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碳中和愿景下氢能企业的政策野望与自我革命

2021-04-20 10:15来源:香橙会研究院作者:韩德祁关键词:氢能氢能企业燃料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4月17日晚间的一期央视栏目中,我国当前氢能行业中最具实力的几位企业家再度发出顶层政策呼吁。同天下午,多名政府智囊与行业专家齐聚线下建言企业主,在一个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社会格局变化开端时,需勇于打破思想框线,直面创新。

(来源:微信公众号“香橙会研究院” ID:xch-club 作者:韩德祁)

自去年9月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以来,各方便翘首期盼首批示范城市名单发布,经过几轮呼之欲出的传言,始终没有等来靴子落地,网传的《国家氢能行动规划纲要》亦无新音讯。

行业已经等不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在央视《对话》栏目上表示,对于政策诉求,希望“尽快把规划颁布出来。”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荣也建议顶层规划尽快推出。他说:“目前咱们国内这个氢能已经列入到十四五规划,大的方向的大的规划有,但是氢能专项规划现在还没有发布,所以顶层规划很重要。”

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指出,政策场景是第一的,从政策规划,到产业规划和产业生态的构建,包括标准体系。

他还说,目前氢能应用场景规划比较零散,整体规划不系统。同时,包括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在也是零散的,从材料到装置,全业务链上的系统性的规划还没有。

几位企业家对顶层政策提出颗粒化需求。张玉卓说:“技术最好能国家把它统一起来,我的建议是搞一个国家氢能实验室。因为氢能的标准以前确实只有量化的标准,现在要出氢能源标准。政策现在氢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是力度很大的,目前所有车辆仍然保留最大的补贴。这个政策要有可预测性,可预期多长时间,这样鼓励氢燃料电池车能够尽快形成规模化。目前我认为制约着我们整个产业的还是车辆,车辆的数,车太少,上不去。”

2020年,一面是《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公众对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关注度刺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面却是全国氢能车辆产销数据同比降幅逾50%。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政策落地迟滞,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做商业化推广时犹豫不决,即张玉卓所说的“政策要有可预测性”、“车太少,上不去”。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呼吁,需要围绕着氢建立一套标准体系。原料氢的标准主要是作为化工产品约束氢的,现在有一个新的属性,从化工属性扩展到能源属性,所以需要一个新的标准,覆盖它的能源属性的事情。

张传卫也表示,基于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这个大的架构,氢在这里的主要角色和价值要说清楚。

面对“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大量跨行业的决策影响可能远大于行业政策。氢能行业要早做打算,并且要有全盘计划。这就对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提出挑战。

在参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三角论坛”时,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举例到,中国未必不会出现全国性的燃油车退出时间表。

他表示,英国、德国、日本等等都给出了传统燃油车退出新车销售市场的准确时间节点,我国海南省也提出了目标,“我们现在强烈的关注国内有没有可能在全国层面推这件事情。”

“如果这个事发生是个什么效果?假设时间点定在2030年的话,它意味着到2035年前后,你将会看到中国市场上的存量燃油车规模出现断崖式趋势,下跌其实直接影响我们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急剧萎缩。高速公路两边传统的汽油和柴油加油站面临重大的转型,大家再想一想,我们的中小汽柴油机的产业链是多么的漫长,这一套东西它的生命周期都会被锁死的,这个事影响就太大了。”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经济安全被放到了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上。能源安全里面主要是石油,如果出台这项政策,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石油的自给比例将会急剧提升,所谓的霍尔姆斯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这些困境迎刃而解,我个人猜这种场景对有些做决策人来说他是有吸引力的。”

氢能行业的企业有没有准备好应对这样全社会性的重大转型?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氢能行业最具代表的中国企业之一,董事长林琦在参加上述论坛时多次提到“创新”。他说:“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能源系统的问题。氢气作为灵活的能源载体,对能源转型将起到关键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将加速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创新,以及相关核心技术的突破。“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企业来讲,这是个两面的故事对象。对重塑这样的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相信到2035年之前中国能实现每年4.7%的经济增长,一方面会给所有的企业家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需要所有的企业家共同努力。”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指出,全球要将温室气体从500亿吨减到0,作为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创新企业,把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一个商机,这其中一是靠技术创新,一是靠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这场碳中和的马拉松和发展转型的马拉松竞赛之中,所有的企业、科学家、地方政府,都要拿出创新的态度来迎接挑战。“

国家能源局原副司长杨雷表示,氢能产业的技术是非常的复杂和广泛的,如何能够发挥技术突破的引领作用,能够为未来奠定比较好的基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

他说,能源行业,或者是新能源行业的企业家们,首先要打破的是自己的思想方向,思想里没有框线,“不要你们认为一开始你觉得做不到。“

从以上维度来看,作为一家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重塑股份似乎正是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从一家最初从事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的企业,到近年来向上游拓展,在电堆和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展开布局,并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化。在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重塑股份也在持续通过开发验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推动了多个运营项目最终的落地。截至2021年3月底,重塑股份燃料电池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商用车领域得到应用,总运营里程数已经超过6000万公里。

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只有勇于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合力打开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新局面。

原标题:碳中和愿景下氢能企业的政策野望与自我革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氢能企业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