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金融碳基金评论正文

《绿金指引》定调ESG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

2022-06-09 11:19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关键词:ESG绿色金融双碳目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并且着重提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作为国际通行的投融资理念,是绿色金融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柱,银行保险机构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这就要求银行和保险业机构不断强化环境、社会、治理管理能力。

我院认为E(环境)S(社会)G(治理)企业评价标准是揭示金融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帮助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准则。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应以控制ESG风险为抓手 。

银行ESG存在的挑战

国内银行虽然在ESG实践方面起步较晚,但通过吸收消化西方披露标准与评级体系,结合国情积极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工商银行与Trucost于2017年即开展ESG评估的研究与指标建立,华夏银行目前已完成自建ESG评估体系,邮储银行则明确将ESG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各行均根据GRI与联交所ESG指引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针对ESG中的环境维度均阐明设置了相关绿色金融政策。但上述情况也反映出目前国内银行在ESG实践中存在着不足。

一是国内银行ESG披露与ESG评级指标体系要求尚存在改进空间。

以国际主流评级机构MSCI为例,MSCI所设置的ESG评级指标框架涉及了环境、社会、治理三大范畴(一级指标)的10项主题(二级指标)共37个关键议题(三级指标),而国内银行的ESG信息披露报告一般仅披露37个关键议题中的部分内容,或披露的完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银行可通过改善ESG表现及披露情况,提升自身评级。

二是国内银行ESG实践与国际领先银行实践相比仍有差距。

国际领先银行开展ESG实践时间较长,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ESG管理框架。国内银行的ESG实践依据中国实际国情开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际银行领先实践相比,在部分领域仍可进一步优化。例如在环境实践方面,国外领先银行都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要求设定了总体碳中和目标,与国际领先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设立明确碳中和总体目标及阶段进展披露等方面进度相对落后,尤其在减排目标、减排手段及资金投入、碳排放及环境效益的量化核算及信息披露上仍存在不小差距。在能力建设方面,相较于领先国际银行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数据库并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国内银行的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银行如何使用ESG指标

麦肯锡最新的全球ESG举措评估调研显示,83%的企业CEO和专业投资者预计ESG举措将在五年内带来更高的股东价值贡献。此外,人们对环境(E)和社会(S)类举措的长期估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对公司治理(G)类举措的估值。自2009年以来,全部受访者中,认为ESG报告标准和框架对解释ESG价值有所帮助的比例提高了15%。不过,当问及为何在评估竞争对手、供应商或主要资本市场时,未充分考虑ESG因素,最常见的解释是现有数据不足。

用MSCI的ESG打分指标为例。MSCI是知名的股票市场指数编制公司,其发布的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在MSCI的ESG指标中,环境议题下有一个主题分类是污染和废弃物。企业如何应对有毒的排放物和废弃材料,如何应对环境污染,是该项主题下的重要考察内容。应对预案不够充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评分会相应降低。而一般来说,此类企业未来发生污染事件,造成企业名誉和经营受损的风险相对较大。靠披露信息和是否污染的事件逻辑,银行仅能进行不精准的分类,而如果更进一步,银行用污染物排放治理的成本与该行业历史收益率进行检验,既可以在降低污染、增加企业成本的基本逻辑上令人信服,也能使企业运营成本及其打分更加精细化。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的调整,银行能够得到有效的行业污染物治理成本与该行业收益显著性的关系,从而回到企业,指导企业在污染排放治理上的运营实践。

定量分析各行业金融风险。要识别每个行业的ESG有效指标,解释金融风险,可以采用因果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式,并检验其显著性特征,这些分析方法在金融量化分析中是普遍采用的。银行可以使用行业专家提供的关键词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通过机器学习的知识图谱,链接到相关影响力节点、产业链节点、技术节点,从而构建对行业产生影响力的关键风险指标,从重要性、有效性、及时性三方面评估指标,对这些节点指标和收益率进行历史回测,从违约率体现显着性影响。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要求以及近期中央关于纠正运动式“减碳”的最新精神,银行机构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各种关系,实现ESG投资的绿色化、低碳化。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双碳”绿色项目,同时警惕运动式“减碳”可能带来的不当抽贷、断贷与资本撤出,保持金融系统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性。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用系统性思维来科学界定好“双碳”绿色项目范围,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让资金更有序且精准地流向“双碳”绿色项目。通过ESG分析科学理解“双碳”问题,全面把握“减碳”重点前提下,才能有的放矢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促发展、防风险,最终助力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

银行应加强ESG管理与披露

▪️提高董事会和高管层对ESG发展的重视

一是在公司董事会层面关注并认识到ESG对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高对ESG纳入本行管理的重视程度,凝聚业务部门及条线共识,筑牢ESG发展战略基础。

二是及时对外对内发布公司声明,向社会公众及全行上下传递本行重视ESG的战略意图,并从上至下引领ESG工作。

三是在董事会遴选过程中吸纳具有ESG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入,更专业地解决面临的ESG议题。

完善ESG治理机制与组织架构

一是建立健全ESG治理结构。为改善ESG治理水平,需要持续完善公司现有治理架构,优化董事会决策体系,董事会专业委员会需要承担ESG相关监督指导职责,可以通过将ESG治理职责融入现有专业委员会,或成立专门的ESG专业委员会等方式来实现。

二是构建ESG组织架构及相关工作机制。在ESG战略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产品结构,设立单独部门负责业务开展。

充分应用ESG工具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拓展ESG相关业务。在制定机构重大信贷政策、债券发行计划、资产购买计划中突出对ESG领域的重点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普惠金融,优化全行资产结构,提升业务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是建立ESG评价及风险管理机制。将ESG评价纳入核心业务流程,强化授信审批、贷后管理及风险缓释措施,根据客户的ESG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三是应用ESG挖掘并把握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业务机遇。针对本行业务及所在区域特征,优化指标体系和合规尽调清单,通过ESG指标权重的调整,对区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拓展银行客户群体,支持当地重点绿色项目和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运行。

加快推动ESG高质量披露

一是明确ESG信息披露的范围。参考国际ESG指标体系并结合自身业务实际设定相应的披露指标和标准,在公司年报中披露相关内容。

二是提升ESG披露质量。引导市场提升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市场透明度,支持高质量产业发展,同时强化银行内部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效率。

三是推动ESG信息披露实现与监管机构、股东、客户、供应链、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促进银行自身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培养银行社会责任,塑造银行品牌形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ESG查看更多>绿色金融查看更多>双碳目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