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00,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在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工作,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就能源保供的整体情况,李云卿指出,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电厂存煤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电力供应持续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充足。
电力方面,李云卿表示,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我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
据统计,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1%,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1.9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8%。
综合研判,预计2022年全国用电量及最高用电负荷仍将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目标,对电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李云卿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电源保供作用,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结合各地新上调峰机组进展和电力保供需要,科学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
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落实跨省区优先发电制度,科学制定跨省区电力平衡方案,切实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区优化调度的市场化机制,促进供需总体平衡。
三是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导各地加强可中断负荷资源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守住确保民生用电底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错峰用电。
以下为发布会全文:
金贤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在过去一年对发展改革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力支持。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先生、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先生,我是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我先通报5方面情况,之后再与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从增长看,我国经济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总量折合约17.7万亿美元,考虑汇率升值因素,增量达到3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加速提升,人均GDP达到12551美元,预计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与高收入经济体门槛进一步接近。
从需求看,消费和投资稳定恢复,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54.5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3.5%和7.0%,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分别增长17.1%和10.7%。消费在持续恢复中稳步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额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21.7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4万亿元、增长21.5%。
从供给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2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9%。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步伐,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从民生看,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强化,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促进共同富裕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实际增长8.1%,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牢,重要民生商品调节有序、保障有力。在疫情多点散发的背景下,我国较好保障了居民就业和增收,为激发内需潜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防风险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进展。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把握风险处置力度和节奏,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扎实推进。对少数高风险金融机构及时“精准拆弹”。妥善处置个别高负债房地产企业风险。虚拟货币“挖矿”全链条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取得重要成效。
总的来看,2021年的形势比预见的复杂、困难比预料的更多,但我们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顶住了压力,防住了风险,经济保持持续恢复发展态势,并以相对较小的政策成本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虽然当前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方面,关于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从发电看,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1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比2019年同比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12月份,全国发电量72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1%;其中,火电、水电同比分别下降4.9%、6.8%,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7%、30.1%、18.8%。
从用电看,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4%、9.1%、17.8%和7.3%。分地区看,全国19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其中西藏、青海、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东8个省(区)增速超过13%。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2021年12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185亿元,其中审批5个、核准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等行业。2021年全年,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0个,总投资7754亿元,其中审批67个、核准23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行业。
第三方面,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进展情况
一是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2021年12月以来,我国分别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古巴、摩洛哥、尼加拉瓜、叙利亚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委与老挝计划与投资部签署了关于建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截至目前,我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二是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2021年12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353列,运送13.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0%、24%,综合重箱率98.4%,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连续20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2021年全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5183列,运送146.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综合重箱率98.1%。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第四方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
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经济带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生态环境警示片揭示的484个问题,已完成和基本完成整改437个,其他47个问题也在整改之中,污染治理“4+1”工程大力实施,重点支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持续强化,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十年禁渔效果初步显现,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二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黄金水道功能进一步发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保持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持续加强。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形成不少有效经验做法。三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负面清单管控执行有力,省际协商合作进一步深化。
下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系统治理,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巩固长江禁捕成效,畅通黄金水道,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严格执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和水生态考核机制。
第五方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优化营商环境组组长单位职责,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以“6个一”的成果、3个“1+N”的举措,引领和推动了全国范围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所谓“6个一”成果,就是构建了一套符合国情、标准统一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一套科学客观、多方参与的评价方法,复制推广了一批改革举措,推出了一批标杆城市,推动出台了一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编写发布了《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一批领导干部读本。
所谓3个“1+N”举措,就是以“制度+指标+报告”的创新形式,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了支撑和标准。制度1+N,由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与各地出台的配套法规政策构成;指标1+N,由中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地方结合实际增加的N项指标构成;报告1+N,由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与地方自评报告构成。经过这几年多批次的评价实践,国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得到部门和地方的认同,成为推动各地深化改革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各地区和参评城市对照《条例》、指标体系和《营商环境报告》,每年制定工作台账,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已经从1.0版上升到5.0版,实实在在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局面加速形成。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我国营商环境仍有差距。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5个“着力”入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是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破除隐性壁垒。修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落地实施。纵深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清理招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设置的注册资本金、设立分支机构、特定行政区域、行业奖项等不合理投标条件。
二是着力推进法治化建设,强化公正监管。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进一步落实到位,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1+N”法规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大政府有关失信信息共享公示力度,破解“新官不理旧账”问题。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建立破产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着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继续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已经开放的领域。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
四是着力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拓展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投资主管和其他部门、地方、投资主体、金融机构等能力,建立企业反映投资审批问题的办理和反馈机制,及时回应解决“堵点”问题,全面优化投资环境。
五是着力发挥评价引领和督促作用,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有序推进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梳理总结和复制推广各地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典型经验做法,鼓励和支持地方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在全国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效应。
我的通报就到这里。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2022-01-18 10:31:19
< class=" st-paddingleft-2">
人民日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看待2022年经济开局面临的压力?全年走势如何?
2022-01-18 10:35:48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刚才金贤东主任已经通报了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应该说,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成绩举世瞩目,令人倍感振奋。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2022年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挑战。局部散发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投资增长也受到一些制约,外贸进出口不确定性较大。企业生产面临要素短缺等问题,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出现波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2022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我们将全面贯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展望全年走势,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基础看,有效应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均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综合国力继续显著提升,2021年经济总量超过114万亿元,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持续彰显,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要素条件看,着力解决供给领域要素短缺问题,能源原材料供应保障显著增强。煤炭优质产能释放,价格明显回落,电煤库存可用天数维持在20天以上,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芯片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集成电路产量较上年增长33.3%,汽车芯片供应逐渐加大,汽车产量已持续4个月增加。
从内生动力看,加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区域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补短板、提质量,投资需求不断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提升。?
从政策支撑看,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七大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加快打通,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陆续出台,都将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宏观政策仍有较大空间,政策储备工具较多,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实现一季度平稳开局、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充满信心。
谢谢!
2022-01-18 10:37:16
中宏网记者:
2021年四季度以来,能源供需持续偏紧,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措施稳定我国能源供应,请问能源保供稳价措施的效果如何?下一步要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2022-01-18 10:44:40
李云卿:
您提到的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确保能源供应,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21年9月底,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煤炭电力供应偏紧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电厂存煤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电力供应持续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充足。
一是坚持分阶段保供,紧扣保供稳价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确保能源供应,督促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头保供稳价。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持续提升电厂存煤水平,推动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对保供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国有企业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分阶段实现了国庆中秋假期、入冬前、供暖季高峰时段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二是坚持统筹考虑,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调整影响能源生产和保供稳价的不合理措施,促进煤炭生产企业安全增产增供。加强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和期货、现货市场监管,多措并举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针对发电供热企业成本变化,及时出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措施,通过缓税、金融支持等,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供热企业阶段性困难。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全力消除用能缺口隐患。推动发电供热企业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去年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68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坚持全国一盘棋,开展周平衡日调度,统筹煤电气电和风光水核电,利用全网资源和统一调度优势调剂电力余缺。按照高峰日供气量15亿立方米准备资源,天然气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突出东北等重点地区,统筹考虑纯供暖企业和农村取暖用煤,全力做好北方采暖地区用煤保障。全面排查“煤改电”“煤改气”用户用电用气问题,着力做好供暖个案监测和处置。
五是坚持守牢安全底线,确保能源安全生产、安全运营、安全使用。督促各有关方面统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和电网管网安全运营,全力保障用电用气安全。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前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及对能源生产运输影响的应对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国外市场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形势下,党中央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果断部署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能源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当前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但供需形势及国际市场环境仍然较为复杂。针对能源保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保障供应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一是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指导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保持正常生产销售及发运,及时做好煤炭产运销衔接。加强煤电、燃气机组运行管理,提高顶峰能力,多渠道提升新能源发电出力。推动国内油气田满负荷生产,保持原油、管道气、LNG进口安全稳定。紧盯春节假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要时段,加强运行调度,确保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二是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强化需求侧管理,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进一步细化实化用能保障方案,持续优化天然气、电力、煤炭“压非保民”预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严格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确保群众供暖安全。
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统筹发电供热和原料用煤保障,督促企业签订并履行好煤炭中长期合同。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发挥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优势,重点加强对北方地区特别是资源偏紧地区的调度保障。多措并举,科学保供,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
2022-01-18 10:46:01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当前内需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2022年在扩内需,尤其是在促消费方面将有哪些具体措施?
2022-01-18 10:51:51
金贤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后续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新政策的进一步出台,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着力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提质量,优化消费供给。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
二是增能力,提升消费意愿。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机制,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三是拓空间,释放消费潜力。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继续推动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培育建设工作。鼓励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产。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
四是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深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营造安全诚信放心消费环境。
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为了更好满足居民节日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近日我委印发了《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因地制宜满足节日消费需求、打造线上节庆消费升级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扩大冰雪消费、提升文旅休闲服务供给等十方面举措。《通知》强调,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稳定和扩大消费,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加大对困难群众兜底性保障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千方百计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喜庆、祥和、安全、健康、绿色的节日,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开门稳”。
2022-01-18 10:53:53
新华社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2022年在宏观调控方面要如何把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2-01-18 10:57:08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目前各方面都很关注的问题。关于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好中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调控方面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突出稳字当头,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形成稳增长合力。加强去年和今年政策的统筹协调,去年出台实施的跨周期调节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今年也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要做好有效衔接。加强部门间政策的统筹协调,强化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和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环保、改革等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做好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各项政策出台前都要做好评估分析,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积极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要慎重出台。
三是围绕经济平稳开局,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时研究提出振作工业运行的针对性措施。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根据经济运行需要及时推动出台相关储备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谢谢!
2022-01-18 10:57:53
澎湃新闻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请问国内煤炭供应是否有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什么考虑?
2022-01-18 11:01:45
李云卿: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尤其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问题特别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地区和重点企业,全力推动煤炭保供稳价,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为下阶段煤炭供应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看国内煤炭供应是有保障的。
一是生产能力有保障。组织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增产增供,煤炭生产水平迅速回升,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40.7亿吨,完全有能力保障合理用煤需求。
二是运输能力有保障。近年来,持续加强煤炭集疏运建设,煤炭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四季度国家铁路电煤运输同比增长了20%以上,北方煤炭港口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煤炭运输需求能够较好保障。
三是储备能力有保障。加快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近年来重点地区储备能力持续提升,政府可调度的储备资源大幅增加,在煤炭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月16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66亿吨,可用21天,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四是重点用煤有保障。今年继续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煤炭供应基本盘。从初步汇总数据看,目前各地区已完成衔接的合同量比去年增加近7亿吨,大部分省份已实现了发电供热用煤合同全覆盖。
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对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十分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制定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提出分阶段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措施,促进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
二是发挥标准作用。对主要用煤行业提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基准和标杆水平,引导企业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升级步伐,存量项目要达到基准水平并不断向标杆水平迈进,新上项目原则上要达到标杆水平以上。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将会同有关部门利用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支持政策,配合金融部门运用好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加快推广成熟技术市场化运用。
谢谢!
2022-01-18 11:02:31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2021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很多新的变化引发高度关注。能否介绍一下清单说明第六条关于从事负面清单禁止投资领域的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交易有关要求的适用范围?以及清单提出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的相关情况?
2022-01-18 11:04:19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放宽外资准入。从2017年到2021年,连续5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分别由93项、122项减少至31项、27项,在金融、汽车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重大开放举措,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体现了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度,是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
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了长度、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精准度,首次明确对负面清单禁止投资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进行差别化管理,为从事负面清单禁止投资领域业务的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提供了政策空间,支持境内企业依法合规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融资,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于你关心的清单说明第六条,就充分体现了清单精准度的提高。第六条的适用范围在清单说明中已经明确,仅限于从事负面清单禁止投资领域业务的境内企业到境外直接上市。对于境内企业到境外间接上市,证监会正在就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方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待相关文件完成程序正式出台后,有关部门将按规定办理。
关于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继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要求后,2020年又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要求后,本次新版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了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外商建立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实现了汽车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委将持续做好汽车行业开放措施的落实工作,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对汽车行业投资进行管理,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
2022-01-18 11:05:13
中国电力报记者:
2021年以来,全国用电快速增长,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电力供应,请问目前情况怎么样?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如何,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保电措施?
2022-01-18 11:08:03
李云卿: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我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1%,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1.9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8%。受此影响,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一些地方出现了短时限电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增加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强运行协调调度,统筹各地区电力余缺互济,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严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需求。经各方共同努力,全国供用电秩序很快恢复正常,目前运行总体平稳,用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综合研判,预计2022年全国用电量及最高用电负荷仍将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目标,对电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工作,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电源保供作用。坚持规划引领、“全国一盘棋”,在落实调峰资源和消纳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结合各地新上调峰机组进展和电力保供需要,科学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更好发挥煤电机组的支撑性、调节性作用。
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落实跨省区优先发电制度,科学制定跨省区电力平衡方案,切实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区优化调度的市场化机制,促进供需总体平衡。
三是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导各地加强可中断负荷资源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守住确保民生用电底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错峰用电。
谢谢!
2022-01-18 11:08:52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2022年扩大有效投资将如何发力?近日,多地披露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发改委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投资项目及时开工、尽快落地见效?
2022-01-18 11:10:55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切实做好投资工作。
一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环保、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城市管道改造和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加强“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民生领域建设。
二是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细化工程项目清单,根据项目特点明确可衡量、可考核的具体任务。加强用地用海用能、金融支持等各类资源要素保障,强化督导协调,扎实推动重大工程项目落地生效。
三是着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有序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具有资源、劳动力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四是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的要求,组织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加快下达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建立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创新举措。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推动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关于你关注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目前,部分2022年专项债券额度已经提前下达地方,各地正在陆续组织发行。此外,去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结转到今年使用。推动这些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对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将指导地方下大力气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抓紧落实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建设条件,推动新开工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同时,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进展情况的监测调度,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谢谢!
2022-01-18 11:11:29
央广乡村之声记者:
春耕备耕即将到来,今冬明春化肥等农资生产、流通是否有保障?近期国际化肥价格剧烈波动,如何保障化肥价格稳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2-01-18 11:14:36
金贤东: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安,感谢你对农资特别是化肥问题的关注。2021年,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升带动,以及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目前秋冬种用肥高峰期已过,尿素价格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近10年同期高位,磷酸二铵、氯化钾、三元复合肥价格同比也有明显上涨。
经国务院同意,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保供稳价工作。生产方面,保障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供应,指导地方建立工作专班保障重点化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通过这些措施,近期化肥产量同比增加。以尿素为例,据调度,近期尿素产量已连续4周同比增加,其中气制尿素日产量约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近140%。流通方面,近一段时间,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积极与上游重点生产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加大备肥力度,库存较前期持续增加。储备方面,国家春耕肥储备正按要求有序入储,后续将根据各地春耕启动时间,于今年3—5月间投放市场。此外,今年新增一定规模的夏管肥临时储备,将陆续于2月底前增储到位。
综合各方面情况,今年春耕化肥供应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生产成本进一步大幅回落的难度较大,预计春耕化肥价格可能仍将高位运行。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作会商,加强行业运行监测,保障煤炭、电力、天然气、硫磺等化肥生产要素供应,进一步发挥进出口调节、储备吞吐等对化肥市场保供稳价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力推动化肥减施增效,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多措并举做好今冬明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谢谢!
2022-01-18 11:16: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加剧了部分民营企业的生存难度,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采取了多项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负、降低融资难度的措施,请问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2022年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2022-01-18 11:20:04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助企纾困的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建成运行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即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着力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末,通过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万亿元。同时,积极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延长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期限,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持续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解难题。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等领域存在的典型问题。二是拓空间。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增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是促公平。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四是抓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励地方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持续探索创新,持续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带动面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谢谢!
2022-01-18 11:20:4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复同意了在一些省份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何要在这些省份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些节点未来将发挥哪些作用?
2022-01-18 11:22:59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特别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是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节点。传统上,我国通信网络主要围绕人口聚集程度进行建设,网络节点普遍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对网络依赖性强,随之集中于城市部署。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快速发展,对能源、土地、气候等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的难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国家算力网络的顶层设计,尽快转变以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
为此,我国布局了8大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可再生资源丰富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集约、高效发展。通过国家枢纽节点的建设,进一步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引导大规模数据中心适度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在集群内部,调整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水、电、能耗指标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在集群和集群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支撑大规模算力调度,构建形成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
近日,我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已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4个节点启动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同时正联合有关部门深入论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4个节点的建设方案。关于这两批8个节点的布局建设,定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这4个节点要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个节点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定位于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
2022-01-18 11:23:45
中国能源报记者:
2021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在全球特别是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的情况下,请问我国今冬供暖季天然气保供情况怎么样?如何保障我国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
2022-01-18 11:29:52
李云卿: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国际市场天然气供需形势跌宕起伏,备受关注。入冬以来,受诸多因素交织叠加影响,全球特别是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中国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客观上会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等企业,持续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幅提升储气能力,特别是组织供需各方早签合同、早落实资源,扎实做好冬季天然气保供各项准备工作。
总体看,入冬以来我国天然气保供情况好于往年。从资源供应看,全国储气库库存、沿海LNG储罐罐存、国家管网公司管存一直处在高位运行。去年12月27日,全国用气量创13.72亿立方米的历史新高,比上个供暖季日最大用气量高出5千万立方米。从需求保障看,落实供暖季合同量超过1700亿立方米,北方地区取暖等民生用气得到充足稳定供应,燃气发电、化肥生产等重点领域用气也得到较好保障,截至目前全国一直未出现“压非保民”情况。从价格运行看,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基本稳定,用气高峰期甚至同比下降,远低于全球市场气价水平。居民生活等民生用气价格保持稳定。当前,全国天然气资源供应充足,能够确保春节假期人民群众温暖过节。
为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一是组织全面签订和履行好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及早落实资源,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今年我们推行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目的就是要把民生用气保障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到位。二是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以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为重点,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夯实国内资源保供的基础。三是加快提升储气调峰保供能力,压实各方责任,加强调度和考核,全面推进储气设施项目建设,增强高峰调节能力。四是加快构建多元稳定的进口供应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设施能力建设,保障进口安全稳定。五是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运行效率。六是做实做细“压非保民”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必要时精准有序实施,确保民生用气需求得到满足。
谢谢!
2022-01-18 11:30:2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2021年,在全球经济明显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持续升温、美国国债基准收益率震荡上行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可否介绍一下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发债有关情况?
2022-01-18 11:35:54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境外发债是企业有效利用境外资金、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丰富利用外资形式、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企业中长期外债管理。2021年,共有335家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592笔,金额合计1958.5亿美元。总体看,中资境外债发行主体日趋多元,优质企业发行规模占比提升,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更加明显,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优质企业发行规模占比提升,多家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探索境外融资渠道。2021年,投资级债券发行量占总发行规模的63.3%,较上一年提高4.5个百分点。多家细分行业领域领军企业首次赴境外市场发行债券,获得境外投资者踊跃认购,进一步丰富了中资企业发行主体构成。
二是融资成本显著下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著。就像刚才您提到的,在2021年三季度美元基准利率震荡上行的背景下,中资企业仍能把握良好的发行窗口,降低融资成本。据公开市场统计,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中长期债券加权平均成本为3.76%,较上年下降67个基点,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绿色类债券大幅增长,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用更加突出。据公开市场统计,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58笔,发行金额214.7亿美元,较上一年大幅增长162.8%。可持续发展债券12笔,金额59.1亿美元,是上一年的12倍。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转型债券也在不断涌现。同时,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全面覆盖了金融机构、央企、地方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等板块。
我们也注意到,去年个别高杠杆房地产企业因自身经营问题发生境外债违约事件,导致中资境外债市场房地产板块出现短暂恐慌情绪,这属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不会影响中资境外债市场的整体功能。长期看,中资境外债市场将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的原则,继续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理利用中长期外债,积极引导企业优化外债利率和期限结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外债风险,更好地发挥企业中长期外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谢谢!
2022-01-18 11:36:43
金贤东: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虎年春节即将到来,在此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新闻发布团队,向各位媒体朋友拜个早年,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虎年吉祥!我们将再接再厉、持续奋斗,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努力为境内外媒体和各位媒体朋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对我委的新闻宣传工作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9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忻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建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依托与保定等地共建绿色能源经济廊道,积极谋划“忻州—京津冀”特高压输电通道;进一步延伸能源发展产业链,孵化带动高端能源装备产业落地。王建峰补充道,今
11月8日,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跨越德宝直流放线作业现场,随着84号塔高空紧线和附件安装结束,标志着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跨越德宝直流提前放线工作安全顺利完成,这也是该工程首个放线区段。据了解,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起于阿坝1000千伏变
10月31日,在西藏浪卡子县,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带电作业柔性工作团队在海拔4450米的220千伏康麦线作业现场完成世界海拔最高的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这是西藏电网首次开展该作业。220千伏康麦线长约203千米,沿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西藏电网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输电通道。国网西
记者18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次骨干电网输电通道大规模卫星巡视日前在该省试点完成,覆盖270余条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巡视距离超1.5万公里,有效提升了电网运维质效和防灾减灾水平。据介绍,骨干电网通常由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等组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骨干电网不断扩大,
10月9日,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冀北唐山供电公司施工人员组立500千伏承德东—滦县双回线路工程的一基铁塔。该工程是承德至唐山的第4条500千伏输电通道,线路全长176.1千米,投运后预计可提升承德绿电外送能力170万千瓦。
10月10日,青海省能源局对姚小彦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海南州第二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助力青海新能源输送消纳的建议”做出答复。答复提出,关于推动海南第二条通道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开工建设类项目的建议,将会同国家电网公司等相关单位全力推动海南清洁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
9月14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完成首批输电监控人员准入培训及考评工作,至此,该公司输电监控人员准入评级机制正式建立。为进一步规范输电通道可视化监控管理,国网江苏电力推动建立监控人员准入评级机制。这套机制可概括为“准入鉴定+能力评级”。机制包括监控人员考核评价标准,明确电网设备运维
“500千伏西锦三线一基铁塔大号侧右侧地线挂点螺栓销子缺失……”9月2日16时36分,在四川省凉山州银厂乡,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西昌运维分部员工李干、张波应用无人机完成西锦三线49~50号区段通道巡检后,立即将相关信息传回该分部集中监控中心。四川攀西地区穿越无人区的超高压、特高压外送线路长260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浙江杭州建德大洋农光互补项目联网工程投运,杭州地区最大光伏发电站——华洋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据了解,该电站总投资6.7亿元,配套送出工程新增全长12.38公里的同塔双回110千伏线路,新建铁塔35基,构建起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输电通道,为建德新增清洁能源15.5万千瓦。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区域,共35个试点名额。截至8月13日,已有28个试点区域发布其实施方案。这28个试点区域分别是承德、唐山、张家口、盐城、亳州、深圳、广州、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襄阳、大连、沈阳、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鄂尔多斯、太原、湖州、杭州、信阳
为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规范供用电秩序,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了《威海市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修改内容1.调整电力设施保护内容。《办法》第十四条对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进行调整、
近日,阿拉善盟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所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企业进行负荷调研及现场用电安全检查,标志着阿拉善盟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9月6日,阿拉善盟能源局批复成立并下发《阿拉善盟负荷管理中心运行工作方案》,阿拉善盟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作为地区首家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现已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按照虚拟电厂运营商类型不同,对虚拟电厂运营商可参与市场交易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其中,“电源型”虚拟电厂运营商,初期仅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和需求响应市场,暂不参与电能量市场,待国家出台分布式
11月4日下午,福建省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启动暨电力系统专利成果对接发布会在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举办。发布会上,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由国网福建电力、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建设,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11月7日,杭州富阳区发改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富阳区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迎峰度冬)(MB0N96234/2024-128940),其中明确,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原则,确定今年有序用电错避峰限电分六个级别响应:A级:供电缺口7.27万千瓦以内;B级:供电缺口7.27-14.54万千瓦;C级:供
11月7日,浙江嘉兴海盐发布《2024年海盐县迎峰度冬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案》,其中指出,据2024年海盐电网电力缺口情况,今年海盐电网负荷管理方案按错避峰负荷24.1万千瓦安排。具体分6个等级与企业分类挂钩执行错避峰轮控:A级方案:4.84万千瓦B级方案:8.43万千瓦C级方案:12.06万千瓦D级方案:16.28
余贻鑫,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鹿泉区发改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鹿城区迎峰度冬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2024年鹿城区迎峰度冬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省能源局关于需求响应专项方案和有序用电方案修编工作通知要求,为统筹推动年度保供稳价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全面
近年来,全国多地大力发展虚拟电厂,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相关企业深入布局。浙江是我国东部用电负荷中心之一,正加速发展虚拟电厂,聚合并调控零散负荷资源参与电网调峰,更好保障电力供应。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虚拟电厂在平衡电力供需、保障电力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于8月5
为贯彻国家、自治区关于电力保供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梧州市的电力运行调度和用电负荷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近日,经征求多部门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印发《2024年梧州市电力负荷管理预案》。该管理预案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结合梧州市的电力供需形势,
一、项目基本情况采购计划编号:2024NCZ002887项目编号:YQ-NCZ-2024094项目名称: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中心宁夏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国产化改造项目预算金额(元):940000.00最高限价(如有):94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个月。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
为贯彻落实“政府主导、电网组织、政企协同、用户实施”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需求侧管理工作和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提升负荷管理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我市成立了市、县两级负荷管理中心。负荷管理中心通过建立“战时+平时”工作,负荷数据日发布和预测、问题协调解决会商,联合走访客户和现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示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及以上工商业用户企业名单,涉及13558家电力用户。按照《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关于2025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能电力[2024]50号)要求,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10kV及以上工商业用户,其2025年全部工商业电量均
来源:《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引文:王向,谭显东,张成龙,等.近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分析及展望[J].中国电力,2024,57(10):199-207.编者按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反过来,经济发展是电力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力。科学认识电力与经济关系,是开
2024年10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1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5%;年累计用电量3623.9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07%。全省发电量27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7%;年累计发电量3137.2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80%。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10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27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7%。其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4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房地产业电力数据回升。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南方五省区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6%、7.7%、9.3%和7.3%。分省区看,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
国家能源局11月2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1月至10月,全社会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月20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4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房地产业电力数据回升。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南方五省区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6%、7.7%、9.3%和7.3%。分省区看,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2024年10月,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1.6,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31.6%,年均增长7.1%,同比增长3.8%。10月,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55.1,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55.1%,年均增长11.6%,同比增长5.1%。10月,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30.7,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30.7%,年均增长6.9%,同比增长2.4%,同比增速与
11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4〕37号)。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提升新能源占比,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11.7%,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达到10%以上。原文如下: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
1-10月,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182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17.24亿千瓦时,增长12.0%;第二产业用电1089.46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工业用电量1070.56亿千瓦时,增长5.9%;第三产业用电363.46亿千瓦时,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51.64亿千瓦时,增长14.6%。
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