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要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到2060年,能源供给侧脱碳,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消费侧以泛电气化为特征,电成为主力,同时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技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近日在“第五届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国际会议”上表示。
基于能源结构调整大势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李立浧提出了“透明电网”的构想。“打破能源行业存在的技术、体制与市场壁垒,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见、可知、可控,状态透明。未来,能源和电力从生产侧到输送侧、用户侧全流程融合发展,实现信息透明,用户能参与到能源电力的发展过程中。”
能源信息亟需透明和共享
李立浧表示:“预计到2060年,供给侧清洁电源将成为主力电源,可再生能源占比或达90%,光伏、风电成为新增能源的主力军,形成综合能源系统。消费侧方面,电能成为能源消费的主流,电能消耗占比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60年的70%甚至90%(泛电气化)。用户体验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新能源车实现全覆盖。”
“与常规能源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各类能源独立运行相比,综合能源系统中气、电、冷、热、蓄、新能源等协调互济,梯级应用,其复杂性远高于常规能源系统。”李立浧指出,“届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近百亿千瓦,而风光新能源单机容量仅兆瓦级别,数量庞大的机组只靠人工调度不可想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李立浧认为,要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要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作支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具有巨大的爆发力,有望成为应对能源电力变革的突破口。目前电力系统特别是电网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还需进一步提速,建设‘透明电网’正是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李立浧表示,目前能源行业存在技术、体制与市场壁垒,能源供应侧、传输侧和消费侧都存在大量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等问题,是能源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亟需以‘透明电网’为核心,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透明电网”将打破行业壁垒
何为“透明电网”?
李立浧表示,简而言之,即以数字和数据为核心,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见、可知、可控,状态透明。“‘透明电网’是智能电网发展到极致的表现。未来,电力系统不仅仅是发电、输电和用电的关系,整个透明化系统让各方充分融合互动。社会各方能够广泛深入参与电力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协同促进能源电力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李立浧以交通、农业为例,阐述了“透明电网”理念的由来。“交通导航系统将路况、车况可以清晰透明地展现在网络上,有助于及时判断交通拥堵状态、车辆健康状况、规划行车路线等完成自动驾驶。现代农业系统中,植物的茎干及叶子上布满了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处理,系统能自动判断浇水施肥的量与时间,可以节省15%—30%的水,作物产量能提高20%左右。电力网络和交通路网有诸多相似之处,纵横交织的道路和输电线路、道路车流与电力潮流均可以类比。那么,电力系统的状态为何不能实时展现呢?”
在李立浧看来,依托“透明电网”正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状态的实时展现。“受制于现实条件,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潮流不能直接测量而是需要计算。而随着小微智能传感器的突破和海量应用,提供精确的数字数据将成为可能,电网可以变得透明。”
数字孪生技术是关键抓手
如何建设“透明电网”?
李立浧认为,“透明电网”的核心是获取真实、即时的数字数据。一方面,需要体积小、能耗小,且能自取能的小微智能传感器;另一方面,需要智能设备,实现设备智能化,这些设备不仅能维持原有功能,还能提供电压、电流、温度等实时信息。
更关键的是,大量的数字和数据信息如何形成系统、发挥作用?这就需要类似于交通导航系统的强大软件平台,实现导航运行。届时,电网管理就能真正体现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具体而言,构建何种软件平台?李立浧认为,构建智慧能源生态系统是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孪生技术将成为解决当前智慧能源发展面临问题的关键抓手。
李立浧进一步指出,电力系统可以基于程序构建数字孪生的软件平台,对设备、潮流等进行全自动实时监测和管理,实现系统透明化。“以软件定义电力系统,研发数字孪生技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电力系统内外的专家共同努力。”
李立浧表示:“我国的数字孪生标准制定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启动数字孪生相关标准的制定。同时,教育和科研机构尽快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鼓励相关资源向智慧能源行业的数字孪生技术方向倾斜,增强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人才培育;以全球视野和格局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为实现我国能源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建设透明电力系统,提供坚强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技术涌现让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有了更多可能。(来源:能源新媒文/欧阳昌裕作者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董事、党委书记)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战略构想。2023年7月11日进一步明确“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新型电力系统形态量化推演方法的总体框架与功能设计来源:中国电力作者:李健,张钧,韩新阳,靳晓凌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92引用本文Cited李健,张钧,韩新阳,等.新型电力系统形态量化推演方法的总体框架与功能设计[J].中国电力,2025,58(3):1-7,97.LIJian,ZHANGJun,HANXinyang,etal.Overallfram
3月26日,华北能源监管局组织区域内能源监管机构、4家省级政府电力管理部门、7家网省公司,召开2025年度华北区域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电网风险管控工作会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力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和华北能源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汇报
在发展数字经济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引发算力需求的指数级攀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战略研讨会暨2025年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以精心之笔触、精准之规划、精细之执行,把战略目标转化为成果实效,开启了精绘战略发展新画卷的征程,勾勒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国家电网的蓬勃发展与江苏的现代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2024年的发展评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报告明确,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加快出台相关能源法规制度和政策,构建系统完备、有效衔接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法治保障。加快《电力法》修订
3月27日,海南省长刘小明在博鳌会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一行。双方围绕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及“低碳岛”建设,就推动电网全面提质升级、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省政府秘书长符宣朝参加会见
最近,国网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黄瀚一行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研交流巴电CPFL项目结对共建事宜,这为省级电网公司与境外资产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典范,其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期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内电网建设运营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实
最近,在首届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配电自动化专业)的赛场中,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代表公司参赛的苏州公司刘晓林、泰州公司孙先灿、扬州公司罗航3名选手全部获个人一等奖,彰显出国网江苏电力在技能人才培育与专业素养锤炼方面的深厚功力。专业素养是电力行业从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广泛应用在核电站、大型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及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由于研发制造难度大,长期以来只有个别跨国公司生产,且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
为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去年以来,国网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深化运营可调负荷辅助服务市场,全年累计开市37天,累计增加新能源消纳8848万千瓦时,并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如虚拟电厂等参与电力市场,提供灵活调节能力。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电力领域的新生力量,涵盖分布式光伏
编者按:国家电网公司2023年四季度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建成35个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电网头条推出“现代智慧配电网·一线实践”系列主题报道,深入报道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相关实践成果成效,展示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的积极作为。夜幕
李立浧院士认为,新型能源体系归纳起来有几句话:以能源安全为基础、以低碳化为方向、精细化为路径、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李立浧院士《透明电网的建设思考》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和年会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科学决策需要智库支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对于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任务,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引领新型智库建设。电力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何在“双碳”目标下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李立浧)我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李立浧)我
核心阅读:“透明电网”比“电力物联网”等概念的含义更加广泛和深刻,既涵盖相关关键技术,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内容,今后将进一步发展为“透明电力系统”“透明能源系统”,其终极目标是形成零边际成本的能源互联网,届时电力(能源)的存储和使用方式将更加方便,也更高效。当前,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
“透明电网”比“电力物联网”等概念的含义更加广泛和深刻,既涵盖相关关键技术,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内容,今后将进一步发展为“透明电力系统”“透明能源系统”,其终极目标是形成零边际成本的能源互联网,届时电力(能源)的存储和使用方式将更加方便,也更高效。当前,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电力
核心阅读“透明电网”比“电力物联网”等概念的含义更加广泛和深刻,既涵盖相关关键技术,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内容,今后将进一步发展为“透明电力系统”“透明能源系统”,其终极目标是形成零边际成本的能源互联网,届时电力(能源)的存储和使用方式将更加方便,也更高效。当前,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
“未来透明电网应该是基于信息化的计算科学,未来走到透明阶段主要是依靠计算科学,要靠数字、数据来进行科学计算,通过科学计算发现规律。透明电网让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大大提升,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院士在2020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
6月11日许继供货的国内首个常规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云贵互联三端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啦!云贵互联通道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推进的南方区域西电东送工程,也是国内首个将两端常规直流改造为三端常规直流的工程。工程投运后,可有效实现云南水电和贵州火电资源互济互补、显著提高西电东送通道远期
2024年12月9日-10日,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发表演讲。新型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2023年,全国新增风光等新能源装机容量2.93亿千瓦。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11月21日,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2024年度全体会议在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的14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南方电网公司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10月13日,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年会院士专家论坛上,电网头条记者就电网技术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相关内容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电网头条: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李立浧:“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
近日,“基于云管边端架构的电力全域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由输配电部统筹,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针对电力物联网数据、算法、安全
李立浧院士认为,新型能源体系归纳起来有几句话:以能源安全为基础、以低碳化为方向、精细化为路径、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李立浧院士《透明电网的建设思考》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和年会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3月15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主持,就《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向与会专家征求意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王成山、饶宏,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以
西电东送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头顶8个放电的“皮卡丘”工作是什么体验?外国同行觉得难度大没有做,为什么中国电力人还是坚持?为了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团队竟然运了1吨泥土出国?绕赤道1周的线路,如何成为中国的闪亮“名片”?3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科学决策需要智库支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对于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任务,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引领新型智库建设。电力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何在“双碳”目标下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李立浧)我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李立浧)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