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乘风破浪的氢能:技术路线要选对

2020-07-17 16:16来源:北极星氢能网(独家)作者:洛神关键词:氢能绿氢长三角氢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氢风,愈吹愈劲。

仅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层面文件至少15次点名氢能,并且首次写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此外,有消息称,氢燃料储能产业规划将于今年年内发布。

地方层面,据北极星氢能网统计,全国已有40余省地市发布氢能相关产业规划,享有国内首个省级氢能中长期规划之称的的山东氢能规划业以于近日出炉,将以3677战略打造鲁氢经济带。

下一步,氢能如何继续乘风破浪?7月10日,张家港万豪酒店隆重举办“全球汇氢英 港城创未来”2020长三角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暨张家港氢谷人才计划发布会,与会专家表示,找准关键技术路线很重要,绿氢、甲醇+氢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绿氢是方向

氢能热是好现象,因为大家的关心、重视以及企业家的投入会把这个事业轰轰烈烈做起来,但在氢能热的背景下,我们仍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表示。

就氢气来源来看,氢气按照生产来源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是“灰氢”;如果将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的“碳”捕捉封存起来,获得的氢即为“蓝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形成的氢气为“绿氢”。

李灿院士表示:无论是灰氢或者是蓝氢没有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的技术,所以这不是一个长远之际,我认为是一个权宜之计,随着氢能不断的发展,一定要发展绿氢,绿氢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每年2500万吨的氢产能,产量2000万吨以上,世界第一,但97%来自化石能源。电解水制氢仅有100万吨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屈指可数,风电与光伏制氢项目共计不超过20个。

01.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

但好的一面是,中国的风电和光伏资源丰富,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此外,我国还拥有非常可观的地热、生物质、海洋能等资源,以及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这些都为“绿氢”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国际上,在德国确定氢能战略明确优先发展“绿氢”;7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欧盟氢能战略,将绿氢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并提出2030年前建成近40GW电解绿氢产能。绿氢,正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焦点。

2.甲醇是当前氢能最好的载体

氢气储运是氢能发展的又一关键环节,探索经济、高效、可行的储运技术和模式尤为重要,而储氢技术也是研发高效、安全、低成本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

现阶段,国内常见储氢技术有四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固态储氢技术及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高压气态储氢,但成本高企是其无法回避的问题,运氢成本几乎可以占到整个氢价的1/3。

此外,上汽大通燃料电池平台总经理高辉强提到,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重滞后于整个产品和商业化进度的。比如储氢的气瓶需要3年拆装年检,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燃料电池商业化无从谈起。

02.jpg

上汽大通燃料电池平台总经理高辉强

如何降低运氢成本,提升运氢安全性?李灿院士将目光放在了甲醇上,他表示,如果可再生能源的绿氢和二氧化碳生成甲醇,氢气的运输将变得非常安全和方便。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持相似的观点:氢燃料电池大有前景,但是技术路线要选对。甲醇是天然气、煤炭和氢能源运输的载体,它能够将燃料电池的高效性和液体燃料优势相结合,这是未来氢能发展的一个方向。上海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跃博士介绍,经过实际验证,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运营成本更具有经济性。此外,除了交通领域的物流车,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还可以应用于移动充电、移动发电厂、移动备用工具车;亦可以作为发电机进入家庭、应用于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未来市场是替代汽柴油发电机。

03.jpg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

3.人才是关键

新兴的行业必然需要新型人才的进入和推动,随着氢风吹来,人才短缺成为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表示,“从日本整个氢能源发展的产业来看,日本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前景光明还是暗淡,最大的关键问题取决于人才。没有核心的人才,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就会遇到许多的瓶颈。”目前,日本一些大学已经开始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在培养氢能领域的人才。

04.jpg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的确,产学研联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表示,“人才的培养还是跟产、学、研结合,在共同发展之间培养人才,承担一些项目,做一些研究,建设一些产线。在这个过程中间,人才就培养出来了。”中科院产业与技术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勇表示,“人才除了他笔试能力之外,他的思维,他的新idea,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如果你有新的发明创造,要做出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必须要从这个方面去考虑。”

05.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而人才的培养是多元化的,褚君浩院士指出,“氢能是一个交叉学科,因此氢能源人才有其本身的特点。”同时,他也呼吁多方面为氢能的发展做好准备,包括人才的储备、环境的制造、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学、大学、项目学科、教材,全方位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此外,为了引进人才,《张家港氢谷人才计划》于当日正式发布,计划指出将重点围绕氢气制备与提纯、氢气储运、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四个方面引进国际、国内氢能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0个以上。张家港市级,重大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扶持。

( 来源: 北极星氢能网(独家) 作者: 洛神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绿氢查看更多>长三角氢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