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a)“嵌入-吸附”机理;(b) 拉曼光谱
1.2 “吸附-嵌入”机理
“嵌入-吸附”机理随后受到许多研究者的质疑,根据此机理,平台区比容量与材料孔隙应呈正相关,但根据各种文献可知,通常碳化温度的升高使得材料表面孔隙减少,反而使得平台区容量增加,有悖于“嵌入-吸附”机理,因此“嵌入-吸附”机理不能解释某些实验现象。2012年,Cao等提出“吸附-嵌入”机理。在斜坡区(高电压区域)钠离子吸附在材料孔隙中,平台区(低电压区域)钠离子嵌入碳层间,与“嵌入-吸附”机理相反[图2(a)]。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钠在碳层嵌入的层间距应大于0.37 nm。金前争针对硬碳类微球(HCNSs)储钠机理的研究证明了此机理的可靠性。对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的硬碳进行循环伏安法测试。充放电曲线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对应着平台区(小于0.2 V)和斜坡区(0.2~1.25 V)。同时可以看出在电压0.01~0.2 V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对应着平台区。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可知,随着碳化温度及时间的增加,氧化还原峰变得更加尖锐,而高电压区域面积在不断减小。对在1200 ℃下制备的硬碳不同电荷状态进行非原位XRD测试,当电压放至0.2 V时电极(002)峰的峰位未发生变化,放电至0.01 V时发生偏移,又当充电至3 V时,(002)电极峰的峰位未发生偏移,此现象说明在低电压平台钠离子脱嵌引起硬碳结构的变化[图2(b)]。通过以上现象可以说明此样品符合“吸附-嵌入”机制,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样品表面缺陷减少,斜坡区吸附容量在减少。同样,Wang等通过原位透射电镜(TEM)监测硬碳钠化中实时体积变化,在中后期,250~500 s的观测可以看出体积膨胀的跳跃变化[图2(c)],钠的嵌入相比于吸附将导致更大的体积膨胀,由此,可以证明嵌入发生在吸附之后。同样,Alvin等通过非原位X射线衍射(XRD)、非原位固态核磁共振(NMR)、恒流恒压法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与理论观察到的离子嵌入机制相关联,证实平台区嵌入的储钠形式。Chen等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测量(CV)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比较研究了HC上的Na嵌入反应和石墨上的Li嵌入反应的电化学行为,硬碳上的储钠特性与石墨上的储锂特性非常相似,但与硬碳上的储锂特性有很大差异,表明在硬碳平台区的储钠反应通过嵌入进行,类似于锂嵌入石墨烯层。
图2 (a)“吸附-嵌入”机理;(b) 不同电势下XRD;(c) 硬碳在钠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以及钠吸附和嵌入
1.3 其他储钠机理
以上机理有大量文献证明,但某些实验现象是以上两种机理所不能解释的。同时随着试验方法在技术层面的发展,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证明,研究者发现了其他储钠方式,如“吸附-纳米孔填充”机理、“吸附-嵌入和纳米孔填充”机理等。Au等对葡萄糖进行热解,制备一系列硬碳。结合材料分析及电化学表征证明,在斜坡区,钠储存和连续发生在层间嵌入及缺陷孔隙表面吸附同时进行,而在平台区钠填充在孔隙中。Cai等通过不同温度下碳化树脂纳米纤维制备一系列可调层间距的硬碳纳米纤维。优化后的样品具有短程石墨层及足够大的层间距供钠脱嵌。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和拉曼表征表明,斜坡区钠在嵌入的同时伴随着表面缺陷吸附,而平台区为孔隙填充。Chen等分别使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镁作为碳源合成了两种硬碳材料探究其储钠机理,通过原位XRD、非原位拉曼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以监测钠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硬碳的平台区容量由层间插层和微孔填充同时贡献,两者的比例随硬碳的微观结构而变化。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钠离子可以以合适的层间距嵌入到类石墨片中,并以合适的直径填充微孔。基于这些结果,提出了一种依赖于微观结构的钠存储机制,即“吸附-嵌入/填充”混合机制。Jiang等首次在硬碳储钠机理中引入溶剂共插层机理,提出“吸附-共插层机理”。通过原位XRD和非原位TEM和XPS表征对此机理进行证明。同时,引入的溶剂共插层使得硬碳材料在高电流密度下,平台区容量保持良好。Escher等通过原位电化学膨胀法(ECD)提供的有关电池循环期间电极膨胀及收缩信息发现,在接近截止电位时,电极膨胀再次增加,而电位曲线没有明显变化,确认钠储存通过三步机制发生,即斜坡区为钠嵌入,而在平台区为孔隙填充和电镀。
硬碳负极材料的复杂结构使得在斜坡区和平台区的储钠机理仍存在极大争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诸多储钠机理被提出并直接或间接得到证明,这为材料在层间距、缺陷等方面的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2 硬碳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硬碳存在的问题
硬碳因来源广泛、性能优异而易于实现商业化应用,但仍面临着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硬碳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缺陷,从而造成低的首次库仑效率。而首次库仑效率低反映了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不可逆反应,其中主要包括再循环过程中电解液分解形成电解质界面膜(SEI)对部分钠离子的消耗和由高比表面积、孔隙、缺陷和官能团引起的其他不可逆反应的结果。在半电池中,钠的含量是过量的,无需担心钠的消耗,在全电池中,钠含量的消耗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因此,减小硬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减少缺陷及闭合部分孔隙是提高首次库仑效率的关键所在。倍率性能反映出负极材料内部动力学性能,其中包括电子的导电性和离子的扩散速率。普遍认为,相对于钠离子在硬碳材料层间的脱嵌,在材料表面缺陷的吸/脱附相对来说更容易。同时,增大层间距亦有利于钠离子的脱嵌。丰富的缺陷及较大的层间距都有利于硬碳倍率性能的提升。
2.2 优化方法
针对硬碳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及结合硬碳储钠机理可以看出,合理控制硬碳负极材料缺陷和层间距及减小表面积是提升材料化学性能的有效措施。
杂原子掺杂是研究较多也是较成熟的一种控制缺陷及层间距的方法。可以通过N、P、S、O等原子掺杂为材料提供表面缺陷及提高导电性,从而提高其倍率性能及比容量。Chen等以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解制备N、P共掺杂多孔碳。N、P的掺杂为捕获钠离子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样品表面积。优化后的样品NPPC-2在50 m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及充电容量分别为988.7和423.2 mAh/g[图3(b)]。在100 mA/g电流下,100次充放电循环试验可逆容量达到311.2 mAh/g,相对于未掺杂前其可逆容量有明显的增加。0.05~10 A/g不同电流密度循环后恢复至0.05 A/g电流密度循环,其可逆容量有较大回升,较循环前容量衰减较小[图3(a)]。在5 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其可逆容量仍达到126.9 mAh/g[图3(c)],反映出其良好的倍率性能及较大电流下循环稳定性。原子掺杂使得石墨层间距变大及更多表面缺陷,增大钠离子传输速率,提高其倍率性能。虽其拥有大的可逆容量,但首次库仑效率(42.8%)较低,高的可逆容量牺牲了一定量的首次库仑效率。杂原子掺杂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倾斜区储钠能力,但与首次库仑效率发生冲突。Xie等提出了一种杂原子构型筛选策略,通过对磷酸盐处理的碳引入二次碳化过程,以去除不可逆的杂原子构型,但保留可逆的杂原子构型和自由基,实现高倾斜容量(250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0 %)。
图3 NPPC和PC储钠能力 (a) 倍率性能;(b) NPPC-2在50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曲线;(c) NPPC-2在5 A/g电流密度下长循环性能
高碳化温度可提高碳基负极材料石墨化程度,即碳化温度增加,样品缺陷浓度随之减少。因此,控制碳化温度不乏是一种较简单制备高性能硬碳的方法。Tonnoir等通过对单宁热解制备一系列硬碳,根据拉曼光谱显示可知,D波段和G波段强度之比随热解温度不同而变化,其比值与样品缺陷密度密切相关。随后根据氮物理吸附法及氢吸附得出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孔隙体积在减小,而超微孔(尺寸小于0.7 nm)数量在增加。通过对不同样品组成半电池进行测试,在较高温度1600 ℃下制备的硬碳,18.6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获得最高可逆容量306 mAh/g和87%的高首次库仑效率。随着制备样品温度的升高,可逆容量及首次库仑效率有所改善,但也导致层间距略微有所减小,不过对样品整体性能影响不大。Li等利用再生且经济的废软木材料通过简单的高温碳化过程合成分层多孔硬碳材料。通过骨架密度测试结合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SAXS)用于获得闭合孔隙信息。基于孔隙信息与硬碳电化学性能之间的详细相关性分析,提高热解温度可减少开孔(与初始容量损失有关)和增加闭孔(与平台容量有关)。在热解温度为1600 ℃制备的硬碳,表现出高达360 mAh/g的高可逆放电容量和81%的高首次库仑效率。
模板法是控制材料孔隙结构的有效策略,通过MgO、沸石、二氧化硅等模板法调节硬碳表面缺陷及孔径大小,从而改善其倍率性能。通过不同的模板主体可得到不同的孔隙结构。Kamiyama等利用MgO模板法合成高容量硬碳,其可逆容量达到478 mAh/g及88%的首次库仑效率。在250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其可逆容量保持在400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模板法具有较强控制材料孔隙能力,但合成过程较复杂,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从而导致合成周期较长,不利于商业化推广。
软碳具有更多的有序结构及更少的缺陷,因此可利用软硬碳的互补性使两者结合,开发出低成本及高性能的负极材料。Xie等用滤纸作为纤维素硬碳前驱体和树脂作为软碳前驱体,以不同比例合成软硬碳复合材料。采用氮物理吸附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树脂的添加对表面积及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碳含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积随之减小。软硬碳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软碳堵塞硬碳部分开孔以减少材料表面积,从而减少形成SEI膜时钠离子的消耗,同时碳化温度升高使得有序结构增多。优化后的软硬碳复合材料,在30 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最高可逆容量为282 mAh/g及高达80%首次库仑效率[图4(a)、(b)]。随着软碳过多的占比,使复合材料闭合孔隙增多,其首次放电容量也随之降低。在30~1200 mA/g电流密度循环后恢复至30 mA/g电流密度循环,其容量与前5次循环后无明显衰减,有良好的稳定性。但随着软碳占比的增大,其倍率性能变差[图4(c)、(d)]。同时,复合电极材料在150 m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相比于原始材料较稳定[图4(e)、(f)]。He等提出在硬碳电极上涂覆软碳涂层的策略,以阻碍硬碳上缺陷和含氧基团的形成。最优样品在20 mA/g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达到293.2 mAh/g,首次库仑效率高达94.1%。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表明优化后的材料具有较低的SEI层电阻,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2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9%,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图4 (a), (b) 所有生成的硬-软碳复合材料在30 mA/g电流密度下的初始充放电曲线;(c), (d) 所有得到的硬-软碳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e), (f) 所有硬-软碳复合材料在15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
SEI膜的形成对电池容量及首次库仑效率的影响较大,人工合成SEI膜来代替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所生成的SEI膜,是一个较理想的方式。但SEI膜形成机理和界面动力学行为是其所面临的难点,高效的SEI的研发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而负极材料可通过表面涂层进行调节,减少电解液与负极材料的接触,具有SEI膜的作用。Lu等通过原子层沉积,合成超薄Al2O3涂层硬碳材料(图5)。Al2O3涂层起到SEI的作用,抑制电解液的不可逆反应。其可逆容量达到355 mAh/g,首次库仑效率达到75%,而未添加涂层的硬碳其首次库仑效率为65%[图6(a)、(b)]。合成材料在50 mA/g进行50次循环,其容量高达291.4 mAh/g。在50 mA/g循环150次,可逆容量保持率仍达到90.7%[图6(b)、(c)]。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看出,合成超薄Al2O3涂层硬碳极化内阻小于硬碳极化内阻。Al2O3涂层不仅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同时降低界面电阻,提高其动力学性能。Wang等通过原子层沉积将超薄Al2O3沉积在生物质衍生的硬碳上。在50 mA/g电流密度下,原始样品可逆容量为259.3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为67%,优化后可逆容量及首次库仑效率分别为289.4 mAh/g和72%,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EI膜的形成。
图5 Al2O3在硬碳电极表面沉淀示意图
图6 (a) 在20 mA/g电流密度下涂有不同循环Al2O3的硬碳电极初始充放电曲线;(b) 涂有不同循环Al2O3的硬碳电极在50 mA/g下的循环性能(前5个循环中的电流密度为 20 mA/g);(c) SHC-ALD0和SHC-ALD20在电流密度为50 mA/g下的循环性能(在最初的5个循环中电流密度为 20mA/g)
针对硬碳材料本身的改性得到大量研究,但硬碳材料所面临的首次库仑效率和倍率性能问题无法同时得到改善。而电解液的分解是硬碳首次库仑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电解液是提高首次库仑效率的有效方法。醚类电解液因其与碳基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得到广泛研究。理想的SEI膜应是较薄且稳定,即初始循环消耗的电解质和碱离子较少,一旦SEI膜形成,它将作为钝化层,在连续的循环中防止电解质和碱离子的进一步消耗。醚类电解液相比于酯类电解质在负极表面能生成更薄更稳定的SEI膜。Seh等首次报道了一种简单的醚基电解质六氟磷酸钠,在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对阴极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情况下,300次循环中实现99.9%的高平均库仑效率,归因于醚类电解质在阴极上诱导形成均匀SEI膜。Xiao等研究显示四甘醇二甲醚(TEGDME)和碳酸盐电解质中的硬碳在低电流密度(50 mA/g)容量及容量保持率相差不大,但硬碳在1000 mA/g电流密度下测试时,在TEGDME中的比容量约为150 mAh/g,是碳酸盐中值(50 mAh/g)的3倍,进行1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约为85%,而在碳酸盐中为70.2%[图7(a)、(b)],归因于硬碳在TEGDME电解液中形成更薄且更稳定的SEI膜。同样,Hirsh等[41]在探讨硬碳在常规碳酸盐电解质和高性能醚基电解质中的性能和机制差异中表明,在醚基电解质中可实现更高的首次库仑效率、更高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同时,通过低温透射电镜、SEM、EDS和XPS以三种不同的速率探索了SEI的形成,结果显示,在醚基电解液中生成更薄、更稳定、更均匀的SEI膜[图7(c)、(d)],使硬碳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Dong等使用制备的硬碳纳米球报道了醚基电解质中独特的溶剂化钠和钠共嵌入机制,这种独特的机制避免了缓慢的去溶剂化过程,从而增强了钠的储存动力学。此外,通过低温透射电镜和深度剖析X射线电子能谱,观察到在醚基电解质中形成具有高无机比例的薄SEI膜,溶剂化钠在醚电解质中的较高扩散系数以及具有较低界面阻抗的较薄SEI膜进一步增强了动力学。醚基电解质的贡献,使得半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214 mAh/g,具有120 mAh/g的超高平台容量)和高首次库仑效率(1 A/g电流密度下为84.93%)。普遍认为,低结晶度、高孔隙率和大表面积的碳质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放电能力,但由于表面SEI不完全且不稳定,它们存在超低ICE的严重问题。Zhang等报道了几种不同的高表面积硬碳材料,通过使用醚基电解质改善了首次库仑效率。其中还原氧化石墨烯,其首次库仑效率可高达74.6%,并伴随着509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其归因于在醚基电解质中形成的薄而紧凑的均匀和离子传导的SEI膜。Chen等合成的具有高表面积的介孔空心碳球,在醚基电解质中20 A/g电流密度下具有187.6 mAh/g可逆容量,同时具有86.2%的高首次库仑效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表面静电势计算表明,这种电解质能够增强溶剂化钠传输动力学,并在碳阳极表面具有适当的静电相互作用。电解液的浓度同样对钠离子电池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通过控制电解液浓度进行硬碳材料性能的优化。Jin等报道了一种用于高度可逆的钠离子电池的不易燃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通过使用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在电极表面形成超薄(3 nm)和稳定的界面层。硬碳表面上形成的富含无机物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硬碳与电解质之间的不良反应,实现了高达97.8%首次库仑效率。Li等提出了一种超低浓度钠离子电池电解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扩大工作温度范围,低黏度和较小的腐蚀风险(较少的HF侵蚀)将有助于提高低温和高温下的界面润湿性和库仑效率。此外,形成的具有优异动力学的稳定的SEI/CEI使钠离子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稳定运行。添加电解质添加剂作为SEI膜的成膜剂,亦是改善钠离子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Bai等通过加入少量的酯类添加剂作为SEI成膜添加剂添加到醚类电解质中,在硬碳电极材料上构建保护层。在添加少量酯类添加剂的电解质(DME-0.5%VC)中,初始容量为211 mAh/g的硬碳负极在1 A/g的高电流密度下进行2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达95.6%,在未添加酯类添加剂的电解液(DME)中容量保持率仅有72.3%[图7(f)]。首次库仑效率从纯DME基电解质的84.7%下降到DME-0.5%VC电解质的83%[图7(e)]。这归因于VC辅助SEI薄膜的逐渐形成,在接下来的循环中,DME-0.5%VC电解质中的库仑效率达到近100%,表明VC辅助的SEI薄膜在长循环期间稳定地维持电化学可逆性。
图7 (a) TEGDME中硬碳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b) 碳酸盐中硬碳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c) 通过冷冻透射电镜成像PC电解质中以C/3的速率循环1次后SEI膜厚度;(d) 通过冷冻透射电镜成像TEGDME电解质中以C/3的速率循环1次后SEI膜厚度;(e) 不同电解质中硬碳充放电曲线;(f) 基于DME和DME-0.5%VC电解质的硬碳在电流速率为1A/g下的循环性能
3 结论
硬碳因其独特的结构、低成本、高容量、来源丰富等成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负极材料。本工作基于硬碳材料的嵌入、吸附及纳米孔填充三种不同储钠过程,系统介绍了“嵌入-吸附”“吸附-嵌入”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复合储钠机理。随后,分析硬碳材料所面临的倍率性能、首次库仑效率等方面问题,通过对负极材料本身结构和电解液优化来改善其倍率性能和首次库仑效率。但硬碳的首次库仑效率、倍率性能、储钠能力等往往相互冲突,所以对材料的改性应注重取舍,进行整体性能的优化。对于硬碳负极材料研究总结与展望如下。
(1)表征技术的发展使硬碳储钠机理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提出诸多储钠机理,但对于硬碳储钠方式仍存在争议,尤其对低压平台区的储钠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一种明确而清晰的储钠机制将有效促进ICE的优化,并指导先进硬碳负极材料的设计。
(2)微观结构和杂原子掺杂对硬碳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杂原子掺杂使缺陷浓度增大,对于倾斜区容量及离子扩散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首次库仑效率有不利影响。增大层间距和密集的封闭纳米孔隙以延长低压平台区容量是一种有效方式。
(3)设计含有丰富的可逆钠贮存活性位点和缩短Na扩散路径的特殊纳米结构碳材料,提高其倍率性能及比容量,同时探索优化电解液和添加剂,以形成更薄、更稳定、更均匀的SEI膜提高初始库仑效率。
(4)钠枝晶的形成对电池的安全性及循环寿命存在较大隐患,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预防。
(5)开发原料丰富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获取一致性好、低缺陷、低表面积、低成本硬碳,利于商业化推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30日,广西广投桂中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了广西广投桂中综合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总招标规模107MW/200.28MWh。本项目分为2个标段。其中:I标段: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50MW/100MWh)+飞轮储能系统(8MW/0.28MWh)+全矾液流电池储能系统(1MW/4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3MW/6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消息,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与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25年6月签订《招商项目合作合同终止合同》。公告称,由于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上述项目投资事宜,并由浏阳经开区管委会收回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30日,誉辰智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准固态”“全固态”“钠离子”等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化发展趋势。从产品方面来看,公司的核心产品包膜设备以及配对、热压、氦检等设备在新型电池中亦可应用。同时公司持续与行业机构、行业头部客户研发团队等保持常态性沟通,
作者:唐从庆蔡京升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引用本文:唐从庆,蔡京升.补钠技术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884-189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069本文亮点:1.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钠离子电池领域补钠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正极、负极及电解液三个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3日上午,甘肃兰州生态创新城新型储能西北区域总部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展示中心土建收尾和管网铺设工作。该项目是成都罗宾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兰州生态创新城规划建设的罗宾汉新型储能西北区域总部项目,计划投资6.2亿元,投放2000台移动储充机器人,日均解决超1万台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6日,天能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说明了公司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目前最新进展情况。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针对小动力和储能市场,成功研发出一款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的高性能层状氧化物钠电软包电芯。此外,公司还成功开发出首款能量密度95Wh/kg的聚阴
6月25日,在发生火灾近三周后,汽车运输船“MorningMidas”号最终在当地时间6月23日16:35左右,沉没于水深约5000米的太平洋水域。经打捞运营商ResolveMarine表示,“恶劣天气和海水逐渐渗入船体,加剧了最初火灾造成的损害,最终导致该船沉没。”本月初,一艘载有3000多辆汽车的轮船在太平洋起火,当时
“电池行业正突破单一化学体系束缚,进入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多核时代。”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今年4月的公开演讲中曾阐述上述观点。他强调,多核时代是宁德时代的新阶段,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还是强调性价比,多核技术都能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
今天起,全国各地陆续公布2025年高考分数线,成绩“出炉”后,如何选择院校及专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对当下热门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进行了解读,包括专业特点、院校选择、就业前景与发展潜力、重点高校专业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更新,供考生和家长决策参考。专业背景与战略意
近日,中国中煤所属中煤华利公司“千吨级煤基硬炭工业示范技术开发”项目成果通过现场验收,这是我国首次以煤炭为原材料实现硬炭千吨级量产,标志着煤基硬炭工业化量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度依赖进口,难以满足钠电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内相关企业纷纷布局硬炭产业
日前,河南林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2025年6月27日拟对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这一锂电池项目正式迎来阶段性进展。公示信息显示,项目选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产业园,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51
作者:陈英健1吴尚1曹元成2杜宝帅3王振兴1欧阳钟文1汤舜2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引用本文:陈英健,吴尚,曹元成,等.磁场分选在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918-1927.DOI:10.19799/j.cnki.209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6月30日,硅宝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硅碳负极材料主要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制备,可以应用于液态、半固态和固态电池。公司将积极拓展市场,加大销售,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
作者:唐从庆蔡京升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引用本文:唐从庆,蔡京升.补钠技术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884-189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069本文亮点:1.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钠离子电池领域补钠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正极、负极及电解液三个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修文县首融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项目、贵安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建设项目等共3199个。详情如下: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共3199个)一、四化项目(2438个)(一)新型工业化(1429
受供需突变、债务高企、技术竞争力不足、供应链脆弱、地缘政治加剧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冲击,锂电产业链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行业分化加剧,洗牌步入深水区,一场关乎存续与出局的战役已经打响。“红海”搏杀从高歌猛进到销声匿迹2025年全球电池行业破产、退市事件频发。在国际市场
作者:莫子鸣1饶宗昕1杨建飞1杨孟昊2蔡黎明1单位: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本文:莫子鸣,饶宗昕,杨建飞,等.锂离子电池过充热失控气热模型构建及关键参数影响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84-179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5.0262本文亮点:(1)构建了
回首储能行业刚被抽离政策拐杖之初,整个市场不乏犹疑、焦虑的声音。一方面,以低质产品进行低价竞争得以存活的储能企业陆续黯然离场;另一方面,储能在趋向市场化后更加聚焦价值重构,储能企业也在兼顾安全、效率与成本中愈发“求真”,迸发活力。价值导向下,直面储能安全2024年工信部发布的强制性国
“电池行业正突破单一化学体系束缚,进入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多核时代。”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今年4月的公开演讲中曾阐述上述观点。他强调,多核时代是宁德时代的新阶段,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还是强调性价比,多核技术都能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
近日,中国中煤所属中煤华利公司“千吨级煤基硬炭工业示范技术开发”项目成果通过现场验收,这是我国首次以煤炭为原材料实现硬炭千吨级量产,标志着煤基硬炭工业化量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度依赖进口,难以满足钠电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内相关企业纷纷布局硬炭产业
AI应用爆发式增长,引发各界对于算力对电力能源短缺担忧。众多知名人士指出,AI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能源短缺,为保证电网供应稳定,发展储能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储能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频繁变动的政策给储能收益增加了不确定性。这也在倒逼储能系统集成设计方案加速“升维”。技术升维之战如何
高泰昊能推出租换电系列产品,可广泛兼容,支持8-24串电池组,适配磷酸铁锂、三元、钠电等多种电池类型。通过智能一键切换,实现不同电池类型的管理,满足多样化的电池配置需求。
新型储能是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储能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电芯技术创新的践行者,鹏程无限自成立以来,在业界同仁的支持下,不断取得优异成绩。2025年7-8月,鹏程无限计划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分别举办“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整体建设“四箭齐发”,一期项目累计产值突破92亿元,二期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三期项目推进主体结构施工,四期项目将于近日实质性开工,为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年产能30GWh的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包含3条电芯产线、10条PACK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安阳市龙安区美景能源5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总价24482.25804万元,折合单价1.224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陕西大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博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大埔峡能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青海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3994.8093万元,折合单价0.85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珠海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3920万元,折合单价0.848元/Wh。项目招标人为国家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华丰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暂无充电宝相关零部件业务。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研发新型储能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研发进程中,技术路线是以新型聚合物为主,卤化物辅助,当前已取得初步验证成果,公司将继续审慎推进。但后续成果转化与产
6月30日,广西广投桂中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了广西广投桂中综合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总招标规模107MW/200.28MWh。本项目分为2个标段。其中:I标段: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50MW/100MWh)+飞轮储能系统(8MW/0.28MWh)+全矾液流电池储能系统(1MW/4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3MW/6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晚间,比亚迪公布公司2025年6月产销快报。电池方面,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7.019GWh,同比增长67.81%,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34.526GWh,去年1-6月累计装机总量约72.555GWh,同比增长85%。比亚迪6月销售新能源汽车382585辆,同比增长11.
为增强对储能电站常见灾害事故处置能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消防救援支队6月26日赴内蒙古能源集团磴口县奈伦储能电站,开展防消联勤灭火救援实战拉动演练。演练开始前,参演指战员深入蒙能奈伦储能电站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听取了储能项目负责人关于模组结构、材料选择上的防火设计等情况的介绍,了解了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消息,宁海县发改局发布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75号提案的复函,提到,推动光储充一体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光伏、储能、充电绿色能源系统建设,推进绿色能源高效利用。截至目前,宁海县辛岭德星阳光公寓南侧停车场光储充放项目、宁海县范家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