空间等多元储能技术路线或在安全性、大容量、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容百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5月5日接受106家机构调研。2025年一季度,容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净利润-405万元。在主营正极材料业务的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对于美国关税政策对三元材料出货的影响,容百科技表示,受制于关税政策,
年初,136号文件的发布,曾让行业经历短暂的“情绪过山车”。起初,“强制配储”政策的叫停,让习惯了强配时代的从业者们一度感到前景黯淡。但很快,业内便敏锐捕捉到政策背后的深意#x2014;#x2014;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与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全面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固态钠电池兼具资源丰富、安全性高、比能量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然而,固态钠电池中在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Na金属负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固-固接触导致高界面电阻和Na枝晶的形成,降低了Na的利用率,并损害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商业化制造的钠箔的厚度一般在50m以上,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容百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5月5日接受106家机构调研。2025年一季度,容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净利润-405万元。在主营正极材料业务的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对于美国关税政策对三元材料出货的影响,容百科技表示,受制于关税政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恩捷股份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7.3亿元,同比上升17.2%;归母净利润为2599万元,同比下降83.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20万元,同比下降80.4%;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4亿元,同比下降72.7%;EPS(全面摊薄)为0.0268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77.46亿元,较上年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2025年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储能前沿技术大会主论坛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汇聚国内外8位院士及行业顶尖专家,聚焦新型储能关键材料、储能系统安全保护、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氢能发展战略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已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作为低空领域的重要载具,多家车企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