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评论正文

民营大炼化一体化优势凸显

2022-06-02 08:2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渠沛然关键词:炼油炼化原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盛虹”)发布公告称,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料开车成功,标志着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也意味着盛虹炼化全产业链打通,为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再添“新丁”。

据悉,该项目投产后,不仅可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极大提升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的国产供给率,盛虹集团也将借此形成多元化产业链条“1+N”新格局,构建完成核心“大化工”原料平台体系,实现“油、煤、气”互供互补,为“延链”发展新能源材料提供丰富的“化工原料库”。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控成本、谋高端的大炼化竞争模式下,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势已开始凸显。但目前,炼化行业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转型与减碳任务繁重、炼油能力过剩等多重压力,应避免出现盲目转型、转型定位不清造成低端产能重复建设等问题。

手握“生存密码”

根据东方盛虹2021年年报,其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营收占到了总营收的近六成,在新能源、高性能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等三大方向布局成效显著。

“与传统燃料型炼油厂相比,大型民营炼化企业凭借成本及产业链优势深度构筑‘护城河’,产品不断走向精细化、高端化,炼化一体化优势已开始显现。”卓创资讯能源观察研究员赵梦瑶表示。

赵梦瑶认为,“炼”“化”结合能实现原油利用最大化。“单纯炼油不仅生产链条短,还存在产品单一、市场饱和等缺点,炼化一体则可降低生产成本、原料成本。如果生产链条向下延伸,炼厂便不必过分受制于生产原料。炼油环节自产自销的同时,还可实现自产自用。”

据招商银行研究院数据,在相同的工艺流程下,1000万吨/年炼厂的单吨完全操作成本比500万吨/年的炼厂低10%左右。在产能过剩、收入端溢价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装置规模大型化的降本作用对炼厂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炼厂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

“大型民营炼化企业投资积极性高、决策速度快且灵活,他们可根据油品和化工产品的盈利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灵活转化装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某资深从业人员说。

“炼化一体化使生产、销售的灵活性都大大增强,产出品目多样,可结合产品盈利、销售、库存水平及市场实时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路线,相当于掌握了‘生存密码’,不论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炼化企业的话语权都多了一分。”赵梦瑶补充说。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千万吨级大型炼厂数量将持续增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合计超6亿吨/年,有望占据行业总规模的六成以上,千万吨级别的加工能力将成为炼厂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市场角逐升级

赵梦瑶指出,华东、华南、东北三大区域是新型炼化一体化企业集中的地区,其中,沿海方便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在择址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恒力石化、浙石化、中科炼化等企业投产的项目均分布在这三大区域内,其他地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则多走传统炼厂转型改造路线。其中,华东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消费稳定,成为新建炼化企业的首选区域,而此次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将使华东地区炼化格局加速成型。

招商银行研究院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原料的自给自足,使得大型民营炼化企业能在内部消化中间化工品的景气波动,带来可观的成本优势和抗周期风险能力。“近年来,芳烃产业链下游集中度持续提升。掌握终端产能意味着企业能充分利用重整副产氢为烯烃提供裂解原料,同时不必担心PX外销问题,真正实现炼油-烯烃-芳烃三条主要产品线的一体化协同,产业链完整性优于传统炼厂。”

此外,大型民营炼化企业的装置工艺也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

上述研究报告指出,国营炼厂在原油进口及成品油赛道的先天优势无可比拟,高端产品的产学研基础和资金实力也十分雄厚。但大型民营炼化企业则在装置先进性和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上更胜一筹,而传统地炼的各类竞争要素均较为薄弱,全面整合已成最后的赶超机会。

“下一阶段,炼化行业国企和民企角力升级,传统地炼企业将持续艰难整合。国营炼厂和大型民营炼化企业将发挥各自特长,角逐市场。”上述资深从业人员说。

迎接多重挑战

目前,国内炼油企业仍面临库存高企、利润下滑、产能过剩等各种问题。今年3月以来,国内炼油产品供过于求,终端需求萎缩加剧。“‘减油增化’不再是一句口号,部分生产企业在二季度已付诸行动,降低汽柴油收率,提高化工品产出。”赵梦瑶表示。

“然而,当前炼化行业不仅存在汽柴油等基础炼油产品过剩的问题,芳烃、烯烃等基础化工品同样过剩。因此,未来炼化行业转型的方向不仅仅是‘减油增化’,更要将产业链继续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赵梦瑶说。

据了解,随着国内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高端材料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远高于基础化工品,石化产业的盈利增长点将由基础转向高端。“炼化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强化多学科、跨领域应用研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上述资深从业人员说。

同时,“双碳”目标下,不论是国营炼厂还是民营大型炼化企业,都面临自身产业链发展和减排降碳双重任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炼化企业要从全生命周期优化产业结构和用能形式,强化过程节能降碳。同时,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延伸,实现炼油向化工、材料转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