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谋划豫南、豫中东等高效清洁支撑煤电项目【附重点能源项目】

2021-04-16 14: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十四五能源规划煤电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指出:谋划豫南、豫中东等高效清洁支撑煤电项目,实施许昌、平顶山、安阳等城区煤电“退城进郊”项目。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沿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拓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应用,提高工业副产氢纯化水平,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培育氢能产储运用全产业链。推进煤矿绿色智能化升级,有序释放优质产能。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重点在电力缺口较大地区布局大容量高效清洁支撑电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城市原则上不再建设除民生热电外的煤电项目。稳定原油、天然气产量,加强页岩气勘探开发,推进煤层气(瓦斯)抽采利用。

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火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和热电冷多联供。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支持大数据中心等用电大户配套建设储能设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和储能产业基地。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储气设施,加快构建大型地下储气库、沿海LNG储罐、区域性LNG储备中心三级储气调峰体系,依托中原储气库群规划建设天然气储配交易中心。加强区域性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建设,完善油库等储存设施。合理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备基地,鼓励大型燃煤电厂、煤炭企业等改扩建储煤设施。

10.jpg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战略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势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中原更加出彩宏伟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一批重大战略平台获批建设,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经济总量先后迈上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5万元,均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财政总收入超过6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1万亿元,累计分别增长41.5%和52.7%。“金融豫军”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7万亿元、6万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6654.8亿元,累计增长44.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制造业“三大改造”全面实施,装备制造、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以“Huanghe”本土品牌为引领的鲲鹏计算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接近50%。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快速提升,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平台获批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971家、翻了两番多。

攻坚战役成效显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三山一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左右,PM2.5、PM10年均浓度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30%,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项环境指标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基础能力持续增强。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建成,郑徐、郑阜、商合杭、郑太、郑万河南段等高铁开通运营,高速公路通达所有县城,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开工建设,淮河、沙颍河水运通江达海,“米+井”综合运输通道和多层次枢纽体系基本形成。青电入豫工程投用,电力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28%,管道天然气网络覆盖90%以上县城,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四水同治”成效显著,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下闸蓄水,引江济淮、小浪底南北岸灌区等十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提速,县城及以上城区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全覆盖。

城乡区域更趋协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2%。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明显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城镇协同区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成效突出,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效应显现。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全面发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8%,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科技、金融、医药卫生、生态文明、税收征管、价格、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四路协同”联通世界,“五区联动”能级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形成规模优势,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综合运营指标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模式不断完善,铁海、河海联运扩容加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新获批3个综合保税区和3个保税物流中心,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基本形成。豫卢、豫芬等对外合作和豫京、豫沪、豫苏、豫浙等省际合作不断深化。

民生福祉明显增进。每年高质量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3.5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稳定在76%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80万人、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718万人次、特困人员超过250万人次,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97万套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16.6万户、居全国前列。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全面提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成投用,殷墟、甲骨文等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成效明显,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持续弘扬,黄河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争做出彩河南人成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管党治党取得重大成果,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取得重要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尤为重要的是,“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亲临河南视察,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多次对河南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把奋斗目标聚焦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上,把工作导向引领到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上,始终坚持政治统领、思想引领,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在开拓进取中谱写了发展新篇、收获了丰硕成果,实现了由“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转变。这些探索和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比显著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原儿女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奋斗精神,为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jpg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省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从国内外形势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更加注重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我省看,河南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到了由大到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到了可以大有作为、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时期。我省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多领域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支撑国内大市场和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地位持续提升,产业体系基础、现代基础设施、开放通道枢纽等蓄积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亿万人口大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蕴含的内需潜力持续激发,科教创新资源和新兴产业引育形成的新发展动能持续壮大,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构筑的生态屏障作用持续凸显,庞大人力资源量质提升转化的人力资本红利持续释放,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文明凝聚的精神力量持续彰显,传统优势不断强化、新的优势正在塑造,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落后,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短板,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充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治理还有不少弱项。

综合研判,我省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调整转型的攻坚期、风险挑战的凸显期。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机遇的战略性、可塑性和新挑战的复杂性、全局性,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加坚定的战略自信迈入新发展阶段。

第二章 指导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河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把黄河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等重大使命,明确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如山厚望,充分展现了人民领袖对中原儿女的深情关怀。这是引领新时代河南发展的总纲领,是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总遵循。必须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原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开好局、起好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方向强化保证;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动力拓展空间;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谋划统筹推进;坚持抓纲带目,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坚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奋勇争先。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外部形势和发展条件,确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一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将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

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思想政治统领更加有力,根本建设、基础建设、长远建设作用更加彰显,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党建引领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作用充分彰显。

经济强省。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文化强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文化旅游全面深度融合,黄河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加广泛深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生态强省。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黄河流域率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优势彰显,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开放强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贸易和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地位基本确立,开放优势显著增强。

中西部创新高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建成人才强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幸福美好家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平安河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基本建成;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建成教育强省和健康中原,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今后五年要在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全国新增长极培育实现更大跨越。经济强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再迈上两个新的大台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10个万亿级产业和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西部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更大跃升。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水平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走在中西部前列。

——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内需潜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显著优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形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优势更加彰显,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基本建成,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内陆开放高地优势更加凸显,“四路协同”水平显著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门户枢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和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进出口总值突破7500亿元,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农业设施装备和现代种业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文化软实力实现更大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广泛弘扬,出彩河南人竞相涌现,正能量更加充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达到更高水平,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影响力充分彰显,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和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流域水系生态廊道、山地生态屏障、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形成,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森林河南基本建成。

——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教育强省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健康中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执行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河南、平安河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治理走在全国前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jpg

第四章 战略行动

“十四五”时期,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探索路径,以挺起制造业脊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扬起中心城市龙头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三农”根基,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开放创新联动蓄积发展势能,全方位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打造生态保护示范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聚焦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实施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战略行动。

——科教资源引聚突破行动。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郑开科创走廊,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对接国内优势地区和国际科教资源,加强高水平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和培育,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推动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拓展数字赋能和智能制造覆盖面,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完善高能级产业载体体系,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质量强省和数字河南。

——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和重点产业带,促进南阳、商丘、安阳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与周边区域协作联动,加快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深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推动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全面起势。

——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乡村建设行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自主创新,推动粮食产业三链同构,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三级统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大市场、大枢纽、大通道优势,加快构建以航空和高铁为引领的现代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统筹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健全商品和要素自主有序流通的体制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供应链平台,塑造流通经济新优势。

——高能级开放平台提质行动。以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牵引,放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枢纽、通道、都市集成效应,高水平建设“四条丝绸之路”,加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推动设立自贸试验区航空港扩展区域,完善开发区、口岸等开放平台功能,做大做强枢纽经济、航空经济、口岸经济、临港经济,打造贸易强省。

——营商环境优化行动。高水平推进以“一网通办”为牵引的“放管服”改革,深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以评促改和信用河南建设,开展办理建筑许可、办理破产、获得信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包容普惠创新等重点领域攻坚。

——生态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提质行动。坚持“防”“治”“建”“调”“管”并举,统筹实施农业、工业、城乡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治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河南建设,推进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景贯通,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沿淮河等生态廊道,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行动。加快推进重大遗址保护和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建设,推进黄河文化专题博物馆建设,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构建以郑汴洛为引领、省内全流域贯通的黄河历史文化旅游带。

——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高铁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外电外气入豫通道、现代水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打造交通强省、网络强省;持续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实事,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乡镇(街道)全覆盖,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城市综合防护体系,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清风中原建设行动。以“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政治监督,深化落实“五比五不比”导向,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高质量党建引领行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通运用“五种学习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持续筑牢基层基础,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持续营造“三个氛围”,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能源规划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