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编者按
能源与环保历来紧密相连,能源的无序开发与使用曾给环保带来巨大压力,环保政策的收紧则倒逼能源转型。今年是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决胜之年。不同细分能源领域、不同地区,通过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在推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方面有更多可能。
生物柴油大气污染防治功能受限
■薛学通 冀星 易可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动物油、废弃油脂或微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转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主要用于交通燃料。生物柴油具有十六烷值高、燃烧稳定充分、环保、可再生等优点,性能优于石化柴油,使用过程中无需对原有柴油引擎、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和保养设备进行改动。作为国际公认的先进可再生清洁能源,世界生物柴油产业正在快速发展。2019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约为1.5亿吨,按B5(即添加5%生物柴油)估算,国内生物柴油需求量可达750万吨左右,按此规模可减排CO2约1800-2800万吨;按照B10(即添加10%生物柴油)标准调合估算,国内生物柴油需求量可达1500万吨左右,可以减排CO2约3700-5500万吨。
发展利用生物柴油,对于降低CO2和颗粒物排放、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以餐厨废弃油脂(“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我国来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对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确保食品安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道“门槛”
阻碍生物柴油推广应用
然而,当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规模仍然偏小,2019年产量仅占世界的3%;同时,出口占比较高,约占全国生物柴油产量的55%。生物柴油仍未全面进入成品油销售主渠道,推广应用落后于国际实践。导致生物柴油推广应用困难、难以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原料收集到终端销售、从政策配套到标准建设、从法律实施到管理体制,存在一系列系统性问题,亟待从全局角度加以系统解决。
首先,可追溯的废弃油脂收集监管体系有待建立。与欧盟等经济体以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粮食作物和植物油为主要原料不同,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以废弃油脂为主要原料。由于“地沟油”等废弃油脂产生源头众多,餐饮企业、酒店宾馆、屠宰企业、肉类和皮革加工企业、行政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居民家庭厨房等数量巨大、分布广泛,集中收集十分困难。《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下称“国办30号文”)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如果没有配套的政策、技术设备以及处置企业,很难实现废弃油脂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全过程可追溯管理,致使大量废弃油脂资源不清、去向不明,难以保障大气污染治理所需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当前,我国除少数城市有比较完善的废弃油脂收集体系外,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废弃油脂收集体系建设进展较慢,亟待加大落实国办30号文的力度,加快建立安全透明、全程监控、可追溯的废弃油脂收集管理体系。
其次,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根据国际经验,对生物柴油等先进生物燃料的支持政策主要有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种。直接支持包括强制添加、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建造基础设施等;间接支持包括对技术研发支持、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特别是利用CO2减排、细颗粒物治理、碳市场交易机制等政策提升石化柴油使用成本与生物柴油成本的比例。
在中央政府层面,我国先后出台了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B5国家强制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废弃油脂可以作为工业级混合油出口,既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增值税70%即征即退,又享受13%的出口退税,而生物柴油出口退税税率为零。给予废弃油脂出口退税导致废弃油脂大量出口,国内价格飞涨,生物柴油发展举步维艰。一方面国内生物柴油原料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把碳减排效益拱手让与欧盟等其他经济体,带来碳减排方面的被动。
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海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和相关扶持政策,对B5生物柴油加油站、水上加油站以及经相关部门认可的内部加油站给予调配销售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每升0.24元;当0号柴油批发价低于6000元/吨时,实行应急托底保障补贴。上海市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在标准方面,我国仅制定了B5柴油标准,缺少B10、B20、B30等其他添加比例的生物柴油标准,且B5柴油标准没有与国VI柴油标准质量指标完全对应。政策与标准的不配套,导致石化企业执行B5柴油强制标准的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废弃油脂资源再利用、治理大气污染的瓶颈。
再次,统一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可再生能源法》对生物柴油作了有关规定,但其后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没有设立强制性的生物柴油添加量化指标和实施时限,也没有对生物柴油原料保障明确强制性措施,特别是没有对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导致责任不清、定位不准,因此“‘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大气污染防治”产业链各环节任务分工难以落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的废弃油脂、公安部门查扣的涉案废弃油脂等缺乏规范进入生物柴油行业的具体措施。禁止废弃油脂进入饲料油的相关政策,也因缺乏相应的执法力量而难以执行。在《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中,只纳入了乙醇汽油,而没有纳入生物柴油,成为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销售主渠道的一个障碍。尽管《可再生能源法》对生物柴油产业的主管部门作了相关规定,但由于“‘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大气污染治理”涉及面广、部门多,只有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才能实现《可再生能源法》的目的,切实发挥生物柴油在“地沟油”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全产业链协同机制
刻不容缓
今年9月,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确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建立“‘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产业-大气污染防治”全产业链协同机制,减少CO2与细颗粒物排放,消除“地沟油”冲击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一要制定实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实施细则。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制定实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实施细则,以法规或规章形式明确规定石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添加比例、实施时限、原料保障、销售供应、工作机制、责任奖惩、监督管理等内容。
建议至2025年,B5标准得以全面落实,车用柴油的生物柴油添加比例至少达到5%,废弃油脂年收集量达到500万吨;至2030年B10标准全面实施,车用柴油的生物柴油添加比例至少达到10%,废弃油脂基本实现全部收集。
二要健全政策与标准体系。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调整工业级混合油出口退税率为0,将生物柴油享受的增值税70%即征即退调整为100%即征即退;将生物柴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与国际碳交易接轨;修改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推动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销售主渠道。
借鉴上海市经验,综合考虑餐厨垃圾收集、处理、生物柴油生产、石化企业混配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相关费用,科学设计适合不同地区的生物柴油价格机制,特别是在废弃油脂原料保障、柴油终端销售环节进行符合实际的科学设计,制定补贴和税收、进出口等政策,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立安全透明、全程监控、可追溯的废弃油脂管理体系,确保生物柴油原料足、供得上、用得起,使市场各参与主体均能获得利益。
同时,鼓励车用柴油B10、B20、B30以及生物柴油B100、脂肪酸酯型柴油抗磨剂等团体标准、国家标准的编制和推广使用,研究启动B5柴油标准的修订工作,与石化柴油在质量指标上完全对应,确保B5柴油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三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以形成“‘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产业-大气污染防治”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为目的,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统一高效工作协调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专题规划,制定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等各环节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地方政府层面,要建立由省政府有关厅局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打击“地沟油”进入食用油、饲料油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废弃油脂进入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监测,与成品油销售公司合作,推动生物柴油进入加油站系统。重点推进京津冀、云南昆明、陕西西安、河南邓州等地区和城市“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
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建设“‘地沟油’治理-生物柴油-大气污染防治”平台,开展行业调研,进行政策法规研究,建立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运行监测系统,编制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国际交流,促进技术和行业进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要建立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考核机制。将生物柴油推广应用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综合考虑“地沟油”治理、CO2减排,科学设定考核评价指标,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作者均供职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积极探索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冯相昭
过去三个月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焦点。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郑重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些目标不仅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也为国内履约工作和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从重点行业到重点区域城市,都在积极利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窗口期,围绕“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抓紧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控制任务。特别是城市,其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能耗大户和碳排放主要贡献者,低碳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需要说明的是,受限于管理机制不健全、数据基础薄弱以及能力建设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城市层面专项碳排放控制工作开展相对有限。
统筹协调大气污染物减排与温室气体控制意义重大
纵观国内实践,近年来众多城市立足当前,正在将蓝天保卫战视为协同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驱动力量和重要依托。因为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正面临着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巨大压力,蓝天保卫战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15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46.6%;18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53.4%。
得益于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应对气候变化职能转隶到生态环境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有了重要机制保障,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首次在目标设定方面提出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表述,即明确提出了“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2019年生态环境部出台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等部门规范性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对于广大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统筹协调大气污染物减排与温室气体控制不仅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环境与气候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城市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战略选择。
能源结构优化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果明显
实践证明,以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等为主要任务的城市蓝天保卫战行动对于能源活动水平有直接影响,具有显著的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果。其中能源结构优化措施的主要目标是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北方地区取暖清洁化、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以唐山市为例,在生活源方面,通过积极推进冬季清洁供暖工作,2018年共完成农村居民“煤改气”“煤改电”14.7534万户,实现二氧化碳协同减排26.75万吨;在燃煤锅炉整治方面,通过取缔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55台(1103蒸吨),完成65蒸吨/时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7台(685蒸吨),淘汰461台企业煤气发生炉、加热炉等燃煤设施,协同减少310.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就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而言,2016-2018年通过推动清洁取暖,该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2%,其中,城市城区清洁取暖率高达96%,农村地区为43%。这些措施共削减散煤5147万吨,分别减排SO227.6万吨、NOx30.8万吨、CO226.8万吨和15.8万吨PM2.5,协同减少二氧化碳约9700万吨。
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目标是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具体举措包括:严控“两高”行业产能,特别是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018年,唐山市共化解炼钢产能500.25万吨、炼铁产能298万吨,压减煤炭产能201万吨、焦炭产能18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共实现二氧化碳协同减排1069万吨。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2013-2017年通过压减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共实现二氧化碳协同减排7.37亿吨,相当于德国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措施的目标在于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其主要措施包括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以机动车结构升级为例,2018年唐山市通过淘汰老旧汽车4545辆和推广3299辆新能源汽车,协同减排二氧化碳105.39万吨。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也有利于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研究显示,以天津港、上海港和深圳港2017年煤炭、矿石、集装箱运量为基础,结合上述港口铁路集疏运发展目标测算,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公转铁”措施,即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运输代替公路运输,2020年与2017年相比,在分别减排NOx、PM10、CO和HC13.57万吨、0.74万吨、6057万吨、1.10万吨的同时,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318万吨。
建议鼓励相关城市开展基于蓝天保卫战的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绩效评价试点
鉴于蓝天保卫战行动措施的执行对于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建议地方政府认真把握“十四五”规划以及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编制的战略机遇期,在制定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温室气体强度下降目标乃至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同时,应统筹兼顾和协同考量,努力在城市层面推动将协同控制指标目标纳入相关规划或行动计划。
同时,为推动重点区域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建议鼓励相关城市开展基于蓝天保卫战主要措施的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探索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主要约束的城市“双达标”(空气质量目标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优化路径,聚焦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识别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关键领域,协同推动能源、产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以协同控制综合绩效考核为管理抓手,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作者供职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7日,中闽能源发布《关于聘任副总经理及变更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纪志国被聘任为中闽能源副总经理,其此前为董事会秘书及总法律顾问。董事会还决定聘任陈海荣为董事会秘书及总法律顾问、魏宁希为证券事务代表。官网显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福建投资集团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支撑有力空间广阔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明确要求。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
近日,中电建南方、华东新华、青岛城投、广东建晟、水发绿色多个新能源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新能源集团)成立于2021年12月,是大型央企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的重要子企业,主要从事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
“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4月10日召开的“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说。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消息,中煤(平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杜兴源,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中国中煤旗下中煤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能建(601868)旗下中国电力工
根据各种官方、非官方等机构的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各类电源装机及发电量统计表如下,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烟)电量单位为万亿千瓦时,装机单位为亿千瓦。1.水力发电中,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5064万千瓦,增长15.9%。2.截至2024年12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意见提出:实施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推动出台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壮大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
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氢能方面提出了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柔性制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氢能轨道交通及航运、建设绿色燃料及储运加注等内容。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因地制宜推进港口航道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结合港口码头、航道运河既有条件,在确保港口作业、船舶通航等安全前提下,依托港池、仓库、防波堤等,因地制宜推广海洋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鼓励集装箱枢纽
“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4月10日召开的“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天然脂肪醇项目”顺利完成装置联动调试及投料试产,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脂肪酸甲酯加氢工艺技术,产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天然脂肪醇作为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
3月7日,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协商会议在京召开。环境资源界别政协委员围绕“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围绕“着力能源与化工绿色低碳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发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与化
绿电和绿色燃料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风光氢氨醇一体化,能否为制约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呢?(来源:能源新媒作者:孙一凡)南美洲地区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是新能源开发者心中的“风水宝地”——这一地区风力充沛,风能利用系数超过50%,年均可提供多达6000小时的满负荷绿电发电时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以下简称“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以下简称“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大会部署要求,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实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有关适用问题通知》。明确申请拆解补贴对象为机动船,是指具有机械动力的船舶,不包括快艇、排筏等艇筏和无动力的驳船、人力船、风帆船等。申请新建船舶补贴对象为燃油动力(含生物柴油动力)船舶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动
当我们将吃剩的饭菜、剥下的果皮等厨余垃圾扔进垃圾桶后,你是否好奇过它们的最终归宿?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其实有着一段奇妙的旅程。今天,就让我们以“云”参观的方式,走进北京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一同揭开厨余垃圾处理的神秘面纱。处理厂初印象北京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坐落于朝阳循环经济
2月17日,中能亿达(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40万吨年可持续航空燃料加氢项目招标终止,终止原因:因投标人不满足3家。该项目业主为中能亿达(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位于河北深泽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4.79万m,合同估算价183299万元。本次招标范围为该项目的全部施工。据该项目环评显
近日,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REB”)与天合蓝天合作建设的10.8MW原装光伏系统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1,100万度,年收益超780万元,每年可减少10,000余吨碳排放。XREB对该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天合蓝天发来感谢信。XREB
正值五一劳动节,随着最后一次成功爆破,湖南省辰溪抽水蓄能电站再传捷报—下水库导流洞、泄洪洞实现全线贯通,为下水库截流阶段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水库导流洞、泄洪洞是下水库枢纽工程永临结合的建筑物,前期作为导流建筑物、后期部分封堵改造后作为泄水建筑物,分别由导流洞、竖井式泄洪洞组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浙江院以联合体形式中标化德县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浙江院负责项目中的氢储能设计工作。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规划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100兆瓦/400兆瓦时的新型集中式储能电站,采用“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双重储能方案。氢储能部分
瑞浦兰钧300MWh储能集装箱批量交付仪式在项目基地隆重举行。此次交付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彰显了瑞浦兰钧在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国际领先技术,打造行业标杆本项目的储能系统采用瑞浦兰钧自主研发的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集成智能
技术驱动、机制护航,助力破解电网灵活调节难题——《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解读一、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为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导和规范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运营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国家发展
2025年4月17日,由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天环境”)作为EPC总承包单位的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化学水装置,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南工业园区举行开工仪式。业主单位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各参建单位代表共同出席,标
近期,中国能建聚焦“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nbsp;国内市场开发火力全开连续中标、签约多个工程项目。1广东省面向多应用场景提升电网韧性综合储能示范项目中国能建广东院中标广东省面向多应用场景提升电网韧性的综合储能示范项目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位于广州空港经济区南部白云片区人
5月6日,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在总部与广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帆举行会谈,双方就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推动合作共赢进行深入交流。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鹏程,广东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宁宁参加会谈。丁焰章对张帆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公司改革发展及双方业
5月6日,中国华电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主持会议并讲话,公司领导叶向东、祖斌、吴敬凯、李旭红、赵晋山、赵晓东、曹海东参加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全力服务经济
近日,中国远洋海运“大翠云”轮装载着12.5GWh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首船120台45吨级比亚迪储能柜,从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顺利启运奔赴沙特达曼项目地,该项目共有2364台储能柜,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中国远洋海运旗下中远海运特运为项目提供国内陆运段与海运段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和运输服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对煤电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的新要求,煤电技术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方向转型。“新一代煤电”一方面要求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求煤电探索零碳或低碳燃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