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以“创新”概念,构建了一种与主流经济学迥异的经济理论,明确阐释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此后对全球各国科技与创新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ID:zgdlqygl 作者:翁爽 井然)
百年时光弹指而过。今天,当我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洪流之中回首历史,会发现上世纪初期这位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已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这是一个旧秩序正在瓦解,新秩序正在形成的时代。在崩塌与重构之间,巨大的机遇把握在创新者的手中。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曾经在能源电力短缺的时代创造了速度与规模的奇迹,也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而今,面对能源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巨变,中国电力的体制机制、产业模式、服务业态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这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创新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敏锐感知形势变化,重组生产要素,开展管理创新,在战略部署、制度建设、风险防范、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为响应国家持续推进的创新驱动战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真分析电力行业科技发展和行业创新的趋势、特点和需求,广泛征求电力企业、研究机构的意见,以“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为宗旨,设立电力创新奖,以鼓励行业加强科学研究,加快自主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创新奖自创立以来,受到业内高度关注和企业高度重视,从战略引领、技术变革、实践落实等多方面推动了创新工作,成果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为引导电力企业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电联电力创新奖设置了管理创新奖,2019年三项成果获得管理创新大奖。
创新源于“问题导向、形势所迫”
中国电力行业的变革正从平水缓流涉入深水险滩。
在中国电力工业140年的历史中,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是在集中解决供应短缺的矛盾。在能源电力生产水平低下、供求关系极为紧张的时期,一个明确且主要的发展目标便是保障供应。这一目标下所对应的能源经济是重量而轻质的:集中式生产,远距离输送,粗放式消费,化石能源占比大,高碳特征明显,能源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
但形势从2002年开始发生变化。在管理创新评审组专家、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法律顾问陈宗法看来,2002年是打破垄断、激活活力、实现跨跃式发展、解决我国电力长期不足局面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在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宗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五大发电集团成立,电源投资主体增多,火电、水电等大型能源基地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短缺的难题。
当保障供应不再是电力发展的唯一目标,当一个庞大的基础工业面临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规模扩张到清洁转型的改革浪潮,原有的国家政策、企业经营理念、电力产业生态受到很大冲击,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开始变得异常活跃。陈宗法认为,电力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的直接动因,是源于“问题导向、形势所迫”。
陈宗法以煤电企业为例,细数激发企业创新实践的“形势”与“问题”。煤电企业一项项普遍而突出的创新实践来自煤电矛盾的加剧。对于我国体量巨大的煤电企业而言,燃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煤电企业的效益。我国逐步放开煤炭价格后,高企的电煤价格让煤电企业经营成本大增,2008年煤炭价格的增幅创历史新高,燃料成本普遍占煤电企业发电成本70%左右,煤电行业陷入整体亏损。“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在当时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头一次,许多煤电企业从那时开始深刻感受到生存的严酷。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煤电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在燃料采购、燃料管理、燃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极为活跃,这其中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和战略创新,许多发电集团明确厂长是燃料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纷纷建立三级燃料管理体系,开展煤炭的集约化采购和跨区域调运,探索褐煤的掺配掺烧,充实人员加强采制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与发电煤耗。同时,许多发电集团整合资源,进军煤炭业务,在集团层面实行煤电一体的战略创新。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现在的燃料管理水平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提升,集团内部煤炭的供应能力也明显增强。”陈宗法说。
实际上,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之下,煤电企业的发展不断遭遇新的考验,生产经营的难度不断加大,作为中国电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煤电企业不得不面对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落幕的事实。危机来势凶猛,唯有创新、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
2012年入冬以来的严重雾霾成为煤电企业继降低燃料成本之后的另一个重大考验。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此后,为改善空气质量的“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在电力领域,煤电清洁化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并由此催生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燃煤电厂大力开展软硬件升级换代、实行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煤电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
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时隔13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重新上路。与此同时,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方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2018年,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受煤炭去产能影响,全国发电行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提高500亿元左右。成本和收入的一升一降,导致电力企业利润受到双向挤压,全国近一半火电企业出现亏损,电网企业利润下滑,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不断聚集。
对于过去长久地处于保供应战略地位的电力体系而言,市场化改革无疑是对原有利益格局的重塑。重压之下,唯有加快创新步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以更高层次的战略眼光和更敏锐的创新触角迎接挑战,才有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之中占得先机。
“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由原来的系统性向竞争性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这促使电力企业必须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管理创新评审组专家、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彦斌说。
在李彦斌多年参与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他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并不平衡,他认为中电联电力创新大奖的评选有利于促进辐射效应的形成,从而有效带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创新经验交流和创新工作开展。
中电联副秘书长冮宇峰表示,电力创新奖自创立以来,便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影响。创新成果覆盖电力行业多个领域,大多数获奖成果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部分成果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对实践的引领作用大,推广价值高。“评奖不是最终目的,更关键的是通过中电联的平台促进各电力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的交流,提升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从创新奖的评选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力行业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电力创新奖所征集的成果涉及面众多,许多获奖成果蕴含的先进方法、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希望这些创新成果能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冮宇峰说。
精益求精提升管理效能
相对其他类别的创新成果,管理类创新成果的评审更为复杂。管理是一门软科学,是一种艺术,这决定了它无法像其他类别的创新成果那样在评审时具有相对明确的可量化指标。
中电联电力创新管理类成果评审最本质的评价标准是创新性,即成果能否通过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实践发现规律,在行业内外形成共识和认可;其次是实践性,即能否借鉴先进经验,通过具体实践证明其可行性;第三是推广性,即能否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并将创新成果在行业内普及;第四是效益性,即能否在应用中求改进、创效益。
获得2019年管理创新大奖的《低碳发展理念驱动下中国华电碳排放管理创新与实践》便是一项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推广性的成果,也是一项彰显电力创新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成果。该成果以低成本减排和服务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率先在央企中编制碳排放专项规划,首次实现了元素碳实测全覆盖,在央企中发布中英双语《温室气体白皮书》并搭建了碳排放在线检测实验平台。在2016~2018年已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超出“十二五”碳减排总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为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华电集团的这项创新成果在监测、交易以及实际计算上等各个环节都有扎实的研究。项目经过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的确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李彦斌说。
李彦斌表示,近年来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精准投资、精确管控、精益生产、精细服务上,管理工作在千锤百炼之中不断精进。《广东粤电红海电厂动态成本在现货市场中的策略》便是这样一个精中求细的典型成果。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动态成本的现货市场应对策略研究及应用项目,形成了能够适用于现有交易类型及现货市场的应对策略管理体系,促进了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电力营销管理和运作,并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固化,提升了企业持续市场竞争力。从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看,红海湾发电公司2017~2018年在各个交易品种市场表现均超过省内平均水平及市场份额,多争得市场电量7.8亿千瓦时,新增销售额3.05亿元,新增利润约4899万元,市场业绩表现优异。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是一项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项目。
在今年管理创新的项目中,可以看出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研究由前几年的探索到今年成果落地的明显趋势。除了《广东粤电红海电厂动态成本在现货市场中的策略》这一适应现货交易需求的典型成果,《增量配电试点项目业主市场化优选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增量配电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完善了政府对增量配电业务运营期的监管机制,形成了基于特许经营的增量配电网“准入退出、规划、投资、运行和价格”的闭环监管机制,实现用户享有服务,投资者合理收益和政府有效监管多方满意的共赢格局;《电网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探索与实践》为电网企业和大型国企在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方面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填补了电网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实践空白,这些优秀的创新成果显示出全行业都在积极拥抱改革,优化管理。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全面实施,创国际一流企业和电力“走出去”风险管控方面的成果开始增多。《世界一流电力企业集团对标的创新实践》、《财智融合、数创未来-电网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数据智能化应用实践》、《基于智能化方向的发电厂全过程集中控制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等成果深入探讨了电力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并积极应对,为电力企业更有效地开展集团对标工作探索了新方法和新模式。
技术力量重塑管理形态
从短缺时代走向质量时代,电力管理创新的重点也从传统的安全生产、高效生产,逐渐走向市场营销、低碳管理、风险防范乃至数据挖掘、信息驱动。环顾全球,5G、区块链、云大物移智等前沿技术所引领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改变当今社会的经济生产形态。管理创新也以空前的加速度更新迭代。
冮宇峰认为,当前电力管理创新已经越来越趋于融合与跨界,电力创新大奖的各个类别之间不再像从前界限分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十分普遍。在此次管理创新评审中,《面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电网企业全景可视智慧运营管理实践》、《面向数据与服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运维体系研究与实践》、《基于BIM的大型水电站EPC全过程数字化建设管理创新与应用》、《以打造用电智慧大脑和经济助推器为目标的电力物联中心创建与实施》等项目均是管理创新实践与信息化技术平台完美结合的典范。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快速而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它带来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传统电力工业和传统管理模式正在技术的重塑之下发生蜕变。”冮宇峰说。
技术对于管理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企业效率上,更体现在商业模式和战略发展上。2019年12月17日,中国广电与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将在5G领域展开合作。国家电网积极拥抱5G技术,显示了电力行业正迈向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发展之路。随着全面智能化的不断演进,电力企业将从传统单一的发电、卖电中延伸出更加多元的业务模式,一场技术变革开启战略宏图的创新风暴正蓄势待发。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把人类社会发展比作一辆不断加速的赛车。如今这架赛车在高精尖技术加持下不断追风逐电时,李彦斌敏锐地洞察了硬币的另一面,他提醒我们:技术时代中的人文关怀对于企业管理同样重要。
“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但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焦虑,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对于社会中的个体、企业中的员工而言,技术的应用可能并未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相反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拓展、客户体验和员工幸福。开展管理创新的受益方应是企业、社会和员工,但目前国内的管理创新普遍聚焦前二者。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纾解员工情绪、关爱员工心理健康方面重视度不够,急需加强员工关爱方面的管理创新,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尊严感、价值感和归属感。”李彦斌说。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提升5%,外部客户满意度会随之11.9%,企业效率会提升2.5%。倘若员工缺少幸福感,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会消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创造力,最终影响企业效益。
在“中国梦”所勾勒出的幸福蓝图中,有关“幸福”的因素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等“硬指标”上,更表现在社会心态等“软指标”上。李彦斌认为,任何行业或企业,都应当把员工的幸福感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在管理创新开发权重中要体现出“幸福感”这一因素,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家庭中的一员,这样才能提升员工为企业付出的动力,形成员工幸福与企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管理创新无定式。企业管理需要根据动态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在发展需求与时俱进,而在管理模式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最大的艺术在于平衡。如果以2002年,电力行业拉开市场化改革序幕为新的发展起点来观望行业流变,会发现电力行业在以不断的创新平衡、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从而促进行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当前,后信息时代的高潮正在来临,开放、自由、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地植根于传统的电力行业,这正是创新所需要的精神土壤,也是中电联乃至社会各界对于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所共同拥有的深期厚望:提升创新高度、加快创新速度、拓宽创新广度,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年1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监管热线(以下简称12398热线)共接收投诉举报687件,办结投诉举报986件(含往期结转)。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当月接收情况2024年10月,12398热线共接收投诉举报687件,同比下降22.72%、环比下降20.49%。其中:投诉635件,同比下降19.42%、环比下降18.69%;举报5
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能发安全〔2024〕90号,(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就全方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治理出台的政策文件。(来源:电联新媒作者:井然)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
11月16日-17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南昌成功举办。飞腾公司作为国产CPU领军企业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全方位展示了飞腾在电力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的丰硕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
近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本次年会以“乘×数而来,智+享电力”为主题。在本次年会上,华为携最新的基于fgOTN(细颗粒光传送网)技术的电力通信网解决方案亮相,致力于为电力打造骨干网更宽、配用电覆盖更广、台区更透明的电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1%。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计算’,智能计算是人工智能改变电力行业的一大关键词,但是从目前来看,‘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是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三大难题。”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
11月11日,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和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协作网联合举办的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提报的《关于提高火电厂脱硝达标排放率的探索与研究》的学术论文,从921项论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该公司围绕技术监督各项要求,深入剖析了火力
日前,君创科技《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火电厂长期在役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研究》分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吴凯获技术能手称号。《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以数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行业是能源建设和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此次《能源法》的出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双碳”目标下,电力投资屡创新高,新能源装机飞速增长。与此同时,火电迎来了关键转型期,正向着大容量、低排放、深度调峰的方向发展,对电力设备的参数、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液压系统传递能量、润滑部件及冷却系统的核心介质,液压油的选择也更加受到重视。日前,德国特殊化学品
2024年11月8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能源法》正式通过,全文80条,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能源法》自2006年启动起草工作以来,历时18年,终于得以通过。该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保障整个
为规范电力市场报价行为,确保容量电价政策有效落地执行,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联合福建省发改委赴省内部分燃煤发电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本次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燃煤发电企业的报价行为以及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行为有关事项的通
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煤电长期担负着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的重任,并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高负荷、高小时、高收益”的状态。近年来,业内一度出现唱衰甚至“妖魔化”煤电的声音,有的专家认为煤电装机峰值将停留在12亿~13亿千瓦。但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叠加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调整,煤电再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557号(工交邮电类664号)提案的答复摘要,关于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适应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
9月12日,重庆市发改委关于开展煤电机组成本调查及评价分析竞争性比选的公告,其中提出,对我市公用煤电企业生产成本、利润情况、煤耗水平等进行系统梳理,收集整理煤电机组成本调查相关数据,研究评价煤电机组启动成本、变动成本(含空载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变化趋势,研究提出适应重庆地区现货市场运
9月10日上午,以“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主题的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开幕。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致欢迎辞并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主持开幕式。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等出席。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12年前,当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了95.82%,高于全国12.2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3年前,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时,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57541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区市居民收入都超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把煤电升级改造推到了新的高度,也引起业内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要对煤电进行低碳化改造建设?煤电企业落实《行动方案》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确保《行动方案》所提出的目标按
容量补偿机制设计思路探讨——以需求侧资源提供容量为例(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高驰睿博能源智库)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为适应煤电功能加快转型需要,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将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补偿实行全
为提升集团煤电企业整体电力现货交易水平和管理能力,近日,集团在保定公司召开煤电板块电力现货技术交流会。集团安生与生产技术管理部,集团所属煤电企业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现场参会。交流会期间,恰逢河北南部电网(以下简称“河北南网”)正在开展电力现货结算试运行,参会人员把握机会,与河北南网
煤电联营是指煤炭和电力生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本融合、兼并重组、相互参股、战略合作、长期稳定协议、资产联营和一体化项目等方式,将煤炭、电力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的能源企业发展模式。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煤电联营,为煤电联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煤电联营作为
6月5日至7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到山西发电公司所属云冈热电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临汾热电公司调研。苟伟一行深入锅炉厂房、集控室、输煤系统、汽轮机房、煤场以及检修现场,详细了解安全生产、能源保供、减亏治亏、科技创新以及党的建设等工作情况,对山西公司锚定大唐新晋电愿景目标
11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在重庆拜会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重庆市领导陈新武、刘尚进,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袁家军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欢迎刘明胜一行来渝深化合作,感谢国家电投集团长期以来对重庆发展
尽管全球正在加速推进能源转型,但消费占比超过八成的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压舱石”。(来源:能源新媒文/陈卫东)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1%,是全球能
11月26日,国家电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在总部会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彦军,就加快推进多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树彪参加会见。张彦军感谢国家电投对东方电气发展的大力支持,介绍了东方电气生产经营、产业发展、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答复摘要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CCUS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286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科学有序
11月20日,中国华电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旭红在京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明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国际业务深层次合作、促进发展共赢等进行深入交流。李旭红感谢电规总院长期以来对中国华电的大力支持,介绍华电基本情况和国际业务概况。李旭红表示,中国华电与电规总院保持长期友好
9月20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以“‘碳’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义务,也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之下,挑战重重。怎样
11月21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官微发布关于不法分子冒用“资环集团”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严正声明。原文见下:近期,我集团陆续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不法分子以我集团“资环集团”“资环中心”等名义开发“注册平台”、客户端APP,散布“发放原始股”等不实信息,诱导群众在平台注册、投资,涉嫌开展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11月19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与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志超参加会谈。王彤宙感谢国家电投一直以来给予中交集团的信任和支持,介绍了中交集团总体情况。王彤宙表示,国家电投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军企业,肩负
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2024第三届深圳核博会观察“核能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力量,承载着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也成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第三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在大力践行“双碳”目标和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电力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尤其是《能源法》正式出台,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