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访谈正文

国网互联网部主任 魏晓菁:拥抱数字时代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

2021-12-21 13:10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石小飞关键词:源网荷储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推动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双碳”目标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成效如何?有哪些挑战?如何突破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网互联网部主任魏晓菁。

《国家电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对国家电网公司来说,实施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意义?

魏晓菁:

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服务能源数字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双碳”目标落地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我国要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强调“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构建智慧能源系统。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凸显,面对加速推进能源清洁转型的强烈信号,以及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接入等多重挑战,亟待运用数字技术,服务“一业为主”,着力破解安全、经济和绿色发展“不可能三角”难题,有效支撑水火风光互补互济、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国资委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将重塑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近年来,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蓬勃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近40%,对GDP增长贡献率近70%。随着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模式的引入,能源电力发展面临全新格局,亟待运用数字技术助推“四翼齐飞”,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优化提升传统业务,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拓能源数字经济巨大蓝海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公司战略目标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地实施,对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点是通过数字化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经营实力领先、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品质领先、企业治理领先、绿色能源领先、品牌价值领先。电网和公司高质量发展,亟待运用数字技术,坚持“全要素发力”,加快推进电网生产、企业经营、客户服务等全业务、全环节数字化转型,实现电网高效率运行、公司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供应,加快推动公司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升级。

《国家电网》:目前公司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哪些成效?应用效果如何?

魏晓菁:

目前,公司数字化转型已取得积极成效,建成央企领先的企业级信息系统,日业务峰值3700万笔,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超过1000万人,推动了业务由线下向线上、“单体”向“云化”转变。一是基础设施持续夯实,建成国内领先的两级数据中心,打造“国网一朵云”,服务器超过1.9万台,存储容量近30PB。建设企业中台,数据中台累计接入核心系统107套,303万张表,数据5.4PB。加快建设电网资源、客户服务、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中台,构建智慧物联体系,接入智能电表等各类感知终端超过5亿台,支撑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和实时感知。二是业务创新成效显著,基本实现核心资源全口径在线管理、电网业务全过程在线运转,打造“网上电网”、“网上国网”、现代智慧供应链、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营销2.0)等业务应用,有力保障电网生产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客户优质服务。打造综合能源、智慧车联网、新能源云、能源工业云网等平台运营新模式,拓展电力数据增值新服务。三是数据管理和应用稳步推进,初步构建数据管理体系,全面开展数据资源盘点,组织推进数据质量提升,建立数据管理协同机制,推动公司内部数据跨专业、跨层级充分共享。四是安全运维保障有力,建成“可管可控、精准防护、可视可信、智能防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和“两级调度、三层检修、一体化运维”的信息运行体系。

《国家电网》:在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对解决这些问题您有何建议?

魏晓菁:

数字化转型涉及各层级、各领域,是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围绕发展目标,反复迭代、探索前行。我们认识到,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是需要进一步适应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与电网业务紧密融合,打破专业壁垒,促进业务协同和企业级应用,为业务赋能,为发展赋能。二是需要进一步激发调动基层创新积极性,加大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数据文化理念宣贯培训,推进业务、管理和组织等优化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让数字化转型深入人心。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战略引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能源转型根本,着眼公司发展全局,做到战略与执行并重、技术与业务并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整体谋划,提升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坚持价值导向。要落实国家要求、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公司发展,实现公司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行业价值的有机统一。要围绕核心业务板块,聚焦提质增效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加强技术攻关布局。坚持电碳并重,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并举,开展全局数据规划,全面提升电网可观测、可描述、可控制能力,构建数字化透明电网。四是坚持企业级建设。加强需求、业务、技术、项目和资源统筹,刚性执行统一技术路线和架构设计,从源头强化统一数据模型设计和应用。健全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跨专业推进机制,促进业务转型和各级各类企业转型相互衔接。五是坚持全要素驱动。充分激活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通过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多元要素融合驱动,推进文化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变革,做实激励措施,为公司持续创新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国家电网》:下一步,公司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计划?

魏晓菁:

公司上下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运营服务数字化、能源数字产业化”三条主线,加快推进全业务、全环节、全要素数字化发展,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数字引擎。

一要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推进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先进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高电网资源配置、安全保障、灵活互动能力,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推动电碳并重,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并举,有力支撑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二要围绕运营服务数字化,全面提升运营服务效率效益。持续以数字化手段推进管理变革,实现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时感知、可视可控、精益高效,促进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营销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实现客户精准服务、便捷服务、智能服务。三要围绕能源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依托业务、客户、数据等资源优势,以电为中心延伸价值链,加快突破工业芯片、IGBT等战略基础性产业,深化北斗、5G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产业带动能力。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全力实施“163”数字化赋能工程。一是打造“云网融合、泛在互联、灵活高效、开放共享”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成满足能源互联网全场景需求的信息通信网络和智慧物联体系,建成“资源全域调配、业务敏捷支撑、开发运维一体”国网云平台。二是建立“企业全局复用、服务标准稳态、数据融合共享”的企业中台,拓展业务中台建设范围,推进架构迭代演进,打造卓越服务品质;提升数据中台全局纳管、共享服务、创新应用能力;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地理信息、全域视频、移动互联、数字身份等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构建企业级数据管理和应用体系,充分挖掘并释放公司各类数据价值,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推动数据质量提升,加强数据集成整合和互联互通,深挖数据应用价值。四是赋能电网生产,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全面提升电网可观测、可描述、可控制能力,推动实现各级电网全面透明化和能源领域全过程碳轨迹捕捉。五是赋能企业经营,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于人、财、物和综合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持续强化企业核心资源数字化配置能力。六是赋能客户服务,构建客户服务智能化的新一代营销系统,实现客户服务智能化,打造一体化电力市场服务平台。七是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企业级数字化价值创造体系,形成创新、协同、高效、开放的能源互联网数字生态。


原标题:【基本功】拥抱数字时代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访国网互联网部主任魏晓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源网荷储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