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十三五”华电集团燃料成本降低25% 度电成本降低18%——2021央企八大动向

2021-03-09 09:36来源:国资报告杂志社关键词:华电集团中煤集团温枢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动向三:

国企改革呈现加速度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实施。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主要任务能否落地、是否见效,直接决定着2022年能否全面实现预期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央企负责人会上提出,要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各央企的2021年工作安排,均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了强调,并围绕重点任务、基层创新和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吹响了全面推进改革的号角。

聚焦重点任务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进一步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确定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这些重点任务,也成为各家央企2021年发力攻坚的方向。

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2020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在2021年的工作安排中,围绕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问题,各央企均提出了新的思考和举措。

招商局董事长缪建民表示,全面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始终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完善治理制度体系。缪建民还强调,要健全《集分权手册》,严格落实重大问题决策党委前置程序,依法行权履职。

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佟吉禄表示,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不断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江毅表示,进一步完善子公司治理,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明晰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定位,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各治理权责事项实现清单化管理。

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各央企也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提出,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和董事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董事会授权放权清单,明确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授权原则、管理机制、事项范围、权限条件、调整方式等主要内容,激发经理层活力,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作用。

中远海运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强调,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应建尽建。实现授权与担责的相统一。一方面,进一步落实授权。“特别是职能部门,不要担心授权过多,也不要在授权过程中不放心地管这管那。授权了,就要认真的放权。”另一方面,二级单位一定要强化董事会制度的建设,要规范运行。

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强调,把公司制企业董事会建设作为治理机制改革的重点,加强专兼职董事队伍建设,目标是“形神兼备”,既要应建尽建、配齐配强,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也要认真研究如何把外部董事的独特作用发挥到位,如何把董事会职权落实到位。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推进方向。在这方面,各央企也加快了脚步。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提出,全面推进所出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加快制定混改或股权多元化方案,成熟一家、推进一家。对已经实施混改的企业,充分运用好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政策,切实发挥混改在体制机制上的优势。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要巩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发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对具有普遍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先行先试、深入探索,在差异化管理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白涛还强调,要适时扩大差异化管理试点范围,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

中国铁塔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顾晓敏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以混改为手段,推动能源子公司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其他子公司、创新业务的混改,适时扩大混改范围。

“三因三宜三不”是央企开展混改共同坚持的原则。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要在全面梳理评估基础上,“一企一策”推动国投生物、电子工程院等子公司及投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资本的同时改机制,以混促改、以改促发展。

哈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伟章强调,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成熟一个推进一个。高质量实施电机公司、重装公司混改工作,通过“混资本”促进“改机制”。

2021年,央企还将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方面有更大作为,从而更好发挥央企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提出,加快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转,总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还是停留在附加值低的制造环节,这是一条不归路。要加快以产业产品为主体的七大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推动转型升级,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运维运营转变。”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要抓住新时代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机遇,用足用好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央企同质化业务整合,央企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参股项目管理等工作,更好发挥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作用。

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表示,要稳步推进集团各板块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协同性。贾世瑞强调,要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的整合融合,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集聚产业控制力和影响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放大重组效能,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激发企业活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把激发活力放在了重要位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指出,加快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正向激励上动真碰硬。

从各央企2021年工作安排来看,机制创新的热情都很高,提出了各种市场化举措,以激发企业活力。

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央企市场化的着力点。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全面推行经营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落实职业经理人、职业技能人制度,三年任期结束全体起立重新竞聘上岗,营销系统要率先实行末等调整。

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表示,牢牢抓住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个“牛鼻子”,加快出台有关制度和实施方案,今年确保实现直管公司覆盖面超过70%,年底要“真刀真枪”刚性考核兑现。中国铁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家生表示,要完善领导干部退出通道,建立考核末位淘汰制度,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予以解聘。

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佟吉禄表示,搭建责权利对等机制,按市场规律对经理层进行契约化管理,实现有任命就明确任期、有职务就落实考核、有业绩就兑现奖励,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2021年,央企在用工方面也将进一步市场化。中国安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跃平表示,推进用工市场化,坚持按需设岗、人岗匹配,加大关键岗位和急需人才引进,完善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用工制度,研究推行竞聘上岗、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哈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伟章表示,推广实施“双合同”契约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

在市场化激励方面,央企积极开展机制创新。中远海运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表示,下一步要构建有工资效益联动,效率对标调节和工作水平调整共同组成的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形成一个好的机制。非上市公司也要开展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激励方法,科技型企业要实施岗位分红或项目收益分红激励,要利用好改革工具包。

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表示,要实施更加系统、更加多元的正向激励,统筹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措施,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实施更有针对性的股权、分红权等激励措施,鼓励基层创效单位按有关政策精神探索更加市场化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提出, 优化考核体系,突出高质量发展考核引导,推动“一类一策”考核激励制度实施,根据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突出贡献实行年度统一奖励政策。

中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忠榜表示,要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探索使用员工持股、管理层股票计划、超额利润分红等几种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央企还特别强调让激励机制真正落地和发挥作用。中远海运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强调,在实施激励的同时,不能搞“大锅饭”“平均主义”,要关注基层骨干和一线船岸职工。

招商局董事长缪建民强调,改革过程中,要坚决防止打着市场化改革的旗号,逆市场化而行,把低水平的“大锅饭”变成高水平的“大锅饭”,把“铁饭碗”变成“金饭碗”。

鼓励基层创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还包括“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一系列专项工程,旨在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

从各央企2021年的工作安排来看,均强调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打造样板,率先示范。

中远海运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付刚峰表示,要推进张家港金港化工、宁波物流冷链及混改等项目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改革举措,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科改示范企业要切实转变机制,促进科创能力提升,科研成效显现。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新时代集团、中国环保和建筑节能公司三家双百企业要勇立改革潮头、争当先锋表率,大胆探索创新。万润公司和中环装备两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要突出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作用。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提出,持续推动科改试点企业冠豪高新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推动中储股份、岳阳林纸、中特物流三家“双百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率先突破。

要求试点企业率先突破,是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强调,集团公司要加强工作督导,强化典型引导,针对问题指导,加大成功改革经验总结宣传、复制推广力度,推动各级企业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形成系统上下协同发力、齐抓改革的生动局面。

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雅林表示,深入开展“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工作,引导、支持列入专项改革的企业、单位率先改、大胆试,争当改革标兵、争创改革经验,使改革政策直达基层,让改革成效惠及基层,在基层形成见贤思齐的比学赶超生动局面。

哈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伟章也表示,总结“双百行动”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指导更多企业制定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综合改革方案。

建立监督机制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强调,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全面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落地上,精心组织、挂图作战,狠抓责任落实,狠抓健全机制,狠抓督促考核,狠抓宣传引导,确保今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

从各央企2021年工作安排来看,充分体现了目标明确、挂图作战的思维。

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表示,集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定期梳理105项具体任务落实情况,对遇到困难的要加强指导,对进展滞后的要及时督导。承担改革任务的总部部门和子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今年完成70%以上任务。

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表示,公司上下各个责任单位要对照实施方案8个方面108项工作举措,实行挂图作战、强化进度管理、逐级压实责任,打好“提前量”,不搞“花架子”,在抓落地、见实效上狠下功夫,确保今年按照国资委要求完成全部改革任务的70%以上。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试点改革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要紧盯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好“国投改革37条”,确保2021年年底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在2021年的工作安排中,各央企还按照国资委要求,加强对改革的监督,以确保改革的进度和成效。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改革工作的完成情况与各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挂钩。纪委和巡视办要把落实情况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列为政治巡视重点任务。

哈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伟章表示,深入贯彻落实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公司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对账对表,按月督办,切实通过改革推动转型发展。

动向四:

向科技自立自强进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央企负责人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造潜能。这为新时期央企开展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记者梳理央企2021年工作安排发现,央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多家央企对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做出了明确安排,并提出多项举措,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激发科研人员动力和热情,从而为我国科技自强自立水平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攻关核心技术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核心技术都尤为关键。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拥有竞争力和话语权。2021年,央企继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并对攻关方向做出了明确安排。

中国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提出,抓好服务国家战略项目、“1025专项”,完成±800kV和±400kV柔直套管的研制并具备投运条件,完成170kA发电机断路器、燃机用发电机断路器等重大项目的研发,开展国产化IGCT-MMC换流器、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用真空灭弧室等重点项目的研发。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调配优质资源向攻关任务集中,加快推进盾构机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推动400公里时速的高铁建造技术、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尽快落地。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要盯紧“3+7+5+43”重大攻关计划,坚持“挂表督战”,加快实施“短流程无头轧制工艺及装备设计技术”“低温供热堆制造技术开发”等重点科研项目,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中国节能总经理余红辉表示,要重点面向长江大保护重大技术需求,聚集沿江省市科技创新资源,共同破解“三磷”、城市矿产等卡脖子难题,集成多源有机固废集约化处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化工园区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化解决方案,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主体平台专业优势。

图片

开展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在企业竞争力上进一步提升。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表示,依托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强力推进“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列控系统技术和装备由“成功攻克”“完全自主”到“深度自主”,由顶层设计到底层操作系统的完全自主可控,积极推进自主技术上道替代。

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表示,强化各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培育,推动成长起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出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

布局前瞻研究

开展协同创新

除了在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央企还提出多项举措,包括开展前瞻性研究,开展协同创新等,为企业后续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

中国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提出,加强基础技术研究。积极推动开关设备电弧特性、变压器电瓷特性等基础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

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佟吉禄提出,要积极跟踪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强化对关键技术及网络演进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究,深入分析可能给公司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助力公司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江毅指出,积极研发规模化储能、氢能、智慧能源、分布式能源、多用途小堆、火电清洁利用等先进技术,抢占能源科技创新制高点。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提出,以补齐超高层、沉管隧道等专业短板为核心,开展更多追赶型技术研究。

科技创新不是央企的单打独斗。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和主力军的央企,还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协同创新。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要充分借助环保品牌集群、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中国节能科协,以及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和战略合作高校等各种资源优势和力量,推动产学研用深入融合。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指出,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形成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创新体系。

中国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西电研究院要围绕战略需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的科技合作,加大新业务、新产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谋划和资源统筹,持续提升系统集成技术与整体解决方案应用能力。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主动承担国家重大创新任务,优化整合企业内部研发平台,重点推动国家级、省部级、股份公司三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同时加强与外部高校、科研平台的科技合作,以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为核心,开展更多前沿原创型技术攻关。

在央企带动下,一批新的创新平台正在组建和发挥作用。中国安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跃平提出,打造国家级应急救援技术创研平台。李跃平进一步阐述说,中国安能将围绕“应急、抢险、抢修、抢建”几个关键方向,加大与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等成熟机构的合作,开展基于应急救援工程抢险前沿技术研究,着力在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救援协同组织与技术等方面聚力打造优势。

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雅林提出,重点在军队保障装备军民融合集成研发平台、国家级应急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提出,要加强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推动铸管股份建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

中国节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红辉提出,中研院要以“固体废弃物集中协同处置与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工作主轴,认真做好申报工作,适时启动北京科技创新总部基地改造和合肥中试基地建设立项。

2021年,国资委提出“两利四率”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关注改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研发投入强度是指标之一。在2021年的工作安排中,央企也纷纷提出加大研发投入,并就如何更好发挥科研经费作用做出了安排。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提出,着力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建立健全科研课题全流程评价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体现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上。

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表示,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科技创新各项支持政策,准确核定研发投入口径,努力筹措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科技创新中,积极探索建立研发费用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引进培养人才

创新激励机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2021年,承担诸多科技创新重任的央企多措并举,通过发挥平台作用,创新机制,以更好地吸引和培养人才。

中国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充分发挥西电研究院平台作用,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表示,要依托研发平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着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引进更多行业一流人才,特别是要在院士、大师培育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

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雅林表示,要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在关键和核心业务领域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团队。

一些央企出台专门计划,或破解体制机制藩篱,以更好地吸引和培养人才。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要壮大“首席科学家”队伍,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特殊人才特殊激励,留住、用好重点发展产业的高端科技人才。

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表示,大力实施集团公司“英才计划”,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建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筑巢引凤机制。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破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更加灵活管用的人才管理体系,着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提出,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着力培养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

为了让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培育创新的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和热情。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表示,落实“军令状”和“揭榜挂帅”等机制,让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享有更大自主权和分配权,推动在研发设计和工业企业试点科研人员“项目跟投”,积极吸引引进人才,培育孵化科创企业。

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表示,推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制,采取“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方式,真正做到“谁能干就让谁干”,进一步优化创新创造环境,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集全集团之力打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提出,研究探索“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的落实落地,要通过营造客观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科学的任务考核机制来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在工作实践中发挥才能、创造业绩、比较优劣。

在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方面,央企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计划。中国安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跃平提出,系统推进项目分红、超额利润分享等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召开科技创新表彰大会,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造潜能。

中国通用技术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提出,用足用好国家各项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细化落实股权激励、分红激励以及技术入股、销售分成、项目收益分红等各种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国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用好用活各项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完善评价机制,扩大项目分红范围,推进科改示范企业上市,探索科技人员持股。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表示,着力推进薪酬分配机制改革。持续加大薪酬向科研人员倾斜力度,让通号科学家先富起来,落实股权激励、跟投激励、分红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动向五:

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央企负责人会上提出,要切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统筹安全与发展”被中央企业摆在了全局性、战略性地位。面对更为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明显增多的各类风险,央企负责人们谈认识、谋方略、建机制,从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抓住要害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系统性搭建高质量发展防护网,企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稳固、提升。

见微知著

全面提升风险预判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重大风险往往会经历一个孕育生成、发展演变、升级失控的演化过程。现实中的诸多事例也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十四五”时期,为了应对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多发带来的挑战,企业更加注重全面提升风险预判力,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我们必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发现盲点。”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表示。在他看来,企业要深入摸排风险隐患,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防患于未然。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潜在的风险,注意问题表象背后隐性的、深层次的风险点,充分评估各种可能性,并做足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风险点、盲点较多的领域,正是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的重点方向。《国资报告》记者观察发现,中央企业将更多风险关注点转向债务、投资、金融、国际化经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比如,中国节能提出要严控债务风险,高度关注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间的财务规范管理与资源统筹,加强对系统内各级子公司融资和担保的集中管控,加强对全系统信用风险的监控预警,确保不出现信用违约。

再比如,中国诚通、新兴际华等企业将防范债务债券违约风险摆在了突出位置。其中,中国诚通坚持稳健财务策略,加强债券发行监测预警,确保不发生债券违约;新兴际华则提出巩固降杠杆专项工作成果,保持集团负债率稳健可控,加强对高负债子企业的穿透式管理。要做好债务结构、期限、比重的匹配,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坚持稳健财务策略,定期排查债券兑付风险,确保不发生债券违约。

与债务风险同样不可忽视,央企纷纷提出将严防投资风险。中国铁物明确要加强投资风险防范,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严格参股投资和参股企业管理,严防PPP、垫资建设等业务风险。

中国中铁提出严格执行投资预算刚性管理,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严肃各项投资决策制度,严格落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负面清单制度,严控融资不落实垫资施工的行为,坚决遏制投资冲动。

受国际形势变化、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易发、多发。为此,中建集团提出要突出增强忧患意识,持续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企业海外经营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中国中铁为增强国际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境外风险研判,高度关注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格局演化,严控赴政局不稳定或高债务国家和地区开展建设和投资。强化境外风险应急处置,切实维护境外资产和员工人身安全。

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聚焦重点、靶向发力,中央企业围绕风险预判能力提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抓住要害

围绕应对和化解风险出高招

面对多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企业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化危为机,趋利避害。中央企业以长期改革发展经验为基础,尤其是在“十三五”改革发展基础上,分析得失、提炼经验、优化方案,在堵漏洞、化风险中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板,在补短板、强弱项中继续深挖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跨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交集团“十三五”圆满收官。回顾过去五年,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彤宙体会深切。他表示,企业发展必须坚持高质量、低风险,这是永恒主题。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长期事业,必须守住风险底线不动摇,坚持接续奋斗不动摇,才能持续发展,最终臻于一流。

“十四五”时期,中交集团提出“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高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能力,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防范增量风险,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从濒临破产倒闭到主业实现重组上市,“十三五”时期,是中国铁物发展历程上面临重重危机、经受严峻考验的五年,也是化危为机、勇开新局的五年。“这些年实践证明,只要不触红线、坚守底线,扎紧篱笆、守好球门,找出病灶、开对方子,就能有效防范风险,助力企业行稳致远。”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说。

中国铁物险死复生的经历为央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供了最生动的教训。

图为中国铁物所属中铁物资巢湖铁道水泥有限公司全景

透过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央企业有了更为明确的重点和方向。不忘来路走向未来,企业出高招、亮利剑,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新兴际华将聚焦主责主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企业《重大风险报告》,防化风险助动发展。以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化解为例,新兴际华提出要精准管控,处置潜亏、浮亏,建立隔离墙,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坚持以优质增量替代亏损存量,避免因业务规模“硬着陆”可能造成的抽贷风险。

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铁物将强化综合监督和问题整改摆在了重要位置。为此,中国铁物提出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确保各级干部依法依规行权履职。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做好对各企业、重要项目的“体检”,用好审计监督成果,对于生产经营中发现和审计查出的违规经营投资行为,依法依规开展责任追究。深入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推动审计监督与财务、组织人事、纪检、巡视巡察等监督融合贯通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发挥“大监督”综合效能。

同样以监督为重点消除风险痛点,招商局集团提出集团审计、监察、巡视等内部监督部门,要勇于履职尽责、敢于追责问责,使集团大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更具威力,成为“有牙齿的老虎”。积极稳妥处置存量风险敞口,消除风险点、止住“出血点”。

此外,招商局集团提出要注重增加战略储备,形成可供调节的“资金水库”“人才水库”“供应链水库”“客户水库”等,稳定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稳住人才和客户,增强发展的韧性。

汇聚合力系统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从风险识别、应对到风险处置,风险防控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企业风险研判、风险评估、风险风控协同等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企业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必然要按照全面风险治理的要求,全过程、链条式、动态化防控重大风险。

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021年,国投提出加强风险管理顶层设计,搭建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集团各层级风险管理的边界和管控方式,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将风险管理自上而下贯穿集团全级次,融入到“融、投、管、退”全过程,全面提高集团对风险的掌控力、可控力。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保利集团将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融入业务管控全流程。围绕“融得进”,企业不断加大资金募集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围绕“投得准”,提出重大投资项目尽职调查要穿透底层标的资产,确保投资风险被充分识别,风险管控措施要有效落实;围绕“管得住”,以战略管控和财务管控为主线,对经营数据加强监控,对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围绕“收得回”,建立健全与项目投后评价结果挂钩的考核机制,把考核情况纳入子企业年度综合考核工作,作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国一重2021年提出扎实推进各类风险的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研判处置,严把高风险领域项目投资,突出抓好重大决策等法律审核,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范,加大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着力构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能力已经成为新发展理念下,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度融入企业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进化升级的显著标志。

为了汇聚合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板,中国国新进一步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企业治理体系再提升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国国新提出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筑牢风险防范“三道防线”,结合运营业务特点,完善多维度决策支撑机制,毫不松懈严格法律合规“三项审核”,聚焦投资、财务等重大风险强化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不断提升公司风险防控的能力水平,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加大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公司行稳致远。

严格防范经营风险,全面强化基础管理是关键。2021年,中国通号提出加强精益管理和执行力建设,继续深化对标一流,构建精益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实现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落实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持续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在全系统范围内深化应用“三重一大”决策监控系统。

值得提出的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字风险管理正在凝聚更多共识。通过与世界先进企业对标,新兴际华进一步明确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精益管理方式,建立财务、制造、成本、采购、销售、物流、市场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数字化体系,健全资金、订单、产品等重点环节动态跟踪网络,完善实时在线的决策-执行-监督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重大风险预警、防范、研判、管控、处置水平。

将数字化技术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相结合,中国诚通明确提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汇聚资本运营业务大数据,建立资本运营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围绕投资决策、信息分析、风险预警、投研预判重点发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资本运营监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走出具有诚通特色的数字化之路。

没有发展作为支撑的安全,必然难以长久;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对央企而言绝非一项机械完成的任务,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体系建设的自我优化和升级。坚持有守有为,将底线思维转化为具体行动,方可筑牢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动向六:

加深党建和生产经营融合程度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召开5周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扎实开展“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专项行动的要求。

从各央企2021年的工作安排来看,进一步压实了党委(党组)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呈现出持续推进党建向基层拓展、向纵深拓展、向国有资本延伸的新行业新领域拓展的新特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体制机制

融入生产经营

2021年,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方面,央企进一步发力。各央企均提出,要践行“两个维护”制度,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健全企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加强督导督办、强化检查考核,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扣不扣落到实处。

在完善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机制方面,央企也纷纷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规划,让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明确,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确保了党委(党组)的领导地位。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提出,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细化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体系,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提出,细化明确所出资企业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责边界,确保党组织研究把关更加精准、科学决策更加有力。探索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对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把关的有效方式路径,充分结合企业经营实际,研究提出人、财、物等重大事项决策清单,厘清党支部与其他公司治理主体的决策边界,合理划分支委会议题范围。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也提出,持续厘清各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持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并强调,董事会、经理层要自觉维护党委发挥领导作用,党委尊重和支持董事会、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

在积极推动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方面,各央企也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李洪凤提出,围绕国有资本运营功能,优化党组织设置与组织架构运行统一机制,探索规范党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发挥作用的方式,强化党务机构及干部力量配备。同时,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和配套制度,细化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责任体系。

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提出,出台集团党建责任制管理办法及评价办法,考核评价结果同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经营业绩考核(绩效考核)相衔接,与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挂钩。

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雅林提出,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党建责任制考核指标,对二级公司进行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党委书记“述评测”全覆盖,加强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佟吉禄提出,细化各级党组织和班子成员责任清单,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两个责任制考核办法,更加关注各级党组织日常主体责任履行、抓班子带队伍能力,以及“遏增量”情况等,使考核更加科学有效、务实管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央企还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中远海运挑选机关、各实体公司一部分优秀年轻干部上船当政委,一部分船长和“三长”调到机关,这一做法获得了中组部的肯定。中远海运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表示,持续抓好船舶政委集中轮训,加强机关挂职政委跟踪管理。

中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忠榜提出,选树示范党支部和党员先锋示范岗,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从而实现党建与经营发展双向驱动,双向联动,把党的建设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为做强做优做大民族检验认证品牌提供坚强保证。

周乃翔提出,要继续发挥公司领导联系区域党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立体化”工作格局,通过党建协同增强组织、资源、工作协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对于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央企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要加快补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短板弱项,尤其是项目层面的党组织要做到应建必建、建实建强,制定系统标准、强化硬约束,让每一个项目、班组、车间、传播都成为政治坚定、团结有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雅林表示,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清理整顿,每年“过一次筛子”。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表示,推动二级企业党组织“应换必换、应换尽换”,持续保持空白班组、软弱涣散党组织“双清零”成果。

2021年,央企还将强化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企业等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王彤宙表示,海外要结合当地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作,确保海外党建有载体、能落实。

周志亮表示,紧密结合通号改革发展实际,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总结提炼合资企业党建工作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推广党建工作的“通号经验、通号方案”。

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提出,持续推进基金管理人党建工作指引落地,结合被投企业实际,积极稳妥推动国新系基金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丰富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新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壮大干部人才队伍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新形势下,央企承担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任,亟需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政治强、专业精、作风优,是央企培养干部人才队伍的共同导向。

白忠泉表示,着力培养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的能力;着力加强专项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

王彤宙提出,围绕“七种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政治强、专业精、作风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

周乃翔表示,要研究制定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具体举措,持续提升领导集体素养,打造德才兼备的国有企业家队伍。

新兴际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世瑞表示,各级企业干部要按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积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新趋势,适应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管控新要求,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

中远海运从机关挑选一部分优秀年轻人上船当政委的做法得到了充分肯定。

图为2018年12月3日,中远海运玫瑰轮与中远海运牡丹轮在巴拿马运河相遇

干部人才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系统性的评价标准和选拔任用机制。

王彤宙表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党管人才、选贤任能制度,做优“选用育留”各环节,真正实现岗得其人、人适其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表示,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选育结合,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提升治企能力、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探索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力发现选拔使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同时,加强年轻干部跨业务领域、跨层级交流任职,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培养锻炼;尽快充实新业务、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

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表示,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体制机制,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各方面体制障碍,切实解决人才“有没有”“好不好”的问题。同时,围绕转型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和产业转型急需紧缺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与公司转型发展、建设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央企还积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干部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

中国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让广大干部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王彤宙也对“担当”进行了着重强调。他表示,制定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让愿担当、敢担当、会担当的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对不担当、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坚决调整。

全面从严治党

2021年,央企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继续发力,巩固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巡视和审计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中远海运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表示,推进审计计划落实,实施内部巡视五年规划,深化巡视、审计成果运用,着力在“防未病”上下功夫。

周渝波提出,对标国资委党委巡视工作要求,统筹安排进度,完善巡视措施,强化政治监督,持续开展内部巡视,精准发挥利剑作用,确保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

中国铁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家生表示,要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统筹安排专项巡视、机动巡视、提级巡视和“回头看”,推进集团公司巡视巡察“三级联动”。

将多种监督方式的贯通和联动,构建“大监督”体系,成为越来越多央企的选择。

佟吉禄提出,坚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推动纪检、巡视、审计、业务监督等多方监督有机贯通、协调联动,充分运用好巡视、审计和案件核查成果,扎实推动问题整改和管理提升。

王彤宙表示,建强体系,推进各类监督统筹衔接,健全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逐步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管用有效的廉洁风险防控网络。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着力把巡视与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方式贯通起来,严肃查处职工身边的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凤表示,做细做实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推动干部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纪检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移交并处置各类问题线索。

央企还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持续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国节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红辉提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弘扬“严深细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和“八办”作风,结合重大工作任务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王彤宙表示,大抓落实,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既抓部署、又抓落实,立说立行、一抓到底,以工作部署的落实落细落小,推动企业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周志亮强调,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力度,加强规矩意识、落实能力督导检查,引导党员干部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务实效,以过硬作风创造过硬业绩。

原标题:重磅 | 2021央企八大动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电集团查看更多>中煤集团查看更多>温枢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