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发一度电,赔一毛钱——这是京津唐地区某燃煤发电企业持续多日的经营异象。知情人士甚至指出,如果电价低位锁死、煤价持续飞涨的情况继续下去,当地燃煤电厂“可能一个多月就会被彻底拖垮”。
在此背景下,大唐国际、北京国电电力、京能电力、华能集团华北分公司等11家燃煤发电企业曾在1个月前联名向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上书,请求重新签订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2021年10—12月的年度长协合同。截至记者发稿,能否重签合同尚无定论。
在这份名为《关于重新签约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2021年10-12月年度长协合同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文件”)的函件中,11家企业联名指出,京津唐电网燃煤电厂成本已超过盈亏平衡点,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燃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煤炭库存普遍偏低,煤量煤质无法保障,发电能力受阻,严重影响电力交易的正常开展和电力稳定供应,企业经营状况极度困难,部分企业已出现了资金链断裂。
据记者了解,京津唐地区只是全国煤电行业“经营危机”的一个缩影。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丨本报记者 赵紫原 姚金楠)
煤价翻倍增长
“2008年左右也出现过电煤持续涨价的情况,但当时京津唐地区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还是比较高的,虽然那时候煤价也比较高,但持续时间短,至少卖电赚回来的电费还足够买煤,有时候还能剩点。但这次不一样,入不敷出,如果再不调整,可能整个煤电行业要崩溃了。”华北电网电力调度处原处长梁明亮说,按照当前秦皇岛港5500大卡燃煤价格约885元/吨计算,折算到7000大卡标煤,价格为1126元/吨;202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为307克/千瓦时,依此测算,仅燃料成本就达到0.3456元/千瓦时。“现在的基准电价在0.35—0.36元/千瓦时左右。这还没考虑电煤运输到电厂的费用,肯定是发一度赔一度。”
某煤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去年底签约时,煤价水平只有600多元/吨。“低的时候甚至是300—400元/吨。谁能想到现在几乎是在翻倍涨价。”
煤价随行就市、水涨船高,电价却被牢牢锁死。《请示》文件显示,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价格平均降幅已达到0.06—0.11元/千瓦时,京津唐燃煤电厂在煤价突涨且持续高位运行等市场发生严重异常的情况下,已无力完成2020年12月签约的北京地区2021年10—12月电力直接交易和2021年3月签约的北京地区2021年10—12月电力直接交易。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燃料分会副秘书长叶春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5500大卡现货成交价已超过1000元/吨。事实上,2016年实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煤炭供需形势扭转,电煤价格一路攀升,而煤电企业经营形势则日渐严峻,中电联多次通过各种渠道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反映经营困难。“在政策性降电价、燃料价格上涨、电力市场交易规模扩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煤电企业生存空间一压再压。”
电价机制漏洞凸显
“无力完成”就可以重签合同吗?在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叶泽看来,重签合同的诉求不合“规”却合“理”。“市场交易合同是严肃的经济合同,受法律保护,不能因为一方利益受损或者亏损就更改合同。如果这样,市场经济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但煤电企业的确严重亏损,而且燃料成本的上涨确实也不应该完全由发电企业承担。”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指出,现行的电力市场建设并不完善。“我国长协的特殊之处在于一口价锁死,国外的长协一般会有价格调整公式,提前约定好哪些成本可以传导到电价中去,按什么方式传导。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市场本身在价格传导顺畅性、风险管理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叶泽进一步指出,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实行多年的“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其中,基准价按各地此前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具体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通过协商或竞价确定。“这个机制顺畅运转的前提是煤价保持相对稳定,一旦煤价大幅波动,新机制的不合理性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比如今年的煤价大幅上涨,即使按10%的上浮比率确定交易价格,也不能传导煤价成本的上涨。因此,新机制在设计上有明显的漏洞。”
梁明亮也坦言,此前由于煤炭产能充裕,煤电矛盾尚有“周期”可言,“但这次就是长期缺煤,煤炭企业‘咬’着高价,电厂基本是国有企业,不能停机,再贵也得买。”
仍需政策治本
“若煤电厂全面、长期亏损,企业就面临破产的风险。”梁明亮直言,为避免亏损乃至破产,煤电企业必然会设法少发电或者停机,“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缺电”。
事实也的确如此,叶春指出:“以2020年11月为例,我国浙江、湖南的用电量增速分别为8.8%和9.1%,而火电发电量增速仅为5.1%和2.4%,供需明显错配。2021年以来,部分省市未进入迎峰度夏期就频繁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电力供应紧缺信号凸显。”
不仅如此,冯永晟强调,煤电行业的生存窘境如果无法破解,也必将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而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煤电是支撑新能源继续快速发展的主力资源,也是支持储能发展的战略资源。如果煤电因全面、长期亏损而过快、过度地退出,新能源又很难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最终将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目标的达成。河还没过,就不要先拆桥。不但不要拆,还要把桥架到对岸。”
叶泽认为,当前煤电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取决于市场,仍取决于政策。“主管部门要基于市场经济规则,为煤电企业生存发展优化完善现行政策及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当前的电力系统是离不开煤电的,主管部门不能对煤电行业的经营困难不管不顾。”
评论 | 理顺价格机制才能消解煤电困境
文 | 本报评论员
继2008—2011年间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后,2017年至今煤电行业再陷泥潭。不同的是,一向“富裕”的京津唐地区煤电出现“发一度电、赔一毛钱”的情形还是首次。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煤电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煤电企业的保驾护航。由此观之,煤电厂当下普遍存在的长期巨亏问题,相关主管部门绝不能置之不理。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谈到“高碳”的煤电,自然绕不开能源低碳转型的话题。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大幅优化,成就斐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52.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更加势不可挡——截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7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0.3亿千瓦,同比大增18.0%,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与非化石能源规模飙涨相对应的,是煤电装机占比的逐年下降,目前已降至50%以下。但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个盘根错节、千头万绪的系统性课题。煤电比重的降低,绝不意味着煤电地位的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说,随着非化石能源装机的突飞猛进,煤电在当前电力系统中愈发不可或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煤电行业面临重重困难,内有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利用小时巨幅下降、综合电价随市场交易持续下滑的压力,外有降碳催生的巨大环保压力。煤电行业如何定位和发展,已不只是煤电行业从业者自身需要关注的话题,更是关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大难题。
煤电在我国电力装机中比重最大,碳排放量也占据“大头”,深度参与能源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事。但煤电不仅是被改革的对象,更是改革的重要参与者。
一方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需求决定了煤电行业必须“活下去”。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是“缺油少气铀不多,有水富煤多风光”,特别是在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40%的背景下,煤炭是目前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不二选择,这也意味着煤电的关键地位短期内不可能动摇。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也需要煤电行业“活得好”。“风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天性,如何安全、稳定并网是当前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问题。在其他调峰资源远未成熟的当下,如果没有煤电机组平抑海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产生的剧烈波动,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网的稳定输配电将是天方夜谭,“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恐怕也将变成一句空话。
当前煤电企业之所以普遍面临“经营危机”,表面看是源于“煤电顶牛”这一老问题——煤企大赚、电企大亏,但问题的本质出在电价机制没有理顺。电厂买煤卖电,是典型的“中间商”,本可以将成本顺利地疏导出去,但当前的电价形成机制,阻碍了成本的疏导,进而一次又一次地让煤电企业陷入集体亏损的困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理顺价格机制才是消解煤电困境的关键所在。任由煤电这个城门不断“失火”,最终殃及的“池鱼”将是降碳大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华电集团发布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第一批辅机设备采购5项设备招标公告,详情如下: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第一批辅机设备采购(高压加热器)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041/18-FJ-004)一、招标条件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第一批辅机设备采购(
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咨询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5-3-325)项目所在地区: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1.招标条件本项目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咨询服务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湖南岳
美国密歇根州谭德镇的J.H.坎贝尔燃煤电厂原计划关闭,但特朗普政府官员发布紧急命令,要求运营该电站的消费者能源公司保持电站“可运行”状态,以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因此该厂关闭将至少推迟90天。(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于5月23日发布了紧急命令,距离电厂
从广西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025年,广西陆上集中式新能源发电企业全电量参与中长期市场化交易,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截至目前,广西已有262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完成注册并开展交易,累计成交新能源电量402.16亿千瓦时。据了解,今年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5月20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东院总承包的淮南平圩电厂四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迎来重大节点,世界最高、体量最大的全混凝土结构高位收水冷却塔筒壁结构顺利封顶。本项目全混凝土结构高位收水冷却塔采用“两机一塔”高位收水设计,塔筒共计147节(不包括刚性环),筒壁高度238.958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南网储能5月23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公司认为未来抽水蓄能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一问题时指出:根据633号文,目前公司所属抽水蓄能电站执行两部制电价,包括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按40年经营期、资本金内部收益率6.5%核定;在电力现货市场尚未运行的地方,电
在地方碳市场10年试点探索之后,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至今将近4年,市场见证了成交量、价格的一路走高,从开市时的48元/吨上涨至2024年年底最高时的105元/吨。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1.89亿吨,成交总金额181.14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主要碳市场前列。3月,生态环境部发文将钢铁、铝冶炼
5月13日,国电电力廊坊热电世界首例耦合烟气熔盐储热锅炉大板梁顺利完成吊装,为“350MW高效灵活燃煤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厂二期项目规划建设2台350兆瓦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投产后,供热面积可达2100万平米,工业蒸汽供应能力每小时达100吨,实现热、电、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印发《山西省“两高”项目重点管理范围(2025年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包含火力发电(4411)、燃煤发电(包括煤矸石发电)。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西省“两高”项目重点管理范围(2025年版)》的通知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山西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4版)》
4月28日,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在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该事件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带有某种阶段性的必然?现代电网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之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国计民生,实为“国之大者”。但现代电网已经发展为由物理电力和信息通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能研院与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联合开展牛粪生物质5%—15%比例共磨掺烧试验,通过控制优化制粉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实现了国内首例风扇磨共磨10%比例掺烧牛粪生物质的关键性技术突破。该技术成果依托能研院锅炉技术中心科研团队多年研究的共磨掺烧技术,基于国家电投集团B类课题研究《
停牌近两周后,5月1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旗下400亿市值褐煤龙头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投能源”)宣告复牌并披露重组预案。“资产注入,一方面有利于电投能源提升煤炭自给能力,实现煤电协同降本;另一方面,将改善其基本面,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二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7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降幅较大。曹妃甸指数持续下行。进口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降幅较大。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7期处于收缩区间,除库存分指数外,供给、需求、价格、航运分指数均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16日,华能集团举行集体业绩说明会。华能国际董事长王葵表示:2025年一季度华能国际采购原煤价格为594.03元/吨,同比下降11%。截至目前,华能国际境内煤机装机容量约9300万千瓦。2024年全年,公司煤机获得容量电费90.77亿元。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将煤电单一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
“十四五”以来,在“双碳”目标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领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快速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我国能源电力供应的有生力量,电源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煤电功能定位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叠加近年来电煤供应、电价机制、环保约束、能源保供等外部环境变化,新形势下的煤电企业设备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对煤电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的新要求,煤电技术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方向转型。“新一代煤电”一方面要求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求煤电探索零碳或低碳燃料
日前,大同市政府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大众选择,绿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出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落下“关键一子”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的关键“一子”,《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日前出台,标志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主要交易品种的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系统性突
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煤电企业正通过战略性重组寻求突破。淮河能源4月21日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以下简称“电力集团”)89.30%股权,交易价格为116.94亿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此项交易完成后,叠加前期摘牌获得的10.70
截至4月20日,宁夏电力全年累计发电量305.14亿千瓦时,突破300亿千瓦时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1.23%,安全生产持续保持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宁夏电力深入贯彻集团公司“稳中求进、安全为本、创新引领、高质发展”工作方针,按照“天天争发电、时时讲安全、日日谋发展”的要求,紧紧锁定年度发电量目标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团员青年在阅读中感悟时代使命、凝聚奋进力量,4月份,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团委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了“书润泉电启‘源’汇聚发展‘动力’”读书月系列活动。本次读书月活动共设置了四个环节,分别是推荐一本好书、举办一场
随着新能源装机的大量接入,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得以缓解,传统煤电机组的定位和经营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来源:能源新媒文/本刊记者武魏楠)2024年末到2025年初,或许在大众的视角中,煤电的遭遇并不太好。2024年11月,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煤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有望在今年降至60%以下。而中电联在20
“双碳”目标下,煤电面临着从我国电量供应主体电源逐步向支撑性调节电源转型的艰巨任务。近年来,因煤价高位和电价传导不畅导致煤电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甚至给部分地区的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隐患,容量电价对于缓解煤电经营压力、稳定行业预期、保障煤电发挥支撑调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于2024年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在大力践行“双碳”目标和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电力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尤其是《能源法》正式出台,为
曾经“发一度电、赔一毛钱”的发电企业,业绩正逐步回暖。(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纵观近几年发电企业的业绩表现,一条先下降后上涨的曲线跃然纸上,本轮周期的走势,完全被居高不下的煤价“牵着鼻子走”。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电煤供应形势从宽松转为偏紧,五大发电集团亏损金额从百亿增至千
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场景下,灵活性是其中的核心命题之一,而灵活性资源匮乏、系统调节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能源转型的一大瓶颈。就我国灵活性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已深度开展过煤电深调(聚焦|煤电深调的“囚徒困境”)、新型储能(深度|稳赔不赚!新型储能如何破解盈利难题)和抽水
在承受重压2年之后,发电企业终于等到了“翻身”的一年。2023年,火电企业业绩一扫“巨亏”阴霾,开始整体”预喜”。截至目前,共有23家火电上市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其中五大发电集团控股上市公司10家。(来源:“能见”编辑|狮子)在这10家企业中,仅有2家业绩仍处亏损状态,且亏损规模已明显收窄;
(来源:中外对话订阅号撰文|张永平,周锋,彭丽楠,俞洋)中国亟需建立一个以现货市场为核心的、开放、健全、统一的电力市场,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减少对新增煤电装机的依赖。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去年,中国政府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
2023年上半年,在煤价下行行情下,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境遇“乾坤扭转”。(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狮子)7月24日,港股煤炭板块午后走低。截至收盘,金马能源(06885.HK)跌超6%,蒙古焦煤(00975.HK)盘中跌幅一度接近6%,至收盘跌幅收窄至2.09%。中信证券行业周报显示,2023年7月第四周,中信煤
当前,电力领域安全保供、低碳转型、降低用能成本等多元目标相互交织,我国煤电总量大、能力强,在当前和未来都将起到最为关键的支撑作用。而如何在众多目标、市场主体之间统筹协调、优化排序、争取实现“鱼和熊掌兼得”,成为行业重点问题。5月30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
“煤价呈现摧枯拉朽式的下跌”“进口煤来搅局,煤价要崩盘”“贸易商心理防线被摧毁,高库存将打压夏季行情”……作为大宗商品,受供需变化和国际贸易影响,煤和电存在着较为规律的周期波动。作为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两者此消彼长、你进我退、博弈均衡。上一轮煤价上涨周期出现在2008—2011年,新一轮电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近年来,我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但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情况时有发生。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国情,如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更好发挥煤电支撑保障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在电力市场建设与能源保供方面的工作实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