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政策正文

发改委发布张家口两区规划(2019-2035年):将增建特高压 支持智能微网项目建设应用

2019-08-06 16:22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特高压智能电网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构建首都“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

立足张家口与北京“山同脉、水同源、气相通”的自然生态格局,结合张家口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构建以绿色发展主轴为柄、两山(脉)两水(系)为骨、山体森林和草原湿地为屏的首都“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

稳固伞柄,建设绿色发展主轴。伞柄由京张高铁、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和永定河—官厅水库及上游水系(水道)等组成,构成支撑首都和张家口经济技术联系、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拉动张家口绿色发展的主轴带和京津冀水源涵养核心功能区。

构筑伞骨,强化山脉水系支撑。依托大海陀、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山系,构建伞型格局的两条“山骨”。依托桑干河和白河—妫水河—密云水库—潮白河水系,构建首都生态保护格局的两条“水骨”。在“山骨”“水骨”涉及的阳原、蔚县、崇礼、赤城 4 个县(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管护力度,大面积植树造林种草,提升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张开伞屏,形成两道生态屏障。第一道生态屏障由海拔 1800米左右的蔚县山脉—赤城县南山体构成,涉及蔚县、怀来、涿鹿和赤城 4 县,通过大力营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实施封山育林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首都“两区”的生态保障能力。第二道生态屏障由海拔 1500 米左右的坝上草原和坝上高原湿地等构成,涉及康保、张北、尚义、沽源等 4 县,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恢复和保护湖泊湿地资源,着力构建沿边沿坝防风固沙生态屏障。

第四章 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统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大力推进涵水蓄水、集约用水、多源增水,有序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地表蓄水、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等系列水源涵养工程,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提高向首都输水能力。

第一节 提高涵水蓄水能力

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地表蓄水等工程措施,构建以天然河湖水系为骨架的现代水网,增强水源涵养和地表蓄水能力。

提升生态系统涵水功能。加快实施水源涵养治理工程,大幅度增加森林、草原、湿地面积,拦截、蓄滞、过滤、净化降水,合理调控流域的水文生态过程,发挥高效水源涵养作用,涵水于地、涵水于林草,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涵水功能。

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以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上游为重点,开展小流域治理。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同步治理污水、垃圾、河(沟)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加大山区坡面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向首都的输水能力和质量。

完善地表蓄水网络格局。加快实施永定河上游、潮白河等河道及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执行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流域内外水资源和水工程统一调度,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循环通畅、生态良好的现代水网,增强生态用水调度和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蓄水质量。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建立入河排污口、河段、重点监控断面全覆盖管理体系。

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开展桑干河、洋河等重点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淤积河道。通过综合施策,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与水生态状况。

第二节 推进节约集约用水

立足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与效益,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约束条件,加快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

压减农业用水。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开展退灌还水、旱作雨养种植试点,推广建设旱作田园综合体。坝上耕地逐步退耕还草,恢复植被。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在坝上蔬菜产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在坝下以实施永定河流域退灌还水工程为重点,加快关联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行节水改造。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农业用水监测信息网,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

到 2022 年和 2035 年,农业用水量由 2018 年的 6.5 亿立方米减少并稳定控制在 6.0 亿立方米以内。

控制工业用水。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企业准入,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改造提升工业企业中水处理设施,提高沙岭子电厂等大型高耗水工业企业中水使用率。重点开展火电、建材、食品等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推广。到 2022 年和 2035 年,工业用水量不超过 2018年水平,稳定控制在 0.8 亿立方米以内。

实施城乡生活节水。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减少供水管网漏失,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洗车、滑雪场等重点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建设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推广使用城乡节水器具。大力推广中水回用,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用水。

到 2022 年和 2035 年,生活用水量分别稳定控制在 1.6 亿立方米和2.0 亿立方米以内。

第三节 治理地下水超采

开展退减灌溉。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分批次开展退减灌溉和耕地轮作,坝上地区压减水浇地 40 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8万亩,到 2022 年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从 2022 年起,在巩固退减40 万亩水浇地的基础上,每年再退减 10 万亩,到 2029 年完成全部119 万亩水浇地退减任务,逐步回补地下水超采亏空量,基本恢复河流、湖泊、湿地生态,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

严控地下水开采。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严控新打水井,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加强对地下水取用、计量设施安装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设地下水位水质监测与管理平台,推进关闭“自备井”,促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到 2022 年和 2035 年,将地下水开采量从 2018 年的 6.3 亿立方米减少并控制在 5.8 亿立方米以内。

第四节 实施多源增水和引水

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有效增加水资源供给,建立多源联调的水资源配置网络。

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建设城市屋面、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在降雨量较多的怀来、涿鹿等县区实施农村蓄水坑塘集水工程、农村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农村雨水资源化集雨设施及配套工程。

大力推广再生水利用。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再生水利用保障机制,保证合理的投资回报和运营收益。对全市现有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再生水利用供水系统,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优先使用再生水,特色小镇全部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

有效实施生态补水。推进万家寨引黄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在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完全达效前,利用富余供水规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结合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需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补水规模,为张家口引黄沿线提供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第五章 增强林草湿地系统功能

大力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实施造林育林护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坝上高原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推进草原公园、示范牧场、湿地公园建设,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和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第一节 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遵循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规律,按照本地化和多样化原则,实施分区差异化植树造林,管护和抚育现有林地,改造提升低质林分,全面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实施差异化造林与管护。依托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森林抚育等重点生态工程,坚持乔灌草结合、飞封造结合,实施分区差异化植树造林与管护,全面提升林木植被覆盖度。积极开展石质山地攻坚造林,推进沙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开展森林抚育经营,稳定提升森林面积和质量,为首都生态安全稳定发挥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

加强现有林抚育与保护。对坝上及沿坝防风固沙防护林区实施抚育管护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对坝下山地水源涵养林区实施封山育林和补植补造;对坝下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大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力度,加强围栏封育、工程区禁牧、管护机构队伍建设,建立生态建设保护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效。

改造提升低质林分。在实施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程基础上,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地适种、应栽尽栽,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原则,继续对低质低效林分进行改造提升,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林种树种结构,适度提高小树种种植比例,丰富树种多样性,提升林分质量;对未成林地和疏林地实施管护抚育、补植补造和改造提升。

第二节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

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实现草畜平衡和草原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大力开展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地治理,实施退耕还草、禁牧轮牧休牧等措施,建设草原生态示范区。

加快“三化”草地治理。修复坝上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加快坝上草原管理现代化进程,推广草地标准化规模化利用,加强坝上现有“三化”草地治理,有序建设一批规模化草原生态示范区,全面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

实施禁牧和退耕还草。对生态极为脆弱、退化严重、不宜放牧以及位于水源涵养区的草原严格实行禁牧政策,加强草原围栏和棚圈建设,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舍饲圈养,实现禁牧不禁养;对于植被状况较好、自身修复能力较强的草原,以核定天然草原产草量为基础,确定放牧时限,采取季节性休牧轮牧的方式,提高天然草原利用率。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依法维护农民利益前提下,对坝上地区农业基础差、种植效益低的旱地实施退耕还草。到 2022 年完成退耕还草 100 万亩,草原面积达到 1695万亩;到 2035 年累计完成退耕还草 180 万亩,草原面积达到 1775万亩。

开展“空心村”复垦还草。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依法做好村庄撤并搬迁和“空心村”整体拆除,开展土地复垦,加快土地流转,实施退宅还林还草还牧,进一步扩大生态空间。探索建立就地转岗机制,增设生态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就地转为护林员、护草员,切实保障群众就业、收入等合法权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优化提升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分批次推进 924 个空置率 50%以上“空心村”治理。

推动建设草原公园和现代草牧业发展示范区暨示范牧场。发挥草原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草场恢复、旱作雨养试点、草畜配套示范、绿色畜牧业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五大工程。在坝上地区加快建设草原公园和示范牧场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建设面积和数量,通过草原围栏封育和草原改良、典型区域治理、农牧交错带畜牧业转型升级等试验示范,促进坝上草原生态景观逐步恢复。

第三节 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公园建设,恢复退化湿地,有效遏制湿地数量减少、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

实施退耕还湿工程。严禁在自然湿地周边进行围垦,对重点湿地及周边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到 2022 年和 2035 年,湿地面积分别达到 346 万亩和 351 万亩,湿地率分别达到 6.2%和 6.4%。

保护提升湿地质量。以自然恢复为主,保护现有湿地,恢复原有湿地。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坝上高原湿地。结合有害生物防治,加快推进坝下低中山盆地湿地群植被恢复和鸟类栖息地环境改善,保护修复潮白河与永定河上游湿地。

加快建设湿地公园。持续推进河北坝上闪电河、康保康巴诺尔、尚义察汗淖尔、张北黄盖淖、怀来官厅水库、蔚县壶流河、阳原桑干河、涿鹿桑干河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新建一批省级湿地公园和一批湿地保护小区,巩固湿地修复保护成果,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第六章 实施矿山综合整治

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矿山有序退出,全面开展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积极引导矿山企业绿色转型,到 2020 年底实现原有矿山 80%左右有序退出,50%左右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其余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的一律关停。

第一节 加快矿山有序退出

综合运用环保、安全、科技、市场等手段,加快淘汰低端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依法依规引导矿山退出。

依法关停取缔。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非法采矿企业予以依法取缔,对严重危害区域生态环境的矿山企业予以关停,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矿山依法关停,对无证和持超期证开采的矿山依法予以取缔关闭,拆除生产设备、设施,撤出生产人员,注销有关证照。

有序引导退出。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分企引导,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符合环评要求、排污许可以及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有证矿山实施停产整治整改;对不达标的矿山全部列入引导退出范围,依法依规促其退出市场,并完成退出矿山(含尾矿库)复绿。

第二节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和综合治理,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设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大中型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改造提升,小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实行新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突出首都周边、“三区两线”等重点区域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迹地修复绿化治理,统筹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创新治理模式,构建矿山环境治理新机制,加快改善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第三节 促进矿业绿色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重组,改造提升,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引导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资源利用集约、矿山环境优美。

支持矿企转型发展。按照有关政策,对申请转型发展的退出矿企,给予帮扶和支持。探索张家口域内关闭煤矿以储量参与产能置换交易。在矿山废弃地上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项目,按照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规定给予用地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矿山公园,保护矿业遗迹,发展矿业旅游。

推动矿业提质增效。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对生产规模小且开采方法、技术装备和管理落后的矿山,进行整合重组和改造提升,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矿产精深加工开发和生产能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开展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水平。

第七章 强化环境支撑

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的整治和管控,到 2022 年冬奥赛区 PM2.5 年均浓度稳定达

到 25 微克/立方米,白河和永定河出境断面水质平均保持在Ⅲ类,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交好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第一节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深化燃煤、扬尘、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等污染源治理,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促进能源清洁利用。强化农村散煤治理,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到 2021 年底,完成 60 万农户电代煤或洁净煤取暖。加大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力度,实施电供暖工程,到 2022 年市县主城区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达到 1600 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主城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比重,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重,2022 年达到 30%,2035 年达到 50%。

严格重点企业排污管控。完善企业环境准入制度,严控“两高”行业新上项目。加强对火电机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各类大气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要求。加快推进钢铁产能退出,加快重点企业以及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并实施烟气排放在线监测。规范整治“散乱污”企业,完善动态更新和台账管理体系,统筹开展企业集群综合整治。

全面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加强城市道路和城市范围内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和文明施工。严厉整治矿山扬尘,对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迹地加强修复绿化。全面强化工业企业料堆场抑尘措施,对工业企业厂区内各类易产生扬尘的物料,采取密闭储存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开展秸秆垃圾露天焚烧治理。支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秸秆打捆离田成本,提升秸秆利用效益。在重点涉农区域安装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监控。完善城乡垃圾处置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模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有效消除垃圾焚烧隐患。

加强移动污染源治理。加快高排放车提标改造和老旧车淘汰进程。加强储油库、加油站污染监管,推广普及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推进低碳交通城市建设,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对重型柴油车、渣土车、运煤车等车辆的监测检查及污染治理。

健全空气质量监控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市县乡监测网络,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实时联网与智能化监控。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参与和组织实施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环评会商等工作,全面融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预警应急体系。

第二节 提升水环境质量

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河流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首都提供高质量的清洁水源。

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强饮用水供水全过程监管,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排查,构建“多源同治”的水源地保护体系。科学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加强源头控制,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提质增效,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城镇新区实施雨污分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企业污水排放监控体系,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控制度;加快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利用,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管护水平。

加强重点河流水体保护。采取综合措施,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综合治理,实施深度处理、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等综合整治工程,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构建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对水库库区土质陡坡、土坎等坍塌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护,在主要河道的入库口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在水库上游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整治等措施。

保障向首都输水质量。实施河流入水库水质目标管理和达标入库制度,严格控制河流断面入境水质,建立沿河及入库水质实时监测系统,以永定河上游、潮白河等为治理重点,分区分段施策,改善永定河入官厅水库和潮白河入密云水库水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