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泉州城市配电网负荷上升,部分区域负荷密集;在制茶业发达的部分农村地区,负荷呈现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特征。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等资源迅猛增长,潮流双向流动的不确定性提高,配电网运行管控面临新的挑战。泉州供电公司通过低压柔性直流技术构建交直流混合配电台区,探索解决配电网常见问题,促进台区互济互备和新能源消纳,进一步提升配电网供电质量。
交直流线路并联
助力台区末端低电压治理
丰州蔬菜基地位于南安市丰州镇楼下村。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当地农业生产用电负荷持续增高。由于配电距离较长、导线线径细,在灌溉集中时段,台区末端负荷集中,造成低电压。
解决配网台区低电压问题,通常会采用新增配电台区、更换配电导线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增设调压器及无功补偿装置应急治理。新增、改造台区可从根本上优化配网结构,但是成本较高,同时也受实际环境等条件限制。而增设传统调压器及无功补偿装置等应急治理方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配电距离长、供电线径细、功率因数低导致的低电压问题。对于丰州蔬菜基地来说,如果按传统方式改造台区需要花费60多万元,改造周期则超过1个月。
2021年11月,泉州供电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及运维人员勘查丰州蔬菜基地台区,汇总台区线路拓扑图以及负荷分布等信息,试点应用低压柔性直流技术开展改造。“该台区容量315千伏安,配电台区变压器容量足够,变压器出线侧电压稳定,线路最大供电半径是900米。”泉州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万保忠说,“我们提出在原有低压配电线路基础上增加直流线路,交直流并联,利用低压柔性直流技术解决低电压问题。”
相较于交流配电,直流配电具备输送容量大、电能质量高等优势。针对该台区现状,泉州供电公司在台区低压配电线路前端安装整流设备,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通过直流线路输送电能至台区末端;在台区末端低电压集中点利用逆变设备,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进行输出。2021年11月26日改造完成后,该台区末端用户侧电压从180伏提升至217伏。
目前,泉州供电公司在楼下村试点台区改造的基础上,在春节返乡人员集中的台区、城中村台区等推广应用低压柔性直流技术开展改造,解决部分低电压台区改造中存在的投资高、改造慢等问题,快速提升农村地区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台区柔性互济
提升配网灵活调节能力
2021年12月29日,泉州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台区经理江剑煌和该公司柔直技术专业人员来到泉州古城老城区,检查府文庙广场、中山旅游街、老城金鱼巷的3个台区运行情况。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台区负荷平衡良好,电能质量稳定。
“府文庙区域主要涉及6个配电台区,其中既有轻载的广场配电变压器,也有为居民区供电的配电变压器,还有负荷变化较多的沿街配电变压器。”江剑煌介绍,这些台区用电高峰时段不同,用电负荷处于区域密集但不均衡状态,季节性和周期性较为明显。
针对府文庙区域供电特点,泉州供电公司技术人员提出,如果能让这些不同负荷特征的相邻台区互动起来,在某个台区用电高峰时,由其他处于非用电高峰时段的台区提供支援,既能节约增容布点投资,又能够避免停电改造。
沿着这个思路,泉州供电公司依托低压柔性直流技术提出低压台区柔性互济方案,针对6个台区的负荷特性差异,在台区线路的合适节点加装柔性互济设备,敷设直流专用线路,灵活调节电流的流向和流量,实现邻近台区间电力交换、互济互备。
目前,府文庙多样性负荷台区柔性互济技术试点还未完工,全部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区域内居民客户电压合格率100%,0.4千伏客户不受上级10千伏线路停电影响。这种方式适应负荷多样化发展趋势,整体提升配网的灵活调节能力和负荷承载能力,既保障了居民、商圈、景点的可靠供电,还能支撑充电桩多点分布安装。
源网荷储统一管控
服务新能源消纳
针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易造成电网波动等问题,泉州供电公司推出基于低压柔直技术的解决方案,实现系统集中储能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电力集中消纳。
该方案配置储能,通过交直流混配柔直技术、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及宽带电力线载波(HPLC)模块,做到台区全设备可观可测可控,协同控制和统一管理光伏发电设备、充电桩、储能等直流负荷,对不同台区内的可调节源、网、荷、储资源进行并网、离网统一管控,实现微电网“自平衡、自调节、自管理”。
2021年10月,泉州供电公司选取石狮市永安镇沙堤村等三个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的区域,试点开展微电网示范建设,探索增量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就近接入解决方案。
截至2021年年底,示范建设试点之一的沙堤村已有171户居民利用自家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总容量724.8千瓦。该村14号公用变压器与11号、13号公用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在时间上存在互补特性。此前,每天8时至18时光伏发电出力较大的时段,分布式光伏接入较多的11号、13号公用变压器最高向10千伏线路倒送134千瓦、160千瓦; 其间,14号公用变压器最大负荷为144千瓦。通过直流互联微电网,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分布式光伏进行智能投切,11号、13号公用变压器台区的光伏发电出力可就地为14号台区供电,剩余电量由储能系统储存,在提高新能源消纳率的同时降低光伏出力变化对电网的影响。
这三台公用变压器容量均为630千伏安,但14号变压器2021年的最大负载率为83.17%,负载较重;11号、13号公用变压器2021年的最大负载率分别为28.57%、28.1%,均为较轻载配电变压器。通过直流互联,11号、13号公用变压器可转供14号公用变压器部分负荷,均衡了变压器负载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6日,晋城市罗泉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861道庄线正式投入自适应智能型FA+五级接地保护+三级短路保护,成为全省首条集三者于一体的智能配电线路。早在2024年12月,国网山西电科院就针对性地开始了配网自适应的验证研究,经过方案设计和论证,在2025年3月开始进行自适应智能型FA真型试验。实验为期一个
5月6日,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177号提案的复函中表示为促进农村户用光伏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局将加快出台《重庆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督促指导各区县尽快制定并公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服务指南,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在建项目监管;持续优化农村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6日,河南内乡县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运维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是河南锦冠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格是584.973万元。本次运维项目内容包括:内乡县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项目已建设完成110kV变电站2座,110kV输电线路16.59千米,10kV开闭所4座,10kV输电线路42千米;光伏电站
4月27日,作为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虚拟电厂注册,开启增量配电网转型发展新纪元。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控负荷,成功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实现传统配电业务与新兴能源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
电力市场设计和运营涉及电气、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电力市场设计需要跨学科的创新,电力市场建设需要全行业的共识。为填补学科之间知识的鸿沟,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特开设“电力市场小课堂”,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来源:走进电力市场作者:华南理工大学荆朝霞)
“导读:2025年4月的欧洲大停电震惊全球,作为高度智能化电网的代表性地区,AI为何在关键时刻未能预警?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当下资料进行推测,重在构建应用场景,尝试剖析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盲区与现实边界,探讨未来智能电网的优化方向,厘清技术与制度协同的出路。”(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2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与葡萄牙遭遇了欧洲近20年来最严重的全国性停电事故,5000万人陷入黑暗,交通瘫痪、医疗停摆、社会秩序一度混乱。这场持续近20小时的大停电不仅暴露了西班牙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敲响警钟。一、西班牙电力系统的现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脆弱性并存西班牙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年来,重庆会同四川深化川渝特高压交流环网论证,与新疆共同推动疆电(南疆)送电川渝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会同西藏、贵州、陕西提前谋划“藏电入渝”输电通道及渝黔、渝陕直流背靠背工程,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重庆将力争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新能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工作部署要求,推动“十四五”能源规划目标落实和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设,4月28日,江苏能源监管办赴镇江开展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和电网规划发展情况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镇江上党50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等现场,实地查看相关项目建设进展,在
4月29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与江苏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苏发改规发〔2025〕2号),通过优化上网模式、简化备案流程、保障接网消纳、规范整村开发、强化安全管理,多维度破解分布式光伏发展痛点,为企业、投资者及从业者注入信心。上网模式
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围绕国家所需、南网所能、未来所向,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撑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在这里,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破土而出,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不断明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逐步成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大力发展虚拟电厂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水平——《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袁伟凡鹏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不断明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逐步成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重
近日,为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督导晋中、吕梁区域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山西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了2025年一季度配网运行分析会。会议肯定了国网吕梁、晋中公司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试点推进光伏柔性控制,偏远地区光储微电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配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为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督导晋中、吕梁区域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山西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了2025年一季度配网运行分析会。会议肯定了国网吕梁、晋中公司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试点推进光伏柔性控制,偏远地区光储微电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配电网建设
近日,为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督导晋中、吕梁区域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山西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了2025年一季度配网运行分析会。会议肯定了国网吕梁、晋中公司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试点推进光伏柔性控制,偏远地区光储微电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配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
近日,为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督导晋中、吕梁区域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山西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了2025年一季度配网运行分析会。会议肯定了国网吕梁、晋中公司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试点推进光伏柔性控制,偏远地区光储微电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配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3日,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重新招标)(第二次)流标公示,流标原因为“截止开标时间止,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不足三家,本次招标失败,招标人将依法重新组织招标”。根据招标公告,本次朝阳园区、郭坑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电网投资共约4.44亿元,其中:2
编者按柔性多状态开关(softopenpoint,SOP)因其控制灵活性高、响应速度快、动作成本低等特征,在配电网的潮流优化、馈线均衡、改善电压分布等起到重要作用配电网中柔性多状态开关控制主要是功率调控和电压调控,在配电网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中国电力》2025年第1期刊发了刘文军等撰写的《新能
编者按配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平台,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ors,DGs)的大规模接入加剧了配电网运行状态的波动,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智能软开关(softopenpoint,SOP)为代表的柔性互联装置,逐步接入配
4月7日,广东阳江三山岛500千伏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全面开工,这是我国首个海陆一体送出工程,将广东阳江三山岛的海上风电源源不断送往粤港澳大湾区。据介绍,该工程起于广东阳江三山岛风电场,止于广东江门,线路总长293公里,其中,海底电缆长115公里、陆上输电线路为178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03亿元
4月7日,南方电网在粤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陈敏,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毅出席会议。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主持会议。王伟中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对项目
4月7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在粤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获悉,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仍将保持在粤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全力支撑广东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作为服务经济大省的能源“顶梁柱”,南方电网公司当前正以“三加快”战略布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建设,加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正式动工建设。据国网浙江电力消息,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其也是中国能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x2014;#x2014;甘肃-浙江#xB1;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
1月15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贺之渊同志被授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度科技人物奖。贺之渊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深感科技创新的责任更加重大。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无人区’,
如何挖掘资源禀赋,推动形成南方电网独有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如何强化“电算协同”,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互动提供强大支持?在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上,南方电网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发展与布局。本版将持续推出系列主旨演
晨光初照,雄安新区在朝阳的轻抚下渐渐苏醒。在起步区的城市公园内,市民们可以在太阳能长椅上休息,或在以《富春山居图》为灵感设计的变电站前晨练,享受着科技与自然的共融;在白洋淀附近的乡村,智能农业技术让农田焕发活力,村民们在不经意间已用上了融合光伏和智能微网技术的能源系统,体验着创新
10月25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陆上工程)项目获批复,意味着继三峡如东海上风电、青洲五/七海上风电之后,国内又一个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站在近海资源逐渐饱和、远海风电开发比例大幅上升、国家深远海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的当下,除了机组大型化、深远海船舶装备等一
我国第一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诞生于2010年,距今已经14年。发展至今,我国也已跃升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第一,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亨通集团在电力传输、海洋能源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日前举办的CWP2024展会上,亨通电力产业集团(以下简称
上海SNEC第九届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大会暨展览会9月25日启幕,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以“光储柔直助力双碳”为主题精彩亮相,带来多款明星产品,并推出多项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主动构网精益存储为储能保驾护航新能源公司创新型组串式构网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融合先进的储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