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0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速均由负转正,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0.9%。电力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电力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社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并坚决落实好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电力消费增速由负转正,三季度实现中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恢复常态。
一、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5.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一、二、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5%、3.9%、5.8%,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原因。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变化趋势,反映出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以及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进展。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6%,畜牧业和渔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4.0%、11.9%和11.6%,近年来国家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和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等举措,第一产业用电潜力得到释放。前三季度,畜牧业、渔业、农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1.2%和5.4%。
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5%,三季度增速继续回升。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3.6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8.8%、3.3%、5.8%,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拉动三季度增速继续回升。前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0.7%,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其他制造业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7%、1.3%、1.1%、-4.3%。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上升至10.8%,是当前工业生产中的一大亮点。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继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89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随着复商复市的持续推进,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已逐渐好转,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8.3%、0.5%、5.9%。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5%。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6.0%,三季度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4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3.5%、10.6%、5.0%,受7月华东、华北部分省份以及9月华东、南方部分省份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影响,三季度增速有所回落。
五是西部地区用电增速领先,全国有22个省份用电量为正增长。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0.4%、-0.4%、4.2%、0.6%。全国共有22个省份用电量为正增长,其中,云南、甘肃、内蒙古、四川、广西、西藏6个省份增速超过5%。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9亿千瓦,同比增长5.9%。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5.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一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20.0%,非化石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5980亿元,同比增长20.0%。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082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投资分别增长138.4%、113.9%、21.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899亿元,同比小幅下降。
二是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224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224万千瓦,同比增加769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288万千瓦。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火电12.3亿千瓦、核电4989万千瓦、并网风电2.2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2亿千瓦。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8.9亿千瓦,占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2.6%,比上年底提高0.6个百分点。
三是发电量同比增长0.9%,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水电发电量为9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汛期重点流域来水偏丰,7、8、9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1%、8.9%、22.8%;火电发电量为3.83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核电发电量为2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全口径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3330和200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7.1%。
四是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98小时,核电、风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758小时,同比降低9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2894小时,同比降低9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3047小时,同比降低127小时,其中煤电3119小时,同比降低140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5521小时,同比提高69小时;并网风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549小时,同比提高30小时;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009小时,同比降低1小时。
五是跨区送电量同比增长13.2%。前三季度,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45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6.8%、11.7%、17.0%。全国跨省送电量1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5.2%、5.9%、9.9%。
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6.2%,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同比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25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76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2.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七是9月底市场电煤价格进入“红色区间”。根据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显示,前三季度各期5500大卡现货成交价波动范围为464-608元/吨,9月底市场电煤价格已超过600元/吨,进入“红色区间”。
(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逐步复苏,电力供应能力稳步跟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受华东、华北等部分地区7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影响,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低速增长,迎峰度夏期间仅四川、湖南等少数电网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二、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
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陆续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三季度经济延续稳定复苏态势,消费信心逐步提升。从后续形势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四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气象、电能替代等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影响,预计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3%。
(二)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
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9300万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1.4亿千瓦,同比增长6.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7%,比2019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比重提高至22.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左右,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三)全国电力供需保持总体平衡
四季度,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分区域看,预计华北、华东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但东北地区电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供电供暖保供压力较大。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湖南、江西、广西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可能需要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三、有关建议
四季度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期,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过渡期,更是电力行业迎峰度冬的关键期。电力行业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及电力消费形势,把握天气、燃料变化趋势,综合施策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人民生活用电需求,为继续推进“六稳”“六保”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做好电力保障,并分阶段地有序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远期目标。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电煤供需协调,切实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热力供应
四季度电力消费将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冬将形成“拉尼娜”现象,很可能出现大范围极端低温天气,拉动供电供暖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国外第二波疫情爆发对我国部分行业外贸需求增加,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制造业生产上升走势,加大用电需求,因此电力行业需提前做好迎峰度冬电力供应保障工作,建议:
一是切实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东北地区采暖季用煤保障工作要求,化解东北时段性电煤供应紧张问题。加快推动产能释放,依法依规增加有效供给;抓好中长期合同的签约履约,督促蒙东等地区应急保障煤矿履行好中长期合同,切实让中长期合同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区外调入保障,适度增加进口煤配额指标,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引导市场电煤价格回归“绿色区间”。二是做好用电高峰时的有序用电预案。部分燃料供应将可能偏紧的地区,根据用电需求较快增长以及可能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情况,提前做好有序用电预案,确保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安全供应。三是提高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度。由于系统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介入,以及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增多,导致电网抗干扰性降低,应提高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度,在推动新能源消纳的同时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四是根据《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财建〔2020〕426号)中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结算规则,加快发放拖欠的新能源补贴,减缓新能源发电企业运营压力;针对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部分火电企业存在资金接续困难的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亏损治理、处僵治困等专项工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二)不断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推进电力中长期合约签订及现货市场建设
当前,我国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地区已经开展长周期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运行期间市场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市场规则不完善、调度模式转变、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平衡资金额较大及价格信号误导等深层次问题。为加快建立完善完备的中长期及现货市场,建议:
一是统筹解决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衔接。充分考虑市场主体与电网运行情况,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中长期电力交易曲线进行分解,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尽快出台相关措施,指导各地区做好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约签订工作,更好发挥中长期交易“压舱石”作用,形成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价格良性互动。二是加快健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用户历史分时电量数据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帮助市场主体进行合理报价。三是妥善处理新能源进入市场的方式,完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机制建设,保障好可再生能源的全额消纳。四是尽快研究和建立容量成本补偿等辅助服务机制,允许火电机组有回收固定成本的合法渠道,促进火电企业有序转型。
(三)加强电力规划引领,进一步加快推动清洁低碳电力结构转型
要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十四五”是制定分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的关键期。电力行业作为碳减排的主要领域,加快调整和推动电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目标更为明晰,同时要推动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体系的构建。建议:
一是综合考虑各类资源条件、发电经济性、系统调节能力、电网接入消纳能力,合理确定全国和各省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消纳责任权重,推动“十四五”规划期内非化石能源快速有序发展。二是加快建设适合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多样化新型电力设备接入的多元高弹性智能电网,研究大容量储能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并针对电化学等储能装置出台容量电价,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裕度。三是加强体制、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协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成本补偿机制,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定位向辅助性和调节性电源转换。四是源网荷储的互动将加速推动配网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载体、及电网各环节互动的桥梁,建议重视配网设计规划,加大电网投资向配网倾斜的力度,同时,进一步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链条,持续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
注释:
四大高载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其他制造行业为制造业用电分类的31个行业中,除四大高载能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6个行业。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7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1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
2025年3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9.5,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39.5%,年均增长6.9%,同比增长4.8%,同比增速比1-2月提高3.2个百分点。3月,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80.7,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80.7%,年均增长12.6%,同比增长9.9%,同比增速比1-2月提高1.7个百分点。3月,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4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用电量55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4月17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做好全省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接入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的通知。其中明确,全面推进全省公共充换电设施高质量接入。各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运营的公共充换电设施要按照新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接口说明书》要求,全面实现
英国能源智库“未烧尽的煤”日前发布最新报告说,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创纪录增长,助推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占比超过40%。这份题为《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的报告分析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数据,包括占全球电力需求90%以上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4%。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
2025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1亿元,同比增长16.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浪潮下,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数字化部迎来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一行交流研讨“双碳”工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力,也为双方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中规院一行参观公司运营监测大厅,了解江苏
2025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均下降2.3%。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8%,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
日前,针对民众对于为什么要不断优化分时电价政策的问题,山东省蒙阴县发改局作了回复。蒙阴县发改局表示,主要是三个方面促成分时电价政策的出台。(一)山东省电力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历史上山东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增开2025年火电与用户双边协商交易的通知。文件明确,结合近期相关市场主体诉求,现增开2025年5-12月火电与用户双边协商交易,满足发用两侧增量交易需求。详情如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增开2025年火电与用户双边协商交易的通知宁夏电力交易
近日,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发的辽宁省首个聚合分布式灵活资源的虚拟电厂示范平台正式完成与辽宁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集成对接,实现分布式灵活资源的聚合管控。该平台目前已接入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3个区的分布式资源,具备1.23万千瓦最大上调能力和0.48万千瓦最大下调能力。项目前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铁塔巍然耸立,源源不断的绿电通过大电网送向千家万户。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要求,立足新能源高占比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电力市场机制优化升级。随着甘肃电力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创新突破、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多品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7日,山东省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山东省居民生活分时电价政策解读,详情如下:山东省居民生活分时电价政策解读一、政策背景分时电价政策有力促进了全省需求侧移峰填谷,在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提升电力系统经济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7日,山东省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山东省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解读,详情如下:山东省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解读一、什么是分时电价政策?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不同用电时段耗用的电力资源不同,供电成本差异很大。在集中用电的高峰时段,电
4月17日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获悉,一季度,东北电网跨区外送电量合计170.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新能源电量跨区外送139亿千瓦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东北地区驶入新能源发展的快车道,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东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03亿千瓦,占总
截至3月底,甘肃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市场经营主体6569家,独立储能、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快速涌现,多元主体竞争格局加速形成。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立足新能源高占比的独特省情,全面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优化升级。随着甘肃电力中长期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4月9日上午,由公司第一分局承建的灵寿抽水蓄能电站在砂岭沟大桥桥尾举行主体工程暨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开工仪式,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高峰期,主体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灵寿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寨头乡,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下水库等部分组成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2025年3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9.5,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39.5%,年均增长6.9%,同比增长4.8%,同比增速比1-2月提高3.2个百分点。3月,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80.7,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80.7%,年均增长12.6%,同比增长9.9%,同比增速比1-2月提高1.7个百分点。3月,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电力交易员从业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切实提升电力交易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2025年电力交易员(中级)专项培训班(总第四期)将定于6月10-13日举办,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
天下山川居一半,湖州山川占三分。浙江省湖州市紧靠太湖南岸,西部多为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曾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建材基地。在上世纪末,湖州矿山企业数量高达612家,最高年开采量达1.64亿吨。随着矿藏资源的逐渐枯竭,大量废弃矿坑被闲置,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2022年,国家电投长
创新引领科学有序协同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长期以来,我国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和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我国煤电还需在清洁降碳、高效调节等方面系统发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
根据各种官方、非官方等机构的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各类电源装机及发电量统计表如下,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烟)电量单位为万亿千瓦时,装机单位为亿千瓦。1.水力发电中,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5064万千瓦,增长15.9%。2.截至2024年12月,
促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新动能——《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高长征韩超杨萌(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
机械轰鸣奏强音,项目奋进映春光。一季度以来,陕煤信电公司紧紧抓住春季施工的“黄金窗口期”,争分夺秒抢进度、抓质量、赶工期,全力以赴推动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工程建设提速增效。为确保工程有序、高效推进,以“四个一流”为建设准则,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维,从里程碑计划到现场施工一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3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小幅下降。曹妃甸指数维持稳定。进口指数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下行。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3期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指数中,库存和航运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供给、需求和
“十四五”收官叠加136号文电价新政,2025年的风电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抢装阶段。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公开数据合并企业提供),2025年一季度国内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共中标了38269.35MW风电机组设备(国内加海外),除一季度签约的海外市场2437.08MW订单之外,一季度国内风机设备市场定标
2024年,我国电网投资额创下新高,历史性突破6000亿元,同时国家电网建成投运3项特高压工程,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同时据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我国电网总投资将再创新高,预计突破8000亿元。上下滑动查看全部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以及一系列政策加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指示,加强电力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电力市场机制创新与完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拟举办2025年欧洲能源电力市场高级研修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对象及条件主要面向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交易及调度机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