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自从风电成为碳纤维应用量第一大领域,相关行业的人都很关注。起初,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汽车领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而不经意间,风电领域异军突起。
这是因为在风电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应用,开发出低成本,适合批量化生产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方式。而这又得从根本上得力于风电的设计变化,正是设计创新,使碳纤维在风电上的应用有了重大的飞跃。
那么这些年风电的设计有哪些突破呢?
一. 风机的设计变化
早期的风机设备,主要用于农业的提水,磨坊的动力等,而真正的第一台用于工业的风机是美国人CharlesF.Brush发明的。
看看原始的工业风机,是多么的复杂,不谈别的,那么多叶片就叫人头疼。不过也可以理解,直观的概念,叶片越多,接触的风越多,效率越高。直到丹麦人Poul发现,快速转动,叶片数少的风机,比低速转动的风机效率高的多。后来人们又做了很多尝试,最终把叶片数量定在3个,最为有效,这就为现代风机定形。
二. 叶型设计的变化
从最早的风机上看,叶片的叶型没啥讲究。但随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叶片的叶型研究开始重视起来。
叶片的工作原理
起初叶片叶型的设计通常采用航空上先进的飞机机翼翼型设计方法。
利用航空翼型来设计叶片的形状,起初应用最多的是NACA系列的航空翼型,比如NACA44XX,NA-CA23XX,NACA63XX及NASA LS等。但是这些翼型对前缘粗糙度非常敏感,一旦前缘由于污染变得粗糙,会导致翼型性能大幅度下降,年输出功率损失最高达30%。在认识到航空翼型不太适合于风电叶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风电发达国家开始对叶片专用翼型进行研究,并成功开发出风电叶片专用翼型系列,比如美国Seri和NREL系列、丹麦RISO-A系列、瑞典FFA-W系列和荷兰DU系列。这些翼型各有优势,Seri系列对翼型表面粗糙度敏感性低;RISO-A系列在接近失速时具有良好的失速性能且对前缘粗糙度敏感性低;FFA-W系列具有良好的后失速性能。风机专用翼型将会在风电叶片设计中广泛应用。
FFA-W 翼型
目前在大型叶片中DU翼型和FFA-W翼型应用较多。DU翼型对上表面厚度进行限制,有低粗糙敏感性和低噪声等性能特点。该翼型是应用广泛,从直径29m~100m,最大功率从350kW到3.5MW,如GE,Repower,Dewind, Suzlon, Gamesa, LM, NEG Mico,以及国内的东方电气等多个厂家的风机组都应用过该翼型。
FFA-W翼型具有最大升力系数和升阻比,且在失速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并且对前缘粗糙度不敏感。如目前LM公司已在大型风机叶片上采用瑞典FFA-W翼型。 不同的翼型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实际使用的叶片中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翼型设计。如AAERPAC公司开发生产APX45 叶片,适用于失速调 节和变桨控制的机型 , 叶尖翼型为 NACA632xx, 叶片中部为FFA 翼型 ,叶根部分采用 DU翼型。
明阳风电集团设计开发了一款3MW叶片,叶片长度为48.25 米,翼型采用FFA-W翼型和NACA翼型混合式,叶根部分到距叶根24 米的地方用FFA-W翼型,叶尖部分采用NACA63翼型。
三.叶片结构的设计变化
风电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发展迅速。而叶片也越来越长。
目前超过100米的叶片已经出现。如在LM风电公司的法国瑟堡的工厂,为GE's Haliade-X12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生产的第一支叶片有107米之长,它是世界上第一支超过100米的风机叶片。
叶轮直径的增加对叶片的质量及抗拉强力提出了更轻、更高的要求。叶片是一个细长的受力结构。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梁。
主梁承担大部分弯曲载荷,是叶片的主要承载结构,常用的形式有D型,0型、矩形和双拼槽钢等。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双拼槽钢结构逐渐成为主体。目前大型风电叶片的结构都为蒙皮主梁形式(见下图),蒙皮主要由双轴复合材料层增强,提供气动外形并承担大部分剪切载荷。后缘空腔较宽,采用夹芯结构,提高其抗失稳能力。结构主梁主要为单向复合材料层增强,是叶片的主要承载结构。腹板为夹芯结构,对主梁起到支撑作用。
四. 叶片材料及工艺的设计变化
风电的100多年发展很快,不仅形状,结构等变化很大,材料的变化也很大。从最初的木制叶片及布蒙皮叶片开始,经历了钢梁玻璃纤维蒙皮叶片、铝合金叶片、玻璃钢叶片、玻璃钢复合材料叶片,目前已经采用高强轻质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叶片强度高、重量轻、耐老化,因此在大、中型风力机叶片一中被广泛采用。玻璃钢叶片的性能还可以通过表面改性、上浆和涂覆加以改进。 但随着风机的功率的增加,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大,自身重量也不断增加,在很多场合已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具备高强高模、低密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了人们的重点考虑的对象。
技术人员尝试在叶片多个部位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为了加强叶片刚度同时减轻叶片的重量,在大型和超大型风力机叶片中的局部高应力区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逐渐被采用,这就是叶片的梁。叶片的大梁相当于人的脊梁骨,长长的叶片就是靠大梁支撑起来!
例如LM公司开发的应用于5MW风力发电机上的61.5m长的大型风机叶片,其重量为17.7t,在横梁和端部就使用了碳纤维增强材料。Vestas公司在其3MW机型44m的叶片主梁上也使用了碳纤维,使得叶片重量降至6t,与2MW机型使用的39m叶片质量相同。
中材叶片在2014年成功研制出国内最长的6MW风机叶片,该叶片全长77.7m,质量28t,其中主梁由5t的国产CFRP制成,而如采用GFRP设计,则该叶片质量将约达36t。吉林重通于2018年2月推出的长83.6米的风机叶片,采取了灌注工艺制备的碳纤维的大梁,该叶片重量25.2吨,减轻了接近11吨的重量。
目前碳纤维主梁的工艺主要有三种:预浸料工艺、碳布灌注工艺和拉挤碳板工艺。这是基于风电传统工艺和碳纤维工艺特点形成的。预浸料工艺是最传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因此最初制作叶片大梁也使用预浸料。碳布灌注工艺是目前多家风机及叶片厂家使用的工艺,普通叶片的玻纤大梁就采取该工艺。该工艺比较成熟。拉挤工艺是复材一种传统工艺,近几年新开发的用于风电大梁。 因为叶片都很长,因此没有办法采取传统的高温固化。
如此制作叶片大梁使用的碳纤维预浸料是一种低温固化预浸料,加工工艺采取的真空袋压的方式,该工艺对手工操作要求较高,而且固化时间也较长。预浸料工艺制备碳纤维大梁,以手工方式铺放,生产复杂形状结构件的理想工艺,工艺及设备也成熟, 劳动环境比较差,效率低,成本很高,目前多在样机中使用,无法满足批量化使用的要求。
灌注工艺对模具要求不高,模具制作简单,甚至可以利用现有模具,产品质量稳定性高,重复性能好,制品表观质量好,相同铺层厚度薄,强度高。但该工艺对碳布要求较高,且生产效率不高,成本也较高,而且一旦出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碳梁报废,因此制约了其推广。 拉挤工艺是复合材料工艺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而且纤维含量高,质量稳定,连续成型易于自动化,适合大批量生产。
利用碳纤维拉挤板材制备叶片大梁可以和叶片一起制作,铺层工艺简单,利用该工艺制作叶片的时间只有灌注工艺的一半,但对叶型设计有较高要求。
该工艺由维斯塔斯首先开发应用于风电大梁,该公司开发成功后,开始大规模推广。该工艺利用利用制作好的碳纤维拉挤板材,在特定的工装辅助下,进行铺叠就可以了,简化了工艺,缩短了时间。
目前维斯塔斯兆瓦级以上风机叶片都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极大的推动了碳纤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2016年全球碳纤维用量首次超过航空航天,成为碳纤维用量最大的领域,2019年风电使用的碳纤维2万多吨,而维斯塔斯一家用量就在2万吨左右。预计近几年还会保持20%的增长。而在这期间,国内企业把握时机,涌现出光威复材,澳盛科技等生产风电用碳纤维拉挤板材的规模化生产企业。 碳纤维制作叶片大梁的不同工艺受到了多家公司的研究,而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大叶片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碳纤维在叶片中应用也成了必然。但三种工艺差异明显,如何选择就是一个问题。
下表是某家公司对三种工艺的分析对比。
五.总结
碳纤维在风电领域应用的快速增长,可以说是应用领域这些年最大的成功,极大的推动了行业的进步。我们反思成功的原因,其设计的进步是重点。碳纤维性能优越,但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多样,这是行业内共知的。但如何更好的应用碳纤维,却一直是一个行业公认的问题。之所以碳纤维在风电领域成功应用,首先源于风力的设计创新,并坚持不懈。最初风电叶片用碳纤维预浸料,后来用碳布灌注工艺,最后选择了碳纤维拉挤工艺。
可以想象,这个过程中一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如果真的很挑剔或没有耐心,估计就黄了。而坚持下去,再加上设计创新,使效率高,成本低的碳纤维拉挤工艺可以利用的得上。正是这种设计创新,带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使碳纤维在风电中的应用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简化了后加工工艺,才有该领域应用的爆发性增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年初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出现大范降温雨雪天气。持续的雨雪天气给南方大部分山地风电场带来一个棘手问题-叶片覆冰。花山风电场,曾经频繁因低温雨雪天气,导致风机叶片冻结、降低机组发电量、造成高额经济损失;自从引入除冰技术,有效治愈顽疾,使耸立在山脊间的风机在寒风暴雪中“迎风起舞”
5月7日下午,运达股份与中复连众举行YD110海上叶片下线仪式。因疫情影响,本次仪式双方以线上方式进行。运达股份自主研发的YD110海上叶片是目前国内首支成功下线的最长风电叶片。这是运达股份深耕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是风电行业深入探索海上风电领域的重大突破。运达股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
5月5日,三一重能首支FB99067型风电叶片在湖南韶山叶片厂正式下线。该叶片长99米,是目前国内已下线的最长的陆上风电叶片。该叶片采用拉挤板材预制主梁,叶片重量轻;采用叶根预制、UD预制,模块化的制造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它可以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充分响应客户诉求,进
5月3日,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质检中心)顺利完成东方风电B1030A型风电叶片的静力实验,这是国内第二支完成静力测试的百米级叶片,103米的长度也刷新了当前已下线叶片的纪录。国内最长103米叶片开展静力测试该叶片由东方风电自主研发,匹配13MW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发电机组,具有优异
5月3日,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质检中心)顺利完成东方风电B1030A型风电叶片的静力实验,这是国内第二支完成静力测试的百米级叶片,103米的长度也刷新了当前已下线叶片的纪录。该叶片由东方风电自主研发,匹配13MW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发电机组,具有优异的发电性能。国家质检中心叶片
展望风电叶片技术接下来的演进,突破将集中于材料、结构、工艺三个环节之上。文|《风能》杂志夏云峰叶片,是风电机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左右着机组的发电效率与成本。在碳中和时代正式开启与风电全面走向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叶片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叶片技术未来能取得多大
时代新材近日发布2021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40.51亿元,较上年同期150.80亿元减少10.29亿元,降幅为6.82%;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1亿元,较上年同期3.27亿元减少1.46亿元,同比下滑44.44%。主要是2021年风电行业市场需求回落,订单减少,公司风电产品收入规模下降。同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为老旧机组的技改升级提供了明确可循的政策支撑。由于早期风电机组的技术水平限制,风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发挥到最大水平,随着风电平价的全面铺开,风电叶片技术迭代速度加快,针对老旧风电机组的叶片技改升级进入行业视线,衍生出
风机叶片退役产生的环保议题近几年在国内外炒得沸沸扬扬,收拾退役下来的风电叶片,全世界目前多数仍选择以掩埋、焚烧最便宜的方式处理,但这两种最省事的回收方式不仅成本高,还会产生多种污染,令地球环境不堪重负。有没有可能以低碳经济的方式对这些产品中的复合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如果有一种新的
近日,双瑞风电滨州分公司首支SR172Ⅰ28型风电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厦门双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厦门双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于2021年12月初注册成立,作为双瑞风电公司在华东地区新布局的又一大型产业基地,是双瑞风电为实现“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在环渤海区
日前,记者来到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二期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南通艾郎风电是海门区重大项目,隶属于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大功率叶片任务的增加,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基地,艾郎科技便将目光投向了毗邻上海又离东灶港码头较近的海门港新区,自此,与海门“结缘”,
近日,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发布《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本文件中简称“气瓶”)在制造、运输、安装、置换、充装使用、日常保养检查和排气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公称工作压力不超过70MPa,公称容积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重点工程之一的500千伏罗北甲乙线(佛山段)增容改造工程全长1098米的碳纤维导线已顺利架设完成。这是南网范围内首次在50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工程上实施绞合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据悉,500千伏罗北甲乙线增容改造工程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力保障广东省电力供应的项目之一,该
风能是最具成本优势、环保的能源之一,风电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1、碳纤维在叶片上的用量∶●碳纤维在叶片上的用量∶叶片用量不是完全确定的,一般来说主梁用碳纤维,主梁重量占比1/3。●实例∶42米叶片1.5MW-1MW叶片12.8吨,83.5米叶片3.6MW21吨-1MW17.5吨,90米叶片-1MW
021年,在大兆瓦降本+主机竞争降毛利的双重带动下,陆上风电实现了对光伏的LCOE竞争力逆转;通过16.9GW抢装,海上风电也距离大规模平价开发更进一步。根据行业普遍预期,十四五期间风电行业增量将从十三五期间的20-30GW/年倍增至60-70GW/年。(来源:微信公众号“风电顺风耳”作者:宋燕华)如果说风电
近日,关于对《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布,原文如下:[$NewPage$][$NewPage$][$NewPage$]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复神鹰")首发上市获批。
近日,东方电气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1030A型风电叶片在山东制造基地下线。该叶片长度103米,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最长风电叶片。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由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粘胶)等有机纤维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以上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去除除碳以外绝大多数元素)制成的,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
日前吉林电力交易中心公布2021年重点碳纤维企业与新能源交易结果
据悉,东丽的确向国内市场释放了将在近期解除碳纤维供应封锁的消息,但解除对国内的供应却存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日本东丽从去年底开始对出口中国的碳纤维断供,但一些海外厂商却能拿到货,这让中国企业感到压力山大。但近日行业间有传言,日本东丽9月份可能解除对华碳纤封锁。
布鲁塞尔,2022年5月19日: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最新发布的《全球风电供应侧报告》,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在2021年的交付量创造了新纪录。报告指出,尽管有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物流的压力,全球30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2021年仍然实现了104.7GW的新增吊装容量。虽然风机制造商的
1-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快增长,火电发电量增速由正转负;除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外,其他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全国跨区送出电量实现正增长;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发电增加较多;电
5月10日,海南省工信厅组织首个“风电装备产业专项工作日”活动,并召开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工作会。会上透露,《海南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已印发,海南将争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50亿元,力争“十五五”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而这一信息实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5日,山东能源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外送通道阿拉善基地400MW风电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据悉,盛鲁能化阿拉善400MW风电项目是“蒙电入鲁”昭沂直流通道配套新能源项目,项目规划建设122台3.3M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02.6MW,设计总投资24.5亿元,为目前山东能源陆上单体容量最
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我国正在陆续修订新能源并网的相关国家标准,也相应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中国企业与研究机构也在积极参与国际上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标准编制工作。风光大基地的建设并网将给传统电网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挑战?根据6月1日起实施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黑龙江安达市与华能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举行“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签约仪式,这是安达第2个百万千瓦级基地建设的正式启动。安达市“网源荷储+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总规模容量130万千瓦,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6日,甘肃省华亭市举行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由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本期规划装机容量为50MWp,选用94340块峰值功率为530Wp的晶硅光伏组件,实际容量为50MWp。太阳能支架采用固定倾角可调支架安装。本期光伏电站25年年均发电量约7245.2
新华社5月15日消息,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见下图:相关新闻:风电1.8GW!上海印发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丹麦海上风电运营公司Cadeler宣布与中远海运重工签署了一份F级风电基础安装船建造合同,该船将在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建造,首制船造价达到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17亿元),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据Cadeler公司介绍,F级风电基础安装船使用混合动力,甲板面积5600
2022年1-5月,东北电网共将新增调度口径电源装机45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26万千瓦,水电装机60万千瓦,核电装机110万千瓦,风电装机240万千瓦,光伏装机17万千瓦,东北全网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