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在学术上人们已经采用了多种方法解决溶解的S在正负极之间穿梭的问题,例如在电极表面、隔膜表面设计涂层等,以及在正极和隔膜之间增加一层插入层。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成本,以及工艺可实现性等问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应用。
Li枝晶的生长也是Li-S电池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有很多学术报道表示已经通过金属锂表面涂层和电解液添加剂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电池中金属Li的数量有限,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理想,因此这也就导致了目前软包锂硫电池仍然面临着低库伦效率、微短路和循环寿命差等问题。
要实现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就要首先解决上述的学术研究与商业生产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1.金属锂负极
金属锂的理论比容量为3860mAh/g,电势仅为-3.04V(vs标准氢电极),是一种理想的负极材料,但是金属锂在循环的过程中存在锂枝晶生长和体积膨胀等问题,这会导致金属锂负极的粉化和电池厚度增加。随着金属锂的粉化,会导致负极活性锂的损失,在锂的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会导致金属二次电池的容量快速衰降,同时粉化的金属锂活性很高,暴漏在空气中会着火和燃烧,从而导致安全性风险。
在学术研究中很难发现金属锂负极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扣式电池中采用的金属锂的厚度较厚,因此锂的过量比例通常可以达到几十倍,因此即便是在循环过程中部分锂损失,仍然有近乎无限的锂去替代原有的锂。但是在商业应用中要考虑电池的比能量的因素,因此不可能过量如此多的锂。
在学术研究中可以采用人造SEI膜、改性电解液和3D集流结构等措施抑制Li枝晶的生长,虽然这些方法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它们都是在较低的面密度(<3mAh/cm2)下实现的,但是在商业软包电池中,面密度通常可以达到10mAh/cm2以上,因此学术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在实际生长中往往失去效果。
此外在锂金属负极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因此会对其表面形成的SEI膜产生巨大的破坏,同时引起电池的厚度变化,这一问题可以通过3D集流结构,例如多孔导电泡沫、带有微孔的碳纤维布,都是比较理想的集流结构,但是这些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在软包电池中的效果。
2.正极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科研工作者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为Li-S电池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提升S正极的电子导电性,抑制中间产物的溶解和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提升S正极的反应动力学特性,为此开发出了众多的碳材料,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孔碳等,但是这些碳材料中目前工业上能够批量生产,并且成本较低的碳材料只有碳纳米管和乙炔黑。
此外S的负载量也是Li-S电池商业化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术研究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往往S在正极中的占比不足50%,但是在软包电池设计中为了达到400Wh/kg的比能量,S在正极中的比例通常需要达到75-78%,在这一比例下要完全发挥出S正极的容量仍然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隔膜
在学术研究中,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多功能隔膜和S正极与隔膜之间的插层能够很好的抑制溶解锂硫化合物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从而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多功能复合隔膜的制备方式通常有两个:1)对隔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改造,提升离子选择性,从而抑制锂硫化合物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2)在正极和隔膜之间增加一个封锁层,阻止锂硫化合物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例如,研究表明在隔膜表面沉积一层多孔活性碳纤维层或聚吡咯层能够很好的吸收电解液中的锂硫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提升Li-S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虽然改性隔膜技术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数据都是基于扣式电池取的的数据,S正极的面密度通常小于1.5mg/cm2,但是当这些隔膜应用在软包电池中时,由于软包电池的S负载量比较大,因此隔膜吸附锂硫化合物的能力远远不足,因此对于Li-S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并不明显。
4.负载量
负载量是影响Li-S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按照S的负载量为5mg/cm2计算,电池的面容量将达到8.4mAh/cm2,如果是双面涂布则可以达到16.8mAh/cm2,在一些研究中S的负载量会达到10mg/cm2以上,但是实际应用中负载量在10mg/cm2以上时会导致电池的极化显著增加,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同时S正极的孔隙率较高,往往达到60%,接近70%,因此导致S正极的厚度达多在200um以上,从而导致Li-S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对S正极的孔隙率进行优化设计。同时Li-S电池在循环过程中过大的体积膨胀也会对锂离子电池设计和电池成组带来不小的挑战。
5.电解液
电解液对于Li-S电池的电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碳酸酯类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常用的有机电解液,但是在Li-S电池中碳酸酯类电解液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醚类溶剂是较为常见的选择,例如LiTFSI的二甲醚(DME)和1,3-二氧杂环戊烷溶液就是一种常用的Li-S电池电解液。
此外,电解液量也是影响Li-S电池性能的关键,在锂离子电池中注液量通常在3g/Ah左右,作者以下图所示的465473型方形软包电池为例,如果S正极的面容量密度为5mAh/cm2,负极为150um后的Li箔,电池内包含10片正极,11片负极,如果按照3g/Ah的注液量计算,一个1Ah的软包电池,电芯的重量为6.6g,电池的能量密度为320Wh/kg,相比于锂离子电池并没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如果如果能够将电解液的用量降低到1g/Ah,则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大幅提升到459Wh/kg,但是实际上在学术研究中电池的注液量往往还要远远高于3g/Ah的注液量,因此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数据,但是如果应用在软包电池中能量密度甚至低于140Wh/kg,失去应用价值。
除了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也是一种理想的Li-S电池电解质,例如LiFSI/PEO固态电解质就能够有效的抑制锂硫化合物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从而改善Li-S电池的循环寿命,但是固态电解质的应用仍然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6.添加剂
金属锂负极由于较强的反应活性,会与电解液发生较多的副反应,因此可以采用电解液添加剂的方式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目前LiNO3是最为常见的电解液添加剂,但是在循环过程中随着LiNO3的消耗电池的性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研究表明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少量的过渡金属元素能够有效的提升Li-S电池的循环性能,例如在电解液中添加La(NO3)3后,La元素能够在Li负极表面还原,与电解液溶解的锂硫化合物反应在Li负极表面生成惰性保护层,从而显著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7.安全
安全问题是所有的化学储能电源应用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提升Li-S电池的安全性可以通过金属Li负极改性、正极材料优化,新型隔膜应用,电解液匹配等工作实现,常见的醚类溶剂电解液(1 M LiTFSI,1:1 w/w DOL/DME)中两种溶剂的沸点分别为78和83℃,并且都非常易燃,因此导致电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但是目前学术研究对于Li-S电池的安全性关注比较少。
Li-S电池虽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较多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多数都是基于扣式电池取得的,许多技术和材料并不适合应用在软包电池之中,因此要实现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对金属Li负极进行改造,采用低成本-高效集流体或高稳定的表面涂层减少金属Li的体积膨胀,并减少电极的界面副反应,抑制Li枝晶的生长。
2)采用目前商业上可获得的碳材料(例如SP、乙炔黑和碳纳米管等)制备S正极,使其不但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同时还能够兼具低成本的特点。
3)开发新类型的隔膜,抑制溶剂的锂硫化合物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提升S正极的利用率。
4)选择合适的电解液和添加剂,能够适应有限的Li含量和较高的S涂布量,固态电解质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开发。
5)优化S的涂布量,实现软包电池能量密度的最大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就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年产26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环评进行公示,标志着项目迎来新进展。项目由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选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目前,该主要项目为年产3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安克创新与宁德新能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战略提升双方的电芯采购合作关系。根据协议,安克创新将把ATL作为核心充电宝电芯供应商,从ATL锁定采购首批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6日,天能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说明了公司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目前最新进展情况。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针对小动力和储能市场,成功研发出一款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的高性能层状氧化物钠电软包电芯。此外,公司还成功开发出首款能量密度95Wh/kg的聚阴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5MWh液冷储能系统产品顺利通过CE、CB和UL9540A认证,取得TV莱茵国际权威认证证书。德国TV莱茵大中华区电力电子产品服务总经理董斌、中储科技储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左彬等双方代表出席颁证仪式。此次获证的5MWh集装箱式液冷储能系统,在技术和性能
2025年“赛程”过半,各大企业的固态电池项目也开始加速“冲刺”。6月下旬以来,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先后官宣。而且,这次不只是半固态电池的“先锋”,而是全固态电池的预期量产。市场也再次陷入兴奋,并且不断开始向纵深挖掘“话题”。然而,整个产业链真的准备好了吗
作者:莫子鸣1饶宗昕1杨建飞1杨孟昊2蔡黎明1单位: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本文:莫子鸣,饶宗昕,杨建飞,等.锂离子电池过充热失控气热模型构建及关键参数影响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84-179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5.0262本文亮点:(1)构建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的第二届锂电池大会暨亿纬锂能24周年庆上,亿纬锂能披露将在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在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其全固态软包电池可实现-20℃~60℃宽温工作,20MPa压力下稳定运行。循环性能上,可以实现45℃@1C,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6日,国轩高科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市场关注度较高,于今年5月发布了第二代金石全固态电池及G垣准固态电池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新技术和新产品。目前,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G垣准固态电池已向客户进行送样和整车测试。上述
回首储能行业刚被抽离政策拐杖之初,整个市场不乏犹疑、焦虑的声音。一方面,以低质产品进行低价竞争得以存活的储能企业陆续黯然离场;另一方面,储能在趋向市场化后更加聚焦价值重构,储能企业也在兼顾安全、效率与成本中愈发“求真”,迸发活力。价值导向下,直面储能安全2024年工信部发布的强制性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3日,合源锂创的AI动力固态电池产业版图再获拓展,公司正式向客户批量交付了高性能无人机固态电池,用于对电池有着极高要求的特种无人机场景。合源锂创基于长续航、轻量化、高安全等应用场景需求开发的高比能固态电池系列产品,完美的满足了特种无人机使用需求,堪称行业标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4日,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当前能量密度高达400-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其中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公司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目前已获得多家头部低空经济客
2025开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连发两道政策“组合拳”,深刻改写储能行业的发展逻辑。2月出台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终结了持续8年的“强制配储”模式,4月落地的“394号文”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即将到来的电力市场格局变化,
2025年“赛程”过半,各大企业的固态电池项目也开始加速“冲刺”。6月下旬以来,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先后官宣。而且,这次不只是半固态电池的“先锋”,而是全固态电池的预期量产。市场也再次陷入兴奋,并且不断开始向纵深挖掘“话题”。然而,整个产业链真的准备好了吗
受供需突变、债务高企、技术竞争力不足、供应链脆弱、地缘政治加剧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冲击,锂电产业链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行业分化加剧,洗牌步入深水区,一场关乎存续与出局的战役已经打响。“红海”搏杀从高歌猛进到销声匿迹2025年全球电池行业破产、退市事件频发。在国际市场
作者:莫子鸣1饶宗昕1杨建飞1杨孟昊2蔡黎明1单位: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本文:莫子鸣,饶宗昕,杨建飞,等.锂离子电池过充热失控气热模型构建及关键参数影响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84-179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5.0262本文亮点:(1)构建了
回首储能行业刚被抽离政策拐杖之初,整个市场不乏犹疑、焦虑的声音。一方面,以低质产品进行低价竞争得以存活的储能企业陆续黯然离场;另一方面,储能在趋向市场化后更加聚焦价值重构,储能企业也在兼顾安全、效率与成本中愈发“求真”,迸发活力。价值导向下,直面储能安全2024年工信部发布的强制性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4日,川金诺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公告,提到,根据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现阶段发展需求,经谨慎研究和论证分析,公司拟将“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磷酸铁及配套60万吨/年硫磺制酸项目”、“广西川金诺新能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
6月23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情况的公示。其中,江苏都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生产及再生磷酸铁锂测试电芯研发项目在列,标志着这家“锂电新秀”进一步构建产业布局。江苏都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24年8月22日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电池行业正突破单一化学体系束缚,进入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多核时代。”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今年4月的公开演讲中曾阐述上述观点。他强调,多核时代是宁德时代的新阶段,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还是强调性价比,多核技术都能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1日,火爆出圈的“苏超”迎来第五轮首场比赛。小编注意到,龙蟠科技、理想皆在苏超1-4轮品牌赞助名单中。据了解,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注册资本66507.8903万人民币,实缴资本56507.89万人民币,并已于2025年完成了战略融资,交易金额1597.09万美元。主要从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2025年上半年的碳酸锂市场,正是处于一种阴沉、隐忍的氛围之中。市场总体供需两旺根据ICC鑫椤锂电统计,2025年全球锂资源产能达到190-195万吨(LCE当量),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产量约为160-165万吨,仍高于实际需求约20万吨左右,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在此背景下,2025年上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经信系统重点调度的2025年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项目总投资17048.9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291.6亿元。其中包含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及配工程项目、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兆瓦燃机示范项目、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
自汽车形成工业,价格战的硝烟从未真正褪去。1908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上市,售价850美元,是同期汽车售价的一半。数年内,福特开启大规模降价,1913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将T型车价格压低至265美元,将汽车从贵族阶层的玩具,变成了普通工人的代步工具。彼时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一场由价格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