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0月26日晚间,华能国际(600011.SH)披露三季报,该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8.9亿元,同比增长16.82%。但营收增长的背后却是“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该公司同期净利亏损34.9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203.05%。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 ID:Eknower 作者:粟灵)
华能国际在财报中给出了“境内燃料价格上涨”的理由。今年年中以来,在环保、碳中和等因素约束下,煤炭产量急剧收缩,加之中澳关系恶化导致煤炭进口量减少,煤炭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失控态势。煤价曾在2008年冲高至1060元/吨。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黄金十年”,煤价长期低迷。但今年9月煤价却一度突破2300元/吨,这意味着火电企业平均每发一度电大约亏损2-3毛钱。
作为一家火电仍占主导地位的发电企业,华能国际深受煤价飞涨之害。而表象之下,既有煤电顶牛矛盾的老生常谈,也有火电与新能源博弈的时代新歌。“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电力行业进入“旧制度与大革命”交织的特殊历史时期,上述两大深层次矛盾或将给华能国际为代表的老牌发电企业带来持续阵痛。
而华能国际背靠的华能集团在未来40年中也将成为业界乃至整个社会备受瞩目的焦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如果以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作类比,目前清洁能源占比已过半的国家电投类似于深圳,它是在旧印记相对薄弱的空间里白纸作画,它所创造的奇迹足以成为标杆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华能集团则类似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它代表着旧时代的辉煌,烙印着旧时代的标记,它在碳中和语境下的蜕变历程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
迈向碳中和,我们将见证国家电投的速度,也希望见证华能集团的力度,这种力度会在复杂局势中各种破与立的作用力达成新的平衡后,释放出一股稳中求进的加速度。
两大矛盾
两大深层次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困扰中国电力行业。
首先是煤电顶牛矛盾。
2002年,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国家取消电煤政府指导价,煤炭定价机制步入市场化阶段。但电价方面,直到今天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仍处在探索阶段。“市场煤”与“计划电”形成事实上的“双轨制”。由于上下游价格传导受阻,煤炭与火电这对高度相关的搭档在利益分配上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煤价飞涨则火电亏损,火电盈利则煤价承压。
为解决近期煤价高企的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罕见地8天连发15文,全力推进煤炭产能释放,严厉查处资本恶意炒作,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诚然,行政手段在非常时期或许能产生奇效,但长远来看,解决煤电顶牛矛盾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电力市场化改革。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份电改纲领性文件提出“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此后,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但双轨制下的“价格闯关”需要慎之又慎。回顾历史,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执行过一段时间一般产品的“双轨制”,即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调拨,企业自销的产品由市场定价。这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于是,国家决定在1988年实行“价格闯关”,全面取消价格管制。这次激进的“价格闯关”很快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进而诱发次年大规模的危机与动荡,若非总设计师力挽狂澜,中国在彼时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将被潮流推向何方还是未知之数。
因此,如何把握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节奏和力度,考验着顶层设计者的智慧。华能集团作为市场主体,也理应在“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及时为决策者贡献来自市场第一线的智慧力量。
另一大矛盾则是火电与新能源的博弈。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也正是这种高速发展,造成了前些年中国能源富豪榜上,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老板”与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光伏企业家平分秋色的奇观。“一煤独大”的能源格局现状,意味着中国碳中和之路在利益重新分配上会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为棘手的困难。
同时,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促转型”与“保供应”中寻求平衡。今年9月东北等地“电荒”拉响警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新能源自身存在的随机性、间歇性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火电在保供应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能国际三季报发布同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与“大力发展新能源”。但如何辩证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则是未来包括华能集团在内的整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笔账单
华能国际交出史上最惨财报,是其在“双碳”目标下承担转型成本的一个缩影。实现“双碳”目标,以华能集团为代表的电力企业需要面对至少三笔账单。
首先,是碳交易和严控煤电的成本。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积极推进供热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火电机组大多投运时间尚短,无论是强制淘汰,还是改造升级,都将是一笔不菲的成本。
这一点对于华能集团而言尤其沉重。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该公司装机规模曾长期位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这意味着该公司背负庞大的火电包袱。2020年,华能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仍仅有36.5%,在五大发电集团中排名倒数第二。相比之下,国家电投已于2019年率先完成了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过半的阶段性目标,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的清洁能源占比也都在华能集团之上。
此外,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为火电企业开出一份新的账单,从而倒逼其加速转型。
第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投入。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逐渐成为五大发电集团年度成绩单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指标之一。近年来,在董事长舒印彪的领导下,华能集团将战略目标升级为“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并将战略重心向新能源转移。去年一年,华能新能源新增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是“十三五”前四年的总和。“1600亿”打造江苏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大手笔收购协鑫旗下电站等新闻频上热搜。
不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不只是投入巨资换来装机规模的“量”的猛增,更是要实现成本与技术的“质”的飞跃。
这就涉及到技术创新的不同路径。曾经有学者提出,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摸索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功模式:一是“单峰模式”,即设备商在没有运营商显著扶持的情况下,率先“单峰”崛起,再反过来用产品和服务打动运营商。华为和中国光伏行业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二是“双峰模式”,即运营商主导全局,为设备商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与投资回报,二者紧密配合,协作攻坚。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高铁和中国风电行业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早年为打破国外风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国家发改委出台扶植政策,主持“华能+华锐”“龙源+金风”两组搭档的结对合作。华能与华锐合作,使得中国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风电场——华能威海一期得以落地。
如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是需要华能等电力运营商与新能源上游产业链企业通力合作,携手攻克新能源在经济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共同承担创新成本。
第三,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如前所述,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披荆斩棘的过程,它既能带给市场主体机遇,也可能致使其面临风险。但我们仍需对改革保持谨慎的乐观。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依然看到华能集团“大象起舞”的雄心壮志。按照华能集团的规划,到2025,该公司将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行列,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到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前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此外,该公司于2021年2月成立了第一家氧气碳中和研究所。
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唯有顺势而为者才能屹立于浪潮之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华能国际4月28日公告称,第十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王志杰先生和董事李海峰先生已于近日分别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王志杰先生因年龄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李海峰先生因工作调动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以及董事会薪酬与考
华能国际4月28日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603.34亿元,同比降低7.7%;实现净利润49.73亿元,同比增长8.19%。报告显示:华能国际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境内发电量和平均上网结算电价同比下降;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由于境内单位燃料成本同比下降。
2024年,伴随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国内火电企业迎来利润增长“黄金期”。电力央企多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凭借燃料成本大幅下降与新能源业务加速布局,行业净利润普遍飙升,大唐发电净利增速甚至超过200%。01利润大涨背后:煤价下跌“送钱”,成本管控“抠细节”煤炭价格下行成为火电企业盈利的核心推手。
北极星储能网从企查查APP获悉,近日,华能(曲靖)储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姚元,注册资本8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电气设备修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
“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投资开发狂飙突进。2021-2024四年时间里,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636.33GW,是此前十数年累计装机规模的2.5倍。在装机规模大幅攀升的同时,光伏投资商阵营也出现多轮转换,从2024年各企业风光装机数据中,可以看到哪些新变化?最新装机数据五大发电集团曾是光伏项目开发主力,尤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一个说“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一个说“要狠抓提质增效工作进度”,相较于年度工作会的“报喜”,各大电力央企在刚刚召开过的一季度工作会上透了底。01新能源入市影响企业利润4月14日,大唐集团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指出:“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高质量发展压力持续加大,新形势带来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6日,华能国际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上网电量1,066.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6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488.1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9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为84.85%,比去年
近日,各大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纷纷发布2024年报,综合多家公司的年报来看,在新形势下,也呈现诸多新特征。从新增装机来看,装机量几乎与去年相当,大部分企业较去年有小幅度增幅,增长较为突出的为华润电力、龙源电力、大唐发电。其中。华润电力新并网装机容量为9168兆瓦,其中风电为3646兆瓦、光伏为4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14家电力央国企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中国神华、华能国际、中煤能源、大唐发电、华电国际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其中,仅有4家净利润出现下滑,1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大唐发电在14家企业中的增幅最大,达到229.7%。2024年业绩整理如下:中国神华中国神华公布2
4月28日,华能蒙东新能源公司岭东二期100万千瓦基地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为后续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是呼伦贝尔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国家第三批大基地项目,也是华能蒙东公司在呼伦贝尔地区的第二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项目位于阿荣旗境内,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建设60台单机容量8.3
4月30日,五大发电集团2024年财报出炉。经「能见」梳理,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总营收达21536.38亿元,较上年减少近141亿元;净利润为2179.92亿元,同比增长16.39%;利润总额为2871.48亿元;资产总额合计79665.03亿元,即将突破8万亿元。(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下面拆分来看五大发电集团
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增长迅猛,同时大量已建成的光伏电站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导致光伏电站运维需求也在逐年增大。据北极星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1-4月,已公布中标结果的运维项目超47.2GW。其中,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润电力等9家央国企的定标规模均达到GW级,合计规模超41GW,华能集团以11.6
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这也是邹磊履新后召开的第一个周期性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指出,国家能源集团要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优”的转变,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组7年半来对自身的一次重大审视和战略转向。重组巨擘诞生:从“合并”到“第一”的跨越2017年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最新央企名录,目前共有98家央企,北极星储能网汇总相关央企的管理层领导班子现况,以飨读者。详情如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4月27日上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会议,宣布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刘敬山同
近日,中国华能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截至发稿时,该叶片在华能南京燃机电厂2号燃机上,已累计服役运行超200小时,系国内自主研制的首支服役运行时长超200小时的F级重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面对重量、尺寸、冷却空气流量等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五大发电2025年一季度会议陆续召开,部署了二季度重点工作。整理如下:国家能源集团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把握生产经营改
4月2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主持,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外部董事徐平、吴伟章、邹正平、刘跃珍、王义栋出席会议,李向良、王益华、张涛、郝金玉等公司领导列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
华能华北分公司杨柳青热电厂8号汽轮机高中压缸通流改造采购招标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1-479)项目所在地区:天津市1.招标条件本华能华北分公司杨柳青热电厂8号汽轮机高中压缸通流改造采购招标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已具备
华能广东公司海门电厂5、6号机组2×1000MW扩建工程卸船机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1-450)项目所在地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洪洞村1.招标条件本华能广东公司海门电厂5、6号机组2×1000MW扩建工程卸船机设备采购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汕头海门发电
华能吉林分公司松原燃机项目2台F级燃机及其发电机组设备招标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1-476)项目所在地区:吉林省1.招标条件本华能吉林分公司松原燃机项目2台F级燃机及其发电机组设备招标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松原燃机发电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在多方位统筹布局,其中碳市场作为控排减碳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对于电力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于2021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虽然全国碳市场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流动性偏低,但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排放交易-核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市场信息简报。文件显示,截至2025年03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3家,其中发电企业575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0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独立储能10家,六类市场化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9日,豫能控股公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4亿元,同比下降11.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8.91万元,同比增长622.62%。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本期燃料成本同比下降,火电业务利润增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上海电力发布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1.5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增长30.78%。净利润增加是燃煤成本下降导致营业成本下降以及财务费用下降所致。
4月29日,吉电股份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9.98亿元,归母净利润10.99亿元,首次叩开“10亿俱乐部”大门,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7%,清洁能源板块营业收入首超火电;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5.65%。这背后,正是在国家电投集团
2025年4月16日,恰逢湖北现货长周期运行一周年。过去的一年,湖北市场所有主体以质定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稳中求进,添绿创新,勇立潮头,保“价”护航,为“爱”发电。(来源:兰木达电力现货作者:叶坤)本文将介绍湖北电力市场过去一年的近况,并结合一季度现货运行态势,研判市场发展趋势,针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浙能电力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1,739.5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647.1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上涨6.56%和6.60%;实现用户侧供热量3554.51万吨,同比增长5.15%;年末资产总额1540.85亿元,归母净资产733.1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80.03亿元,归属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浙能电力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1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亿元,同比下降40.81%,主要系电价下降及公司参控股企业效益下降。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6日,京能电力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85亿元,同比增长4.59%;归母净利润10.63亿元,同比增长129.84%。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