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区域新能源互动合作。重点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含光伏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储能、冰储冷设备在内的综合能源系统,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滨湖科学城等重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等。
详情如下:
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
为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合肥比较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努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南京、杭州和区域其他城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内陆开放新高地、绿色发展样板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高质量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动担当作为。深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努力探索形成具有合肥特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格局。
坚持全面等高对接。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等方面,全面对接沪宁杭,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激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动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全球配置资源和运用市场的能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的引领型发展。
坚持全市整体推进。在合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拉高标杆、率先接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对接沪宁杭,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实效,主要经济指标与长三角沪宁杭等主要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科创产业、区域交通、营商环境、城乡融合、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生态水平不断提升,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长三角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制造业研发高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省际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跨区域能源体系基本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功能水平持续拓展。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70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6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90%左右。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格局构建完善。区域联动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合肥都市圈能级显著提高,开发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实现振兴,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1.75: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发展生态基础进一步夯实,环境治理联防联控体系更加健全,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预警体系基本建立,跨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总体改善。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考核要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省控目标。
公共服务便利互通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便利共享水平逐步提升,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6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1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一体化体制机制运行有效。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统一开放市场初步建立。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四最”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到2035年,一体化体制机制高效运转,主要指标基本达到长三角领先水平,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先进城市大体相当,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基本建成。
二、科创一体化
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构建“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体系,通过深度的跨区域合作,提升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推动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1)推动合肥、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共同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研究基金设立运行,建立合肥、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常态化联络机制,探索推进规划联动、管理联动、设施联动、项目联动、平台联动、人才联动,促进管理方式互通、创新模式互鉴、科技攻关协作、成果转化协同。(2)以合肥为总部,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加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3)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建设,争创能源国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4)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实验装置建设,争取推动新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5)坚持提升拓展和开放共享已建成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促进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发展和开放共享机制建设,实现现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用户、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效率。(6)构建高水平前沿研究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设,加大对火灾科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支持力度。(7)推进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8)充分发挥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促进先进创新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推进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建设。(9)积极开展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推进与复旦大学合作项目在肥落地。(10)支持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清华合肥安全院、北航合肥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安大绿研院等创新平台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范围。(11)支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互建共建各类研发机构,积极争取长三角优质的研发类功能型平台落地建设,推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院、浙江之江实验室等一批知名机构在肥建设分支机构。(12)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向国家科技部争取承担一批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以及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3)在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物医药、核聚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等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或国家大科学计划。(14)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绿色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全面梳理制定急需攻克、能够合作实施的“卡脖子”技术清单,优先排出我市能够牵头主导以及急需借助外力突破的清单,通过一市三省联合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方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专栏1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程
加快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争取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早日获批;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谋划能源国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取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提升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等已建成大科学装置性能水平。建设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等3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同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设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启动建设合肥大基因中心、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做好超导核聚变中心、临床医学前沿技术与转化创新中心、热安全与应急科技研发平台、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培育工作。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支持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建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等。全文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
储能后市场时代正在到来,产业链企业准备好了吗?储能“后市场”时代正在到来。何为储能后市场时代,业界普遍认为,以新能源全面入市的“136号文”为重要节点,以储能运营、运维等为特征的后市场加速到来。从运营角度看,136号文之后,储能项目的收益从依赖“容量租赁费+行政补贴”转向市场化交易,包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民营企业具有发展运营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优势,近年来在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健全完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能源战略中心副主任田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能源领域,民营经济正以创新基因和市场活力参与、融入和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成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
据当地媒体4月16日报道,津巴布韦新闻部长穆索韦宣布,内阁已批准《津巴布韦国家能源契约》,旨在改善能源供应状况。该契约是今年初非洲国家元首能源峰会《达累斯萨拉姆宣言》的一部分,将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老化、发电短缺及农村电力覆盖率低等关键问题,旨在到2030年让数百万非洲家庭用上电力,津承诺
4月27日,作为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虚拟电厂注册,开启增量配电网转型发展新纪元。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控负荷,成功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实现传统配电业务与新兴能源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
“导读:2025年4月的欧洲大停电震惊全球,作为高度智能化电网的代表性地区,AI为何在关键时刻未能预警?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当下资料进行推测,重在构建应用场景,尝试剖析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盲区与现实边界,探讨未来智能电网的优化方向,厘清技术与制度协同的出路。”(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2
4月29日-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在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4月30日,以“共建绿色城市新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峰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成功举办。本次峰会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路径等重点
4月30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收集《江苏省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V2.0版)》意见的公告,计划自5月份起,参考新版规则开展调电验证。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一类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根据国家政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其中,参与中长期交易的公用燃煤
近日,江苏省副省长方伟走访天合光能,就稳外贸工作及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调研。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陪同调研并汇报有关情况。方伟详细了解天合光能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及国际市场拓展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当了解到天合光能210组件累计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供给、消费、技术、制度、国际合作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院长辛颂旭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随后,各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加快完善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高质
4月29日,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T旭蓝)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并将于4月30日被摘牌。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旭蓝天”)于4月28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5〕409号)。公告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4月共计16个氢能项目传来消息,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多个领域,详情如下:签约4月,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4月29日上午,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工程公司)智慧能源公司正式揭牌,湖北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涛,副总经理张秋明出席揭牌大会。会上,智慧能源公司负责人从当前组建情况、科技创新工作以及后期工作思路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汇报。张涛代表湖北工程公司党委对智慧能源
4月29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承建的北京中海广场23.4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运行。项目由晶澳智慧能源与三菱电机电力机电装备(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通过在中海大厦中楼屋面铺设60块385Wp单晶硅轻质柔性光伏组件,实现直流侧装机容量23.1kWp,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接入低压电网,通
4月29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投资建设的广东日日顺供应链有限公司5.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由晶澳智慧能源与海尔新能源联合打造,利用园区5座建筑彩钢瓦屋顶铺设12150块N型高效单晶组件,总装机容量达7.6545MWp,采用“全额上网”模式接入电网,作为2023年双方启动“碳乡融合”战
4月28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总承包建设的东海县太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5.95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依托连云港太阳光石英陶瓷有限公司5.2万平方米彩钢瓦屋顶资源,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并网电压等级为10kV,共设置1个并网点,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子
4月28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承建的恒安(中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9.662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作为国内生活用纸及卫生用品领域的领军企业,恒安集团拥有安尔乐、心相印、七度空间、安儿乐四枚中国驰名商标,卫生巾、纸尿裤、生活用纸三大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名列前茅。此次合作,双方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公示2025年第六批(总第十三批)受理注册虚拟电厂相关信息,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南京宝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虚拟电厂提交的注册申请,对虚拟电厂提交的注册材料完成了资料条款和格式的校核工作,并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的评估,现将企业名单及
2025年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的通知,欣旺达智慧能源公司研发的深圳百兆瓦级多能耦合虚拟电厂项目成功入围源头减碳方向示范项目,标志着公司在智慧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获得国家认可,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一次积极创新。作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21日~4月25日的一周氢能项目动态。1、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入调试阶段近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即将实现试生产。该示范项目以59.56亿元预算投资、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以及六项全国领先技术,被国家电投列为绿色氢基能源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民营企业具有发展运营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优势,近年来在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健全完
近期,华润电力云浮、中节能太阳能华东、浙江省新能源、长峡电能、通威太阳能最新招聘岗位,北极星整理如下: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润电力”)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世界500强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是中国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综合能源公司之一,业务涉及风电、火电、水电、光伏发电、分布
4月28日,重庆市发改委将《关于合川双槐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核准内容变更的批复》文件挂网。根据批复文件,该项目名称由“合川双槐电厂三期2×1050MW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变更为“陕煤电力合川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项目业主从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电力有限公司变更为陕煤电力(重庆合川)有限公司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重塑。浙江政企抱团形成合力,既应对短期问题,也谋划长期转型。作为经济“血脉”的电力系统,通过加强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为各地政府制定政策、企业优化生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在“世界超市”义乌,当地供电公司通过电力数据每日监测企业生产动态,结合企业对美依赖度形成多维分析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昇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辉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普能源”)85%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剩余15%股权拟使用1.65亿元(暂定价)自有资金及/或自筹资金通过股份受让方式取得。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资源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进一步理顺了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等问题。本报邀请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对《意见》进行解读。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高速增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426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70名,全国先进工作者756名。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电力行业约有20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表彰。其中,国家电网系统共有67名职工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资源的高效聚合与调控成为关键,而虚拟电厂作为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赋予重要使命。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云—
4月25日,国电南自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90.3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6%;实现利润总额6.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68%;实现净利润5.82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14%。国电南自提到,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主
4月27日,重庆发展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重发能源公司”)揭牌仪式在渝举行。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重发能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在能源领域专业化整合和国企深化改革上迈出关键一步,为重庆市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发能源公司的设立,核心目标在于借助市场化、专业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