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a)“嵌入-吸附”机理;(b) 拉曼光谱
1.2 “吸附-嵌入”机理
“嵌入-吸附”机理随后受到许多研究者的质疑,根据此机理,平台区比容量与材料孔隙应呈正相关,但根据各种文献可知,通常碳化温度的升高使得材料表面孔隙减少,反而使得平台区容量增加,有悖于“嵌入-吸附”机理,因此“嵌入-吸附”机理不能解释某些实验现象。2012年,Cao等提出“吸附-嵌入”机理。在斜坡区(高电压区域)钠离子吸附在材料孔隙中,平台区(低电压区域)钠离子嵌入碳层间,与“嵌入-吸附”机理相反[图2(a)]。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钠在碳层嵌入的层间距应大于0.37 nm。金前争针对硬碳类微球(HCNSs)储钠机理的研究证明了此机理的可靠性。对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的硬碳进行循环伏安法测试。充放电曲线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对应着平台区(小于0.2 V)和斜坡区(0.2~1.25 V)。同时可以看出在电压0.01~0.2 V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对应着平台区。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可知,随着碳化温度及时间的增加,氧化还原峰变得更加尖锐,而高电压区域面积在不断减小。对在1200 ℃下制备的硬碳不同电荷状态进行非原位XRD测试,当电压放至0.2 V时电极(002)峰的峰位未发生变化,放电至0.01 V时发生偏移,又当充电至3 V时,(002)电极峰的峰位未发生偏移,此现象说明在低电压平台钠离子脱嵌引起硬碳结构的变化[图2(b)]。通过以上现象可以说明此样品符合“吸附-嵌入”机制,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样品表面缺陷减少,斜坡区吸附容量在减少。同样,Wang等通过原位透射电镜(TEM)监测硬碳钠化中实时体积变化,在中后期,250~500 s的观测可以看出体积膨胀的跳跃变化[图2(c)],钠的嵌入相比于吸附将导致更大的体积膨胀,由此,可以证明嵌入发生在吸附之后。同样,Alvin等通过非原位X射线衍射(XRD)、非原位固态核磁共振(NMR)、恒流恒压法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与理论观察到的离子嵌入机制相关联,证实平台区嵌入的储钠形式。Chen等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测量(CV)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比较研究了HC上的Na嵌入反应和石墨上的Li嵌入反应的电化学行为,硬碳上的储钠特性与石墨上的储锂特性非常相似,但与硬碳上的储锂特性有很大差异,表明在硬碳平台区的储钠反应通过嵌入进行,类似于锂嵌入石墨烯层。
图2 (a)“吸附-嵌入”机理;(b) 不同电势下XRD;(c) 硬碳在钠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以及钠吸附和嵌入
1.3 其他储钠机理
以上机理有大量文献证明,但某些实验现象是以上两种机理所不能解释的。同时随着试验方法在技术层面的发展,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证明,研究者发现了其他储钠方式,如“吸附-纳米孔填充”机理、“吸附-嵌入和纳米孔填充”机理等。Au等对葡萄糖进行热解,制备一系列硬碳。结合材料分析及电化学表征证明,在斜坡区,钠储存和连续发生在层间嵌入及缺陷孔隙表面吸附同时进行,而在平台区钠填充在孔隙中。Cai等通过不同温度下碳化树脂纳米纤维制备一系列可调层间距的硬碳纳米纤维。优化后的样品具有短程石墨层及足够大的层间距供钠脱嵌。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和拉曼表征表明,斜坡区钠在嵌入的同时伴随着表面缺陷吸附,而平台区为孔隙填充。Chen等分别使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镁作为碳源合成了两种硬碳材料探究其储钠机理,通过原位XRD、非原位拉曼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以监测钠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硬碳的平台区容量由层间插层和微孔填充同时贡献,两者的比例随硬碳的微观结构而变化。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钠离子可以以合适的层间距嵌入到类石墨片中,并以合适的直径填充微孔。基于这些结果,提出了一种依赖于微观结构的钠存储机制,即“吸附-嵌入/填充”混合机制。Jiang等首次在硬碳储钠机理中引入溶剂共插层机理,提出“吸附-共插层机理”。通过原位XRD和非原位TEM和XPS表征对此机理进行证明。同时,引入的溶剂共插层使得硬碳材料在高电流密度下,平台区容量保持良好。Escher等通过原位电化学膨胀法(ECD)提供的有关电池循环期间电极膨胀及收缩信息发现,在接近截止电位时,电极膨胀再次增加,而电位曲线没有明显变化,确认钠储存通过三步机制发生,即斜坡区为钠嵌入,而在平台区为孔隙填充和电镀。
硬碳负极材料的复杂结构使得在斜坡区和平台区的储钠机理仍存在极大争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诸多储钠机理被提出并直接或间接得到证明,这为材料在层间距、缺陷等方面的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2 硬碳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硬碳存在的问题
硬碳因来源广泛、性能优异而易于实现商业化应用,但仍面临着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硬碳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缺陷,从而造成低的首次库仑效率。而首次库仑效率低反映了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不可逆反应,其中主要包括再循环过程中电解液分解形成电解质界面膜(SEI)对部分钠离子的消耗和由高比表面积、孔隙、缺陷和官能团引起的其他不可逆反应的结果。在半电池中,钠的含量是过量的,无需担心钠的消耗,在全电池中,钠含量的消耗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因此,减小硬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减少缺陷及闭合部分孔隙是提高首次库仑效率的关键所在。倍率性能反映出负极材料内部动力学性能,其中包括电子的导电性和离子的扩散速率。普遍认为,相对于钠离子在硬碳材料层间的脱嵌,在材料表面缺陷的吸/脱附相对来说更容易。同时,增大层间距亦有利于钠离子的脱嵌。丰富的缺陷及较大的层间距都有利于硬碳倍率性能的提升。
2.2 优化方法
针对硬碳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及结合硬碳储钠机理可以看出,合理控制硬碳负极材料缺陷和层间距及减小表面积是提升材料化学性能的有效措施。
杂原子掺杂是研究较多也是较成熟的一种控制缺陷及层间距的方法。可以通过N、P、S、O等原子掺杂为材料提供表面缺陷及提高导电性,从而提高其倍率性能及比容量。Chen等以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解制备N、P共掺杂多孔碳。N、P的掺杂为捕获钠离子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样品表面积。优化后的样品NPPC-2在50 m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及充电容量分别为988.7和423.2 mAh/g[图3(b)]。在100 mA/g电流下,100次充放电循环试验可逆容量达到311.2 mAh/g,相对于未掺杂前其可逆容量有明显的增加。0.05~10 A/g不同电流密度循环后恢复至0.05 A/g电流密度循环,其可逆容量有较大回升,较循环前容量衰减较小[图3(a)]。在5 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其可逆容量仍达到126.9 mAh/g[图3(c)],反映出其良好的倍率性能及较大电流下循环稳定性。原子掺杂使得石墨层间距变大及更多表面缺陷,增大钠离子传输速率,提高其倍率性能。虽其拥有大的可逆容量,但首次库仑效率(42.8%)较低,高的可逆容量牺牲了一定量的首次库仑效率。杂原子掺杂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倾斜区储钠能力,但与首次库仑效率发生冲突。Xie等提出了一种杂原子构型筛选策略,通过对磷酸盐处理的碳引入二次碳化过程,以去除不可逆的杂原子构型,但保留可逆的杂原子构型和自由基,实现高倾斜容量(250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0 %)。
图3 NPPC和PC储钠能力 (a) 倍率性能;(b) NPPC-2在50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曲线;(c) NPPC-2在5 A/g电流密度下长循环性能
高碳化温度可提高碳基负极材料石墨化程度,即碳化温度增加,样品缺陷浓度随之减少。因此,控制碳化温度不乏是一种较简单制备高性能硬碳的方法。Tonnoir等通过对单宁热解制备一系列硬碳,根据拉曼光谱显示可知,D波段和G波段强度之比随热解温度不同而变化,其比值与样品缺陷密度密切相关。随后根据氮物理吸附法及氢吸附得出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孔隙体积在减小,而超微孔(尺寸小于0.7 nm)数量在增加。通过对不同样品组成半电池进行测试,在较高温度1600 ℃下制备的硬碳,18.6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获得最高可逆容量306 mAh/g和87%的高首次库仑效率。随着制备样品温度的升高,可逆容量及首次库仑效率有所改善,但也导致层间距略微有所减小,不过对样品整体性能影响不大。Li等利用再生且经济的废软木材料通过简单的高温碳化过程合成分层多孔硬碳材料。通过骨架密度测试结合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SAXS)用于获得闭合孔隙信息。基于孔隙信息与硬碳电化学性能之间的详细相关性分析,提高热解温度可减少开孔(与初始容量损失有关)和增加闭孔(与平台容量有关)。在热解温度为1600 ℃制备的硬碳,表现出高达360 mAh/g的高可逆放电容量和81%的高首次库仑效率。
模板法是控制材料孔隙结构的有效策略,通过MgO、沸石、二氧化硅等模板法调节硬碳表面缺陷及孔径大小,从而改善其倍率性能。通过不同的模板主体可得到不同的孔隙结构。Kamiyama等利用MgO模板法合成高容量硬碳,其可逆容量达到478 mAh/g及88%的首次库仑效率。在250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其可逆容量保持在400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模板法具有较强控制材料孔隙能力,但合成过程较复杂,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从而导致合成周期较长,不利于商业化推广。
软碳具有更多的有序结构及更少的缺陷,因此可利用软硬碳的互补性使两者结合,开发出低成本及高性能的负极材料。Xie等用滤纸作为纤维素硬碳前驱体和树脂作为软碳前驱体,以不同比例合成软硬碳复合材料。采用氮物理吸附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树脂的添加对表面积及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碳含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积随之减小。软硬碳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软碳堵塞硬碳部分开孔以减少材料表面积,从而减少形成SEI膜时钠离子的消耗,同时碳化温度升高使得有序结构增多。优化后的软硬碳复合材料,在30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最高可逆容量为282 mAh/g及高达80%首次库仑效率[图4(a)、(b)]。随着软碳过多的占比,使复合材料闭合孔隙增多,其首次放电容量也随之降低。在30~1200 mA/g电流密度循环后恢复至30 mA/g电流密度循环,其容量与前5次循环后无明显衰减,有良好的稳定性。但随着软碳占比的增大,其倍率性能变差[图4(c)、(d)]。同时,复合电极材料在150 m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相比于原始材料较稳定[图4(e)、(f)]。He等提出在硬碳电极上涂覆软碳涂层的策略,以阻碍硬碳上缺陷和含氧基团的形成。最优样品在20 mA/g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达到293.2 mAh/g,首次库仑效率高达94.1%。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表明优化后的材料具有较低的SEI层电阻,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2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9%,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图4 (a), (b) 所有生成的硬-软碳复合材料在30 mA/g电流密度下的初始充放电曲线;(c), (d) 所有得到的硬-软碳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e), (f) 所有硬-软碳复合材料在15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
SEI膜的形成对电池容量及首次库仑效率的影响较大,人工合成SEI膜来代替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所生成的SEI膜,是一个较理想的方式。但SEI膜形成机理和界面动力学行为是其所面临的难点,高效的SEI的研发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而负极材料可通过表面涂层进行调节,减少电解液与负极材料的接触,具有SEI膜的作用。Lu等通过原子层沉积,合成超薄Al2O3涂层硬碳材料(图5)。Al2O3涂层起到SEI的作用,抑制电解液的不可逆反应。其可逆容量达到355 mAh/g,首次库仑效率达到75%,而未添加涂层的硬碳其首次库仑效率为65%[图6(a)、(b)]。合成材料在50 mA/g进行50次循环,其容量高达291.4 mAh/g。在50 mA/g循环150次,可逆容量保持率仍达到90.7%[图6(b)、(c)]。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看出,合成超薄Al2O3涂层硬碳极化内阻小于硬碳极化内阻。Al2O3涂层不仅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同时降低界面电阻,提高其动力学性能。Wang等通过原子层沉积将超薄Al2O3沉积在生物质衍生的硬碳上。在50 mA/g电流密度下,原始样品可逆容量为259.3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为67%,优化后可逆容量及首次库仑效率分别为289.4 mAh/g和72%,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EI膜的形成。
图5 Al2O3在硬碳电极表面沉淀示意图
图6 (a) 在20 mA/g电流密度下涂有不同循环Al2O3的硬碳电极初始充放电曲线;(b) 涂有不同循环Al2O3的硬碳电极在50 mA/g下的循环性能(前5个循环中的电流密度为 20 mA/g);(c) SHC-ALD0和SHC-ALD20在电流密度为50 mA/g下的循环性能(在最初的5个循环中电流密度为 20mA/g)
针对硬碳材料本身的改性得到大量研究,但硬碳材料所面临的首次库仑效率和倍率性能问题无法同时得到改善。而电解液的分解是硬碳首次库仑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电解液是提高首次库仑效率的有效方法。醚类电解液因其与碳基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得到广泛研究。理想的SEI膜应是较薄且稳定,即初始循环消耗的电解质和碱离子较少,一旦SEI膜形成,它将作为钝化层,在连续的循环中防止电解质和碱离子的进一步消耗。醚类电解液相比于酯类电解质在负极表面能生成更薄更稳定的SEI膜。Seh等首次报道了一种简单的醚基电解质六氟磷酸钠,在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对阴极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情况下,300次循环中实现99.9%的高平均库仑效率,归因于醚类电解质在阴极上诱导形成均匀SEI膜。Xiao等研究显示四甘醇二甲醚(TEGDME)和碳酸盐电解质中的硬碳在低电流密度(50 mA/g)容量及容量保持率相差不大,但硬碳在1000 mA/g电流密度下测试时,在TEGDME中的比容量约为150 mAh/g,是碳酸盐中值(50 mAh/g)的3倍,进行1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约为85%,而在碳酸盐中为70.2%[图7(a)、(b)],归因于硬碳在TEGDME电解液中形成更薄且更稳定的SEI膜。同样,Hirsh等[41]在探讨硬碳在常规碳酸盐电解质和高性能醚基电解质中的性能和机制差异中表明,在醚基电解质中可实现更高的首次库仑效率、更高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同时,通过低温透射电镜、SEM、EDS和XPS以三种不同的速率探索了SEI的形成,结果显示,在醚基电解液中生成更薄、更稳定、更均匀的SEI膜[图7(c)、(d)],使硬碳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Dong等使用制备的硬碳纳米球报道了醚基电解质中独特的溶剂化钠和钠共嵌入机制,这种独特的机制避免了缓慢的去溶剂化过程,从而增强了钠的储存动力学。此外,通过低温透射电镜和深度剖析X射线电子能谱,观察到在醚基电解质中形成具有高无机比例的薄SEI膜,溶剂化钠在醚电解质中的较高扩散系数以及具有较低界面阻抗的较薄SEI膜进一步增强了动力学。醚基电解质的贡献,使得半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214 mAh/g,具有120 mAh/g的超高平台容量)和高首次库仑效率(1 A/g电流密度下为84.93%)。普遍认为,低结晶度、高孔隙率和大表面积的碳质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放电能力,但由于表面SEI不完全且不稳定,它们存在超低ICE的严重问题。Zhang等报道了几种不同的高表面积硬碳材料,通过使用醚基电解质改善了首次库仑效率。其中还原氧化石墨烯,其首次库仑效率可高达74.6%,并伴随着509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其归因于在醚基电解质中形成的薄而紧凑的均匀和离子传导的SEI膜。Chen等合成的具有高表面积的介孔空心碳球,在醚基电解质中20 A/g电流密度下具有187.6 mAh/g可逆容量,同时具有86.2%的高首次库仑效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表面静电势计算表明,这种电解质能够增强溶剂化钠传输动力学,并在碳阳极表面具有适当的静电相互作用。电解液的浓度同样对钠离子电池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通过控制电解液浓度进行硬碳材料性能的优化。Jin等报道了一种用于高度可逆的钠离子电池的不易燃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通过使用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在电极表面形成超薄(3 nm)和稳定的界面层。硬碳表面上形成的富含无机物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硬碳与电解质之间的不良反应,实现了高达97.8%首次库仑效率。Li等提出了一种超低浓度钠离子电池电解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扩大工作温度范围,低黏度和较小的腐蚀风险(较少的HF侵蚀)将有助于提高低温和高温下的界面润湿性和库仑效率。此外,形成的具有优异动力学的稳定的SEI/CEI使钠离子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稳定运行。添加电解质添加剂作为SEI膜的成膜剂,亦是改善钠离子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Bai等通过加入少量的酯类添加剂作为SEI成膜添加剂添加到醚类电解质中,在硬碳电极材料上构建保护层。在添加少量酯类添加剂的电解质(DME-0.5%VC)中,初始容量为211 mAh/g的硬碳负极在1 A/g的高电流密度下进行2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达95.6%,在未添加酯类添加剂的电解液(DME)中容量保持率仅有72.3%[图7(f)]。首次库仑效率从纯DME基电解质的84.7%下降到DME-0.5%VC电解质的83%[图7(e)]。这归因于VC辅助SEI薄膜的逐渐形成,在接下来的循环中,DME-0.5%VC电解质中的库仑效率达到近100%,表明VC辅助的SEI薄膜在长循环期间稳定地维持电化学可逆性。
图7 (a) TEGDME中硬碳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b) 碳酸盐中硬碳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c) 通过冷冻透射电镜成像PC电解质中以C/3的速率循环1次后SEI膜厚度;(d) 通过冷冻透射电镜成像TEGDME电解质中以C/3的速率循环1次后SEI膜厚度;(e) 不同电解质中硬碳充放电曲线;(f) 基于DME和DME-0.5%VC电解质的硬碳在电流速率为1A/g下的循环性能
3 结论
硬碳因其独特的结构、低成本、高容量、来源丰富等成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负极材料。本工作基于硬碳材料的嵌入、吸附及纳米孔填充三种不同储钠过程,系统介绍了“嵌入-吸附”“吸附-嵌入”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复合储钠机理。随后,分析硬碳材料所面临的倍率性能、首次库仑效率等方面问题,通过对负极材料本身结构和电解液优化来改善其倍率性能和首次库仑效率。但硬碳的首次库仑效率、倍率性能、储钠能力等往往相互冲突,所以对材料的改性应注重取舍,进行整体性能的优化。对于硬碳负极材料研究总结与展望如下。
(1)表征技术的发展使硬碳储钠机理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提出诸多储钠机理,但对于硬碳储钠方式仍存在争议,尤其对低压平台区的储钠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一种明确而清晰的储钠机制将有效促进ICE的优化,并指导先进硬碳负极材料的设计。
(2)微观结构和杂原子掺杂对硬碳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杂原子掺杂使缺陷浓度增大,对于倾斜区容量及离子扩散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首次库仑效率有不利影响。增大层间距和密集的封闭纳米孔隙以延长低压平台区容量是一种有效方式。
(3)设计含有丰富的可逆钠贮存活性位点和缩短Na扩散路径的特殊纳米结构碳材料,提高其倍率性能及比容量,同时探索优化电解液和添加剂,以形成更薄、更稳定、更均匀的SEI膜提高初始库仑效率。
(4)钠枝晶的形成对电池的安全性及循环寿命存在较大隐患,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预防。
(5)开发原料丰富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获取一致性好、低缺陷、低表面积、低成本硬碳,利于商业化推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6日,新疆采晨储能有限公司发布八师石河子市133团光伏配套158MW/308MWh高安全智慧电化学储能电站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最高限价20000万元,约合0.67元/Wh。29套5MW/10MWh磷酸铁锂电池1.67MW/3.34MWh磷酸铁锂电池4.5MW/7.2MWh钠离子电池八师石河子市133团光伏配套158MW/308MWh高安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明泰铝业发布关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宣布与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经友好协商,决定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的研发工作、产品供货、技术开发、产能布局等方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19日-2025年5月23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800MWh!8种储能技术混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储能电站投产!5月16日,青海公司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科翡储能电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功实现投产运行
5月21日,记者从甘泉堡经开区获悉,新疆首个钠离子储能设备技术试点项目——甘泉堡400兆瓦/1600兆瓦时(一期工程200兆瓦/800兆瓦时)混合电化学共享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这一项目不仅是全疆规模最大的混合电化学共享储能工程,更以多元技术路线和规模化应用为特色,成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标志性
对于现代能源体系来说,传统电力系统好比一条条宽阔的“主动脉”,能源单向流动,稳定却稍显笨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设备故障,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大量风光分布式新能源涌入电网,从而导致传统电网“消化不良”,这就促使微电网应运而生,它是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据实际放电量给予奖励。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可按首年申报标准连续3年获得奖励,每千瓦时储能容量的年电量奖励上限600kWh。独立储能0.35元/kWh,用户侧0.2元/kWh,奖励期3年。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按调节能力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5月19日,云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2025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在重点领域中提到,围绕硅光伏产业提质升级,在钙钛矿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技术攻关和中试,光伏制造、光伏发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光储融合发电系统等方面布局。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提到要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昌意钠电(云南)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GWh钠离子储能电芯及1GWh钠离子电池PACK项目开工仪式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举行。项目占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15548.2平方米,主要建设1#厂房、测试区、配电房公辅设施,购置钠离子电池匀浆机、全自动装配线、Pack流水线、电
在新能源行业,从来没有一种电池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储追求低度电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工商储注重模块化灵活配置,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动力电池聚焦快充、高能量密度和超长循环——不同的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不甚相同。如果试图用单一技术路线满足所有需求,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结果只
5月16日,金昌市人民政府印发金昌市贯彻落实“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九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晚间,天铁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当日与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界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材料供应、研发、生产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战略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拓宽双方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面,实现合作共赢。根据协议,双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活性负极材料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决,决定对合成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征收高达721%的反补贴关税!这一政策的执行,或许将对美国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装机产生重大影响,而美国特斯拉将成为最大受害者。一旦负极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斯拉将再次失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就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年产26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环评进行公示,标志着项目迎来新进展。项目由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选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目前,该主要项目为年产3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经开区,举行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交流会新能源产业链“校友回湘”专场活动,宁乡经开区在会上作产业推介。从立园之初,宁乡经开区就选择以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目前已形成“东有宁德,西有宁乡”的双宁格局,产业规模占湖南省53
5月中旬,随着1132新(兴)杰(瑞)间隔及线路正式投运,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实现从临时供电到终期供电的跨越。该项目终期用电负荷达200兆瓦,预计年增用电量约14亿千瓦时。作为天水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杰瑞新能源项目自建设伊始便享受国网天水供电公司“全专业、
在近期举办的电池行业年度盛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上,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有限公司展出全球能量密度最高的水系镍基安全电池。水系电池是指以水为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相较于有机物电解液电池,水系电池具有安全环保、易于回收利用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但其能量密度较
在5月17日举行的国轩高科科技大会上,国轩高科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启晨二代电芯、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乾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Axtrem数智化解决方案、金石全固态电池六大新品。G垣准固态电池G垣准固态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大于720Wh/L,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35Wh/kg以上,较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天奈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指出在锂电池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加速推进公司碳纳米管产品替代传统导电剂的同时,大力拓展公司产品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在硅基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在其他应用领域方面,凭借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成功经验,拓展公司产品
全固态电池,因其超高比能、本征安全的优势,成为了突破传统液态电池技术桎梏、开启可持续能源高效运用的“金钥匙”,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自创立伊始,便以“让电池更高能·让产品更高能”为使命,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固态电池与干法电极产线整体制造解决方案,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技术底蕴
近日,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钢铁电力园区的中冶新材料项目二期整体已完工75%,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中冶新材料项目”是中冶集团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机遇,依托自身矿产资源优势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技术优势打造的关键项目。项目共分两期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黄桥经济开发区智慧储能电站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招标人为江苏金桥建设有限公司,本工程拟利用江苏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现有场地建设储能电站,规划安装容量为100MW/300MWh。本期储能电站采用全预制舱布量形式,户外放置100个3MWh储能电池舱。泰兴市盛秦电力设备有
5月26日,国家电投旗下临汾融临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临汾经济开发区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二期100MW/200MWh)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本项目拟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郭堡村建设。总占地约50亩。储能建设规模为100MW/200MWh,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电池系统及功率变换系统均采用户
5月26日,国家电投旗下广东峡能储能有限公司发布大埔峡能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本项目拟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区域建设。总占地约36.14亩。储能建设规模为200MW/400MWh,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电池系统及功率变换系统均采用户外预制舱布置方案。电站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科达利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主要围绕公司扩产进度、海外基地发展、降价影响、固态电池业务以及人形机器人市场布局等问题进行问答。在扩产方面,公司表示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并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动态调整战略。海外基地方面,匈牙利一期生产基地已投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据公开平台显示,铁铬液流储能企业中海储能完成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君恒投资、北京昌平中小企业成长投资基金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大。历史投资人为清流资本和红杉中国、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据了解,中海储能成立于2020年,瞄准规模化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提到新型储能有储能电池本体技术、新型储能系统安全防护与智能测控技术2个方向可以申报。其中,高性能液流电池技术的考核指标为全钒液流电池额定功率≥70kW,体积功率密度≥160kW/m³,储能时长≥4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6日,新疆采晨储能有限公司发布八师石河子市133团光伏配套158MW/308MWh高安全智慧电化学储能电站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最高限价20000万元,约合0.67元/Wh。29套5MW/10MWh磷酸铁锂电池1.67MW/3.34MWh磷酸铁锂电池4.5MW/7.2MWh钠离子电池八师石河子市133团光伏配套158MW/308MWh高安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日益显著,需求日益增长。在不断完善的政策保障下,虚拟电厂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屋顶光伏设备并网发电,工厂的储能电池一次次充放电,家家户户的空调智能启停……这些分散在各处的资源正被虚拟电厂聚合起来,协
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涉及光伏技术方向有4项:1.新型光伏电池制备技术1.AI同步辐射的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高通量协同研发与设计技术研究内容:开发60亿+参数的钙钛矿光伏电池专用大语言及材料生成式AI开源科学基础模型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燕燕副研究员合作,在全钒液流电池(VFBs)正极电解液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系统研究VFB正极电解液中五价钒离子的溶剂化结构随温度的转化过程,阐明了正极电解液沉淀析出机理,并据此提出了高稳定性钒电
随着136号文发布,储能系统电力交易介质的商品属性愈加显著,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储能电芯在降本增效、重构价值的市场环境中正在寻求可以平衡成本、安全与性能的最优解。在ESIE2025展会上,20余家企业展出了400+Ah、500+Ah、600+Ah等不同规格的大容量电芯,下一代储能电芯的布局竞争已经进入白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