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云南:全面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加快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建设

2022-07-06 17:06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关键词:煤电火电灵活性改造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绿色能源产业

1、发展方向。以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电源布局,提升绿色能源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2、三年目标。到2024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5.6%左右,绿色能源装机达到1.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2%以上,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3、重点任务

(1)打造清洁能源基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国家水电基地建设,巩固水电开发利用优势,推动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托巴水电站按时投产,推进旭龙水电站开工建设,加快开展奔子栏、古水水电站前期工作,研究推进梯级水电扩机,提高水电调节能力和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新能源发展,建立省级统一管理的新能源重点项目库,强化统筹管理,分层分级开展资源市场化配置,做好林地、土地、生态环保、接入消纳等要素保障,加快新能源开发和配套接网工程建设。到2024年,力争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基地初具规模。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建设匹配产业发展、适应风光接入的开放互联主干网,开展智慧电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配置西电东送电力资源,推进区域电力枢纽建设。加强系统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发挥煤电机组托底保障及调峰备用作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积极发展储能产业,按照“能核尽核、能开尽开”原则,加快推动条件成熟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开工建设。加快新型储能发展,开展储能材料研发,推动新建新能源电源配套建设适当规模的电化学储能,支持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发展,鼓励采用共享式配建储能项目,推进以电化学等新型储能为主的产业链加快发展。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加快省内页岩气开发利用,支撑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页岩气产区管道与省内干支线管道联网,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和昭通页岩气开发,适时规划建设燃气发电项目,丰富电力供应和调峰调频能力。

(六)烟草产业

1、发展方向。全产业链重塑云南烟草产业新优势,建好烟草原料“第一车间”,提升优质烟叶和云产卷烟地位,推动云产卷烟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2、三年目标。云南卷烟品牌结构上移、形象升级、竞争力整体跃升。

3、重点任务

(1)巩固烟草“第一车间”核心优势。推进“951”(核心烟区900万亩、重点烟区500万亩、普通烟区100万亩)核心烟区建设工程,建立核心烟区稳定发展和烟农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推动烟叶生产技术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建设“烟叶+”烟区产业综合体,提升烟田高效利用水平。推广“公司+合作社+烟农”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推进种植规模化、烟农职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继续推进“2260”〔选择20个县(市、区),种植烤烟20万亩以上,提供60万担以上高端特色优质烟叶〕高端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布局K326、KRK26、NC系列等特色品种,力争烟叶调拨计划满足云南卷烟品牌发展需要。

(2)系统增强卷烟品牌竞争力。科学把握卷烟消费趋势和规律,围绕消费需求开展精益研发,创新加工工艺、配方技术、包装设计,提高卷烟品质与消费需求的适配性。推动企业完善涵盖技术研发、物资采供、生产制造、市场反馈、质量检测与事故处理的质量管控标准体系,持续改善和提高卷烟品质,赋能卷烟品牌升级。构建以品牌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聚焦高端突破,推动云南卷烟品牌结构优化、形象升级、价值提升。动态把握区域市场特点与消费差异,创新营销模式,实施精准营销,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

(3)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加快云南烟草商业科技研发中心、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等建设,构建联动融合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现代烟草科技创新平台。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优质特色烟叶品种选育、新特烟叶原料规模化开发、卷烟降焦减害综合技术、卷烟加工工艺升级、新型烟草制品、烟草配套产品等重点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力度。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覆盖农工商政各领域的一体化协同应用体系。深化卷烟生产全过程数据采集集成,探索数字驱动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七)新材料产业

1、发展方向。以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为主攻方向,重点实施产业锻长板、关键技术攻关、优势企业引育、特色园区打造、服务平台建设、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六大行动,做精贵金属新材料,做大新能源电池材料,做实化工等新材料。

2、三年目标。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实现新材料产业规模三倍增。

3、重点任务

(1)做精贵金属新材料。持续推进“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加快实施废汽车催化剂回收铂族金属项目,支持发展贵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蒸镀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加快发展新一代国六催化剂、丙烷/环己烷脱氢铂催化剂、工业废水处理催化剂等产品。

(2)培育新能源电池材料。积极引导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集聚发展,有序提升负极材料、电池集流体等生产供应和配套能力,补齐电解液、隔膜等材料短板。支持引进铝塑膜、电池结构件、补锂剂等电池细分领域材(辅)料生产项目。加快滇中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

(3)巩固提升锡基新材料。鼓励企业稳定提升全球锡矿资源采购及锡锭销售份额,加快发展锡基合金、锡焊料以及锡基电镀材料、锡基阻燃材料等新材料,鼓励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加快建设锡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

(4)促进钛基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氯化法钛白粉、氯化法钛渣、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鼓励开发多品种钛合金型号,重点发展高端钛合金锭、高品质大卷重宽幅钛带卷、低成本高强钛及钛合金(棒、管、丝及异型材)、高端海绵钛等新材料。

(5)做优光电子微电子材料。加快发展高纯锗单晶材料、光伏/光纤级锗材料、红外级锗材料等新材料,完善锗基材料产业体系。加快推进6英寸砷化镓单晶片,4英寸锑化镓单晶片,6英寸碳化硅单晶片,ITO靶材,半导体用高纯砷、铟及砷化锌等项目建设。

(6)引育做强化工等其他新材料。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液态金属、有机硅、橡胶等新材料产品。

(7)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围绕高纯金属、贵金属催化剂、第三代半导体及显示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等关键新材料技术,分类组织协同攻关,加快新材料研制、生产、验证及应用进程,高水平建成贵金属材料云南实验室。技术成熟度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纳入有关基础研究计划支持;技术成熟度处于小试、中试阶段的,纳入有关工程化产业化专项计划支持;技术成熟度处于产业化阶段的,加强产用衔接,加快应用产业化步伐。

(8)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以滇中新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禄丰产业园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为重点,引导重大项目和产业链关联项目向园区集聚,打造稀贵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产业品牌。加强园区内部协同创新,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战略联盟,构建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建设若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八)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方向。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建设生态为重点,支持资源挖掘、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打造基地、提升园区、培育产品、做优本土企业、招引领军企业、培养团队及打造平台,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支柱产业。

2、三年目标。到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600亿元,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产业生态逐步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3、重点任务

(1)推动三七等优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以全产业链发展三七产业为示范,引领带动天麻、石斛等云南特色优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引进和培育三七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鼓励建基地、建市场、建园区、建平台、建渠道,构建以原料基地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完善绿色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广产地趁鲜加工,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建设有机、绿色、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中药材市场交易全流程可追溯,加快文山三七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数字化改造。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支持引进战略合作者,盘活闲置药品批文。鼓励龙头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规模,并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为基础研发中药新药。

(2)加快疫苗产业发展。加强新型疫苗研发,突破疫苗分子设计、多联多价设计、新型疫苗佐剂等关键技术,推进预防重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领域新型疫苗研发,加快建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开放式研发体系。全力支持我省生物制品批签发实验室建设,以疫苗国际化供应为目标,提高批签发能力。支持新型疫苗研发生产、新冠mRNA疫苗及2价HPV疫苗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建设一批药用玻璃瓶、预灌封注射器等内包装材料、专用设备等产业链短板项目。支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打造疫苗产业集群。依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鼓励企业搭建贸易平台,推动疫苗“走出去”。重点做大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价HPV疫苗、新冠mRNA疫苗、4价流脑多糖结合疫苗、新冠灭活疫苗、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组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Hib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灭活Sabin株脊髓灰质炎四联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重组多价诺如病毒疫苗、重组甲乙肝联合疫苗等产品。力争到2024年,疫苗产业全产业链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

(3)培育重点产品。以药品临床价值和健康产品使用价值为导向,重点支持云南白药系列、血塞通系列、骨伤愈合系列、灯盏花系列、美洲大蠊系列、龙血竭系列等中药产品发展及二次开发。支持发展血液制品,依法依规发展细胞制品。重点培育防治重大疾病、纳入突破性治疗程序等方面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发展治疗恶性肿瘤小分子IDH1抑制剂、盐酸阿糖胞苷缬氨酸酯、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罗沙司他、依托考昔、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重点培育天麻系列、石斛系列、黄精系列、螺旋藻系列健康产品和功效护肤品系列。建立重点跟踪机制及“面对面”对接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常态化咨询服务,解决产品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构建产业发展生态。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完整链条,集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省内医药企业等优势资源,以新药发现、成药性评价、临床评价及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4个联合平台为核心,汇聚相关创新单元,形成创新合力。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建立从药物创新到成果转化、市场化运作的完整体系,实现多单位协同、多学科交叉研发,集中力量攻克重大难题、创制重大新药,贯通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打造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九)数字经济

1、发展方向。以数字赋能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抓手,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重点数字经济园区,大幅提高数字经济占比,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三年目标。到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60亿元,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取得突破,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3、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支持昆明、红河、大理等州(市),依托产业园区和优势企业,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智能终端制造、半导体材料和信创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数字产品服务业,充分利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支持企业开展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等数字产品的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云南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重点行业数字应用示范,积极引进国内软件重点企业在云南设立特色软件园,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软件产品。推动数字要素驱动发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数字内容与媒体发展,围绕网络销售、生活服务、社交娱乐,打造一批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示范平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火电灵活性改造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