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市场化交易体制:电力市场化交易已经全面铺开

2019-12-19 09:25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罗必雄关键词:电价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化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64万亿美元,高于韩国(1.62万亿美元),略低于俄罗斯(1.66万亿美元),若单独排名,可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12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生产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增加值达到6423亿美元,超过韩国(5688亿美元)、英国(5086亿美元)、法国(4693亿美元)、意大利(4490亿美元)等世界传统工业强国,若单独排名,可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6位。粤港澳大湾区辖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882.8万美元/平方公里,是韩国(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的1.6倍、瑞士(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的2.2倍、荷兰(国土面积4.2万平方公里)的2.5倍、丹麦(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的5.7倍。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ID:nyqbyj 作者:罗必雄)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量/面积)最高的地区之一。以电力消费为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电力消费量位于浙江省和山东省之间,超过法国(国土面积54.9万平方公里)、英国(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意大利(国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等G7国家。以天然气消费为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消费量是浙江省的1.36倍,超过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亦超过比利时(国土面积3.1万平方公里)、以色列(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等发达国家。以汽柴油消费量为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汽柴油消费量仅次于广东省,高于其他省级行政单位。

长期以来,受中国一次能源区域分布不均、电力油气等市场化改革滞后、“十二五”及之前相当长一段时期能源供应总体紧张等因素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量大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议价能力。加之粤港澳大湾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一次能源富集区距离较远,客观上加大了能源消费成本。2018年,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之后,珠三角核心区5市(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东莞,下同)一般工商业终端电价仍然高于欧盟28国及欧元区19国的工业平均终端电价(50~200万千瓦时/年的工业用户电价),也显著高于美国绝大部分州的工业平均终端电价。2019年3月,珠三角核心区5市一般工商业终端电价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1.87倍、纽约州的1.82倍、西南中部各州平均值的1.86倍、东南中部各州平均值的1.77倍,美国整体平均值的1.49倍。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用天然气终端消费价格,也整体高于欧盟28国平均值,远高于美国工业用天然气平均零售价格。粤港澳大湾区内贸、外贸活跃,对区外市场的依存度很高,能源等要素成本高企,将损伤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品的竞争力。2017年,我们研究了电价与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用户终端电价每下降0.01元/千瓦时,全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将提高0.6%。

粤港澳大湾区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天然气、油品的消费占比超过90.0%。电力和天然气输送的网络型特征,易于形成自然垄断。在一体化垂直供应和上游供给短缺情况下,也易于形成垄断价格。2000年以来,中央下大力气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分别于2002年实施了“厂网分开”;于2011年实施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2015年以后,推出了加大市场化交易、放开零售市场、核定输配电价等系列改革措施,努力“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十三五”期间,发电产能整体过剩,为电力市场化改革营造了较好的竞争环境。2016年以后,各地电力交易中心相继设立,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体制性框架基本成型。总体来看,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在倒逼参与主体提高效率、降低电价、激发市场活力,以及发现市场价格、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均发挥了有效作用。下一步,可继续在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日前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方面继续深化改革。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已经全面铺开,本文不再赘述。

与电力一样,天然气也是能源供应体系中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鉴于如下原因,致使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推进相对缓慢:一是,油气体制改革阻力较大,天然气生产、贸易及管网一体化供给主体未能有效拆分,市场竞争主体,特别是上游供给侧竞争市场尚未充分发育;二是,天然气管网运营主体未能统一,相关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统一管网、高效集输的体制机制尚待建立;三是,第三方公平获得天然气基础设施存在障碍;四是,天然气供应总体短缺;五是,促进市场化交易的体制机制、监管政策等尚未建立健全。

进入2019年以来,内外部环境出现了可喜变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营造了契机,主要变化如下:

一是,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方向,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

二是,广东省不断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将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联通21个地级市的天然气输送网络,接纳进入广东省的16大气源,形成全省“一张网”的格局。除广东省天然气内部流通外,还可向周边省份“倒送”天然气,基本具备了形成交易枢纽的硬件条件。

三是,世界LNG供应呈现过剩态势。过去5年(2014~2018年),日本LNG进口量呈震荡下行趋势。欧洲2018年的LNG进口量尚未恢复到2010年的水平。美国自2016年开始,已由LNG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且LNG出口量快速攀升,至2018年,美国LNG出口量已超过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第4位。2019年3~10月,以Platts JKM(Japan Korea Market Price)标定的东北亚LNG现货价格徘徊在4.1~6.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按美元兑人民币1:6.90,1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热值按36000kJ测算,Platts JKM标定的东北亚LNG现货价格约为0.97~1.48元人民币/立方米。2018年,广东省进口LNG销售量占全省天然气总销售量的比例为57.2%。2018年,在全国已建成的LNG接收站中,广东省LNG接收站接收能力占比为24.6%。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境外LNG市场建立“连通器”,把境外过剩供应传递到境内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四是,2018年,中国LNG进口增量占世界LNG贸易增量的55.3%。可以预见,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仍将是世界LNG贸易增量的主要消纳市场,理应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消费量较大、气源供应多元,加之区内有实施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广东省政府也在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上表现出了极大决心。综合分析欧美经验,并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以粤港澳大湾区或其核心区为基础,构建类似英国国家平衡点(NBP)、荷兰TTF的天然气虚拟交易枢纽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根据美国和欧洲的经验,在天然气管网联通的区域内,一般会产生多个交易枢纽,但是,仅有一个交易枢纽属于基准定价枢纽,非基准枢纽的报价多为基于基准枢纽价格的升贴水。美国的基准定价枢纽为亨利枢纽(Henry Hub),英国的基准定价枢纽为英国国家平衡点(NBP),欧元区的基准定价枢纽为荷兰TTF。亨利枢纽为实体枢纽,NBP、TTF为虚拟枢纽。

历史经验表明,从天然气区域交易枢纽到天然气基准定价枢纽,一般需要10~15年的培育过程,且要在多个交易枢纽的竞争中由市场最终做出选择。期间,区域交易枢纽要完成大量工作,包括打破市场垄断、培育市场主体、形成上游多主体多渠道供应、完善基础设施、统一管网高效集输、确保第三方公平获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批发市场、创造交易需求、提高交易流动性、建立基于需求和供应的定价机制、产生竞争性市场价格、开展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开发和推广、扩大衍生品交易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等。综合分析欧美经验,并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宜参考NBP、TTF构建天然气虚拟交易枢纽。

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先确定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向,再进行制度性、框架性安排,然后让政府监管和市场交易共同发挥作用,不断去试错、调整和完善。具体实施时,不强求粤港澳大湾区或其核心区一定要成为中国天然气基准定价枢纽,但要向基准定价枢纽的方向去努力,力争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促进上下游环节竞争、发现市场价格、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但是,在战略性框架制定时,宜朝着基准定价枢纽的方向去努力,立意要高、格局要大,要有20年以上的战略眼光,要奔着中国乃至东北亚天然气管道联通区域内基准定价枢纽的方向设置架构体系。有鉴于此,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天然气交易枢纽事宜进行专项研究,本文仅给出框架性建议:

(1)借助全省“一张网”建设及油气改革契机,建议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坚持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改革决心,强制实施第三方准入,彻底打破纵向一体化,实现管网独立;放开天然气价格,主要对管网输配气费率、储气库价格等进行监管,同时,配合虚拟枢纽“入气口+出气口”的定价机制,动态调整监管内容。

(2)虚拟枢纽在区域内具有排他性,需要政府强行推动才能建立起来。由于管网运营商处于完全垄断地位,宜实行特许经营和监管定价,以及设立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减少垄断干预,管输容量的分配、使用和结算等宜由独立第三方机构负责完成。从欧洲的经验教训来看,虚拟枢纽宜由单一主体集中运营,因此,宜与将要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做好沟通,协调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虚拟枢纽建设。

(3)交易枢纽与交易中心宜互相协作,共同促进天然气交易市场的容量增长和流动性提高。条件许可时,可考虑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申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交易中心。

(4)交易流动性越高,释放的交易信息越大,越能发现价格和吸引参与者。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初期,可考虑采用行政手段提高交易流动性。

(5)建议继续加大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调峰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虚拟枢纽内的基础设施全部向第三方开放。建议特别重视LNG接收站建设,抓住全球LNG过剩的机遇期,形成境内外天然气价格“连通器”,不断引导国际天然气生产和贸易商参与供给侧市场竞争。

(6)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提前谋划与境内外主要期货交易所对接,设计天然气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寻找合适的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争取先于国内其他天然气交易枢纽形成期现货交易机制,充分发挥“马太效应”,吸纳交易流动性,提高定价影响力,争取用10~15年的时间,使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虚拟交易枢纽成为中国天然气基准定价枢纽。

(7)引导和培育行业自律组织、智库机构建设,为天然气交易和价格形成提供数据信息、行业研究、监管政策、决策咨询、交易合约设计、行业规范等咨询服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市场化交易的推进,将会影响天然气的消费结构及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反过来又会促进天然气市场化交易的深化。2018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为(估计值):居民,20.9%;商业,7.0%;工业,44.5%;交通,8.6%;发电,18.6%;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情况见表。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为7.4%,欧盟、OECD国家、美国、世界平均值分别为:23.4%、26.6%、30.5%、23.9%。随着天然气市场化交易的深化,预计会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价格竞争力,由此,将导致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地区,在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电网调峰调频等因素的情况下,发电用天然气将会较快增长。

1.png

表 主要经济体天然气消费结构(2018年)

在成品油方面,中国仍在实施政府指导为主的定价机制,加之成品油不受管网限制的自由交易特性,暂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成品油交易市场建设。现阶段,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加大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构建交易体系、建立虚拟交易枢纽、探索培育天然气基准定价枢纽体系上来,待市场有需要及相关条件成熟时,再考虑油品交易体系建设。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将对未来二三十年的全球能源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比如,2019年9月,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8.9万桶/天,这是自1940年代以来,石油贸易顺差首次持续一个整月;与之相对照,2005年,美国按“消费量-生产量”定义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峰值,为6.3亿吨。2018年,欧盟、日本的原油净进口量亦低于2006年的水平。在LNG方面,最近五年(2014~2018年),美国已由LNG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北美、南美、日本等地区的LNG进口量均处于下行通道;欧盟的LNG进口量虽有恢复,但仍低于2010年的水平。中长期来看,在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增量消费方面,中国仍将维持第一大增量消费国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市场化交易体制,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并依靠中国这一全球能源消费的最大增量市场,借着能源消费格局剧变的大趋势,在生产和流通环节获得更大话语权,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总体来看,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市场化交易体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抓手之一。加之世界能源格局正处于剧变之中,这项工作又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19年12月9日第45、46期

罗必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原标题:独家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市场化交易体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价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市场化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