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天津十四五规划:积极发展综合智慧能源 推广智慧能源小镇技术

2021-02-10 09:53来源:天津日报关键词:十四五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

近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印发。《规划》提出要提升多元安全保障能力。稳定本地电力供应,大力提高外受电比重。推动“蒙电入津”特高压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构建500千伏“目”字型扩大双环网,建设坚强局部电网,打造国内一流城市配电网。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动本地油田增储上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拓展外部供应渠道,努力增加陆上气源,充分利用沿海液化天然气(LNG)资源,打造北方地区重要的LNG资源接收区,形成多方向多渠道供气格局。加强京津冀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互济,强化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线建设,完善C型贯通高压管网架构,着力打造区域能源枢纽。

打造能源创新示范高地。加快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领域示范应用。推动能源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融合,积极发展综合智慧能源,推广智慧能源小镇技术,推动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氢、加氢设施建设,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氢能产业高地。创新能源利用模式,统筹LNG冷能资源,探索冷能梯级利用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冷能梯级利用示范项目。

推动能源消费清洁转型。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大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快能源清洁化进程,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并重,推动煤炭集约高效利用,扩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工业、交通、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力度,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扩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原文如下: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29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本纲要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天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天津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扎实实施,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坚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内生动力,“一基地三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到位资金4482亿元。优化提升承接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2012家,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签约落户。主动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通武廊”地区“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互准。“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雏形,京滨、京唐、津兴铁路加快建设,城际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准箱。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财税结构日益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4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179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03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率先举起智能科技大旗,成功举办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大力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1%,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4%。服务业质量效益提升,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4.4%,融资租赁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收入的比重从2015年的59.2%提高到78%。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深入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承诺审批事项达到852项,除特殊事项外10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达到9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实现“32证合一”。全面完成滨海新区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17家市属企业完成集团层面混改,带动792家二级及以下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新一轮深改任务有序推进,“深改方案”128项任务完成123项,3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天津出口加工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境外产业园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海外“鲁班工坊”17个。国际友好城市增至92对,覆盖50个国家。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市域干线公路网、客货运铁路网更加便捷完善,高铁、城际铁路里程达到310公里。城市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运营总里程达到232公里。网络强市建设成效显著,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跃居全国第3位,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主城区等热点区域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全覆盖。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网络文化产品供给量增质优,网络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钢铁围城”“园区围城”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天津港大宗散货铁路集疏港占比达到60%,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每立方米48微克。稳妥有序推进散煤取暖清洁化治理,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7%。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提标改造。河湖水域“全面挂长”,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5%,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至0。建成污染耕地、场地名录库,基本做到土壤安全利用。渤海综合治理加力提速,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升级保护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736平方公里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提升海岸线生态功能。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连续实施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左右用于民生。落实增收措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业保险金待遇、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都有新提升。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持续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待遇。学前教育累计新增幼儿园学位16万个,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5所高校、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建成一批养老机构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覆盖95%以上养老机构。连续做好提前和延长供暖工作。全面完成148万平方米市区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对862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进行改造,131万户居住品质得到提升。居民期望寿命提高到81.89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天津也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思想解放不够,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新动能不足,产业结构偏重偏旧偏粗放,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欠账较多,社会治理存在短板。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天津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但总体上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加剧,深刻改变国家间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加激烈。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治理体系有望延续变革趋势,各国协调合作与博弈竞争并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但也要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将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将更加明显,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有利于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

从我市看,天津承担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拥有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拥有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不断积累,不利因素逐步消除,特别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天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市既处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期,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勇于知难而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再创天津新辉煌。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要求,到203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和优势更加凸显,“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天津基本建成,平安天津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城市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大都市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总量和结构、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第一定位,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着眼于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天津发展的机遇、优势、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更加健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深入贯彻,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企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对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形成有力支撑。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制造强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加快社会事业补短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1“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1.〔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为五年平均数。

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03为2019年数值。

第三章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对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第一节 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全面增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坚持制造业立市,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努力实现结构升级新突破,提升产业引领力和整体竞争力,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围绕产业规划、园区共建、产业链构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京冀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量子科技、先进材料等领域积极布局发展一批未来产业。集聚配套企业和要素资源,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吸引集聚一批央企和总部型企业在津设立企业总部、二级公司,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

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打造一批承接标杆。立足强化城市主导功能,运用市场化招商机制引进非首都功能项目。建立健全承接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共建,加快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发展,提升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平台集聚能力。推进“微中心”规划建设,打造功能承接“第二战场”。依托先进制造、航运物流、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深化创新分工与产业协作。支持静海、西青等区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对接服务雄安新区,鼓励本市国家级开发区与雄安新区共建特色产业园区。

专栏2 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载体

(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完善与中关村的联席会议制度和管理架构,努力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园区科技创新平台水平,建设滨海科技创新基地,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务资源到园区投资或业务延伸,建设成为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园区。

(二)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坚持以创新、合作及产城融合为主题,发挥中关村品牌优势,通过建设空间载体、培养产业环境、组织产业落地、吸引人才落户、完善城市服务等方式,建设成为中关村全球创新要素汇集地、京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

(三)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加强产业引进、项目招商和投融资等服务,合作构建园区产业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在京津合作示范区开展合作,打造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之一、京津深化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改革创新发展的试验基地。

(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以起步区建设为引领,加速形成具有集聚和辐射功能的产业内核,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核心载体和创新门户,建设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

(五)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吸引高端产业项目和首都资源项目集聚,建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典范区。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京津冀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源头创新优势,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建立与北京全国科创中心联动机制,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协同创新中心,承接北京科技成果并形成集聚效应,把北京研发与天津转化更好结合起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合作,密切与河北省的科技创新协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推动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共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第二节 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发挥天津港海上门户枢纽作用,以区域港口协同增强发展动力,以智慧化、绿色化引领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天津港在世界航运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陆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全力提升港口能级,全方位组织集装箱货源,扩大环渤海内支线运量,强化津冀港口间干支联动,构建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加强与环渤海港口的协同联动,组建环渤海港口联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亚世界级港口群。优化调整大宗散货运输结构,积极发展滚装和邮轮等运输功能,着力打造国际枢纽港。打通连接西部、北部腹地的铁路动脉,积极发展以海铁联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构建贯通“三北”、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腹地运输网络。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南疆、大港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规划建设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全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绿色港口。优化港城空间布局,科学划定港城边界,深化“一港六区”统一运营管理,理顺港口运营管理机制,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港口设备自动化、港区管理智能化,建成国际领先的自动化集装箱智慧码头和港口智能管控中心。到2025年,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进入前20位,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准箱,建成智慧绿色、居世界前列的海港枢纽。

专栏3 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一)提高集装箱码头设施能力。建成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有序推进东疆港区智能一期集装箱码头建设,实施集装箱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大幅提高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水平。

(二)全面提升港口智慧水平。建设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实施基于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生产操作系统一体化升级改造,实现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推进港口全媒体客服系统建设。建设港口数据信息枢纽,升级改造港口云数据中心,建设运行天津港集疏港智慧平台,促进铁路、港口、航运、第三方物流等各方深度合作。拓展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应用,推行电子运单、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持续优化港口作业单证“无纸化”、全程服务“一站式”流程。

(三)全面提升港口绿色水平。完善大气、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船舶尾气遥感监测,加快港口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加强非道路移动污染源治理,新增、更换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优先使用电能、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提高低排放港口作业机械比例,逐年降低柴油车运输比重,推动港作船舶低硫燃油使用率达到100%。加大技术革新和新科技应用,推进港口装卸、运输、仓储等关键环节升级改造,提高大宗散货作业清洁化水平。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岸电使用制度,提升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建设无水港,推广电动车+甩挂运输模式。

(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完善公路集疏运体系。建成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与滨海新区西中环联络线,形成天津港通往西部、北部地区的便捷通道。规划建设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建设港区内北港路南延工程,形成港区内南北向疏解通道。完善铁路集疏运体系。推动开展霸州—徐水—涞源—张家口铁路、津蓟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积极推动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建设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实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实现“三航站楼、两跑道”运行,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京滨城际、轨道M2、Z2线进入机场,强化机场与双城及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多通道快捷联系,提升机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优化京津冀机场群分工,完善空域资源配置。高标准建设航空物流园,建成大通关基地,打造北方航空货运中心,支持东丽区打造都市临空经济中心。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新建中国通航天津滨海机场、蓟州通用机场。到2025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

专栏4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

建设T3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心及停车楼,延长东跑道和第一平行滑行道,新建第二平行滑行道,实现“三航站楼、两跑道”运行,协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与T3航站楼一体化设计、建设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接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实现与京冀及东北、环渤海等地区便捷联系。引入Z2线、M2东延线,规划研究机场线(Z1支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强化机场与双城及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直接联系。

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培育航运服务生态,积极发展航运总部经济,吸引航运、物流等企业总部或区域中心落户,加快港航信息、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建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做大做强跨境融资租赁,发展特色航运保险业务,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进离岸结算,打造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推动邮轮经济发展,以邮轮物资及免税商品船供业务为突破口,加快开展东疆邮轮物资配送业务,壮大邮轮物流产业规模。做精做深邮轮旅游业,积极开辟邮轮始发航线,提升邮轮码头综合服务功能和口岸通关环境,力争到2025年邮轮旅客出入境达到100万人次。

持续改善港口营商环境。优化港口经营许可事项办理流程,逐步推行普通货物港口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简化一体化通关流程,推广进口“两步申报”和“提前申报”通关模式,打造“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的集疏港智慧平台+区块链新模式,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加快推进“单一窗口”功能覆盖海运和贸易全链条,推动运输和通关便利化、一体化。优化装卸作业流程,压缩港外停泊时间,增加船舶作业线,港口作业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健全公平、透明、合理的口岸服务收费体系,调整优化港口收费目录,坚决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港口费用成本。完善港口集疏运铁路运价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更加稳固的港口短距离大宗货物量价互保模式。

第三节 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提升金融运营水平。积极吸引承接金融资源,引进设立持牌金融机构。推动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整合重组等方式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引进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以及事业部、专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补足证券业法人机构数量少的短板。推动在津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和互联网保险法人机构。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存货、仓单、订单及票据贴现、质押等融资业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商业保理公司和企业充分利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研发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产品模式,推动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支持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上市及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再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到2025年各类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5家。支持天津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成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应用平台,探索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进一步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基金作用,设立运营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引入更多优质产业资源。用好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积极开展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三农”等融资担保业务。

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全力提高监管能力和防控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金融法人机构内部控制,提高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水平,实施资本穿透管理,避免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风险相互传递、相互蔓延。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持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扩大金融开放,不断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应用,深化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本外币一体化功能,推动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结算便利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航运物流产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贸易类企业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结算、融资服务,支持外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单、仓单、货权开展质押融资。巩固拓展融资租赁产业优势,积极推动“融资租赁+”产品服务创新,提升离岸租赁、出口租赁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建设东疆国际一流融资租赁聚集区。完善租赁资产登记流转机制,发展融资租赁行业自律组织,探索实施更精准、更有效的监管模式,打造租赁业发展升级版。

第四节 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推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强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区域一体化要素市场。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互认,推动建立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双向聘任等制度。加快京津同城化发展,支持与北京毗连区域融入新版北京城市规划。推动产业要素沿京津、京唐秦主要通道轴向聚集。完善协同合作体制机制,在地方立法、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紧密合作,开展京津冀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标准互认、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深化重点区域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通武廊”地区“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创新跨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加快实施天津中心城区经武清、廊坊延伸至通州市域(郊)铁路。探索建立“通武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深入推进“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宝坻区、蓟州区与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唐山市依托京唐、京秦高铁纽带,共同打造“京东黄金走廊”。深化“静沧廊”地区一体化改革,在交通、人才、社会治理等领域建设一批共建共享工程。深化办学办医合作,拓展跨省市购买养老服务试点。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深化“通武廊”区域教育合作,推进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索理顺“飞地”管理体制,推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坚持“首创性”“差异化”标准,积极推进投资、贸易、监管等制度创新,提升要素供给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便利、贸易便利、资金往来便利和要素供给便利,打造全国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作用,适时修订《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深入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加快金融、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开放步伐,放宽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投资方式、从业人员、经营范围等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进综合保税区功能升级,实现更高水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功能。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打造国内国际经济双向循环的重要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京津冀现代产业集聚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全市改革创新联动,构建由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开放园区组成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四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重大科研设施,推动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尽快形成承接国家重大任务能力。发挥重大科研设施“筑巢引凤”作用,力争在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加快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平台,对标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天津市实验室(海河实验室),打造全国先进的科技大平台集群,构建具备源头科学创新和前沿技术创造能力的原始创新策源体系。整合优势资源,争取更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力争脑机交互、手性科学、应用数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专栏5 重大科研设施和平台

(一)科技创新基地

科学与工程研究类:高水平建设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争取建设合成生物学、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态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取建设天津手性科学研究中心,谋划建设天津市交叉创新中心、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氢能协同创新平台、区块链、智能金融、药物临床研究等重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搭建信创领域自主可控兼容适配平台,推进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建设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型地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专栏6 天津市实验室(海河实验室)

重点围绕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五个方向,对标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天津市实验室(海河实验室)。

(一)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在功能物质的设计理论与绿色合成方法、物质绿色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绿色分子智能制造与过程集成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着力解决制约我国能源、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发展的化学化工关键核心问题,成为物质创造和制造领域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学术高地。

(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信创)。在自主基础软件、自主CPU、信息安全等方向突破自主可控信息系统领域前沿基础和战略必争技术,解决“缺芯少魂”问题,引领我市信创产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打造我国自主可控创新高地,为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等提供科技支撑和战略保障。

(三)合成生物学。聚焦合成生物领域重大前沿基础和底层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断实现合成生物领域的重大科学发现,取得一系列合成生物重大技术突破,使天津成为全球合成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以及合成生物产业的战略高地。

(四)现代中医药。围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助力健康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为中医药事业注入现代生命力,使天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中医药科技、人才、产业中心。

(五)细胞生态。充分发挥细胞生态在重大疾病预警、监控、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潜力,全面精确解析细胞生态体系及临床意义,建立细胞生态与免疫力形成及评估体系,进行细胞生态调节前沿技术研究,研发重大疾病细胞生态的干预策略,通过纠正细胞生态环境治疗疾病。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基础软硬件、先进通信、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现代中医药、合成生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制定技术攻关清单,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对外高度依赖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占据世界科技前沿的优势技术。聚焦信创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重要产品和技术攻关力度,打造更多天津版“国之重器”。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基础软硬件、先进通信、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现代中医药、合成生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制定技术攻关清单,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对外高度依赖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占据世界科技前沿的优势技术。聚焦信创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重要产品和技术攻关力度,打造更多天津版“国之重器”。

第二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打造“雏鹰—瞪羚—领军”和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高精尖企业集群。

提升高校院所创新实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围绕信创等重点产业创新学科建设,支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鼓励高校建设重大科研设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央驻津高校、科研院所,引聚国家级大院大所,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天科工程生物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分院等建设,打造一批一流科研机构。深化科技创新平台链条建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完善“一区五园”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核心,以自主算力引擎、智慧港口、车联网应用三大示范为重点,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发展标杆示范区。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在全市创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培育“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等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创新标志区。支持北辰、津南、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辐射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打造“天津智谷”。支持南开区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合力打造启航创新产业区。围绕西青大学城、东丽科研机构聚集区等科教资源密集区,培育研发产业聚集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能源规划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