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政策正文

浙江宁波: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链、超前谋划绿氢生产设施布局

2022-07-20 14:40来源: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关键词:绿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20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01号提案(关于相应加强节能减排及新能源建设的建议)的答复,其中就氢能方面给出建议:应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创建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区,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链布局,超前谋划绿氢生产设施布局。

详情如下:

对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01号提案(关于相应加强节能减排及新能源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建议内容: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镇海区地处宁波市东北部临海平地区域,受区域资源因素影响尚无规模化利用风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截至2020年镇海区化石能源占总发电量的95.57%(数据来自《宁波市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作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镇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跃上千亿台阶,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但在“双碳”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石化等重工业为主,石化园区企业需要大量蒸汽、电力及燃料等资源,未来发展新项目同样离不开大量能耗、环保指标的支持。虽已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行深度治理措施、投资大量生态工程、建立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等,但始终缺少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场景的建设。

二、能源消费总量大,清洁能源推动有待加强。镇海区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工业区县特点尤为明显。高能耗石化企业聚集,二级及以上化工企业较多;同时拥有宁波市内较大口径的燃煤电厂之一——镇海电厂,因此碳排量较大。推动清洁能源成为降低全社会碳排强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推进速度较缓,亟需以石化市场为导向,遍及各领域,逐步实现能源转型。

三、担忧投资大回报慢,售后服务没有保障。部分企业认为光伏电站、氢能综合利用等新能源项目初始投资大,且刚开始普及,所以保持观望态度。同时,光伏市场龙鱼混杂,部分企业担心光伏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针对该问题,一是用户需选择优质的安装服务商,二是要靠行业从业者自律,真正为客户服务,通过市场或其他手段删选优质服务商,淘汰劣迹服务商。

四、安全与低碳相互制约。因镇海存在大量二级及以上重要石化用户,该类企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更高,迫于对清洁能源供电稳定性的疑虑,他们更愿意优选稳定、可靠的传统电源。

为进一步加快碳达峰碳中和建设,提高企业能源供应保障,提出如下几点供参考的建议:

一、将我区率先打造成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石化园区是氢能资源丰富区域,特别是拥有大量蓝氢资源,其中镇海炼化、中金石化、四明化工拥有大量制氢装置,仅镇海炼化每小时就可生产55万标立方氢气,可为氢能综合利用的起步阶段提供资源保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尽快制定氢能产业实施细则。国家能源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被列为能源范畴,赋予了氢气能源的属性;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培养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氢能扶持政策和补贴的方式积极引进氢能相关企业,加快培育氢能产业人才,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快氢能汽车研制,并开展氢能汽车应用试点,建成氢能应用示范先行区;宁波市颁布了《宁波市人员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设立专项补贴资金,用于扶持加氢站建设、运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示范应用。我区可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积极引进氢能相关企业,加快培育氢能产业人才,并对加氢应用场景的管理细节做出要求,在大力发展氢能应用的同时有效提高氢能应用安全性。

(二)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创建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1.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链布局

一是加氢站。2021年宁波市首座加氢示范设施已建成投用(加氢能力500公斤/12小时),目前仅为镇海炼化内部2辆氢能通勤车使用,同时也在积极规划加氢站二期项目,新增4000kg/d充装供氢设施。未来我区需要加快研究布局加氢示范设施,分步推进供氢-加氢中心项目,依托石化园区氢能资源优势,建立多个加氢充装站,打造浙江省最大的供氢中心。

二是氢能燃料电池。近年来,在诸多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我国在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与国外还存一定的差距。我区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入国内先进技术及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结合甬江科创大走廊和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的科研实力,打破技术壁垒,降低氢能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加速集聚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科创高地基本形成,打造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活力镇海。

三是氢能场景建设。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我区应积极引导相关企业进入氢能场景,扩大氢能汽车市场,从而带动制氢、储氢、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区也应逐步引导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使用氢能汽车,培育氢能乘用车辆、重型卡车市场发展,共同推动形成集氢能科研、制造、生产、储运、应用一体的氢能产业链,引领打造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先行区。从远期考虑,石化企业应加快搭建氢能场景,用绿氢替代传统的煤、油制氢工艺,形成氢能综合利用的示范效应,达到节能降碳的终极目标。

2.超前谋划绿氢生产设施布局

我国是世界产氢第一大国,目前主要的制氢技术是化石能源制氢,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氢,该技术适用于小范围、小规模制氢,在目前并不常见。但研究机构认为,随着技术的突破,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应用。我区应当充分利用甬江科创走廊优势,全力推进氢能科创平台建设。与此同时,先行推进清洁供电业务,在招宝山、泥螺山以及杭甬复线一带沿岸利用滩涂资源,大力实施风能、光伏绿电项目;在万弓塘河沿岸,结合七个村庄拆迁区域,规划实施光伏建筑、光伏停车场等光伏设施,利用绿电生产绿氢。

二、进一步加大太阳能光伏的开发与建设

光伏发展是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应通过政策支持与引导对新建太阳能光伏电站的企业和建设单位以及后续维护单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据了解,企业安装光伏电站后,根据企业的综合情况,光伏用电电价可优惠至7-9折。另外多余电量可回馈社会,利国利民。

(一)乡镇街道、直属单位作表率,带头推动全区光伏高质量发展。各乡镇街道、各直属单位(包括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国资企业等)需积极响应,推动光伏高质量发展。一是调研所属场地例如建筑屋顶等是否符合建设光伏电站条件。二是在符合安装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光伏电站的建设,使用清洁能源。各相关单位需做好配合工作。

(二)全区企业紧跟而上,为双碳行动助力。各乡镇街道牵头,联络管辖区域内企业,宣传推动光伏建设,为双碳行动助力。一是调研现有企业是否符合光伏电站建设条件并实施,二是建议新投产的企业有条件的就投运光伏,为全区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助一份力。

(三)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项奖励机制。为更好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激励和导向作用,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水平,建议为光伏的高质量发展制定“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专项奖励考核实施方案”,对各乡镇街道、各相关单位的贡献程度进行奖惩。

三、打造区域企业节能交流平台

目前,企业内部由于长期的节能工作,节能潜力越来越难挖掘,技术瓶颈很难突破,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对企业节能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掌握节能技术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方案。

(一)组建节能降耗优秀人才队伍。由各企业抽调节能骨干力量,同时适当的引入行业内领军外部力量,组建节能讨论小组。借助团队成员的特长,使用互帮互助的形式,凝聚智慧并开拓思路,形成最强节能合力,用团队的力量解决区内企业的问题。对节能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以及节能小组实行奖励。

(二)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不断提升人员解决节能问题的能力。建立相应行业沟通平台,小组成员间以定期或不定期形式,分享节能经验和技术,对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节能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建立与节能方面成果突出的高等院校和节能机构的联络沟通机制,借助高校的深厚理论基础和科技前沿力量,以及专业机构对专业领域研究精通的特点,定期邀请专家和学者进行先进技术、优秀成果和先进工具使用的交流,不断提升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先进节能技术与企业资料库。对于有实绩的先进节能技术和相关企业,逐步建立参考的数据库。便于在相类似案例时,企业更容易查询到相关成熟技术,也便于经验的累积与推广。

(四)利用区域或园区优势,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以区域或园区的形式,考虑规划整体能源布局、公用工程、原辅物料的移动和废弃物的处理。在研究可行的条件下用部分高热值的尾气取代企业的部分燃烧天然气,企业间余热资源的相互利用,建设不同等级的蒸汽管网减少浪费,利用废弃物产生蒸汽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形成区域效应,助力全区能源“双控”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智慧电网及能源储存设备的投入与支持。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强化智慧电网建设提高对电网冲击的应对能力。鼓励企业分批次阶梯用电,并加强储能设备建设,提高企业用电安全,合理化用电时间不平衡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电网稳定性和扛冲击能力为未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供有利基础条件。

五、根据企业规模、能耗和盈利能力阶梯式实施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有规划的针对高利润、高能耗企业优先进行改造,对盈利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给与足够的缓冲期,减小对企业的日常经营造成的影响。同时加强对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企业的扶持力度;后续对于有能力但拒不响应号召的企业给与政策或其他方面的限制。

六、支持本地通用型节能设备生产研发及应用。针对本地研发生产节能减排设备或在能耗领域有显著减低的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政策支持。同时,对推广节能减排方案或设备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服务机构给与奖励。

七、建立节能减排设备支持名录,对已经经过实验确实对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的设备建立支持名录。对采购名录内设备并有效投入使用的企业给与支持。不仅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同时加强针对性。

八、坚持镇海区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计划,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力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答复意见:

吴稼树、袁锡乔、洪波、李强平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相应加强节能减排及新能源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我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把节能降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按照“控制能耗增量,减少能耗存量,做大经济总量”的要求,积极开展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区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2021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293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1.1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8%;全区光伏总装机容量241.2MW,年度发电量2.86亿度,折合8.12万吨标煤。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发展氢能产业。中科院材料所杨钧团队研制的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已实现百千瓦级产业化应用;材料所氢能材料与应用系统技术实验室通过对电解液的调控,将海水电解制氢稳定性提升了5倍。积极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建成城区内首座—镇海炼化加氢示范站,日加氢能力500kg,并购置宁波市内首批也是目前唯一的2辆氢燃料客车。该批车辆已成功运行近8个月,为我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积累一定经验。

二是全力推进光伏开发利用。多次召开光伏项目推进会,大力推广光伏自投自建、第三方投资、共享光伏等多种商业模式,同时主动对接国内优质光伏建设企业,全面提升全区光伏建设水平。推出光伏结算托收平台“阳光掌柜”服务,实现光伏结算业务流程化、电费回收自动化,为光伏用户提供智能、安全、精准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

三是着力推进全区节能降耗。出台《镇海区重点企业(行业)能效提升促进节能降碳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诊断,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企业采取有序用电、差别电价、用能预算管理等措施予以限制。积极推进节能改造,发文公布2022年度镇海区第一批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计划65个。

四是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打造并运用图数一体、在线交互、人工智能的可视化平台“网上电网”,现已全面进入实用化工作阶段,极大提高了负荷管控能力建设工作效率。迭代完善基本负荷、响应负荷、可控负荷和应急负荷“四张清单”,稳步推进源荷互动响应机制建设。逐户走访推进,今年6月底前完成118家企业、12万千瓦的工业用户分路负控改造接入,37家建筑楼宇中央空调负荷柔性调节建设设备安装接入,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和民生用电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向上沟通探索应用场景。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建议,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积极探索加氢应用场景。同时根据省、市加氢站规划,在国省道、城区、水路港区、物流园区等区域统筹谋划布局含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站。

二是大力推进光伏开发利用。聚焦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厂房等,建设一批光伏示范项目,引导小微企业园实施屋顶光伏。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规模应用,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5万千瓦。提升供电公司光伏并网服务水平,主动跟踪服务,提供从业务受理、现场查勘、并网发电、电能计量和电费结算的“一条龙”便捷服务,支撑全区光伏项目快速并网发电。

三是加大新能源科技研发投入。聚焦太阳能光伏电池、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电化学储能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碳中和科技创新重大专项1项以上。聚焦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技术研究方向,积极申报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推广使用先进通用节能降碳技术产品。

四是全面推进节能增效降碳。强化节能目标考核机制。落实差异化考核方案,督促各镇(街道)、石化区和重点用能单位加大节能降碳力度。按省市能源局部署,深化重点用能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对标国家能效标杆水平,以年综合能源消费3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充分挖掘重大技改、清洁生产项目节能量,2022年计划完成节能项目40个,确保腾出用能空间8万吨标煤。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五是持续完善智能电网。今年重点开展2座重载变电站负载转供工程,实施16个10千伏非标网架优化工程,目标年底配网网架标准化率达到85%,负荷可转供比例达77%。优化有源配电网运维模式,构建有源配电网的差异化、数智化运维模式,推进机器代人,形成智能驱动、数字赋能、技术革新的配网体系,力争年底有效覆盖率提升至90%。

六是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和人才推荐。设计并发布节能技术征求表与人才征求表,收集各企业对于节能技术与相应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反馈情况,邀请专家带节能技术进企业,开展线下技术交流诊断推广和人才推荐活动。同时建立企业间信息沟通平台,分享节能经验和技术。联合宁波节能协会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节能专家队伍建设,形成行业专家队伍,发挥各行业相关专家的优势技术能力和经验,增强镇海区企业专家队伍。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28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氢查看更多>加氢站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