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机场、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运输场站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全生命周期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既有码头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和新建码头环保设施建设使用。协同推进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源涵养区保护、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修复。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智能电网建设,积极推行无人机布线,在服务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和推进超高压、特高压直流电网工程建设中,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地和城镇村庄人口聚集区,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防辐射环境污染。
《规划》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作用。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持续推进“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加强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在优先避让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屋顶光伏建设,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用能领域电气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绿色能源强省、“一基地三示范区一枢纽”,到2025年,全省电力总装机1.5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达到86%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到46%。
原文如下: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绿美云南建设新征程,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更加浓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强调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明确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走在全国前列,是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开启绿美云南建设新征程的指导性文件。
目 录
第一章 开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新征程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第二节 总体要求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二章 争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
第一节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二节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第三节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第四节 构建绿色资源利用新格局
第三章 争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头兵
第一节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第二节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第三节 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第四节 提升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风险管控处置水平
第四章 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第一节 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监管体系
第三节 推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再上新台阶
第五章 争当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排头兵
第一节 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第二节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节 统筹防范自然生态环境风险
第六章 争当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排头兵
第一节 厚植生态文明思想文化
第二节 培育生态文明行为文化
第三节 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
第七章 争当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
第一节 优化生态文明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节 健全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
第三节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四节 构建现代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
第五节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第六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交流与合作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章 开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云南省谱写绿美云南建设新篇章、努力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固本强基的关键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把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转化为建设绿美云南的行动实践,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在全省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共为,为全省开启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2%,绿色能源电力装机、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等指标全国领先。持续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2015年下降14.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16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农业节水达2亿立方米以上。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24.72%,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三,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七。绿色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8%;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达83%,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并保持Ⅲ类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4%,九大高原湖泊劣Ⅴ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到1个,完成33条黑臭水体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81.2%和90%。
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建设绿美云南的施工蓝图,命名36个“美丽县城”,授牌27个“特色小镇”,建成3条美丽公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建成了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37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85个,国家森林城市6个、国家森林乡村235个。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685.6平方千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67平方米;建成海绵城市217平方千米。中国传统村落达708个,位居全国第二;106个传统村落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位居全国第一。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逐步牢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生态安全体系,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开展绿美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3.74亿亩)、覆盖率(65.04%)、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颁布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共为。创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5个,为弘扬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实施细则颁布施行。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十三五”期间争取到生态转移支付资金227.98亿元,年均递增20.3%。强化“一张蓝图管控”,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三线一单”。累计完成135项改革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加快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
二、正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差距和不足
对标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仍有较大差距和不足,亟需立足差距补短板、倒排时间抢进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高质量绿色发展还不充分。“后发展”和“欠发达”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发展路径严重依赖资源;工业结构偏重,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污染仍较突出,绿色产业化进程仍然面临诸多阻力和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未完全实现脱钩,局部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超出或者接近承载上限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尚未达到峰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出现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重开发、轻保护”情况依然存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
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差距明显。大气环境质量较全国排头尚有一定差距。地表水优良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在全国排名靠后;九大高原湖泊中仅泸沽湖、抚仙湖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杞麓湖尚未脱劣,异龙湖脱劣后出现反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重、覆盖范围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压力大,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和修复治理任务繁重。
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突出。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较低。高原臭氧发生机理不明且技术支撑不足,跨境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难度较大。部分历史遗留尾矿库问题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处理难度大,环境风险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压力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敏感,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部分物种种群处于濒危状态,抗干扰能力弱,一旦破坏,恢复和演替过程缓慢。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本底尚未摸清,投入不足,保护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外来物种入侵、口岸疫情疫病传入风险不断增大,入境动植物检疫监测和处置难度大,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风险防范任务重,生态安全面临挑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繁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仍需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市场体系不完善,投融资能力不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654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零碳园区等协同发展模式,对促进源网荷储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支持古雷石化基地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因地制宜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连续21年和7个任期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投运陇东—山东特高压等一批重点工程,充分释放电网在保供电、扩投资、促转型等方面的价值;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特高压直流、省间清洁能源、省
近日,国内权威机构赛迪顾问(CCID)发布业内首份《2024-2025中国电力模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华为电力模块登顶中国电力模块市场份额第一。AI时代,数据中心供配电加速向融合高密演进随着AIGC应用快速迭代,AI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激增,推动数据中心机柜功率密度大幅提升。智算中心
7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上榜。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
2025年上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各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7月16-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召开。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亨通携电力、通信、新材料领域全链路产品矩阵精彩亮相本次展会。在电力领域,亨通此次
7月11日,贵安供电局在新区供电辖区全面启动工业园区、居民小区“一户一表”改造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首个“零转供电”示范区。2024年,贵安供电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园区供电抄表到户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在贵安综合保税区率先推行企业装表到户,实现从“一园一表”到“一企一表”的升级突破,助力园
近日,国网宁波杭湾供电分公司顺利完成最后一条双回路线路的上线工作。至此,宁波前湾新区城区配电线路“全自动FA”实现100%覆盖,标志着配电网故障处置正式迈入“秒级自愈”时代。据悉,全自愈智能电网是指电网系统具备自主诊断、隔离故障并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通过先进的FA系统,电网可在故障发生时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人形机器人实际订单频繁出现,近期,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累计订单超300台。2025人形机器人规模起势,此前FigureAI、优必选机器人WalkerS1走进工厂“打工”,开启人形机器人工业级商用探索。特斯拉Optimus早在年初设定2025年产5000台的目标。而小鹏、小
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7月20日,内蒙古通过“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外送电量超7400亿千瓦时,达7459.2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超2.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亿吨,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自2016年8月内蒙古第1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
7月16日,随着220千伏成都空港新城变电站110千伏配套工程送电,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10项世运会保电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显著提升赛事期间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增强成都城市核心功能区与新兴增长极的能源保障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17日在成都举行。
7月11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首次在海拔3900米的西藏日喀则曲布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成功应用双分裂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国网湖北电力对机器人进行了适应性改造,提高电机负载冗余,并选用适应高原环境的电池及整体散热设计,以确保机器人在高海拔环境下正常工作。在作业中
7月20日,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以“产教聚能,职引未来”为主题,隆重举行媒体开放日暨2025校园开放周启动仪式,全面展示学校一年来的办学成果,旨在增进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认同,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市、县主流媒体及知名新媒体代表、合作企业和行业协
入夏以来,全国气温攀升,各地陆续进入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华润集团坚持服务大局,积极研究部署,压紧压实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安全管控,旗下华润电力、华润燃气等单位坚守保供一线,有力有序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华润电力周密部署、有序发力,统筹做好机组
文丨三峡小微作者丨雷海超韩强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我国多地高温闷热,局部地区温度超过40摄氏度。高温闷热天气导致能源消耗增多,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步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三峡集团各“风光”场站聚焦提升电力保供能力,以安全生产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近日,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中国大市场展现强大韧性,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
7月,广东天气进入“蒸笼模式”,电网全面进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战时”阶段。7月4日,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城中村“战时”保供八条核心举措(以下简称“八条核心举措”),以梳理整治城中村的供电薄弱环节、配齐配足驻点抢修人员和物资等手段,确保打赢城中村民生保供硬仗。建立高温联动应急响应机制“为
近日,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九局承建的云南省首个“橙光互补”示范项目#x2014;#x2014;云南玉溪新平漠沙13.5万千瓦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持续为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当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境内,光伏场区总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8日,云南省德宏州首座200MW/400MWh共享储能项目启动投运。该储能电站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工业园区,总投资约6亿元,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规划装机规模200MW/400MWh,本期包含40套5MW储能单元。储能电站通过新建1回220千伏线路接入德宏电网,构建起稳定可靠的电力传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大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答复文件明确,一是开展绿电直连。为支持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更好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
在新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清源科技扎根十余年,执着坚守,深度参与并见证当地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清源科技易捷大力神光伏支架解决方案及产品应用于新疆多个大型沙戈荒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12GW,为新疆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凭借安全可靠的产品品质、专业的服务体系以及高效的交付能力,
7月20日下午,云南省委组织部在昆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胡波宣读省委对昆钢干部的任职决定并提出工作要求。云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刘成志主持会议。胡波宣读云南省委的任职决定,钱永祥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
入夏以来,全国气温攀升,各地陆续进入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华润集团坚持服务大局,积极研究部署,压紧压实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安全管控,旗下华润电力、华润燃气等单位坚守保供一线,有力有序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华润电力周密部署、有序发力,统筹做好机组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6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排名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1、总发电量2025年6月,规上总发电量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内蒙古681.3亿千瓦时、广东省591.4亿千瓦时、江苏省505.5亿千瓦时、四川省504.7亿千瓦时、山东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7月17日,三峡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三峡能源云南弥勒西扩建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和塔筒设备采购(重新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三峡云南弥勒西扩建风电场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545MW,项目分为北区(规划装机容量128.75MW)、中区(规划装机容量225MW)、南区(规划装机容量191.25M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8日,运达股份云南楚雄风力发电机组装备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开工。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书记冯毅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勇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兴贵主持开工仪式。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书记冯毅在讲话中指出,运达风力发电机组装备
近日,《中共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方案》是南方电网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到2035年,力争培育25名左右大国工匠、25名左右央企工匠、300
7月16日,三峡新能源挂牌转让曲靖晶瑞新能源有限公司49%的股权,挂牌价0.0001万元。公告显示,该公司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晶澳太阳能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持股51%。据公开资料显示,曲靖晶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一座规模为135MW的光伏电站,几沃梁子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根
想象一下,在2780000种方案中,选择唯一一个最优解,有多难?近期,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通过了4轮次调电试运行和8轮次结算试运行,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它以区域为主体,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市场注册主体数量已超过22万个,涵盖煤电、核电、新能源、水电、气电等全部类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