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2-08-18 10:03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风电技术海上风电并网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在土地开发、成本消纳和风能利用方面有更显著的优势。随着近海资源的开发,风电资源好的远海风电得到越来越多重视,海上风电呈现出中远海、大机组、大规模集中开发的特点,对海上风电的并网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国网江苏电科院继保自动化技术中心副主任 李鹏
2022年8月11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二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聚焦海上风电技术降本、深海探索、自研自主、产业融合、迈向国际等主题话题,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
以下为发言重点摘要: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达26.7GW。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在土地开发、成本消纳和风能利用方面有更显著的优势。随着近海资源的开发,风电资源好的远海风电得到越来越多重视,海上风电呈现出中远海、大机组、大规模集中开发的特点,对海上风电的并网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总结看来,目前海上风电的送出主要是高压交流送出、柔性直流送出,以及采用柔性直流组网的方式,还有柔性低频输电、柔性直流组网、全直流海上风电组网等并网技术也在进行一些探索。
目前,通过高压交流并网还是主要的并网方式,它的技术简单,也比较成熟,另外升压站成本比较低,但是由于电缆的电容效应,在远距离输送的时候,充电电流会对输送能量和输送距离造成很大限制,而且远距离输送的时候还有过电压问题,需配置静态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
第二个主流技术就是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的并网技术,就是在海上通过风电场出来的交流电,汇集升压之后,进入海上的换流站,通过柔性直流输送,然后接到陆上的交流电网进行消纳。
当前,考虑初始投资成本、年维护成本、年损耗费用等因素,在大规模、远海岸风电送出方面,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较高压交流更具优势。
接下来介绍一下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的关键设备。
首先是风电机组,目前的如东海上风电柔直工程中主要是用的鼠笼全功率和永磁直驱两种。柔性直流换流器是整个工程的核心设备,在高压大功率应用场合主要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它具备子模块串联,无动态均压问题;开关频率低,损耗低;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低等特优势。
另耗能装置是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的关键设备。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同样有故障穿越要求,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由于电压的降低,柔直送不出来,风电机组发的功率短时间内是保持不变的,这时大量的功率就只能累积在柔直系统的直流环节,很快就能产生过压,会引起换流器的闭锁。当前处理这个问题的主流方式是增加硬件电路,把多余的电给消耗掉。考虑到海上风电柔直应用需求,采用在陆上换流站直流侧配置耗能装置的方式,把盈余功率在直流侧消耗掉,不要累积在直流系统。
另外一个重要的设备就是控制保护系统,包括柔性直流的控制保护系统,以及一体化的监控系统。柔性直流保护系统主要完成对整个柔性直流部分的监视、运行控制和保护策略实现。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是实现海上风电场以及相关的升压站、柔直系统等于全部监控,提升海上风电运维的效率。
最后讲一讲海上风电并网的新技术研究。
低频交流输电是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变换(M3C)的交/交变频技术,主要一次设备有工频/低频变压器、低频线路、M3C换流阀等。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缩小电气距离,减小电缆中的充电电流。低频输电的输送距离现在可能是70到170公里左右的范围比较适合,当然也会有很多的应用前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另外还有全直流的海上风电的并网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在汇集环节,直流电缆取代交流电缆,损耗更低、单位面积传输容量更大,同时解决了交流电缆充电功率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在传输环节,全直流海上风电并网可以通过磁性设备的高频化来省去大容量工频变压器,进而降低设备和海上平台的尺寸、重量与投资造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校在研究通过二极管的引流来实现交融的直流变换,这样的话是把海上平台的重量、造价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还有通过组网多端直流,或者是多头直流组网的方式,来实现整个的海上风电的送出。
另外一个方面是海上风电并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这个主要是通过一些协调的控制,来实现整个直流和风场以及电网和风电机组的协调运行,增加储能配置来实现海上风电的可控可调,振荡抑制,吸收盈余功率实现故障穿越等。这些研究也都在开展,后面也需要实际的工程应用来检验效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9日-30日,由汕头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的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会上,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致辞表示,汕头纳入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的装机容量达3535万千瓦,未来开发潜力将超过6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
11月30日,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盛大召开。会上,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揭幕亮相。项目由拖动电机系统、五自由度液压加载系统、电网模拟系统、实时仿真系统、测控系统、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等十余个系统组成,可为超大容量的风电机组提供贴近实际工况的实验环境。该项目建成后将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金风科技成功入选,同时被江苏省发改委授予省级创新平台称号。平台揭牌仪式于金风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举行,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颜彦,大丰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房其勇,大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仇兆华,江苏
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陆上风电场项目的地形越来越复杂,项目场址的湍流流场与IEC61400-1标准中给定的湍流谱模型可能完全不同,这将使得风电机组的载荷及功率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本研究表明,在这类场址中,使用三维超声测风仪测风并配合专门的矢量算法程序,可以模拟出更符合实际的
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建设的引领者,中国电建所属山东电建一公司申报的《基于微电网技术的海上风电陆上升压站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评全球零碳城市企业领袖奖(铂金级)。创新应用了“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储能”的“零碳设计”理念,依托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陆上运维中心项目,开展了系列关键技
近日,来自美国怀俄明州的初创公司AirLoomEnergy获得了一笔400万美元的融资,以推动其首创的“轨道翼(trackandwings)”发电技术。这套设备在结构上由支架、轨道和翅膀组成。从下图可知,支架长度约25米,轨道在靠近支架顶部的位置,10米长的翅膀安装在轨道上,在风力的作用下沿轨道滑动,通过发电装
近日,运达股份牵头制定的T/ZZB0173-2017《双馈式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入选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首批“浙江标准”名单,这也是由省国资委推荐的唯一一项入选标准。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创建新型“浙江标准”体系,建立“浙江标准”标识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发
近日,随着最后一只风机叶片与轮毂平稳对接,龙源电力山西公司娑婆风电场国产BIM技术扩容工程首台风电机组吊装作业顺利完成,为项目如期投产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杜家村镇境内,规划装机容量49.95兆瓦,安装9台单机容量5.5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向电网输
近日,由中车株洲所自主设计开发的国内首台三边形桁架塔风电机组在河南民权顺利并网成功,为国内高塔架产品增加了新的解决方案。技术引领,步履不停此次吊装的三边形桁架塔风电机组采用了中车株洲所提高低风速区域风能利用率的桁架式超高塔技术。发电量相对于普通机型增加15%,基础建设成本降低30%左右
近日,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牵头制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防冰涂覆改造技术规程》等3项行业标准获国家能源局批复立项,填补国内风力发电行业相关标准空白。图为技术人员开展风机防冰线缆敷设针对高海拔、高湿度、低温度等环境
11月3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电设备分会主办、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机电耦合第二届技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电设备分会秘书长果岩,运达股份首席科学家叶杭冶,运达股份副总工程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力发电设备分会副理事长许国东等领导专家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自“粤电阳江海上风电”获悉,12月7日0时36分,由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下属青洲海上风电公司投资建设的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经过多日的持续奋斗,该项目首回路风机并网发电成功!图片来源:粤电阳江海上风电官微青洲一、二项目是国内首个批量化应用单
11月15日15时18分,中广核惠州港口二7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在陆上集控中心、220千伏海上升压站、66千伏集电线路先后完成带电后,随着52#、54#集电线路12台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徐徐转动,项目首批装机容量共计123兆瓦风机顺利并入广东电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并网发电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
2023年5月,电气风电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突破千万千瓦,连续8年中国海上新增装机量第1,实现中国海上风电里程碑突破。(点此跳转查看)知所从来,方明将往。与风同行十余载,电气风电千万千瓦的背后,是一个个里程碑式的项目积淀。本期我们将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说起,回望电气风电海上千万千瓦征程
欧洲正处于海上风能革命的边缘,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4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0-180GW。海上风电和潜在的海上风电电网技术都已准备就绪。因此,欧洲大陆现在必须紧急部署这些技术,不光需要追求部署的速度和规模,还需要确保有协调和整体性的实施办法。欧洲风能产业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史,
中广核惠州港口二海上风电场并网试验技术服务招标公告中广核惠州港口二PA、PB海上风电场项目工程场址位于惠州市惠东县港口镇附近海域,总装机容量为750MW,涉海面积约110.3km2,水深在32m~40m之间,距离陆地最近距离约22km。其中PA项目装机容量为450MW、PB项目装机容量为300MW。计划服务期限:2023年7
10月10日,运达股份发布公告,拟以全资控股的天祝云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武威天祝50MW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07亿元;拟以全资控股的滨州浩宇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滨州海上风电并网适应性检测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2.2亿元。
近日,南网科研院与广东电力设计院签订“三峡阳江青洲五、七海上风电场海缆集中送出工程系统研究及成套工作服务”项目合同。该项目是首个接入南方电网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工程,也是世界规模最大、首个±500千伏/2000兆瓦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工程。南网科研院充分发挥直流技术优势和工程经验,依托广东省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稳健前行开新局”专栏刊发通讯《福建海上风电建设跑出加速度》,内容显示:2021年,福建省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规模238万千瓦。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电力总装机达6983万千瓦,其中,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达到4047万千瓦,占比近58%。“十四五”末福建省海上风电并网发电规模有望超50
1月17日,从国网平潭供电公司获悉,全国首个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发电量已突破400万千瓦时,这也是国网平潭供电公司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再添新佳绩。据了解,该项目位于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的平潭海峡,项目总装机容量33.5兆瓦,
三峡能源阳江一至五期1700MW海上风电项目并网试验技术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在三峡能源阳江一至五期1700MW海上风电项目并网试验技术服务(招标编号:T211100130898)中,根据本项目评标委员会的推荐及招标人的决标意见,确定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本项目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自2022年1月
我国海上空间尤其是近岸资源比较稀缺,在当前产业现状和政策制度下,海上风电面临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董事长,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徐伟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
“近几年,海上风电产业迎来爆发期,但在海上风电场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各个不同阶段存在众多的风险,对于投资和建设方来说,有必要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将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上海电力大学新能源商业模式与风控研究中心主任司军艳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
“与国际相比,我国漂浮式风电目前存在五点技术发展挑战:一是码头与履带吊资源稀缺,无法适应15MW级大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与基础的集成需求;二是电价低,给国内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平价化带来进一步挑战;三是海上风速远低于欧洲深远海风速;四是建造与安装仍采用传统海工模式,无法适应未来规模化风场的建
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设计研究院项目经理王李吉做了《深远海复杂环境的基础设计与思考》演讲分享。他表示,我国海上风电场环境条件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着单机容
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贺小兵在大会上分享了《“海洋风电+”能源立体化融合开发解决方案》。他表示,我国海上风机大型化不断攀登新高度,今年预计批量交付的单机将均超过1
“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海上输电系统占到成本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大规模海上风能的高效汇集和经济送出,也是助力海上风电平价的关键之一。目前主流的海上风电汇集送出技术主要有工频交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两种,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是我国原创突破的一种新型高效经济的交流输电技术,是工频交流与直流输电
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产品平台总监楚峥在大会上分享了《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机遇与挑战》。他认为,深远海风电是必然发展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创新发展设计挑战
随着海上风电发展离岸越来越远,海上风机大型化,普通的风电润滑产品与传统的运维服务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行业需求。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大会上,埃克森美孚中国企业用户部风电行业高级技术经理赵晓东做
1986年5月,中国第一个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场在山东荣成建成,标志着我国风电进入产业化发展路径。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一步步缩小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时至今日,更是以3.76亿千瓦装机达成了从追跑到领跑,从比肩到超越的全球领先地位。这背后的支撑是国家坚定
2023年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会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做出了《国内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思考》主旨演讲。他指出,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讲,探索高质量发展必须先分析行业面临的问题,
2023年6月8-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迎风向海迈入深蓝第三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会上,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龙应斌做出了《平价海上风电建设要点与思考》主旨演讲。他指出,在践行双碳战略的进程中,中广核已经依托技术研发领先、前期开发优势、工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