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市场新能源报道正文

三江之源绿电赋能 峡光清风绘就青海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画卷

2020-09-30 10:30来源:“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论坛组委会关键词: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能源互联网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2017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方案。

8.png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合作局会员处处长申洪表示,建设“一带一路” 能源互联网应该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和三条蓝色经济通道,统筹开发“一带一路”国家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在加强各国国内电网建设基础上,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等七大电力走廊,形成“五横六纵”亚欧非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为各国提供安全、经济、清洁、永续的电力保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近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业界表示,这一承诺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同时也为中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9.png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指出,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制定了多项能源战略,在“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的绿色比例不断上升。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领域投资仍在持续,总投资额为88.1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超过化石能源达58.1%。面向未来,中国将从2021年正式进入风电、光伏“平价上网”时代。

10.png

针对全球气候问题,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主任周卫东表示,最晚到2050年,全球需要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为所有人提供可靠且负担得起的净零碳能源,确保对人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中国承诺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企业需要引领能源转型。WBCSD也正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电力行业制定SDG路线图,并愿与工商企业及各利益相关方一同推进新能源解决方案。

为全球能源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应用国,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和技术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遍地开花。推进“一带一路”新能源合作,既打造了中国企业通向海外市场的“寻梦空间”,也为能源企业打通了绿色产能海外输出的宝贵通道。

11.png

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国斌表示,在全球去碳化大趋势下,清洁能源将是“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建设的重点。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现在需要精谨细腻地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开放包容进程,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三峡国际是三峡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代表三峡集团在境外开展清洁能源投资业务,未来三峡国际将继续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为实现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目标不懈努力。

12.png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斯胜表示,企业需紧跟世界电力新能源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具体来说,把握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生产清洁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在巩固传统电力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提前布局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大新能源、分布式离网电站、储能式电站(抽水蓄能、光热发电)的新技术研究力度、市场开发力度。优先推广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电力技术应用,为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电建将推动新能源市场培育与布局工作,继续扩大中国电建在海外新能源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先优势。

探索区块链与能源技术新发展 新能源项目开发需法律风险防控

13.png

全国人大代表、府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鹏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必由之路。数字化是技术手段,配合转型才能提供价值。聚焦能源领域,用区块链基础设施可以助力能源数据的“聚·通·用”。

14.png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能源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正纲表示,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支持。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从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制度、激励政策及能源市场化等多方面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能源行业正处在转型期,新能源项目风险特点较以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能源企业应该强化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从项目前期核准、备案,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到项目建设期的风险把控及并网后的运维管理,项目投融资、并购重组等事项都亟需从法律角度予以关注。尤其是用地合规问题,应是新能源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此外,与会嘉宾还围绕中国能源企业如何帮助“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转型、如何在“一带一路”国家做精品工程、青海如何融入“一带一路”能源生态等议题展开了圆桌交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全球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