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型号①:WD156-3.XMW
机型亮点:WD156-3.XMW是目前国内3.XMW平台机组中,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的机组,发电出力优势明显。WD156-3.XMW系列包括WD156-3000和WD156-3600两种风力发电机组。
该机组采用了成熟可靠的上风向、水平轴、三点式支撑结构和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技术,是针对内陆中、高风速区域的风资源特征及环境特点开发的平价市场的产品,其目标是提高产品的竞价能力,实现低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是“平价上网”时代最优的解决方案。产品采用国际主流且成熟的齿轮箱设计,发电效率高。采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载荷优化控制方案,有效降低机组载荷,延长机组寿命,提高机组可靠性;基于运达SiteOpti风能平台,采用中微尺度嵌套技术,实现精细化风场设计。自寻优、自适应智能控制技术,智慧场级控制技术,结合风电功率预测技术、机组健康预警及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等,提升风电机组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性;数字双胞胎系统实时在线评估关键部件载荷,测算机组主要部件剩余寿命。360°全方位实时监测机组,通过对关键部件的智能检测,避免风电机组发生重大故障或部件失效故障,减少维修成本与计划外停机时间。
型号②:WD156-4500/WD161-4500
机型亮点:WD156-4500及WD161-4500机组是4.XMW机组平台的主力机型,主要是为应对“三北”大基地建设和中高风速风场平价上网项目。WD156-4500是单位千瓦造价最低的机型,能够降低项目初期投资成本;WD161-4500是4.XMW平台中叶轮直径最大的机型,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收益,降低度电成本LCOE。WD156-4500及WD161-4500是运达股份研发团队,根据国内复杂风况、复杂地形、用户需求等特点开发出来的高性能平台,在 8m/s年平均风速时,年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 3000 以上。
模块化运输、分体吊装,降低对车辆运输设备、吊机的要求,降低费用。基于先进的模块化平台理念设计,可以匹配2.8米和3.2米叶根直径的桨叶,快速扩展机组的容量和发电能力。采用标准化设计,减少部件数量,选用现有机组验证可靠的部件,提升部件的互换性以及交付供应能力。可以进行舱内模块化维修,安装自提升装置,对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等大部件维修方便、费用低。
采用鼠笼全功率技术路线,具有更好的电网适应性,无集电滑环,维护成本低。采用智能降载设计,显著降低机组疲劳载荷,提升零部件使用寿命。采用双轴承设计,提升传动链承受复杂动载荷及交变载荷的能力,有效改善齿轮箱的受力状况,提高机组可靠性。智能预警各类故障与停复机,合理规划场级运维。关键连接面的螺栓进行监测、按需维护。有助于避免代价高昂的紧急维修和预期外的停机,保证高利用率和发电能力。
型号①:DEW-3.2S-155
DEW-D3.2S-155系列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是为陆上5.0—7.5m/s的中低风速区域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可搭配120—140米柔性高塔。具备以下特点:
安全可靠性高:
3.2S兆瓦系列风电机组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2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大功率直驱发电机至今零下架。
发电性能卓越:
3.2S兆瓦系列风电机组叶轮直径155米,单机容量3.0—3.2兆瓦可调,在5m/s的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2100小时;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高;
自研电控系统与自研叶片完美匹配,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工程造价低:
与2.0/2.5兆瓦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17%—34%,大幅降低征地、道路、安装、集电线路等工程成本。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型号②:DEW-D4.5S-155
DEW-D4.5S-155系列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是为陆上7.5—8.5m/s的中高风速区域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具备以下特点:
安全可靠性高:
4.5S兆瓦系列风电机组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2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大功率直驱发电机至今零下架;
电压等级提升至1140伏,提升扭缆系统安全性。
电性能卓越:
4.5S兆瓦系列风电机组叶轮直径155米,单机容量4.2—4.5兆瓦可调,在7.5m/s的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500h;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高;
自研电控系统与叶片完美匹配,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1140伏三电平技术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
工程造价低:
与3.0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34%,大幅降低征地、道路、安装、集电线路等工程成本。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型号③:DEW-D7000-186
DEW-D7000-186永磁直驱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是东方风电为海上7.0—8.5m/s的中低风速区域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针对中国大部分海域平均风速低、盐雾腐蚀强、台风强等特点定制化开发。是目前中低风速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具备以下特点:
安全可靠性高:
7.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大功率直驱发电机至今零下架;
机组全密封结构防止盐雾腐蚀,内部强制对流和外部空空冷交换系统确保机组散热;
主动抗台风策略,后备电源方案,可抵御77m/s的台风;
双回路电气系统,电控系统多重冗余设计,电气单回路可独立运行。
发电性能卓越:
7.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186米,在7.5m/s的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400小时;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设计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高;
自研电控与叶片完美匹配,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1140伏三电平技术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
工程造价低:
与5—6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14%—29%,工程造价可降低600—1200元/千瓦;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电气部件布置在塔基,运维方便;
定检间隔周期提高至1年,定检工作量更少,发电损失更小。
型号④:DEW-D10000-185
DEW-D10000-185永磁直驱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是东方风电为海上8.5—10m/s的高风速区域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是目前中国高风速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具备以下特点:
安全可靠性高:
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大功率直驱发电机至今零下架;
机组全密封结构防止盐雾腐蚀,内部强制对流和外部空空冷交换系统确保机组散热;
主动抗台风策略,后备电源方案,可抵御77m/s的台风;
双回路电气系统,电控系统多重冗余设计,电气单回路可独立运行;
双驱电动变桨技术,减少变桨轴承齿面磨损,延长变桨轴承寿命;
电压等级提升至3150伏,提升扭缆系统安全性。
发电性能卓越:
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185米,搭配10.0MW单机容量,相同功率等级风轮直径最大;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达高;
自研电控系统与叶片完美匹配,使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中压IGCT方案,发电效率高。
工程造价低:
与7—8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25%—30%,工程造价可降低800—1400元/千瓦。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电气部件布置在塔基,运维方便;
定检间隔周期提高至1年,定检工作量更少,发电损失更小。
型号①:SG5.XMW平台机组(SG5.8-155,SG5.8-170)
SGRE专为中国平价时代推出的全新产品平台,单机容量达到全新高度,为全球陆上风电机组之最。
利用OptimaFlex技术,实现在5.8MW到6.XMW的单机可调节容量,为平价项目提供最优的LCOE。SG5.8-155为针对中高风速段设计的产品,完美适用于内蒙以及河北北部的大基地项目;SG5.8-170为针对低风速段设计的产品,完美适用于中国中低风速项目。
作为SGRE公司新的产品平台,SG5.X平台的机组完美的将海上机组的设计理念引入到陆上机组,从单机容量的突破极限,到安全可靠的控制理念,以及少人/无人职守的数字化运维技术,将为客户带来真正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及发电量的保证。
延续SGRE大兆瓦级风电机组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在机舱和传动链分体运输吊装的基础上,采用分段式碳纤维叶片的技术彻底解决超大型机组的运输和吊装的限制。
型号①:4 MW平台新机型V155-3.3 MW™
维斯塔斯4 MW平台新机型V155-3.3MW™,针对低风速与超低风速场址。凭借4 MW产品组合中最大的叶轮直径,此新机型将提升单机发电量超过50%*,进一步降低在低风速和超低风速条件下的风能度电成本,并保证客户的商业项目确定性。
V155-3.3MW™结合了维斯塔斯成熟可靠的4 MW平台与同中车株洲时代新材联合为此机型开发的叶片,结合了3.3 MW的额定功率,新机型拥有高容量系数,可为低风速地区集中式风电项目提供更高的年发电量与确定性。同时较低的叶轮转速保证了其低噪声功率,结合4 MW平台的全功率变频器,使得此新机型同样十分适合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分散式低风速风电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据《风能》统计,2024年中国宣布下线的陆上风电机型有8款,由6家整机企业推出。这些新下线的机型中,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5MW,比2023年提升4MW;平均单机容量达到9.87MW,比2023年提升0.87MW。可见,目前风电整机企业在陆上风电机组大型化上具有较强共识,下线的产品基本保持步调一致。相关阅读:【收藏
1、浙能集团2GW海上风电中标公示6月7日,浙能集团发布浙江海风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2GW,共四个标段。其中:标段一(512MW):单机容量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单个标段≤32台,东方风电预中标;标段二(496MW):单机容量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单个标段≤31台
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风电建设的11个重点风电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并网,横跨新疆、西藏、甘肃、贵州、四川、河南、黑龙江7省区,从戈壁滩到彩云之南,从雪域高原到东南丘陵,东方电气正在我国的清洁能源版图上刻下全新的风电坐标。新疆地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此次集中并网的11个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在《供应端数据报告》中揭晓了2024年风电机组交付数量榜单。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安装风电机组23098台,其中十大主力机型以4881台的交付量占据了全球市场21%的份额。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全球风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凸显了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性在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24
2024年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动态频繁,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4全年广东、浙江、福建、山东、上海五个沿海地区共计核准14473.3MW,涉及32个海上风电项目。“更火”——广东、浙江、福建居TOP3从项目核准数量和装机容量来看,广东、浙江、福建均居TOP3。其中,广东11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批复,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4月3日,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印发《陇南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简称“清单”)。《清单》显示,到2025年底,陇南全市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3%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新型储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份正式上任以来,美国已公开的风电机组供应的协议非常少,这意味着,美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受阻。但在本周二(3月18日),GEVernova宣布与RWE集团达成协议,将为美国得克萨斯州陆上项目提供109台2.8MW陆上风电机组。该协议将支持数百个建筑岗位和先进制造业岗位。GEVernova宣
近日,大烨智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海上风电吊装、运维船舶锦华01、锦华02在2024年全年完成60余台吊装、运维任务,取得了总包方、业主方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其施工团队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能够提供全流程海上风电安装运维解决方案。据了解,大烨智能于2022年宣布通过全资子公司大烨新能源或其
王勇:这是深耕耘、勇破茧、共发展的一年王勇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时光,倏忽而逝。2024年,在全球范围内,风电需求迎来了高景气周期,风电装机规模稳步增长,电气风电与中国风电行业共成长。这一年,我们在创新中深耕,于破茧中飞跃;这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
据中国铁建港航局消息,在广东省阳江市粤西海域,三峡阳江青洲五海上风电项目正以“加速度”模式全力推进,现场多个作业面正同时作业,掀起大干热潮。5月份期间,仅“铁建起重5000”船就完成12套钢管桩沉桩和3台导管架安装,其中最快以32小时完成一套钢管桩施工,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青洲五项目装机
2月13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海上主体工程施工成交结果公告》。公告显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据悉,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侧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20km。项目建设规模501.5
一场五年一遇的风电抢装潮正在悄然兴起。而这一切,都和一份重要政策文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息息相关。《通知》明确,将推动风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还配套建立了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简
2月7日,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容量投产,标志着中国首个全部风机基础采用嵌岩基础、首个零补贴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由广西投资集团旗下广西能源集团主导推进建设。项目建设83台单机容量8.5兆瓦风电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于2023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1号文件,公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其中,包含储能领域项目15个,涵盖抽水蓄能、分布式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液流电池、飞轮储能、新型
12月23日,海上风电“单30”靴子落地。自然资源部2024年273号文正式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不过,新政落地给业内带来的影响已显然没有早期“双30”悬而未决时的隐忧情绪。站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沿海省区市密集推
12月的康巴诺尔草原一改往日的绿意盎然,在凛冽冬风中已略显萧瑟,然而在距离几十公里外的康保县“上大压小”风电项目现场,却在焕发新的勃勃生机。12月20日,三一重能参与打造的河北省首个老旧风电场改造项目——康保“上大压小”风电平价示范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在原有土地资源条件下,风场规模由30
近日,位于乳山市南侧海域的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1场址二期450兆瓦项目成功运转并入电网,标志着我国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乳山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重大进展,也彰显了中国中车在海上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国家电投揭阳靖海150MW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变更的复函》(揭发改核准〔2024〕16号),同意建设该项目。文件显示,国家电投揭阳靖海150MW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位于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东南面海域。项目装机总容量400MW,海域部分拟建设29台14MW风电机组(其中1
10月20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18.X-20MW在海南临高试验风电场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吊装运行的最大海上风机,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强大技术支撑。MySE18.X-20MW机组具有“模块化、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的特点。其采用柔性功率设计,最大功率可达20MW,风
10月20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18.X-20MW在海南临高试验风电场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吊装运行的最大海上风机,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强大技术支撑。MySE18.X-20MW机组具有“模块化、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的特点。其采用柔性功率设计,最大功率可达20MW,风
近日,三一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接连斩获国内外权威ESG领域重磅荣誉,以亮眼成绩彰显行业领军者的综合实力与责任担当,树立起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01创新驱动发展,唯一上榜铸就行业典范在近日揭晓的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系列评选中,三一重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含公开数据及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显示,我国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1-6月期间,中标风电机组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海外中标19511.7MW,呈现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相关阅读:一季度风机中标规模超38.5GW!中国风电“亿千瓦
日前,明阳智能发布《关于公司副董事长离任的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长葛长新先生提交的书面申请,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职务和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根据《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因葛长新先生的辞任将导致公司审计委员会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3日,中核集团2025-2026年度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一级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风电、远景能源、电气风电、三一重能6家整机商入围。最高投标报价为三一重能1397.83元/kW,最低投标报价为明阳智能1263元/kW。据悉,6月4日,中核集团2
据《风能》统计,2024年中国宣布下线的陆上风电机型有8款,由6家整机企业推出。这些新下线的机型中,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5MW,比2023年提升4MW;平均单机容量达到9.87MW,比2023年提升0.87MW。可见,目前风电整机企业在陆上风电机组大型化上具有较强共识,下线的产品基本保持步调一致。相关阅读:【收藏
日前,浙江能源集团浙江海风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中标结果公布,装机容量总计2GW,不超过125台单机16MW海上风电机组,3家整机商瓜分,中标金额未披露。其中:标段一(512MW):单机容量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单个标段≤32台,东方风电中标。标段二(496MW):单机容量16MW级海上风电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华润电力发布三个风电项目机组采购开标公示。项目一:郴州资兴市三都50MW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货物及服务采购中标候选人第一名: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0990万元。该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资兴市三都镇,项目规模50MW。招标内容和范围:投标人根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第1批4354.33MW风力发电机组集采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中车株洲所、金风科技、运达股份、远景能源、东方风电作为第一中标候选人预中标。本次开标除标包一、标包八未公布候选人外,共公示了8个标包的中标候选人结果,总规模为3388.93MW。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在《供应端数据报告》中揭晓了2024年风电机组交付数量榜单。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安装风电机组23098台,其中十大主力机型以4881台的交付量占据了全球市场21%的份额。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全球风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凸显了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性在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24
2025年5月16日,里斯本: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安装了127GW的风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团队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加剧、大宗商品和资本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持续受扰,29家风机制造商去年仍安装了23,098台风机。虽然2024
曾几何时,2MW、3MW、4MW的风电机组被视为行业的主流机型,转眼间,大兆瓦风电机组便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目前,陆上风电机组已发展至15MW,海上风电单机最大已达26MW。CWE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跃升至6046kW,同比增长8.1%。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588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