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锂硫电池各组分质量分布图
Fig.1 Weight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in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图1是400W•h/kg锂硫电池各组分的重量分布图,由图可知,活性物质硫在电池中的含量仅占15%。主要原因在于单质硫的密度较小,在电池有限的体积中难以填装大量的硫,加上锂硫电池电解液用量大,使得锂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远低于理论值,即电池的实现效率低。要实现锂硫电池的高比能量,首先应当提高电池硫的填装量,同时提高硫的比容量,即获得高面容量的正极。
高面容量正极要通过“四高”途径——正极材料高含硫、正极高含硫、正极高载硫及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即硫的比容量)来实现,其中前“三高”是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下,要尽可能提高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如400W•h/kg的锂硫电池,正极片的面容量需达到5 mA·h/cm2以上。假设硫的比容量达到1250mA·h/g,那么正极的载硫量要大于4mg/cm2(单面),一般来说正极含硫量要大于75%,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对于锂硫电池来说并非易事。锂硫电池正极存在放电中间溶解-沉积现象,意味着多硫离子浓度梯度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导致扩散路径和反应动力学发生改变。极片含硫和载硫越高,多硫离子浓度梯度和空间分布变化越大,越难以实现硫的高比容量。而提高硫的比容量是提高电池比能量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以10A•h锂硫软包装电池为例,硫的比容量每提高100mA•h/g,电池的比能量将提高50~ 60 W•h/kg。
如何实现正极高含硫、高载硫条件下硫的高比容量?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是关键。我们的正极材料结构设计思路是:①高含硫,材料含硫量大于85%,以保证极片的高含硫;②将硫与经过表面处理的导电碳进行均匀复合,碳材料提供高活性的电化学反应界面;③通过造孔剂的应用,构建具有丰富离子通道的材料微结构,解决放电产物的体积膨胀问题,保证离子扩散的通畅;④利用外壳层的包覆作用适当限制多硫离子的扩散[1-2]。这些措施可以使硫的比容量达到1200mA•h/g以上,但距离硫的理论容量还有差距,硫的比容量挖掘潜力在何处呢?我们认为,从Li2S2还原至Li2S还有418mA•h/g的容量提升空间,是硫的比容量提升潜力所在,但由于是固相-固相反应,动力学速率慢,转化效率低,需要借助催化剂的作用。近年来文献中关于催化Li2S的电化学可逆转化物质的报道越来越多,也出现了1600mA•h/g以上的接近硫的理论比容量的数据[3],说明Li2S2转化至Li2S的过程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在正极材料制备时,在外包覆层中引入特殊成分,通过电解液的添加剂与正极材料外包覆层中的特殊成分相互作用,原位生成功能层,来促进Li2S2和Li2S的可逆转化。通过这种原位功能层的作用,所制备的9A•h电池,极片载硫5.2mg/cm2,极片含硫78%的情况下,0.05C倍率下放电,硫的比容量可以达到1500mA•h/g,电池比能量达到605W•h/kg,说明在高含硫、高载硫正极中实现硫的高利用率、达到或接近硫的理论容量是可实现的目标,值得进一步探索。
二
锂硫电池电解液用量高的问题
锂硫电池中电解液用量大,约占电池总重的50%左右,是锂硫电池实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锂硫电池电解液用量大的原因如下。①单质硫溶解放电机制所致。硫是电子、离子绝缘的物质,只有边放电、边溶解,才能保证电子、离子通道的畅通,进而保证电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在锂硫电池体系中,电解液不仅传输锂离子,还需要溶剂化不同放电阶段的中间产物,因此需要大量的电解液溶剂。②电池循环过程中,负极锂的粉化会消耗大量电解液。由于锂表面的SEI膜不稳定,每次循环都经历破坏、重建的过程,而且随着循环的进行,锂的粉化导致比表面积增加,对电解液的消耗也会增加。
减少电解液用量,是提升锂硫电池比能量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以下三种途径可能减少电解液用量。①少电解液体系的开发。锂硫电池通用的电解液是以一定比例的DOL和DME为混合溶剂,采用LiTFSI为电解质盐,加上LiNO3添加剂组成,在软包装电池的通常用量是E/S为3~3.5。文献中有关于减少锂硫电池电解液用量的报道,如选用对多硫离子溶剂化程度低的腈类溶剂[4]、对多硫离子溶解度低的氟代醚类溶剂[5]及降低溶剂活性,减少副反应,改变溶解-沉积机制为半固态机制等[6],这些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解液用量,但往往以增加极化、降低材料利用率为代价,目前尚无有效的可取代现有的DOL/DME组合的溶剂。我们从降低黏度角度设计电解液的组成和配比。锂硫电池放电过程有多硫离子溶解进入电解液中,本身可以作为电解质盐承担离子输运作用,这样可以适当降低电解质盐的用量,获得低黏度、低密度的电解液,同时不影响电解液的离子电导。以此思路制备的电解液,在降低E/S值时,也不会因为电解液黏度过大而增加电池极化、降低容量。我们将常用醚类溶剂DOL/DME中电解质盐的浓度降至0.6mol/L LiTFSI/0.4mol/L LiNO3,E/S为2.5时,电池的比能量可以达到500W•h/kg以上,E/S比为2.2时,电池的比能量可以达到550W•h/kg以上。由此可见,锂硫电池中的电解液量是可能减少的。探索在溶解机制的锂硫电池中电解液减量以及减量的极限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②寻找非溶解机制的正极材料。与溶解机制的正极材料相比,非溶解机制的正极材料在减少电解液用量上具有先天优势。硫化聚丙烯腈(SPAN)即是此类材料的典型代表。表1对比了溶解机制和非溶解机制含硫正极材料的各项性能。由表可知,除了容量和放电电压低于溶解机制正极材料外,非溶解机制正极材料在循环稳定性上和减少电解液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能找到提升其容量和电压的技术途径,SPAN完全可以用于构建一类新型的高比能、长寿命锂电池。如何提高SPAN的容量和电压呢?首先要研究清楚其储锂机制。我们首次采用固体核磁技术,详细研究了SPAN在放电过程中的碳杂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PAN在首次放电过程中,除了硫-硫键断裂外,一部分吡啶环中的C=N和C=C双键打开与锂发生了反应,形成“共轭双键储锂”,因而SPAN的实际放电比容量超过硫的理论比容量;而在首次充电过程中,一部分碳原子和氮原子未发生脱锂反应,进而使一部分锂离子残留在充电产物中,造成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但是残留在充电产物中的锂离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因此第二次的放电电压高于首次放电电压[7]。这种新机制的发现,突破了以往一味提高硫含量来提高此类材料容量的局限,开辟了优化结构提高性能的新思路,也为开发同类型新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SPAN与锂离子电池通用的碳酸酯类电解液匹配性良好,可以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类比。例如,与三元或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比,SPAN对锂的电位虽然仅是前者的一半,但容量却超过前者的2倍,完全可以构建高比能量电池体系,值得大家关注。③对锂负极进行表面保护,生成稳定的SEI膜,减少对电解液的消耗,该问题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三
锂硫电池的倍率问题
影响锂硫电池倍率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电极的导电性,包括电子导电性和离子传导能力;二是活性物反应机制相关的动力学特性。一般认为,单质硫是电绝缘性物质,而且其正极电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固-液-固相转化,动力学性能较差,导致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不佳。文献中提高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在材料或电极中引入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增加导电性;二是采用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加快Li2S的电化学转化速率;三是通过聚离子性的粘合剂增加离子通道[8]。通过这些技术途径,实现了10C以上的高倍率放电。但要注意这些高倍率数据是在正极硫载量不高、电解液用量很大的扣式电池中实现的,在实际软包装电池中,正极硫载量较高、电解液用量少的情况下,效果如何有待验证。
我们提高电池倍率性能的途径依然从正极材料入手:首先在材料中引入点-线-面导电网络,构筑丰富的电化学反应界面,提高电子导电性;掺入元素硒,进一步提高电子导电性;引入催化剂,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能;材料多孔结构设计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和离子的输运。基于此正极材料的锂硫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我们所制备的2.4 A•h电池,极片载硫4.8 mg/cm2,极片含硫78%,E/S比为3.3,0.2C充电、0.4C放电的制度下,比能量达到390 W•h/kg,可以循环100周;制备的8.5A•h电池,极片载硫5.2mg/cm2,极片含硫78%,E/S比为2.2,0.1C充放电,比能量达到575W•h/kg;制备的5A•h电池,极片载硫5.2mg/cm2,极片含硫78%, E/S比为3.5,比能量达到400W•h/kg,1C放电容量是0.2C放电容量的90%。这些结果说明正极材料电子导电通路、离子通道构筑及催化作用物质的引入可以实现锂硫电池的高倍率放电。目前提高硫的电化学转化速率的各类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有机物等)研究报道众多,如何评估比较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哪一类最有潜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四
锂负极的问题
锂负极的界面不稳定性造成枝晶、粉化和体积变化大等问题是锂二次电池面临的共性问题,在锂硫电池体系中,锂负极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发展,主要原因如下。①锂硫电池的电压较低,仅为2 .1V,其高的比能量来自于电池体系高比容量的贡献,这就意味着电极要具有很高的面容量。例如,锂硫电池的比能量要达到400 W•h/kg,其极片单面需提供5mA•h/cm2以上的面容量,双面达到10 mA•h/cm2,在这样高的面容量下,每次循环,金属锂负极的双面需涉及50μm锂的溶出和沉积的巨大体积变化,而金属锂是无宿主的负极,自身既做活性物,又做集流体,为了获得高的电池比能量,其容量冗余不超过正极容量的3倍,在没有稳定的骨架支撑情况下,会迅速出现枝晶、粉化、断裂的现象,电池容量衰减严重,并可能出现安全问题;②大容量锂的不均匀沉积导致粉化现象严重,会大量消耗电解液溶剂及其中能够稳定锂负极的物质,使电池的循环效率迅速下降,同时伴随容量保持率迅速下降。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提高金属锂负极的稳定性、抑制其枝晶的生长投入极大的热情,正在尝试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如成膜添加剂的应用,锂表面非原位SEI膜的构建、高盐浓度电解液的应用、三维骨架的引入,或者上述两种或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等,虽然这些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枝晶的产生,锂的循环稳定性也有些提高(例如,锂硫电池的寿命停留在100次),但距离彻底解决锂负极的问题尚有很大差距。
我们曾经最先将锂硼合金用作锂硫电池的负极,充放电50次之后负极表面的平整光洁度远优于金属锂和锂铝合金负极,寿命也明显延长;与在金属锂上的沉积相比,锂在锂硼合金上的沉积效率既高且稳定,显示出解决金属锂的上述问题良好的苗头[9-10]。
锂负极的表面处理要非常慎重。我们以安时级的软包锂硫电池,探索了锂负极表面的原位或非原位多种处理方式,在用处理过的锂负极组装锂硫电池时发现,锂负极表面微小的改变,即可以引起电池容量的较大变化,我们称之为锂硫电池中的“蝴蝶效应”。众所周知,电池的容量是由低容量的电极决定的,在锂硫电池中,锂负极容量大大过量,锂硫电池的容量应该等同于正极的容量,与负极相关性不大。然而实际组装电池时,却经常出现锂负极经处理后,不但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发生变化,容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或降低现象,文献中也有类似报道[11]。说明锂硫电池体系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还有我们尚未认知的机制或反应过程,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五
结 语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比能量上的进步日新月异,使锂硫电池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锂硫电池的研究方兴未艾,实用化进程仍步履蹒跚,其进步需要研究者们基于科学评价体系下认真、踏实的工作。全寿命周期锂硫电池服役和拆解的安全性目前研究的较少,需要后期系统研究。锂硫电池体系复杂,入门容易,进阶困难,这是所有从事锂硫电池研究同仁们的共识。抱着讲好故事、发好文章的心态只会永远停留在锂硫电池研发的初级阶段,触及不到问题实质,也就很难对其实用化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希望本文能为有志于推动锂硫电池实用化的研究者提供一点思路和借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落子提速,电动汽车市场减速的背景下,2024年将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白热化的一年,中韩两国电池之争“厮杀正酣”。(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ID:weixin-lddsj作者:张清辉)2023年,中企拉大了与韩企的差距,前者市占率已突破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21日,江苏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5年无锡市储能产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储能产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其中规定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单体)产品检验项目包括25℃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过充电性能试验、过放电性能试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晚上8点23分,英国伊尔克斯顿的CromptonRoad回收中心发生火灾,据外媒4月21日报道,该回收中心发生火灾的原因最有可能为回收废物中留下的废弃锂离子电池在回收废物中被不当处理所引起,敲响了安全回收电池的警钟!据了解,4月15日晚8点23分,该回收中心发生大量废物火灾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湖南裕能发布公告,与多家基金及投资机构进行了特定对象调研。湖南裕能表示,无论是普通产品还是高端产品,均有涨价。关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公司指出,2024年锂离子电池对美出口的比重较小,因此对磷酸盐正极材料环节的影响有限。公司预计2024年高端产品的销量占比将达
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15日,长峡电能(安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储能系统集中采购的澄清文件,其中明确了:单个站点容量不小于200MWh配置,PCS无需按构网配置,但要求PCS过载能力120%:不少于10min;取消离网功能、黑启动功能;但EMS需配置AGC/AVC服务器,SAN交换机根据需求配置,EMS需具备一次调频功能。
日前,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CEPower公司宣布,该公司计划在昆士兰州部署5.6GWh电池储能项目的申请已经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根据《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经批准ACEPower公司在昆士兰州开发部署两个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储能项目,并且部署这两个项目都被认定为“非受控行为”
近日,南充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南充锂电绿色经济循环综合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并对基本情况予以公示。项目位于四川南充经济开发区,占地66680.07m2。项目主要从退役锂离子电池中提取镍、钴、锰、锂等有价金属生产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碳酸锂、三元前驱体等高附加值产品。主要建设内容
沧州明珠4月15日发布公告,收到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函》,由于东塑集团和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能最终就本次交易方案所涉事项达成共识,目前双方已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交易事项。根据此前协议,东塑集团原计划转让11%股份并委托7.77%股份表决权,届时交控集团将成为沧
4月16日,浙江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公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文件显示,2024年浙江温州市龙湾区116家规上新能源企业全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446.34亿元,同比增长14.5%。温州龙湾新能源装备新产业平台招引新能源装备相关标志性重大项目9个,其中瑞浦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电子电池及系统项目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湖南中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嶒能源)在吉林公主岭轻量化产业园内隆重举行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年产5GWh钛锂高能动力电池项目”开工暨签约仪式。公主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克远,中嶒能源副总经理林鑫伟代表双方签署电池项目补充协议,计划新增建设年产3GWh钛锂
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数字化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该套平台已在广东投入使用。在位于广东广州的监测大厅里,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先期接入该平台8座电化学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需求向更大容量、更高效率发展,“降本增效”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匹配超大容量电池、提升系统体积能量密度是实现极致降本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储能行业关键变革期,电池企业更需创新升级增强竞争力,头部企业积极寻求大容量电池“更优解”。勘破迷障!探寻系统集成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际,新政策如同一股清流,促使企业摒弃昔日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转而聚焦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高安全、长寿命的储能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峰会齐聚全球储能一线品牌,共探行业发展大势。作为全钒液流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星辰新能携星辰装备、星辰材料、灵动矩阵三大业务板块惊艳亮相,全面展示能源科技与数字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打开能
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电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军者,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上,其集成于新型储能系统“天恒”的587Ah大容量电芯一经展出,便备受瞩目。近日,宁德时代国内储能解决方案CTO林久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为北极星揭示了
近日,南网产投集团下属南海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南海设计院”)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与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中标惠州惠阳50兆瓦/30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作为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新型储能示范工程,预计2027年投入运
美国储能行业迎来重磅消息——美国本土企业StrytenEnergy宣布将全美电池产能扩大至24GWh。这一战略布局覆盖军用、电网储能等关键领域。StrytenEnerg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贾德(MikeJudd)表示:“扩大本土产能是公司对美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坚定承诺。在能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StrytenEnergy制造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快看,这块满电的电池都扭成麻花了,还没有冒烟着火……”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储能展上,因湃电池展台人头攒动。原因是这里正在展示业界首个「满电电芯扭转试验」:一块处于满电状态的电芯,被暴力扭转成麻花状后依然没有冒烟没有起火,电压、电流、温度全程处于稳定状态。试验在引起了现场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