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22日,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下线仪式在江苏如东基地隆重举行。该机组一级部件100%国产,所有元器件级零件国产化率超过95%。
中国华能集团科技部副主任徐越、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副院长郭小江、中国海装副总经理黄卫民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仪式。研制团队和风电配套企业代表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黄卫民在致辞中,向莅临现场嘉宾表示了欢迎,向研制团队和配套单位的同仁们表示了感谢。黄卫民表示,中国海装将持续创新驱动,继续研制更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质解决方案,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机遇,为我国风电产业自主研发走在世界前列做出更大突破。
华能清能院副院长郭小江对中国海装首台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功下线表示祝贺。郭小江表示,华能—海装共同研制的国产化机组成功下线,标志着国内首次全面掌握了海上风电机组关重部件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同时,通过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研制,带动了国内风电全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发展,对实现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国产化,实现海上风电平价化意义重大。
华能清能院副院长郭小江
配套供应商代表表示在中国华能—中国海装的牵头带领下,在风电配套单位的协同合作下,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风电机组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为国产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出努力和贡献。
华能集团科技部副主任徐越总结讲话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之一,中国华能集团愿意履行“现代产业链链长”职责,积极打造海上风电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海上风电机组的国产化、定制化及批量应用。徐越强调,此次中国华能与中国海装合作研制国产化机组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各方加深合作,继续攻坚克难,夯实产业基础,使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提升国际话语权,推进中国由海上风电大国向强国迈进,成为国家可依靠的战略科技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 自主可控未来可期
自主化、国产化是国家倡导的发展主旋律。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之选。风电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我国风电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域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少部分关重零部件(如主轴轴承、超长碳纤叶片等)长期依靠进口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领域亟需进一步发展,实现局部领跑到全面领先,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促进我国风电高质量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是必由之路,风电机组关重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是重要基础和保障之一。
聚焦补短板技术创新 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华能清能院承担了国产化风电机组课题,与中国海装联合开展国产化风电机组的研制。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华能清能院与中国海装综合研判,对叶片材料、主轴承、齿轮箱轴承、PLC等关键技术国产化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国产器件选型,国产化器件性能、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测试,确保各关重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满足设计指标。
作为我国大型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领域的破局者、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海上风电事业的引领者。中国海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在2012年就实现首台样机下线与并网运行,打破了国外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技术的垄断,引领了中国风电行业大功率、长叶片风电机组的发展方向,开创了国内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化应用的先河。批量化应用的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连续5年高效安全运行,创造了三类海上风区3800小时的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风电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完美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现实现了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率超过95%,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关键技术垄断,行业关联带动效应显著。该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后,将在华能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吊装及并网发电,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风电机组国产化是国家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装深耕自主创新,不断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迭代,推动了风电机组国产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海装将抓住发展机遇,深挖市场潜力,持续创新助力国产化事业稳步向前。
创新突破 大兆瓦风电机组持续发力
“我国与欧洲海上风电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兆瓦机组是海上风电的必然趋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暨第六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上说。“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大兆瓦风电机组研发基本与欧洲处于同台竞争的水平,面对此市场背景,中国海装相继推出8MW、10MW大兆瓦机组和浮式风电。其中H210系列风电机组,叶片长度达10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8MW以上级别风电叶片,该机组叶片已于今年2月8日在江苏盐城基地成功下线。该叶片由中国海装全资子公司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海装8MW、10MW风电机组已获认证,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吊装,将为中国海装大兆瓦机组产业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下一步,中国海装将开展15MW机组研制,助推中国海上风电稳步发展。
该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牵头组织,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等多家产业链内技术优势单位共同参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船海装CSSCHaizhuang海纳百川|装备天下您好我是中船海装这是我的新名片请多指教!姓名:中船海装全称: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金渝大道30号邮箱:market@hzwindpower.com网址:http://cssc-hz.com/这是我的形象照这是我的代言人这是我的成长经历2004年1月9日创业历程拉开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15日,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转让参股公司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5.2937%股份的进展公告》。根据公告显示,国电南自拟将持有的参股公司中国海装69,803,722股股份(占总股本5.2937%)转让给中船科技,转让对价为32,256.50万元。中船科技拟以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牵头,共10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正式批复。据悉,该本研究中心以海上固定式和浮式风电装备关键技术、海上风电智能运维技术、海上风资源安全环境评估等四大研发方向为发力点。
7月25日,中船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中船科技拟发行股份购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海装100%股权、中船风电88.58%股权、新疆海为100%股权、洛阳双瑞44.64%少数股权、凌久电气10%少数股权(后两者由中国海装控股),并拟定增募集不超
近日,中电联公布了2022年度电力行业风电运行指标对标结果,中国海装在张家口、承德等区域成为“机组可利用率指标最优主机厂”,同时,中国海装“大中山”“一把伞”“扁担山”等多个风电场被评为“优胜风电场”。这是对中国海装及风电机组的权威认可,“海装造”大风车也在发电量、可利用率、运行水平
不是每一次遇见都是美丽的,当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的台风来袭,万吨巨轮拦腰折断、坚固海堤顷刻溃决、房屋建筑尽数冲毁,“灾难”般的相遇是否注定悲伤的结局?广东湛江区域启动台风红色预警7月17日22时20分,第4号超强台风“泰利”在广东省湛江市南三岛沿海登录,与中国海装位于广东湛江徐闻罗斗沙海
华电龙口风电有限公司2023-2025年龙口风电场二期风电机组深度定检项目中标公示据此前招标公告显示,龙口风电场二期总装机容量49.8MW,安装25台海装H111N-2.0型风机。
2023年7月10日,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叶轮与机舱的精准对接,38台“海装造”大兆瓦风电机组在深圳能源苏尼特左旗500MW特高压风电项目全部完成吊装,进入并网发电的冲刺阶段。深圳能源苏尼特左旗500MW特高压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境内,是锡盟特高压外送二期400万千瓦风光储基
2023年7月6日,以“聚焦分散式风电,助力城乡低碳发展”为主题2023分散式风电开发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山东青岛胶州成功召开。作为协办单位,中国海装应邀出席大会,并围绕分散式风电开发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各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散式风电技术创新路径,共商推动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大计。《“十四五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由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165米级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在山东乐陵风电项目顺利并网!该格构式塔架解决了我国陆上低风速区风资源开发中的“卡脖子”问题,促进了我国陆上风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标志着中国海装已掌握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撑结构的核心技术,并已具备批
近日,中国海装在河南地区适配市场主流机型的160米级钢混塔筒完成吊装,标志着中国海装在高混塔技术方面更进一步,可为多地域、多场景、多机型提供定制化风电支撑结构解决方案。风电全面平价形势下,传统的低风速风机已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更长叶轮直径、更高轮毂高度、更大功率风机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0月7日,首台100%国产化大风机——远景能源最新海上低风速样机在远景江苏射阳零碳产业园下线。该系列机型基于上一代低风速订单王者EN-226/8.5MW全面升级,以最大风轮直径252米领跑低风速海上产品,功率等级覆盖10.5-12MW,助力客户获取更优度电成本,预计2024年初批量交付国家电
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项目工程华电铁岭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22年铁岭风电场23台风机变频器国产化替换项目批次评标结果公示
近日,东方风电自主研发,适用于15+MW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全新一代全国产化集成式电动双驱变桨系统,在测试中心完成各项型式试验,成功下线。变桨系统作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机组的安全可靠性。为打破大型风电机组液压变桨系统的国外垄断,解决单电机驱动变桨系统的局限性,2
近年来,中国风电飞速发展,风电装机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风机制造以及风机润滑油却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不仅提高了我国风力发电的成本,也极易造成垄断。不过,中新网能源频道日前获悉,在风机润滑油方面,这一情况已有所改变。沈阳奥吉娜集团已成功攻克PAO润滑油这一技术难关,实现了PAO润滑油的国产化。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也促使国外PAO润滑油价格下降了30%。国家能源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实现9581万千瓦,同比增长26.1%。与此同时,国产风机品牌的飞速发展,2013年全球风机15强里中国企业过半
在“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领域“MW级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原材料国产化”重点项目支持下,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国产化原材料风轮叶片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等3个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于近日通过技术验收。风轮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约占其总成本的20%左右,因此通过风轮叶片原材料国产化来有效控制风轮叶片的制造成本已经成为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总造价的关键问题。该项目开发了MW级风电机组风轮叶片用高性能真空灌注环氧树脂体系、高强高模E玻璃纤维及其多轴向织物、高性
5月24日消息,湖南省经信委日前组织XE82/87/93-2000、XE93-2500风力发电机组省级新产品鉴定会,专家组认定:由湘电风能公司研发的4款新型风机综合技术水平在大型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领域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一致同意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随着风能市场的不断拓展,湘电风能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成熟产品XE72-2000型永磁直驱型风机进行再创新,自主设计开发出了这4款新型风机,并全部实现国产化。据悉,这4个新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5项,形成了包括整机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优化设计
火电发展受限,发电企业纷纷投身风电,看似欣欣向荣的风电产业,能否真正地繁荣起来? 发展清洁能源首先要有技术和设备支撑,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发展是风电产业繁荣的关键。 瓶颈仍在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历来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成为2009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其中包括要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等,顾名思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近年
为了充分利用玉门市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快风电产业开发,促进本地化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建设基地。玉门通过多次的汇报争取,在省、酒泉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日与湘电集团、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洽谈并签署了利用国产风机建设玉门80万千瓦国产化风机示范基地项目,并在本地配套建设国产风机生产基地。 9月22日,甘肃省发改委正式批准玉门市今年先期建设总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的国产化风机示范风电场,由洁源公司和华电集团新能源公司组织具体实施,使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1.5兆瓦国产风机和湘电风能有限公司2兆瓦国产风机。其中洁源
作为风电行业发展的关键,风电机组的整机国产化向来为行业重视。日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办公室副主任罗志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金风科技、浙江运达、华锐风电、上海电气、东方汽轮机等5家企业已完成了新产品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采购工作,生产或即将生产出样机。风电机组国产化项目实施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业内人士表示,风机国产化项目的突破,将有助于国内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开发高水平、低成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通过认证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实现商业化生产,满足国内风电市场的需求。 风机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4月2日从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办公室获悉,风电机组国产化项目实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风科技、浙江运达、华锐风电、上海电气、东方汽轮机等5家企业已完成新产品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采购工作,即将生产出样机。 其中,华锐风电开发的3兆瓦风机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款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首批产品已于3月在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项目成功吊装,计划于上海世博会期间并网发电。 目前,与5家企业整机配套的绝大多数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难度最大的主轴承和控制系统也有望取得突破。 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12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集团公司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工作要求,在前期主题教育宣传基础上,华能新闻中心策划了“主题教育‘基层行’”系列报道,总结典型经验,深挖实践故事,真实全面反映基层单位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见人见事、
近日,寒潮频频来袭,我国北方地区多逢暴雪天气。中国华能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确保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周密部署,编制《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方案》,强化组织管理,夯实责任体系,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红线,系统各单位要提前准备极端严寒、电
11月22日~26日,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华能携高温气冷堆核电、碱性电解水制氢和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等科技成果亮相,为本届科博会注入“华能元素”。科博会上,华能通过实物设备、实体模型和视频方式展示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发电原理和建设历程、彭州电解水制氢
11月29日,华能清河县28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仪式举行。据悉,华能清河项目是河北省2023年重点项目,批复总投资15亿元,规划容量280兆瓦,选用N型单晶硅双玻双面组件,配套建设56MW/112MWh储能系统,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超4.7亿千瓦时,板下种植山楂等果木,农光互补效益显著,项目年可
11月21日,澜沧江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道荣新兴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按照诚信合作、依法依规、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在新能源开发建设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11月22日,澜沧江公司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能源规划与课题研究、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六大领域深化务实合作,赋能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11月20日,华中分公司华能国际——荆门热电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成功发行,本期产品系华能首单交易所市场类REITs,发行规模17.93亿元,创全市场年内火电基础设施类REITs发行利率新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华能发布《华能黑龙江分公司延寿县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EPC总承包工程预招标》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1375158630元项目概况:华能延寿县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北部区域,整个风电场区域面积约59km2。本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1月28日,华能汤阴三期风电项目等3个风电项目共计500MW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集中采购、三峡能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业园区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配套塔筒设备采购招标公告,规模合计800MW,项目单机要求5MW、12MW<单机容量≤16MW。根据招标公告,三峡能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业园
11月2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大基地合作等交换了意见。邓建玲对黄志强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感谢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邓建玲表示内蒙古是华能装机规模最大、煤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发布《【华能山东半岛北K场址海上风电项目】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公示》。对华能山东半岛北K、L两个场址项目进行公示。相关阅读:华能山东500MW海上风电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据查询,依据《山东海上风电规划(2021-2030)》(鲁发改能源【2022】86号),山东省海上风电总规划三大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