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政策正文

河南:积极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1-04-28 13:47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关键词:电力现货市场增量配电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积极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供水、增量配电、民办高校学历教育收费等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持续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将用能权市场扩大至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建设省、市(县)、园区、重点企业四级智慧节能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调整,全年淘汰落后煤电机组40万千瓦,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可再生能源。

详情如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豫政〔2021〕1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日

河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54997.07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1%,货物进出口总值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顺利完成,剩余3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11件省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消费提升面临制约,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出口稳定增长基础不牢;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偏弱,资源消耗偏多,经济恢复过程中核心竞争力不足问题等进一步凸显;不少行业企业还处在疫后恢复期,综合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稳就业任务艰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难度较大,房地产去化周期有所拉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激发市场规模潜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完善提升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着力推动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内需与外需相互协调。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滚动实施补短板“982”工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落实省领导牵头推进重点项目、省市县三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直通车、联审联批协调调度“四个制度”,常态化开展集中开工、观摩点评、考核评比等活动,实行用地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能耗指标省级统筹调剂,力争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万亿元。突出抓好“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新建5G基站5万个,建设示范类集中式公用快速充换电站100个,争取布局国家级行业大数据中心,加快省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0万户,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0万套;争取建成郑(州)济(南)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郑州枢纽小李庄站,力争开工(北)京(香)港台(北)高铁阜阳经信阳至黄冈段、呼(和浩特)南(宁)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积极推进平顶山经漯河至周口高铁前期工作,加快安阳机场建设,推动商丘、平顶山、周口、南阳机场前期工作,开展洛阳、信阳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深入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建成郑(州)西(峡)高速栾川至双龙段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沿大别山高速、沿黄(河)高速、沿太行山高速等23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推进观音寺调蓄、郑开同城东部供水、袁湾水库等水利工程,实施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河南段)、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等能源项目。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进一步提升项目全流程审批效率。积极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项目贷款1000亿元以上。统筹推进交通、水利、产业等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公司市场化投融资机制,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稳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增强可持续投融资能力。

全面促进消费。发挥大宗商品消费带动作用,完善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家电更新等政策,加大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城市物流车推广力度,扩大汽车平行进口业务规模。开展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引导景区推出特色文旅品牌和文创产品。制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基于5G应用的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试点。加快重点步行(商业)街建设改造,鼓励发展“夜经济”“小店经济”等业态模式,着力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和品牌消费集聚区,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大力提振实体经济。加强市场主体跟踪服务,更新完善企业帮扶政策“工具箱”,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施支持市场主体普惠特别帮扶计划,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功能,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支持发行优质企业债、绿色债券、新型城镇化建设债券,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扎实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保供、电煤应急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企业平稳生产经营。

提高经济循环效率。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争取新增1—2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实施国家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探索建立省多式联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在郑州试点开展高铁货运,不断提升多式联运水平。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外贸转型基地提质升级,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拉美市场,布局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海外仓”。加强支付结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支持优质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二)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核心,坚持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推动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深入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打造6个战略支柱产业链,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着力提升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供应能力,支持绿色食品业瞄准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智能终端、计算机和服务器、汽车电子等电子制造领域整机和零部件生产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合金钢、铝基、镁基、超薄铜板带和铜箔等先进金属材料,依托骨干企业布局建设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加快轻纺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落实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和“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豫沪合作基金,举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世界传感器大会、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峰会等活动,加快推进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快速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钢铁企业重组整合和装备大型化改造,着力发展硅碳、聚碳等化工新材料,推动水泥、煤电、铝加工等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发展。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突破清单,推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进基础能力提升试点。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迭代研发和规模应用。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搭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接续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力争在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推进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改造,培育150个以上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新建一批绿色工厂、园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国家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扎实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提升航空、冷链、快递、电商等特色物流竞争优势;深入开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培育3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创建5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壮大文旅、康养、家政、育幼、体育、物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华为鲲鹏产业区域总部和软件小镇建设,引育软硬件集成企业和专业人才,尽快形成鲲鹏计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等载体功能,培育壮大5G、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动5万家企业上云,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大力开展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扎实推进8个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支持建设全市统一的中枢平台,在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典型示范。积极推进鹤壁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在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方面开展探索示范。

提升产业载体能级。制定实施推进高能级产业载体建设实施意见,修订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考核评价办法,激发产业载体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以提升亩均收益为导向开展“百园增效”行动。优化调整服务业“两区”,支持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促进服务业专业园区加快集聚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市场主体。着力推进河南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老工业城市建设“产业名城”“生活秀带”,开展资源型城市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积极申建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聚焦企业、人才、平台、载体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创新体系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算力支撑作用,推动在精准医学、生态保护、社会管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色应用。加快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光通信、诊断检测、高端轴承等优势领域创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华兰生物、普莱柯、河南农业大学申建P3实验室。组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综合性创新平台建设。落实与名校大所合作成果,实施“研究院+创新平台+合作项目”运行模式,推动上海交通大学河南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河南中药创新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实施“中原英才计划”,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

建设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落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关于促进郑洛新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加快郑开科创走廊建设,推动中原科技城、白沙科学谷等创新功能区综合开发,促进高端平台和新兴业态加快集聚。支持高新区创新提质发展,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和科技一体化发展。推进平顶山功能新材料、许昌硅碳新材料、安阳电子新材料、新乡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在各地布局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优化提升孵化培育、政策培训、企业认定等服务,遴选100家创新龙头企业、100家“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500家科技“雏鹰”企业,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1万家。优先将创新型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并提供分类指导,进一步放宽“科技贷”业务准入范围,拓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现货市场查看更多>增量配电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