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两会最全!2020年全国两会能源舆情报告

2020-06-02 08:26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关键词:电力市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部分 重点议题

一、保障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重点抓好能源供应、运行、经济安全

切实做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强供需形势的密切跟踪研判,加强能源开发生产的日常调度,不断增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主动权。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力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平稳释放先进产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全面加强电力生产的指导组织,强化电力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管理,加强电力普遍服务。保障油气市场充足供应,持之以恒抓好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稳产增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指导推动油气产业共渡难关、化危为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积极做好政策措施储备释放,合理调整新增平价、竞价光伏发电项目的组织实施,切实增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未来一段时间,要更好的保障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本是要继续深刻领会和认识当前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精神实质。一是从能源供给的角度,以洁净能源和多元供给体系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能源供应向低碳、无碳转型。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电力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三是继续深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从而带动行业发展更加具有市场活力。四是通过国际间电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能源安全的共建共营。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但我国现有能源体系中各分系统相对独立,结构性矛盾突出,打破系统壁垒、促进多能互补融合的关键技术短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能源状况不同且发展极不均衡,也严重制约了现代能源体系的整体建设。建议在典型区域集中开展多能融合示范,探索以能源技术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路径与模式。现代能源体系亟须顶层设计,筛选一批先进的能源技术、特别是能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先进技术在典型区域集中示范,引导企业、地方政府等社会优势力量参与,发挥组合优势,共同打造区域级现代能源体系雏形,为在全国建设能源新体系探索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保障能源安全,关键在于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尽快确立“十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的能源发展规划,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让能源行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同时要坚定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文泉

国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产业扶持等政策,加大对国内石油勘探开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石油勘探开发业务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一是制定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扶持政策。建议对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对从事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并直接用于勘探开发作业的设备、仪器、零附件、专用工具,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二是在国家层面设立风险勘探基金。建议每年从探矿权使用费、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国家层面风险勘探基金,对低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以及非常规油气和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河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陶光辉

保障能源产业链安全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此次疫情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压力测试。

对我国企业来讲:一要把握变革机遇,瞄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机会窗口,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提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二要善于创造机遇,更加注重无形资产、核心团队、智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等外部要素的变化,聚力转方式、调结构及化解产能过剩。三要抢抓“四新”机遇,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重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寿

应在疫情常态化中实现产业链的完整性。保障产业链安全是第一位,必须立足自己,即立足于自己的内部循环。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下大力气完善中国自己的产业布局和结构,绝不能在产业上受制于人,从而构建更加安全的经济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

重视油气应急储备建设

一是利用国家储备、商业储备、大型油轮、炼厂库容等设施,通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订购现货等方式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原油的储备能力。

二是继续扩大在石油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已规划国内石油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调动大型企业、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鼓励“储油于商”,提高储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把握战略主动性。三是拓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范畴,重视加强石油和天然气(LNG)应急储备建设,合理开展内陆石油、天然气(LNG)应急储备布点,建立国家、区域及企业等多层级的应急能源储备机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期间的能源市场波动,发挥储备对能源市场的调节平抑作用,保障特殊时期能源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江寿林

建议尽快将建设石油、天然气储备设施纳入“新基建”,加大力度推进。一方面,由国家出资建设油气战略储备库,以地面油库和地下岩洞相结合,储备不低于国家3个月用量的油气。另一方面,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储备库,国家利用市场手段,给予合理的价格租用。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创始人薛光林

二、坚持人民至上,做好能源惠民利民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继续执行对摘帽县的主要扶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降低用能成本为企业纾困

国家电网公司将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电力降价的要求,认真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中提出的“将除高耗能以外的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的措施,实施六项举措,全年减免电费约926亿元。国家电网将确保政策红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毛伟明

南方电网公司将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决执行降低用电成本政策,预计全年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约200亿元,惠及电力客户超过760万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推进昆柳龙直流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志安

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一是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坚决落实产业扶贫责任。大力推动贫困地区能源资源开发,继续做好光伏扶贫等能源扶贫工程,推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二是加大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提高电力普遍服务水平。集中力量推进“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村电网建设攻坚,补齐深度贫困地区能源基础设施短板,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拓展扶贫渠道,抓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发挥地方能源企业、能源项目作用,拓宽贫困户就业和增收渠道,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现代农村电网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精准投资为手段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村电网。基于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合理确定目标,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统筹用好乡村振兴发展要素资源,统筹开展现代农村电网规划,加强与城乡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通过开展农网督查“回头看”,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现电网建设与农村发展协调同步。二是制定差异化建设标准,精准构建现代农村电网。以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为总体目标,针对不同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发展需求的农村,聚焦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用电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精细化、差异化的现代农村电网建设标准,精准建设现代农村电网,推进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三是构建清洁低碳的农村能源供给体系,确保农村能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柔性化水平,发挥农村电网的能源枢纽平台作用,推动农村小水电、光伏、风电、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电能替代和多能互补,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和绿色乡村建设。四是鼓励营销创新,打造多样互动的农村供电服务,增强农民客户获得感。推动乡镇供电所服务现代化,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和感受问题,进一步加强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与农村用电服务的融合应用,鼓励支持乡镇供电所开展新兴业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亿万农民客户有更多实实在在的用电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志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可再生能源。“三区三州”拥有丰富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资源。大力开发、有效利用这些潜在的宝藏,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举措。开发“三区三州”风、光、水资源是一项“造血”工程,更是一种长远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产业扶贫,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引领性、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

一是优化农村电网建设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将农村电网建设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与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对于农业用电建设具体内容、标准应出台技术指南,确保建设质量与效能,为农村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降低建设运维成本。减免相关项目费用,对于建设资金实行低息或贴息来降低财务成本,进一步提升农村用电优惠幅度,建立专门的维修基金和加大对农村电力设施的运维奖补力度等来切实降低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

三要明确责任主体,确保用电安全。农村电网设施建设完成后要明确责任主体,即使移交也要有保障的移交。其保障性既涉及到后续维护经费,也涉及到维护的专业性,建议仍由原建设单位运维,村级配备专职的电工,在培训合格、技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时掌握村里用电设施、电力线路的情况,为用电户提供及时咨询服务,也为电力企业精准、及时维护提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程寒飞

因地制宜推动清洁供暖

南方冬季供热确实不宜简单照搬北方做法,在中国节能实际工作中对南方和北方的集中供暖都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对于南方集中供暖,要结合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条件来进行设计考虑。可利用南方丰富的江河湖泊地表水、污水源、浅层地热能等,开展更符合南方城市供暖需要的区域可再生清洁集中供能模式。区域清洁集中供能是一种先进的市政基础设施,能显著提升综合能效,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标杆意义的绿色低碳能源方案,兼具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公益属性强。区域集中供能项目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30%以上,推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支撑地方政府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区域集中供能在技术上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可减少开发企业配套设施投入,减少总装机容量20%~30%,减少机房面积80%,降低系统建设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

核能供热具有大体量、清洁、稳定可靠、价格有竞争力等特点。海阳核电厂1台机组只要抽出已经发过部分电的五分之一的蒸汽,就可以满足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用暖需求。如在胶东半岛布置4个大型核电基地,辅以集中储热,配合环胶东半岛骨干热网,将能够完全替代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全部的燃煤集中供热。这种供热方式经济上可行、技术上有保证、环保效益显著,将能促进传统供热模式向清洁、统一、宏观可调节、微观释放市场活力的新兴供热模式和业态转变。核能供热实质上提高了核能的热利用效率,随着技术发展,有望进一步大大提高核能热利用效率,增加供热能力,同时进一步降低供热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投所属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总经理王明弹

建议明确生物质供热的优先地位,保证生物质热电和纯生物质供热列入国家和地方清洁供热规划,至少应该享受不低于“煤改气改电”的国家支持政策。同时,将农村建筑保暖改造和生物质供热改造列入与房贷同等优惠条件的金融服务项目中。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

建议统筹城乡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生物质供热示范项目。在规划指导下,积极推进生物质供热技术和利用模式示范项目建设,将生物质供热作为优先发展清洁供热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发展规划。综合布局各类清洁取暖方式及配套基础设施。以地区整体供热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本地清洁能源资源和经济水平以及电网、热力管网和燃气管网等条件,统筹布局生物质供暖等清洁能源多元化能源供热方式,并加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寅

三、推进“两新一重”,加快建设智慧能源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管网改造、加装电梯等,发展居家养老、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能源行业要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

我们在疫情期间看到了一批数字技术在能源生产、输配、交易、消费等场景的应用。这一发展趋势还将继续显著提升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重塑能源产业生态。能源行业应该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交叉学科研究,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能源绿色安全高效开采,采用工业互联网进行电力资产的智能运维和性能优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保障智慧能源网络稳定高效运行,加强区块链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应用,以5G技术带动新能源充电桩等电力基础设备发展,最终实现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同频共振,引领未来能源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

充分发挥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影响,加快推动能源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加快推动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力设施与交通、通信设施融合协同发展,推进大电网、微电网智能化升级,提升油气重大管道、储备调峰设施等规划建设水平,提升电力、油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建议能源电力行业要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必须统筹好安全、绿色、经济三者关系:首先要立足我国国情,协调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确保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其次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做好5G融合、氢能、储能、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区块链、能源岛、综合能源服务、大数据中心、“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同时,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与新基建相匹配的新业态、新模式,让新基建成本可接受,发展可持续,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再者,推动新基建必须有国际视野,统筹两个市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在能源电力各领域争取和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进行

一是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快新能源布局。利用现有的成品油网络优势,加快建设“油、气、电、氢、非”综合服务商,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二是顺应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无感支付、一键加油,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推动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效率和效能。三是顺应人民群众消费新需求,加快新模式构建。加大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构建“加油站+便利店+资本+服务”的业务新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多元的消费新需求,增强发展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黄河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一是优化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与城市居住区配电设施规划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的衔接。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促进充电设施与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更好结合,统筹车流、人流、充电需求,分级、分区优化规划布局,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实施精准补贴。优化补贴策略,探索差异化补贴政策,推动电动汽车由“车补”向“桩补”、建设补贴向运营补贴、普遍补贴向重点补贴侧重,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逐步规范充电桩补贴标准依据,促进充电设施加快建设和实际使用。

三是出台配套政策。优先安排充电设施建设、配套电网服务所需的土地供应。加快出台小区充电设施充电接口、通信协议、消防安全等标准规范。推动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输配电价准许成本。推行主动限牌限行政策,引导电动汽车推广应用。

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大功率充电、智能充电关键技术、车网双向互动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和工程示范,推动充电负荷纳入统一调度管理,参与电力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与绿电交易。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强

建立统一技术标准是推广有序充电的重要支撑。目前,充电运营商已经在有序充电技术上取得突破,但在设备控制策略、施工改造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序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连接互通性等技术协议尚未完全统一,亟需制定统一的有序充电顶层技术规范。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制定有序充电标准体系,明确统一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通信协议、安全防护标准。同时,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究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在有序充电中的融合应用,更好地服务私人电动汽车规模化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潘敬东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基本保障,充电行业对整个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形势下,落实“新基建”重大战略,加大充电桩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对解决当前充电难题,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生明

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

加快建设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总体上看,我国能源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来自理念、机制、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将能源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强化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将能源互联网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并纳入工业互联网和能源发展等专项规划,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并确保实施的刚性执行。二是推动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枢纽作用。发挥电网在能源互联网中的桥梁作用,连接生产侧与消费侧多能源系统,利用电能促进多种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推动不同能源系统融合发展。出台或完善补贴政策,引导居民和企业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港口岸电等应用,提高电气化水平与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三是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突破。通过科技立项等方式,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多能转换技术,提高电能双向转换效率,为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主任奚国富

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会同国家电网公司等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土空间、税收优惠、产业扶持、关键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相应的配套措施,联合社会各界共建智慧能源互联网,通过能源智能互联、智慧节能管理,把已有的能源高效地利用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原标题:两会最全!2020年全国两会能源舆情报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