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吉林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

2022-11-08 08:56来源:吉林省能源局关键词:电力十四五规划煤电燃气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png

为满足全省新能源及气电接入及送出需要,拟考虑将乐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傅家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乾安(布苏)50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扶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华能燃气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松花江燃气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大唐燃气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国能燃气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等8项500千伏工程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及燃气电站配套电网储备项目。

3.220千伏电网建设

加快实施22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推进220千伏电网实施分区分片供电,形成分区或联合供电模式。其中四平、白东梅及通白电网仍采用联合供电模式;长春地区基本形成“合心-德惠-龙嘉”、“双阳”、“金城”3个供电区;吉林地区形成“包家”、“茂胜-吉林东”2个供电区。届时,全省电网将由现有的8个分区扩展为11个分区。“十四五”期间,全省规划220千伏电网项目71项,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3座,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2座,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468万千伏安,新建线路长度2613.3公里。预计“十四五”期间,220千伏电网投资约为50.6亿元。

21.png

4.配电网建设

紧密跟踪经济增长热点地区负荷发展,适当超前布局,抢占增量市场;充分发挥存量,进一步优化负荷分配,解决设备重过载问题;结合220千伏变电站布点,加强66千伏联络线建设,提高对220千伏电网的支撑能力。改造供电能力受限的小型化变电站,适当增加乡镇变电站布点;提升双电源变电站比例,减少66千伏线路“T”接变电站数量,解决多座变电站串供问题;改造运行年限过长、存在安全隐患的66千伏变电站和线路;全面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加强联络线建设,进一步提高线路有效联络率和N-1通过率;合理优化供电分区,平衡运行效率和负荷转移能力。加大供电受限的小容量配变增容改造力度,改造小截面导线,解决局部“卡脖子”问题;优化缩短10千伏供电半径,解决线路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全省新扩建和改造66千伏变电站242座,新增变电容量631.4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66千伏线路3091.5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配变11054台,新增配变容量131.4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31042.1公里。预计“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总投资154亿元。其中:66千伏电网投资61.8亿元,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86.4亿元,独立二次项目投资5.8亿元。到2025年,基本解决网架结构薄弱、转供能力不强、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长春市配电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他地区配电网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全省配电网供电可靠率指标达到99.9%,综合电压合格率指标达到99.9%;66千伏主变N-1通过率和线路N-1通过率均达到75%;10千伏线路N-1通过率达到55%;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5.电网安全运行能力建设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提升电网安全运行能力。结合气候特点和设备实际情况,差异化开展设备运维管理,强化重要通道和设备的巡视检测。推动建立高寒高纬度地区电力设施防覆冰、防舞动、防震减灾中心,加强防灾减灾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构建覆冰预测预警系统服务,修订冰区、舞区分布图,探索融冰新技术。加强电网企业与气象、水利、地震等政府专业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提高预警和处置的科学性,并建立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应急沟通与协调机制,及时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应对各类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持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节 推动电力消费转型发展

1.稳步提升电采暖比重

优先在热力管网未覆盖的区域和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等非连续供热的非居民用户,推广电采暖,利用电采暖逐步取代燃煤锅炉供暖和柴薪供暖,对配电网加大投资进行建设改造,解决制约电采暖瓶颈问题。在风电富裕地区合理推广采用蓄热式电锅炉的电采暖方式,提高对弃风电力的消纳能力,缓解电网调峰和供热矛盾,促进风电及其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尽快出台电供暖配套电网地方补助资金支持、相关企业税率优惠、市场交易等有关政策,推动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发展

吉林省汽车工业基础好,省会长春亦是全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发展电动汽车符合地方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实施条件。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为电动汽车大规模市场应用提供充电基础设施保障,合理推进充换电站建设,加强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以调动汽车市场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进更换电池与智能电网结合技术,使充电可控化,最大程度改善负荷特性。

3.积极探索需求侧管理

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建立电力需求侧响应管理平台,配置可调节负荷资源库管理和需求响应全过程管理功能。按照不低于最大负荷3%的标准,逐步建立和不断滚动调整可调节负荷资源库。研究出台需求响应补偿价格标准,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季节性电价和尖峰电价增收资金、跨区跨省富余清洁能源电力现货交易购电差价盈余资金、发电企业超发电量结算差额资金等渠道,拓展激励资金来源。加快制定需求响应实施方案,推动全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为需求侧管理工作推进创造条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四五规划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燃气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