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政策正文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全面执行煤炭集中高效清洁利用

2022-09-14 15:41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关键词:煤炭清洁供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符合起步区水环境、水生态特征的严格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红线管理,科学核算起步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主导产业类型、水基础设施能力、水效标准。建立水资源预警长效机制,制定预警管理办法,搭建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平台。严格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格用水计划管理,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实行常规水和再生水取水许可制度,从严控制新增取水审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增自备井。加大水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取水、超计划用水等行为。

创新水资源高效利用体制机制。开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等适水评价。积极搭建水资源管理平台,推动水资源管理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水资源统筹谋划、系统保障和精细管控。探索开展水权、排污权交易,用好财税杠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建立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探索设置分行业用水效率准入门槛,从源头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

第五章 面向未来 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创新作为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动力,高效集聚创新要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走出一条科技资源汇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顺畅的发展之路。

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实力

积极布局建设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加快提升技术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水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科技创新之区。

对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高端创新要素导入,建立完善重大科技创新接续转化机制,推动实施创新引导工程,通过项目引进、场景搭建、主体培育,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起步区加速转化。实施国际创新合作计划,积极融入京沪东(东京)首(首尔)创新网络,支持起步区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合作平台,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

打造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争取在起步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承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试点开展大科学装置预研任务,打造重大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引进更多国家级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起步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或在起步区设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面向行业未来发展,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

建设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连接的快车道,根据产业发展方向与创新需求,打造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中科院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燃气涡轮动力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前瞻布局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智能决策控制、新型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研发。

推动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联合山东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面向细分产业领域的专业化众创空间。采用联合运营合作方式,引进36氪、创新工场、启迪之星、联想之星、MIT、YC等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专业运营商,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汇聚全球优质创业服务机构及创业团队。高标准创建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发展网上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和数智工坊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创业大学、创客学院、返乡创业孵化基地。

第二节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微观治理机制,构建创新市场化程度高、成果转化速度快、创新氛围活跃的发展格局。

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采用政府支持引导、政企共建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支持企业自建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鼓励国家级创新平台、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专利基础信息等向社会开放共享。树立“以用立业、由智变金”导向,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实现知识创新、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工程化产业化研发、成果转移与规模产业化间的无缝链接。

加大对重点创新企业培育扶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高水平创业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完善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扶持政策体系,在普惠性财政支持、科技金融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创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引导企业优化创新模式。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研发条件,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制度,形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良性机制。引导企业建设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领衔的实验室和专业团队,围绕战略性、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形成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大手拉小手”行动,推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

第三节 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用优良环境吸引人才,用创新事业凝聚人才,广纳海内外高层次、创造性优秀人才,打造各类人才竞相涌入的创新创富高地。

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起步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一批世界顶级战略科学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加快搭建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更加开放便利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机制,加大海外引才力度,畅通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加强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倡导“工匠精神”,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实施“与起步区共成长”青年引进计划,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社会各界等协同推进青年事业的工作机制,完善针对青年人才的普惠性政策,鼓励省内外高校引导支持应届毕业生在起步区落户就业创业,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支持起步区落地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统筹落实博士(后)生活补助。抓好青年公寓、创业公寓建设,打造一批适合青年人的活力办公区和时尚社区,布局设立青年文化广场、青年社交平台、青年休闲娱乐等设施。策划举办起步区人才日、人才科技周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青年社交和文体活动,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选择起步区、扎根起步区。

创新人才引育工作机制。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起步区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立项管理、一人一策、一队一策”的精准引进机制。建立开放融合、兼容并蓄的引才用才留才机制,引进培养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政策措施,以股权投资、退休返聘、工作站点、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构建“经济贡献越大、奖励补贴越多”的人才持久激励机制,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起步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支持开展优化非标准就业形式下劳动用工服务试点。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完善与人力资本价值相匹配的财富分配、资本对接、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市场机制。

第四节 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夯实创新创业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活力竞相迸发、产业加速迭代的创新生态系统。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增强体系能力为主线,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调整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增强科技规划对科技任务布局和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探索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以“赛马”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建立企业需求为主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对战略性科研项目实施经费滚动支持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探索推进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开展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试点。

完善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推动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在起步区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多元化的机制,扩大基础研究资金来源。促进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企业研发资金及民间投资的深度合作,构建创新专项资金“投补奖贴保贷”联动使用机制。健全政府科技资源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科研经费后补助、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政策向起步区倾斜。探索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完善颠覆性和非共识性研究的遴选和支持机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深化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确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实行与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跟踪和分类评价制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清洁供暖查看更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