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主要目标。
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到2025年全省现代化工业新体系基本建成,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中有升,“百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形成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总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到2025年,工业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0%以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000户,形成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万亿级产业集群。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占工业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明显进步,到2025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8年累计下降10%。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显著提高。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集聚发展成效明显。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主导产业更加鲜明,建设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
三、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工业新体系构建主要思路。
立足优势特色,充分考虑本地产业关联性、创新性、竞争力和带动性,以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着力破解工业发展中的突出瓶颈问题为导向,以高端、智能、绿色、集群、服务为方向,优先发展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先导性产业,优化提升化工、汽车、传统能源三大基础性产业,引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招商链、政策链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打造“一区两带多基地”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为工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图3-1 工业强省建设“433”工业新体系
(二)优先发展四大战略性产业。
1.绿色食品。
(1)发展重点。
乳制品。重点发展适合国人体质、更亲近母乳的高端婴幼儿配方乳粉,打造全国安全优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业基地。加快浓缩乳清蛋白粉及其他婴幼儿配方乳粉关键配料的研发与生产。研发高端中老年配方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等乳制品。适度发展低温巴氏杀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等液体乳产品。大力发展高端奶酪、炼乳、奶油以及特色乳制品等其他乳制品。
肉制品。重点发展冷鲜(冻)分割肉、预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加快发展低温西式肉制品和香肠、熏卤肉、熏烧烤肉、肉干、油炸制品等中式肉制品。促进东北黑猪、龙江雪牛、森林鸡、白鹅等本地特色肉类产业发展。发展皮革皮毛、生物饲料、羽毛粉、血液蛋白粉、骨粉、骨味素等皮毛骨血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品。
酒水饮料。做优做强高品质白酒,研发低度数纯粮多香型融合的白酒。适度开发水果啤酒、风味啤酒、低醇及无醇啤酒、精酿个性化、差异化啤酒。适度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蓝莓冰酒、配制酒、其他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其他发酵酒(清酒、米酒、奶酒)、保健酒等系列产品。开发半干型、半甜型、甜型、起泡酒和佐餐酒等迎合现代消费习惯的产品。做强瓶装饮用水,加快发展传统格瓦斯饮料,蓝莓、蓝靛果、沙棘、树莓等优质特色野生浆果饮料、生态粮蔬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饮料。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①大米及大米加工。重点发展鸭稻米、富硒米等高品质有机大米,统筹发展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延伸发展发芽糙米、留胚米等新品种,速食米饭、米汉堡等即食食品,膳食纤维、米蛋白等功能性食品,稻米油、米糠油、胚芽油等小包装食用油。
②玉米加工。重点发展特种变性淀粉、功能性新型发酵食品及大宗发酵产品的衍生新产品、淀粉糖、多元醇、氨基酸等系列产品、高品质酒精。
③大豆加工。发展大豆全粉类、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大豆食品、休闲食品和精选食品豆,扩大功能性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加工,延伸发展以大豆磷脂、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粉、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作为原料的保健食品。
④休闲保健食品。开发单一和复合型谷物膳食食品、杂粮膳食食品、谷物营养(强化型)饮品、药食同源食品等特色膳食食品。开发单一和复合型能量补充、能量控制、蛋白质补充、运动后恢复类等运动营养特色膳食食品。开发以谷物资源、北药资源、真菌资源、林果资源为原料的具有特定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开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重点发展谷物米粉、奶豆、面条、果泥等婴幼儿辅助食品。开发特色山林产品为基础、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发展中高端菌类即食食品和保健食品,发展野生浆果花青素、蛋白粉等精深加工保健食品,开发高端坚果仁、油、粉、酱、壳、膜等高附加值食品、保健品等。重点突破中药材新食品原料和特色食品融合,围绕人参、鹿茸、林蛙油等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加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研发。发展红小豆、紫苏油等特色产品。
(2)实施路径。
严格保护并逐步扩展绿色食品原材料基地。依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按照绿色食品资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严格保护绿色食品产业原材料基地,加快推动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加强对良种的培育和优选,提高绿色产品原材料品质。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逐步扩大AA级食品资源比例,与国际有机农业绿色食品资源对标接轨。结合国际食品供需结构变化预期和国内食品需求趋势,调整种植和畜牧养殖结构。
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设计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支撑力度。引导绿色食品企业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加快高端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工艺突破,加强高品质包装设计创新。推动省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大学、八一农垦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食品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哈尔滨国家级乳业技术开发中心、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联合搭建绿色食品产业开放性公共技术实验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依托平台开展食品生物加工、安全生产、食品原料安全处理、食品包装和贮运技术等方面研发创新。引进工业设计团队,鼓励网络协同创新,加快提升绿色食品产业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水平。
推动绿色食品传统优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围绕绿色食品产业上下游重点环节进行补链、强链和扩链,加快形成协作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通过存量合作、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引导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放大规模效应,推动绿色食品保鲜、加工等技术与装备发展,加快检验检测、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绿色食品领域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全国领先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大型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充分利用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暨世界农博会等绿色食品专业展会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推进龙江阜丰生物玉米深加工及其配套,伊品生物基尼龙盐,伊利大庆液态奶,飞鹤乳业乳制品智能产业园,天之草、云天、金达汉麻农业产业化,益海嘉里(富裕)粮食综合体加工,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等项目。
打造我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和国际水平的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品牌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形成党委和政府重视品牌、标准引领品牌、市场主导品牌、企业创建品牌、行业管理品牌、舆论宣传品牌、社会崇尚品牌的品牌文化建设氛围。做好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品牌系统性推介和整体品牌形象公共宣传工作,运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品牌建设从创建品牌产品逐步向创建品牌企业、品牌生产基地拓展。进一步发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生态食品产业联盟、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联盟作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培育我省绿色食品品牌文化。进一步落实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依法规范整合我省绿色食品品牌,探索开展省内同类优质特色品牌产品加注统一标识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地理标志及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管理和应用,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巩固我省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在全国的地位。引导企业建设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追溯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探索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认证体系,高水准严格把控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建立国际标准认证通道。在全省绿色食品行业开展诚信企业评价认证、企业质量承诺工作,将绿色食品企业纳入诚信档案信息管理,并与金融机构、证券监管部门实现共享。
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最具资源优势和供给能力的乳制品、肉制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通过产权股权重组、企业合约、特许经营、引入资本等方式,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国际资本财团、跨国食品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落户我省,带动行业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提升。
2.高端装备。
(1)发展重点。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①机器人。重点发展面向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洁具、冶金、焊接、家电、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加快开发面向医疗、家庭、餐饮、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技术环节实现突破。加快水下无人系统总体设计、自主控制、自主导航、海洋信息获取、目标识别、综合信息传输和仿真等领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面向化工、冶金、医药、食品、轻工、物流等领域的包装、码垛等后处理成套设备。
②高档数控机床。开发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并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突破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等关键技术。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汽车以及钢铁检测等行业,发展重型数控立卧车床、铣镗床、钢材试样检测专用机床、洁净钢检测系统等。发展基于先进焊接工艺的高端焊接装备。
③增材制造。突破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发展增材制造装备及核心器件。开发多层洁净金属板坯复合制坯增材制造技术。促进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深度融合,重点针对航空航天、核电、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需求,开展创新应用和推广应用示范。
④核心零部件。加强院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发展时栅传感器,高精度、高性能精密量仪,高精度数控刀具及工具;发展摆角铣头、高力矩电机和滚柱丝杠;发展超精密气浮主轴、系列超精密气浮直线导轨和系列高速超精密电主轴等高性能产品。
航空航天装备。
①飞机整机。以先进直升机、通用飞机等系列产品为重点,打造国内直升机、通用飞机生产基地;巩固扩大Z9、AC312E等直升机市场,推进Z15型号研制,发展Y12F及Y12系列通用飞机;集中突破重型直升机关键技术、直升机改型升级研制技术、Y12飞机优化改型和成本控制技术等。发展涵道式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单旋翼无人机。
②核心部件与技术。研发先进民用直升机发动机、航空传动、辅助动力装置、涡桨发动机机械系统研制技术,发展航空复合材料、航空轴承及零部件,巩固现有国产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材料研制能力。
③航天装备。加快推进航天器、应急空间飞行器等新型航天装备及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
轨道交通装备。
①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完善快捷系列棚车、平车等产品核心技术,攻克大轴重货车低动力作用转向架和高可靠性轮轴等关键技术。开展国际高端产品的研发及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内铁路重载货车标准体系。
②轨道交通配套装备。建设货车修理及出口车基地和关键配件制造基地,加强铁路起重机、特种集装箱等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完善救援铁路起重机和高铁救援起重机技术,打造世界级铁路起重机产业制造基地。
海洋工程装备。
①舰船动力装置。推动舰船动力装置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和远程运维等加快发展。发展大功率舰船燃气动力、蒸汽动力装置,发展双燃料发动机、LNG动力船动力装置等。发展互联网航运平台系统,实现舰船的远程监控、专家诊断、发动机数据分析、碳排放在线监测以及航运管理等。
②海洋工程配套装备。发展海上平台用双燃料燃气动力发电机组。发展海洋定位系统、导航、探测等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装备。面向海域目标搜索、海底管线搜索、特种水下目标探测、海洋开发、科研等领域,发展自治式水下无人航行器。面向科学考察、风力安装平台、铺管船、钻井平台等,发展动力定位系统。突破水下采油井口、采油树、管汇、无人遥控潜水器及开启工具等水下生产系统关键产品及控制系统技术。加快通讯导航和机电控制设备等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卫星应用设备及服务。
①北斗通信及应用。着重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发展自主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营、卫星数字文化传播等服务。重点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推进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跨境物流等领域的发展。推动高分数据应用增值服务,满足道路规划、城区监测、水情分析、抢险救灾、国土资源监测和林业资源调查等应用需求。
②卫星激光通信产业。加强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和激光通信元件、器件和组件制造,研制生产不同系列、不同用途的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空间激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围绕低轨卫星激光通信、中继卫星激光通信网、地面激光用户终端,加强军民融合,积极开发空间大容量通信和空间互联网等业务。
农机装备。
①大马力动力机械。重点发展180—300马力轮式拖拉机和60—100马力用于水田作业的节能环保型拖拉机。
②播种、插秧、植保、整地、收获机械。重点发展8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的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免耕播种机等大中型智能化精密种(栽)植机械,以及6行以上带侧深施肥装置的高速水稻插秧机、水稻育秧工厂化成套设备。积极发展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液压翻转犁、圆盘耙、水田平地机、水田秸秆还田机、筑埂机等系列整地机产品。积极发展自走式高地隙喷雾机、大型节水灌溉等植保机械。重点发展谷物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扩大摘棉机生产规模。谋划开发紫苏、汉麻、红树莓、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发展精细化小型农机。
③秸秆处理机械。发展高捡拾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秸秆压块机、茎穗兼收机等秸秆还田、离田产品。
石油石化装备。
①钻井完井装备。加快发展固井设备、射孔设备等装备,重点发展大型压裂车组制造、页岩气特种钻机、智能完井工具制造、液氮泵车制造、高效大口径压裂树制造等技术产品。
②采油采气装备。加快发展三抽设备、三元复合驱成套设备、油水处理设备,及连续抽油杆、双螺杆泵与三螺杆泵、三元复合驱采油装置。
③油气集输装备。重点开发ERW输油管、脉动燃烧真空加热炉、高压计量泵、智能传输控制装置等产品。
(2)实施路径。
打造区域性高端装备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各地创新资源,集中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面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产品升级服务。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齐重数控、齐二机床、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打造区域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哈电、一重、佳木斯电机等骨干企业,建设电力装备创新平台;依托哈飞设计研究所(中心),组建通用航空产业研发平台;依托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车齐车等,搭建铁路货车装备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农业机械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农机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鼓励支持高端装备企业积极研发首台(套)产品,不断丰富高端装备产品品种。围绕轨道交通、电力、航空等领域整机发展需求,梳理核心零部件瓶颈短板,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形成集群效应。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企业向“哈大齐”城市群集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石油石化装备向大庆、牡丹江集聚;推动农机装备向哈尔滨、佳木斯等地集聚;支持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一重大型铸锻件、海航创通军民两用高精度变速箱等项目。
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对高端装备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推动骨干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在研发环节,加快智能化工具的普及应用,积极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协同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在生产环节,提高关键设备和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系统、设备、产品、人员之间实现高度的信息互联互通。在销售服务环节,搭建云服务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现实虚拟的销售渠道信息流,提升服务集成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
深化高端装备领域开放合作。采用境外委托代理、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式,积极开拓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高端装备市场,鼓励和支持装备生产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树立我省高端装备产品在海外良好的市场和品牌形象。实施定点定向招商,加速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换资本,重点围绕市场急需的装备产品,积极推进世界知名装备企业在我省建立研发、制造、营销基地。推进与俄罗斯、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航空、农机、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的深度合作。
3.新材料。
(1)发展重点。
石墨及精深加工材料。
①石墨。重点发展高纯石墨、负极材料、柔性石墨密封材料、润滑材料、密封散热材料、核级石墨材料、超硬材料、特种石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吸附净化材料、石墨新型建筑材料和导电浆料等产品。
②石墨烯。加快石墨烯绿色制备、石墨烯润滑油、石墨烯散热、石墨烯吸波等产品产业化。推动石墨烯吸附过滤、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石墨烯纺织前驱体等技术产业化进程。
钢铁新材料。重点发展服务于油气开采及输送的耐腐蚀、耐磨高强隔热等高端无缝钢管、高寿命轴承钢、高标准汽车用钢、铁路用钢、高档矿山用钢、高品质不锈钢、轧辊用钢、高标准调质材等铁基新材料。发展超高强度、高抗震等级螺纹钢筋等建筑用钢,以及高端冷轧及焊管基料等合金钢带材。
有色金属新材料。
①铝/镁合金。重点发展高精板带材、中厚板材、挤压环锻材等高附加值铝/镁合金产品。重点发展大尺寸、高强高韧、耐腐蚀、耐疲劳铝合金和高表面、高延展性可冲制铝合金产品。
②钛合金。重点推进钛合金精密铸造成型、钛合金精密塑性成型、钛合金粉末成型、钛材3D打印、钛部件及装备集成。
③铜及铜合金。重点发展铜高精板带、高效热交换铜及铜合金特种异型管材、铜合金棒材等高端产品。
④钼加工材料。重点发展钼铁、氧化钼、钼酸铵及钼棒杆丝、钼板、钼箔、钼异型件等深加工制品。
新型复合材料。开发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发超高导热复合材料、碳化硅硬质粉体材料、高性能碳化硼和碳化硅等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轻质高强铝基复合材料、轻质耐热钛基复合材料等金属基复合材料。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20日,中国能建鸡西多能互补能源基地400MW二期风电项目获得黑龙江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拟选场址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麻山区、梨树区,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MW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内规划建设2座220kV升压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配套建设35kV集电线路及检修道路等附属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哈尔滨阿城2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阿城风电项目由哈尔滨庆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哈尔滨庆风新能源有限公司由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电机”)与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首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28日,中国一重龙江二期200MW风电项目成功提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中国一重龙江二期200MW风电项目位于齐齐哈尔龙江县,占地面积46308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200MW,建设32台6.25MW风力发电机组,新建1座220kV升压站,配套建设道路、集电线路、送出线路等工程,以1回220kV线路
近日,随着宁夏送浙江外来电协议的签订,浙江已和多个能源大省签订中长期协议,全年计划外购电量2050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50亿千瓦时,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浙江计划外购中长期清洁能源电量1117亿千瓦时,占比54.5%,同样创历史新高。浙江是能源资源小省和消费大省,电力供应对外依存度高。2024年,
近日,黑龙江送福建4月月内省间绿色电力交易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组织完成,成交电量300万千瓦时。此次交易是福建省首次向黑龙江省购买绿电,也是国网经营区内最北端与最南端省份电力交易合作的首次尝试。国网福建电动汽车公司作为主要购电主体,通过充电桩在夜间低谷时段消纳绿电,实现跨省绿电供需精准匹
12月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人民政府、桦南林业局、山高新能源集团举行风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据悉,风电项目位于新兴区,规划建设风电场200MW,新建一座升压站,拟安装32台风力发电机组,总投资预计约10亿元人民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4年9月29日,华能黑龙江分公司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政府就500兆瓦集中风电项目开发相关事宜达成协议。汤原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具备建设大型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条件,而华能鹤岗电厂在电网接入和消纳方面具有地区优势。此次开展集中式风电开发合作,既是鹤岗电厂与汤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黑龙江省发改委核准4个风电项目。项目容量共计850MW,业主涉及京能、孙吴县吉电旭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近日,黑龙江省发改委批复核准9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共计1845MW。具体如下:相关阅读:黑龙江1.1GW风电项目获核准批复
近日,黑龙江鸡西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鸡西多能互补能源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市专家中心举行。市委书记鲁长友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战明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立成分别致辞。此次签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我市
5月24日,黑龙江呼玛县第一个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呼玛县100兆瓦风电项目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吊装,标志着中国最北风电项目向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为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呼玛县多次现场调度项目建设情况,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实行全过程包联,密切跟踪协调项目建设每一环节,为抢抓项目建设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技术委员会公布终评结果,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获评2024年度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项目以功能设施完备、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在众多海上风电项目中脱颖而出,独具中国节能特色,引领了同期海上风电项目设计新高度,受到地方政府与行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全球最高钢混塔批量风电项目之一,金风抚宁区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保障性)成功并网,将第一度“绿电”注入华北电网。作为河北省“十四五”开放风电建设指标下发的首批项目,该工程总投资6.49亿元,选址位于抚宁区榆关镇、抚宁镇,建设18台风电机组。项目建成并网后,每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当人们提起的时候总会联想到某种产业,甚至这些地理名词已然成为某一产业的别称。提起美国硅谷大家立刻想到IT产业,提到底特律就会立刻想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产业,而德国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代名词,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30日,大唐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一场址工程竣工海洋环境保护验收评审会在海口举行,顺利通过验收。会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邀请知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项目一
近日,烟台市发改委公布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804112号:关于“支持半岛南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建议的答复。对半岛南三个海上风电项目支持情况: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我局已分别于2024年5月21日、2025年1月17日出具了国家电投烟台半岛南3号二期和国家能源山东半岛南1号海上风电项目选址支持性意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习近平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30日,由北方元晟(正蓝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两个联营”上都新能源外送基地增量100万千瓦风电项目获得锡盟能源局核准。项目位于上都镇和宝绍岱苏木境内,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拟安装105台风力发电机组,新建2座220kV升压站,配套建设相应数量的箱变、集电线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公布了《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名单显示,共有3199个项目入列。根据名单,现代能源类有847个项目。其中,收尾类有79个,续建类有198个,新建类有300个,预备类有270个。名单中风电项目共400个,包括收尾类20个,续建类62个,新建类162个,预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拟收回天祝航天万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松山滩第一、第三风电场20万千瓦风电建设指标及征集该公司实施该项目债务的公告》。《公告》显示,因天祝航天万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放弃该公司在天祝县实施的松山滩第一、第三风电场2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以“共商亚欧合作共享丝路繁荣”为主题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家企业代表汇聚新疆,拓展经贸交流合作广阔商机。大会期间,巴里坤、托克逊、阿勒泰以及阿拉山口签约风电项目总计6个,总装机超7GW,总投资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23日,浙江省嘉兴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嘉兴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202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文件围绕风电作出如下规定:1、加快建设现代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年度能源投资8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个,10月底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建成投产项目10个,新增电力装机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6月30日~7月4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广东“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6月30日,大湾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在担杆头片区隆重举行并网仪式。该项目总投资675万元,构建了以208千瓦光伏发电为核心,集成430千瓦时储能系统、25千瓦微风发电机及智能充电设施的综合微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6月25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全市电网建设的通知(锦政办发〔2025〕9号)。其中提到,电力部门及时组织编制电网规划,电网规划要与能源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电网规划应依法纳入能源发展规划,对无法及时纳入的项目,按法定程序评估后调整。在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中,应
7月1日,湖南中广核桃江县牛田风电场项目110千伏线路工程核准获批。1、为了满足益阳地区的负荷发展需求,提高供电能力,同意建设中广核桃江县牛田风电场项目11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编码:2505-430000-04-01-555213),项目单位为桃江县广竹新能源有限公司。2、建设地点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3、主要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2日,三峡能源发布《三峡江苏如东H18#550MW海上风电项目前期专题总承包项目公告》。《公告》显示,三峡江苏如东H18#550MW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烂沙洋东侧海域。风电场中心离岸距离65km,场址东西宽约9.3km,南北长约9.8km,水深10~18m,规划面积72km,规划装机容量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7月4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6月30日-7月4日)。政策篇六部门: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航运产业链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文件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提出
“目前公布的细则已显露出鲜明的地域逻辑,地方差异的本质,是资源禀赋与市场成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近期联合举办的“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会上,永福股份发电事业部土建室副主任范夏玲直面深远海风电“造价过高、工期不定、海况复杂”三大痛点,系统性提出三项行业突破性技术方案。她指出:“当海风开发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技术瓶颈已从‘能不能建’转向‘如何建得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13时09分,山东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1.1483亿千瓦,较去年度夏最高负荷增长31万千瓦,首创今年度夏期间历史新高。据了解,当天山东电网新能源出力也创下历史新高,达6079万千瓦!其中光伏出力5009万千瓦,风电出力1070万千瓦,新能源出力约占同日电网最高负荷的53%。据统计,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