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正文

GGII:2022年2月氢电产业月报

2022-03-08 10:26来源:新产业智库关键词:氢电产业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2年2月,虎年新春,氢能产业迎来开门红:北京冬奥会创造国际运动赛事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最大、车型数量最多的历史记录,氢车示范备受世人瞩目。氢能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氨)、氢电耦合等氢储能示范应用,制氢储能示范进入提速期。地方层次,广东省发布全国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从氢气供应及降本两个维度助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此外,百亿级氢电产业链投资项目签约,百万吨氢能冶金示范项目、十万吨级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项目可研、万吨级液氢工厂项目开工。同时,燃料电池产业投资热度不减,亿华通正式冲击港股IPO,爱德曼氢能在2月份成功完成数亿元的融资。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遴选出2月份氢电产业的影响力事件,并一一进行分析。

1、全球最大规模,1000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穿梭、服务北京冬奥场馆!

事件回放:“双碳”大目标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其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全部赛时保障车辆中占比84.9%,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表现亮眼:根据冬奥会组委会数据,本届冬奥会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30多个加氢站。车型包括氢燃料电池大巴、氢燃料电池小轿车、氢燃料电池特种车如雪蜡车等。

GGII分析:

北京冬奥会按照“平原用电、山地用氢”的原则,主要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凸显燃料电池汽车耐低温和长续航的优势。

服务京张冬奥会的820辆燃料电池客车由福田欧辉(515辆)、宇通客车(185辆)、吉利星际客车(80辆)、中通客车(40辆)等车企提供。

丰田汽车作为官方汽车赞助商,为本届冬奥会提供了24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107辆柯斯达氢擎中巴车和140辆第二代MIRAI乘用车。其中,柯斯达氢擎由丰田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负责研发,在四川一汽丰田进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田欧辉的515辆氢燃料电池客车中,有212辆是丰田、福田、亿华通三方合作的成果,电堆由丰田提供,亿华通集成燃料电池系统。

此外,北京冬奥会赛事保障车中还包含了福田智蓝汽车4.5T氢燃料电池物流车、中国重汽黄河牌氢燃料电池雪蜡车等专用车车型。

作为对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参与示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分别为3辆和196辆,而本次北京冬奥会超过了1067辆(国产820辆+丰田247辆),创造了国际运动赛事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最大、车型数量最多的历史记录。

GGII认为,北京冬奥会上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品牌进行集中示范,与行业标杆丰田汽车同台竞技,是对国产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汽车厂商的一次考验,同时凸显了近年来国产燃料电池技术进步,头部企业对自身产品实力的信心。冬奥会示范是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好的代言,氢燃料电池汽车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了解及认可,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推广。

2、两部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氢氨储能

事件回放: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氢储能方面的相关内容如下:

Ø 技术方面,推动氢(氨)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氨)、氢电耦合等氢储能示范应用。

Ø 应用方面,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配合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研究新型储能的配置技术、合理规模和运行方式,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

Ø 政策方面,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安全相关标准,创新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标准体系重点方向。其中,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包括氢(氨)储能等创新储能技术标准。

GGII分析:

氢储能具备容量大、储能时间长、可跨季节储能等优势,可与电化学储能形成互补,在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强制配套储能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氢燃料电池发电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氢储能仍处于商业化的初期示范阶段,国内已经建成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制氢储能项目屈指可数,安徽六安1MW分布式氢能综合利用站电网调峰示范项目是主要代表,由国网安徽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由中电新源(怀安)储能电站有限公司推进的张家口200MW/800MWh氢储能项目,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大的氢储能发电项目,预计于2023年完全投入运行。

项目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削峰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技术、金属固态储氢技术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多种氢能技术,该项目落地标志着我国氢能在大规模储能调峰应用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氢储能与可再生能源装机紧密相关,未来有望与锂电储能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一道,助力中国电力结构的清洁化转型,同时成为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3、总投资最高188亿,粤水电与兴邦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内蒙乌海建设氢电产业链

事件回放:2月15日,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与内蒙古乌海市政府、江苏兴邦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将乌海市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产业基地。氢电发展规划将紧扣一体化、高标准分三年完成整体产业链落地,预计总投资168~188亿元,形成1万台(套)氢燃料电池模组、氢燃料电池重卡和公交环卫车辆等应用,并形成满足1万台氢燃料电池车辆所需制氢、加氢供给服务能力。项目推动光伏风能电站和电解水制氢耦合及规模化发展,逐步建立绿色、安全、高效的氢能供应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绿氢生产基地。

GGII分析:

粤水电是一家以水利水电和清洁能源发电及装备制造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在本次合作中,粤水电主要负责风电、光伏新能源及绿氢制储运加的投资、建设、运营。兴邦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老牌燃料电池企业,而乌海是国内重要的煤化工及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副产氢及风光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氢能发展基础。电力企业、燃料电池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构建氢电产业链,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其中电力企业是该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主要力量。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1年谋局绿氢的电力及能源建设企业有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电投、三峡集团、中广核、京能集团、明阳智慧、广投能源等。

氢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可再生电力发展协同互补,电力行业企业布局氢能,将在制氢储能发电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继中石化、中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之外的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4、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为757MW,同比增长128%

2月13日,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为757MW,同比增长128%,电堆出货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①2021年示范城市群落地,企业为保证及时交付进行大量备货;②2021年氢燃料电池电堆平均单堆功率显著提升。

1.jpg

2021年中国燃料电池电堆企业出货量TOP10厂商

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显示,2021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交强险上牌销量为1894辆,同比2020年(1497辆)增长27%。汽车销量增速与电堆出货量增速不太一致的原因主要有:①电堆出货到氢车上牌存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差;②单车系统装机功率明细提升,平均系统功率从2020年的52.KW提升至2021年的93.2KW,同比提升76.2%;③乐观预期下,以及出于规模化采购降本考虑的囤货因素。

2021年,上牌氢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功率水平在国家示范群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出现显著提升。分车型来看,2021年上牌燃料电池客车车型平均功率达到80KW左右,燃料电池重卡车型平均功率达到110KW左右。

2019-2021年上牌车型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功率变化(单位:KW)

2.jpg

5、总投资18.9亿,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正式开工

事件回放:2月15日,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未来,湛江钢铁在氢基竖炉的基础上,将利用南海地区光伏、风能配套上“光-电-氢”“风-电-氢”绿色能源,形成与钢铁冶金工艺相匹配的全循环、封闭的流程,产线碳排放较长流程降低90%以上,并通过碳捕集、森林碳汇等实现绿氢全流程零碳工厂。

GGII分析:

宝武集团是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2020年粗钢产量高达1.1529亿吨。钢铁企业是碳排放大户,作为龙头企业,宝武集团自2019年设立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来,逐步加大在氢能方面的布局。此次宝武将氢基竖炉为核心的氢冶金工艺确定为碳中和冶金技术的重要路径之一,为宝武后续自主集成并开发全氢冶炼技术积累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低碳冶金工艺技术,致力碳中和。除氢能冶金之外,宝武同时积极投身到氢能产业园、加氢站建设、氢能重卡示范等氢能应用场景的开发。

据GGII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以中国宝武、河钢集团、晋城钢铁、太钢集团、建龙集团、泰山钢铁、鞍钢股份、荣程钢铁、武汉钢铁等为代表的9大钢铁企业已经在加氢站、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运营、氢能冶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钢铁企业成为工业领域“减碳加氢”的先锋。

6、2021年全球新建加氢站数量创新高,中国保有量及新增量双双第一

事件回放:2月1日,海外研究机构LBST旗下加氢站信息平台H2stations.org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有142座加氢站新投入运营,创造历史新高(2020年新增数量为107座)。其中,亚洲新增89座(不完全统计),欧洲新增37座加氢站,北美新增13座。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685座加氢站,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有228座加氢站,德国以101座位居第一,法国以41座排名第二,其次为英国(19座)、瑞士(12座)和荷兰(11座)。

据H2stations.org统计,截至2021年亚洲共有363座加氢站,其中日本159座,韩国有95座。报告涉及中国加氢站的数据严重失真,统计不完整,总共仅收录了105座。从新增数量来看,韩国2021年新增36座加氢站,加氢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此外,北美共有86座加氢站,其中大多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60座,占比70%),2021年新增加氢站数量为11座,从全球来看其加氢基础设施发展偏慢。

GGII分析:H2stations.org统计的海外加氢站数据可信度相对较高,具备一定参考价值,但中国部分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根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1年底中国共建成加氢站207座,其中当年新增数量达到100座,新增数量远超排名第二的韩国(36座),位列全球第一。

一个地区加氢站保有量和新增数量是评估该地区氢电产业发展热度的重要指标。从保有量看,2021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加氢站最多的国家(207座),与日本(159座)、德国(101座)、韩国(95座)、北美(86座)成为全球氢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从2021年新增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氢电产业发展的火车头,韩国紧随其后,而德国、北美、日本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7、广东《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布

事件回放:2月28日,广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地方标准意见的函。《规范》指出,本文件适用于水电解制氢工艺的氢能汽车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氢气制备、输送、压缩、储存、加注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要求。文件同时指出,该标准不适用天然气、甲醇、焦炉煤气、水煤气等为原料制氢加氢一体站。

GGII分析:

制氢加氢一体站具有制氢灵活度高、免运输、设备集成度高、安全性高、 应急性强等特点,有效避免现有外供氢式加氢站存在成本高、供氢效率低、安全隐患等问题。然而,制氢加氢一体化建设在法规层面尚未有统一、完善、连贯的标准,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制氢必须在化工园区内进行,这限制了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发展,也导致了储运氢的便捷性缺失。

作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广东省以佛山市为龙头,率先打破政策瓶颈,在氢气供应方面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2019年7月1日,中国石化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正式建成,这是全国首座集油、氢、电能源供给及连锁便利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网点。2021年7月28日,由佛燃能源投资建设的南庄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启动试运行,这是国内首个站内天然气制氢加氢一体站,站内天然气制氢能力为5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能力为50标方/小时,日制氢加氢能力达到1100公斤。

GGII分析认为,广东氢能产业发展近年来受到氢气供给不足和氢气价格过高的限制,随着广东省《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的发布,在政策标准层面解决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运营规范的难题,推动广东氢能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并有望向全国进一步推广。

8、氢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爱德曼氢能完成超4亿元B轮系列融资

事件回放:2月25日,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曼氢能”)对外披露,B轮系列融资宣告全部完成,本轮系列融资合计金额超4亿元,由元禾重元和华控基金领投,跟投方包括诚鼎基金、麟盛科技、兴产基金、台州资管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平台和政府产业基金,由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担任资本顾问。

GGII分析:

2021年以来,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投资方兴未艾。现代汽车、Hexagon Purus、博世(中国)、丰田汽车、弗吉亚(中国)、康明斯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落地氢能业务,投资布局领域涉及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瓶、电解水制氢设备、催化剂等产业链环节,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120亿元。

国内氢电企业融资方面,头部企业均在积极推动IPO用于产品研发和充实公司资金实力。重塑集团首次冲刺IPO,亿华通正在进行港股二次上市,东岳未来氢能、国富氢能、捷氢科技、氢璞创能纷纷进入券商辅导阶段,飞驰科技、国鸿氢能正在开展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准备工作,鸿基创能、未势能源、新源动力、东方氢能等均在推进IPO。值得一提的是,清能股份子公司HyzonMotors通过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融资6亿美元。在香港或海外上市,成为国内氢电企业上市融资的另一个选择。

燃料电池产业技术门槛较高,在团队建设、产品研发、产能建设和下游示范推广方面对公司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尤其是行业普遍存在政府补贴发放慢及下游客户回款账期难题。目前,我国尚处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商业化初期,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融资是氢电企业生存的不二法门,而资本市场的看好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电产业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