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全球合力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很高兴参加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首先对大家一直以来对中国新能源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截止到2021年9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1至9月,可再生能源达到1.5亿千瓦时,继续保持高利用水平,为中国低碳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也是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具备发展空间大,离符合中心近的优势,有力推动海上风电意义重大。
近年来中国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积极进展。
1、开发利用不断扩大。2021年9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约1318万千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装机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
2、产业链产能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海洋风电装备制造与施工运维等产业链产能稳步提升,目前具备支持年氢能装机容量数百万千瓦能力。中国本地研发制造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超长叶片、飘浮式风电机组、长距离输电工程等一系列,海上风电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3、支持管理政策与规划不断完善。国家层面出台《海上风电建设管理办法》,电价支持等一系列的支持和管理政策。地方层面也在积极研究出台海上风电支持政策。“十三五”期间,中国沿海主要省区在国家指导下,制定修订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并积极推进实施。
我们认为中国海上风电具备规模化发展坚实的基础。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作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此后,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说到做到。部署了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任务。
近期,中国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具体部署。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海上风电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重点领域,“十四五”期间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1、风电场布局,从近海向深水沿岸转变。随着各产业用海需求不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近海海上风电总体开发潜力有限,“十四五”中后期近海资源初步紧张。同时,借鉴欧洲海上风电经验趋势,中国海上风电建设海域由近及远发展是必然趋势。
2、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在中央补贴退拔背景下,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有助于降低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同时促进海域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优化项目布局,提升规模化程度,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趋势。
3、由单一品种发展向多品种融合发展转变。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氢能、储能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海域利用效率,提升项目整体效应,是未来海上风电重要发展方向。
4、由补贴机构向市场驱动转变。中国海上风电中央补贴将逐步退出,项目开发建设的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将更多根据行业技术水平与自身情况自主决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为推动中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统筹兼顾,稳妥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发展。海上风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稳字当头,有序发展,高度重视建设施工运维安全,确保安全不出问题。同时,积极顺应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有序推进近海项目布局优化和深远海项目试点示范,统筹电力送出和工程建设,真正实现项目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
2、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开发。完善深远海风电产业政策,加快制定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管理办法,探索深远海用海审批手续及电力消纳保证机制。积极营造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编制中国深远海发展规划,研究有条件的地区布局一批海上风电基地,形成规模化连片开发格局。
3、加强示范引领,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统筹考虑沿海主要城区,海上风电“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或基地规划项目工作成熟度与用海环保方面的建设条件。推进深远海示范项目开发,结合深远海示范项目开发,推动海上能源建设。
4、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海上风电产业竞争力。加强核心部件攻关与创新,大力支持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和海上风电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制氢的探索,全面提升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行运维等水平,着力推动降本增效目标实现。
5、加强国际合作。欧洲海上风电30多年发展历史,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技术实力雄厚,特别在海上风电市场化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以及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等方面,具有成功实践成果。
我们愿意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与各国加强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交流与合作。推动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夯实合作基础,扩大合作范围,聚焦关键问题,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发言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中国石化多家单位发布了人事任免信息,详情如下:孔健同志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北京燕山分公司总经理;田思民任北京燕山分公司总会计师。罗志荣同志任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程亚非同志任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
11月3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暨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专题工作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并网工作力度,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中国风电已经连续14年实现了年新增装机量的全球第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突破4亿千瓦,同比增长15%,其中陆上风电3.68亿千瓦,海上风电3189万千瓦。回看过去,早期的中国风电是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前进,借鉴了不少国外的经验和标准。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10余年,中国
11月3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3年10月30日-11月3日)。政策篇11地已无可接网容量!广东发布接网消纳困难名单及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的公告10月31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接网消纳困难的县(市、区)名单及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的公告。公告明确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根据国能综通新
11月2日,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江苏无锡市开幕。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
10月30日上午,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了2023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文字实录如下: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了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的优势和特点。王大鹏表示,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是探索新时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新模式新机制的创新性工作,可以为我国其他流域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了2023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2023年前三季度,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
10月16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将结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加大政策供给,完善体制机制,尽快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相关政策,积极推动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组织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
10月16日,历时4天的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拉开帷幕。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四
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贾君君史若涵吴华清(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一、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倍增,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为绿色能源合作打开了空间。我国在绿色能源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为深化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一)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5日,中国电建华东院华东咨询河北建投祥云岛250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中标,投标报价75378万元,含塔筒单价3015元/kW。项目概况:河北建投祥云岛250MW海上风电项目拟建风场总容量250MW,单机容量8.5兆瓦海上风机3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明确,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组织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申报,推动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网建设计划管理和专项检查。配合市级部门
记者4月15日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获悉,随着220千伏浦北壮岭风电场工程项目12号风机顺利并入广西主电网,广西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1.00004亿千瓦。所有电源类型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523.8万千瓦,占比45.7%。广西电网电力大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广西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超41%,逐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北京总部,拜会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并开展座谈。双方围绕推进全面战略深化合作、聚力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等进行深入交流。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牢牢把握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
根据各种官方、非官方等机构的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各类电源装机及发电量统计表如下,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烟)电量单位为万亿千瓦时,装机单位为亿千瓦。1.水力发电中,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5064万千瓦,增长15.9%。2.截至2024年12月,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对外发布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意愿、行动、绩效等情况,全面展现国网江苏电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同时也勾勒出其在新一年的奋进蓝图,奋力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准备在今年新增2400万千瓦新能源接网消纳
4月14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到国家级新型科研事业单位——怀柔实验室调研,与怀柔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座谈交流。明阳集团党委副书记刘连玉参加座谈。汤广福对张传卫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实验室成立三年多来,在能源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回顾了与相关
4月14日,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2批招标(宁德深水B-1区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福鼎B-2区7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共两个标段。标段1:宁德深水B-1区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中标候选人第一名:福建省水利水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面向未来,南瑞集团将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集团,全力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国电建华东院对几个区域的一些典型项目进行了平均测算。按照资本金收益率6%测算,福建和广东(主要选择了粤东地区的项目),按照目前造价水准基本上可以实现平价。在江苏、上海,接近于平价。
从海上风电机组的价格下跌,到海上风电连片化、规模化开发,再到全供应链的降本增效、绿色发展,行业在海上风电平价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创新无限。在参与对话环节的涉及开发商、发电机电机、海上施工企业6位嘉宾看来,规模化开发是海上风电平价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很多创新技术、理念得以付诸实际的基础。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积极走出去也是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的毕竟之路。
针对痛点,为了适应中国目前海上风电平价的系统接入要求,西门子在去年开始立项进行平价电网接入系统研发,称之为预装式模块化方案(PMOS)。到今年开始这个产品正式落地。具有模块化、预制设、即插即用、标准化4个特点。
海上风电的平价,通过维斯塔斯的经验,主要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优越性,也就是说要实现更好、更安全、更快。维斯塔斯最近在德国的9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已经实现了平价,地点北海,该项目使是维斯塔斯的15MW的风机,这也是全球比较大的海上风场之一。事实上,我们是把海上的很多作业搬回到了陆上海上风电生产基地之中,在陆上基地的预安装,这个概念对于海上风电的降本非常重要。
漂浮式适合水深60米以上,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全球可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水深超过60米的资源超过70%,需要可靠、低成本、规模化的漂浮式的海上风电技术。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各个国家和行业各个公司在全国各地进行示范和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成为壳牌发展重点以后,我们迅速投资,因为需要很多各方面的经验及各个产业链的整合,几乎是同步在进行漂浮式项目的技术开发试点及规模化的大型项目的开发。
在大丰园区,金风科技从2兆瓦到6.7兆瓦累计生产了6500台风机,而且还在盐城的试验基地开展包括高精度传动、变桨试验台等等。目前,海上风电制氢及海水淡化已经在盐城开始了,下一步,我们在盐城开展海上风电制氢进行研究,未来海上风电制氢如果不需要长距离电网传输未来可期。
漂浮式的项目是我们的下一个前线,我们要不断的向深海方面扩展延伸,也准备好更大的漂浮式项目。今天,很多的解决方式仍等待着被发明出来,如更优化的流程和创新,关于漂浮式基础、形效的保障、风机设计,这些我们在2022年有更多的投标项目要实现。
更大的平台我们推出了12MW,11MW已经完全商业化了,明年3月会发运到国内国际市场。更远期的产品,明年和后年会推出的12-20MW级别的,我们在研究一个更大型的漂浮式的海上风电,最大可以做到32MW,也是我们未来海上风电一个大的趋势。
目前,龙源、上海电力、三峡、华能等6个风场、140万千瓦已建成并网发电。龙源、三峡、国能等4个风场1100千瓦即将建成并网。今年底大丰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250万千瓦,占盐城市50%。“十四五”期间大丰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是697万千瓦,近海是307万千瓦,远海是390万千瓦,将为海上风电产业强链、补链、壮链提供有利的资源支撑。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港开区近沿海海域可规划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310万千瓦,对深远海的可规划建设容量超过千万千瓦,我们正在申报200万的深远海示范项目,这都要在十四五期间实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