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0-01-16 08:27来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作者:陈曦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输配电价改革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持续推 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工作。2017年10月31日, 两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 点的通知》(国家发改能源〔2017〕1901号),明 确了分布式发电试点市场化交易的项目规模,交易 组织、“过网费”核定原则以及相关政策支持;2017 年12月28日,再次印发《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 化交易试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能源〔2017〕2150 号),进一步明确试点组织方式及分工、试点方案内 容要求、试点方案报送等具体内容;2019年5月20 日,《关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 上网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9〕594号) 中确定了2019年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十省市共26 个试点项目名单。
(来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作者:陈曦)
政策背景
分布式发电位于电力消费场所或与之相邻,所 发电力无需远距离及升降压传输。与集中式发电供 电方式相比,具有减少电力损耗、节省输电费用以 及减少对土地和空间资源占用的优点,特别是可就 近利用清洁能源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 局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发改基础〔2016〕2795号)中确定了“实现增量 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 分布式利用为主,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的实施路线,绘制了“推动分布式成为重要的能源 利用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建筑、产业园区和区域, 充分利用分布式天然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范 建设相对独立、自我平衡的个体能源系统。根据分 布式能源供应情况,合理布局产业集群,完善就近 消纳机制,推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宏伟蓝图。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发展逐步加快。但是,由 于现有电力系统的技术体系、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是 按集中式发电供电模式设计的,分布式发电所需的 电网公共服务、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以及政府管理体 制仍存在较多缺失,分布式发电在电力利用方面的 节能、经济性和安全性等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国家 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 易试点的目的是探索与分布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技 术服务管理体系、电力交易机制和输配电价政策改 革等,在试点探索和评估总结基础上,最终形成可 普遍适用的分布式发电的技术、市场和政策体系。
交易机制及模式
机制及模式
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与配电网内就近符合交易 条件的电力用户进行电力交易,并以电网企业作为 输电服务方签订三方供用电合同,约定交易期限、 交易电量、结算电价、“过网费”标准及违约责任等。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自主选择与能消纳其全部 上网电量的一家或多家电力用户进行交易。运营配 电网的电网企业(含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的企 业,以下简称电网企业)承担分布式发电的电力输 送,按政府核定的标准收取“过网费”并承担电力 用户保底供电责任。
项目规模要求:接网电压等级在35千伏及以下 的项目,单体容量不超过20兆瓦(有自身电力消费 的,扣除当年用电最大负荷后不超过20兆瓦)。单体 项目容量超过20兆瓦但不高于50兆瓦,接网电压等级 不超过110千伏且在该电压等级范围内就近消纳。
过网费核定原则:分布式发电“过网费”标准按 接入电压等级和输电及电力消纳范围分级确定。核 定前,暂按电力用户接入电压等级对应的省级电网 公共网络输配电价(含政策性交叉补贴)扣减分布 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所涉最高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
试点方案中确定的市场交易模式分为三种:
一是直接交易模式。分布式发电项目自行选择 与符合交易条件的电力用户进行直接交易,向电网 企业支付“过网费”。“过网费”交易范围原则上限 制在接入点上一级变压器供电范围内。该模式是本 次试点的主推模式。
二是委托电网企业代售电模式。分布式发电项 目单位委托电网企业代售电,电网企业对代售电量 按综合售电价格(即对所有用户按照售电收入、售电量平均后的电价),扣除“过网费”(含网损) 后将其余售电收入转付给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该 模式适用于没有能力或不愿花费精力寻找直接交易 对象的分布式发电项目业主,通过电网公司代理售 电。综合售电价格和分布式发电消纳范围《通知》 未作明确规定,留给试点地区自行确定。
三是电网企业按标杆上网电价收购模式。在试 点地区不参与市场交易的分布式发电项目,电网企 业按国家核定的各类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全额收购 上网电量。该模式实际上是现有分布式发电项目上 网模式的延续,也是一种兜底保障措施。但对电网 企业而言,国家在补贴政策上要扣除未承担输电业 务的上一电压等级的输电价格,其结果是减少了国 家的补贴支出。
实例分析
重庆地区分布式项目做实例分析,重庆地区 当前的目录销售电价和输配电价分别如表1和表2 所示。假设某存量分布式风电项目规模为20MW,以 35kV接入变电站,执行0.57元/千瓦时的陆上风电价 格。按现行规则,电网企业按0.3964元/千瓦时煤电 标杆上网电价全额收购,国家补贴为0.57-0.3964= 0.1736元/千瓦时。假设项目业主通过直接交易模 式将电力全额销售给同一台区某10kV单一制电 力用户。假设双方直接交易商定用户到户电价为0.66元/千瓦时,低于用户目录电价0.6761元/千瓦 时;电网企业收取过网费(10kV输配电价-35kV输 配电价)为(0.1859-0.1632)=0.0227元/千瓦时;分 布式发电项目业主收益(用户到户电价-过网费-基 金附加)为(0.66-0.0227-0.049663)=0.587637元/ 千瓦时,度电收益高于全额收购;政府不再提供财 政补贴。
可见,若采用该模式,可提高分布式项目业主 收益,降低用户到户电价,取消政府补贴,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唯一受影响的是电网企业,每度 电的输配电价从0.1859元/千瓦时降到了0.0227元/ 千瓦时,度电损失为0.1632元/千瓦时。除此之外, 还需承担可再生分布式发电“间歇性”带来的兜底 供电责任。
分析与展望
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缺口不断拉大、消纳责任难落实以及微电网等技术发展催生了政策的出台,在 国外已经产生了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交易的离 网运行成熟案例,能源革命战略也明确了分布式发 电市场化交易的发展路径。分布式发电项目市场化 交易试点实质上实现了“隔墙售电”,符合电力系 统的基本规律和物理特性,是建立面向清洁能源的 分布式电力交易机制的有益尝试。然而在短期内, 从政策的衔接性以及改革进程来看,分布式发电市 场化交易的推进依然存在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与输配电价改革衔接存在矛盾。当前核 定的电网输配电价中包含保障用户的输配售成本、 市场化用户的输配成本以及增量配网区域的输电成 本,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实际 成本并未完全厘清。而且输配电价核定过程中普遍 将政策性交叉补贴核定于220kV及以上的输配电价 中,客观上造成了110kV及以下配电价格偏低的现 实,不利于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进一步推广。
二、输电容量备用的成本问题。由于分布式发 电项目多为风电、光伏等具有“间歇性”的发电类 型,大多数项目不能实现对用电客户的平稳供电, 需要由电网企业承担输电容量备用和兜底供电保 障。然而电网企业的输电容量备用以及为应对“间 歇性”提供的辅助技术措施尚无成本回收途径。客观上加强了电网企业对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抵触”情绪。
三、交易组织的实施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 和国家能源局在1901号文中要求“2018年2月1日起 试点项目启动交易。2018年6月30日前,对试点工 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有关机制体系,视情况确定 推广范围及时间。”在2150号文中将时间节点改为 “最迟均应在2018年7月1日之前正式启动。”然而 实际进展却远远滞后于文件要求,直到2019年5月 20日才确定了26个试点项目名单,可见进展之慢实 施之难。个人认为症结之一即为试点方案报送需提 供的支持性文件包括“省级电网企业确认的试点地 区分布式发电电网接入及消纳意见以及配套电网服 务、电费计量收缴的承诺”。分布式市场化交易是 政府、发电业主和电力用户的“三方共赢”,直接 损害的是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收益。然而分布式发 电项目业主能否申请试点却需要电网企业提供支持 和意见,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大大增加了试点 项目申请的难度。本应与之市场化交易配套的监管 力量却相对薄弱,甚至在试点文件中都并未提及, 试点项目的推进力度以及预期效果都将大打折扣。
分布式市场化交易面临的问题仅是冰川一角, 在电力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均存在上 述情况,改革的推进应该是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 中的利益主体持续角力和政府治理能力不断完善 的结果。作者系重庆市配售电行业协会秘书长,本文刊登在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分布式能源》2019年第3期/总第27期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30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5月26日-5月30日)。政策篇两部委:推动绿电直连,新能源自用不低于60%、上网不高于20%,按规缴费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
5月21日,商务部关于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实施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积极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推动企业使用绿证参与碳排放核算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3日,商务部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商资函〔2025〕132号)。其中提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实施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积极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在“双碳”目标倒逼能源革命的当下,分布式新能源正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重塑电力市场格局。但当投资者还在纠结“隔墙售电”能否打破电网垄断时,头部企业已悄然用“绿电直供”撬动百亿级市场。这两种模式究竟是政策博弈的产物,还是产业升级的必然?本文将穿透概念迷雾,用真实案例揭秘分布式能源的未
2月25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邀请中国能源研究会姜庆国、吴俊宏、贾豫等国内相关专家共同编写的《2024年度新型配售电发展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我国新型配售电最新进展。已经连续六年跟踪发布的《年度增量配电发展白皮书》更名为《年度新型配售电发展蓝皮书》,旨在适应新型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1日,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河北南网电力现货市场系列规则V3.0版,包括河北南部电网电力市场基本规则以及河北南网电力市场成员管理实施细则、河北南部电网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河北南部电网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实施细则、河北南部电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施细则、河北南部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2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65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指出:一直重视、支持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工作。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多元竞争的市场主体,引导分布式能源等新型市
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市场模式,隔墙售电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全面总结、系统分析隔墙售电及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仅作探讨。(来源:微信公众号“叶春能源”作者:叶春)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第4179号提出的开展县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促进新能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时对“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发展模式予以肯定,引起市场强烈反响。市场人士纷纷表示,既然决策层表态,“隔墙售电”终于落地有望。但文件接下来的表述实际更加
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与“源网荷储”作为两种备受关注的能源发展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格局。尽管两者都是旨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但它们在核心理念、实现路径及优势侧重上存在显著差异。(来源:北极星电力市场网作者:Chloe)核心差异与优势: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26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点内容提炼如下: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相关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7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92号提案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2024年4月,印发实施《关于印发安徽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统筹推进产业制造发展与新能源发电应用,学习借鉴吉林省发展绿电园区经
2025年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这是我国首份绿电直连政策法规,旨在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在国际碳贸易壁垒下,绿电直连政策是我国应
景春梅金爱伟谢笑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近两年来,我国光伏制造业阶段性供需失衡,“量增价减”问题加剧,出现“内卷式”竞争。光伏制造业是我国培育的重要新质生产力,长期看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推动光伏制造业重回
在“双碳”目标倒逼能源革命的当下,分布式新能源正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重塑电力市场格局。但当投资者还在纠结“隔墙售电”能否打破电网垄断时,头部企业已悄然用“绿电直供”撬动百亿级市场。这两种模式究竟是政策博弈的产物,还是产业升级的必然?本文将穿透概念迷雾,用真实案例揭秘分布式能源的未
What|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直连”在我国并非新概念,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提出的“新能源直供电”,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提出的“绿电直供”,再到《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
昨天和朋友交流,谈到了贸易战对智能微电网、能源数字化、虚拟电厂等相关领域的影响,这里分析如下:总体来看,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是“危中有机”的,但是对每家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的负面影响从负面角度看,国内新能源产能在“增值税”模式,以及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孕育出成熟的产业形态。工业作为目前氢能最大的消费领域,被视为清洁低碳氢放量推广的重要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
2024年10月,内蒙古出台《关于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强制消费机制》)与《内蒙古自治区绿电消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政策,持续推动工业领域绿电消纳。再加上此前发布的包括工业园区绿色供电、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在内的六类市场化并网消
随着社会对ESG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对节能降碳、绿色电力、绿色能源等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具有稳定性、清洁性、经济性等比较优势,与IDC(数据中心)等高耗能用户需求匹配。日前,“绿电直供”和“隔墙售电”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落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成功开展广西、云
分时电价政策设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引导用户进行负荷调整,而调整负荷这个个体行为,必然会有多方受到影响。而围绕着终端工商业用户的电力供给和消费,绕不开电力用户,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光伏储能以及政府这几个角色。本文就来分析一下,负荷调整对于各方都会带来何种影响,以及相关利益方需要怎样的
改革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进入“十四五”以来,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能源安全韧性的拷问下,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提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索适配的“软件系统”。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
执行了分时电价的工商业用户个体,如果调整负荷以适配分时时段,那么在整体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低的用电成本。(来源:黄师傅说电)但有人可能节约了电费,有人也就可能被抬高电费。本质上,划分的峰谷时段与系统净负荷曲线有关,也就会与用户负荷曲线以及新能源出力曲线有关。有些执行分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出,上海市正通过健全机制、出台政策、完善市场、加强示范等多项举措,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于建立灵活价格机制,夯实市场化交易平台,文件提出,按照国家电力市场改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吹响了号角。在新发布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表中不再包含线损折价,而是将上网环节线损单列,按综合线损率计算用户应采购的线损电量,以其实际购电价格承担线损费用。《通知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2025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迎来第十个春秋。这场电力行业的系统性变革,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核心理念,重构电力行业的运行逻辑。十年间,市场交易规模倍涨,市场主体数量激增,“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初步建立,多层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雏形初现……一系列成果凸显出我国电力体制改
2025年,迟迟未能推进的绿电直供、隔墙售电或将迎来规模化落地。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严峻,出海贸易绿色壁垒逐渐高筑,在绿电供给和需求方迫切寻求匹配的情况下,绿电直供的呼声高涨,从中央文件强调,到地方试点,新能源和电网的博弈开始有了突破。2月13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