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综合政策正文

新疆莎车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推进风光发电建设 配套发展储能产业

2023-01-11 09:09来源:莎车县人民政府关键词:新型储能储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喀什地区党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安排,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锚定“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导向,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主要抓手,以依法严管为保障,以维护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式,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着力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推动莎车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做好引领,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莎车奠定基础。

第二节 规划原则

一、坚持力度不减、措施不减的基本基调

本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莎车建设新征程的规划,“十四五”期间,莎车县仍处于需要不断拼搏进取的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不稳固,各项工作进展不平衡,稍微松懈就会呈现倒退趋势,政策机制、可达可行等各方面不确定性、敏感性加大,从莎车县自然生态脆弱的实际出发,充分掌握我县的特殊性、基础性,要将力度不减、措施不减作为规划主基调。

二、坚持系统保护、综合治理的基本路径

实现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城市和农村统一监管的“三个打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融合,实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融合,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管理与乡村振兴相融合。

三、采取着眼长远、好差并举的战略路线。

面向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的总体目标,五年一个台阶,最终实现基本建成美丽莎车。坚持持久战与歼灭战相结合,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十四五”期间,打好重污染天气歼灭战,推进PM2.5、水生态、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状况持续提升。

四、坚持补足短板、改善环境的基本手段。

坚持全县共治,源头防治,加快完善县城、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满足我县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五、坚持系统治理、协同增效的基本策略。

强化系统治理的思维,进一步突出环境治理与生态系统协同联动。从经济、社会与环境统筹考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协同治理、保护修复治理的考虑;大气常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出发,莎车县生态系统保护由单一保护进入系统性、整体性保护转变。

六、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兵地环境治理体系。

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的思想,以切实解决兵地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统一领导、事权明晰、同规同标、纵垂横联、责任落实的兵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兵地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地方和兵团横向执法信息、各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之间纵向执法信息的交互,打通信息瓶颈,做到执法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提高联动执法工作效率。

第三节 规划范围与时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莎车县辖区,总面积8956.11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场)、568个村(社区)。户籍人口89万,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塔吉克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莎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规划时限

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四节规划目标与指标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面向建设“美丽莎车”,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到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范围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空气、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有明显的获得感,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莎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大于34.27%,PM2.5年均浓度小于52.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与臭氧浓度得到改善,重度污染天数持续下降。主要河湖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全县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土壤环境总体得到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氮、总磷、重金属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显著减少,完成地区下达的减排目标。

——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定提升,沙化土地扩大趋势明显减缓。生物多样性保护显著加强,全县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态安全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具体目标

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大于37.3%,PM2.5年均浓度较控制在52.8ug/m3以下,城市空气重度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5%以内。主要河湖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城市建成区不新增黑臭水体。全县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不出现地下水V类水体。土壤环境总体得到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总量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控制在地区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应对气候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等指标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

环境风险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1.3起/万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质量指数(新EI)保持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到19.6%以上,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不降低。

三、主要指标

根据《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喀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设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主要指标26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11项,涵盖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指标、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保护五大类。

表2-1莎车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指标

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指标

属性

环境质量改善

(11项)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39.2>34.27约束性

2城市空气细颗粒物PM2.5ug/m3116<52.8约束性

3城市空气重污染天数比例%330.5约束性

4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100约束性

5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

6湖库水质优良比例%100100约束性

7湖库监测点位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

8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100约束性

9城市黑臭水体比例%无预期性

10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00预期性

1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0预期性

总量控制指标(4项)12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548约束性

13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63约束性

14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169约束性

15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398约束性

应对气候变化(3项)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约束性

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约束性

1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预期性

环境风险防控(5项)19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898预期性

2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5预期性

21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1.3起/万枚预期性

22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预期性

2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100预期性

生态环境保护(3项)24森林覆盖率%16.9219.6预期性

25生态质量指数(新EI)%——稳中向好预期性

26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保持比例不降低约束性

(注:2025年目标值为规划研究预测目标;2020年为基准年实际值)

第三章 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培育绿色新动能,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并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明晰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持续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产区、生态功能区布局。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国土空间分级分类实施管控,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严格落实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标准,依法依规把好土地审批供应关,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监管。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推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严格执行莎车县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节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质量发展与严格环境准入标准相结合,坚持淘汰落后与鼓励先进相结合,支持产业发展向产业链中下游、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向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转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有色金属、钢铁、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进工艺、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强化产业集聚发展。结合我县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立足产业园区(开发区)自身优势和比较优势,结合“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要求,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推进企业入园,严格园区准入标准,完善和落实园区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风险防范。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发展,加快智慧园区建设,补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园区“三废”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

壮大绿色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与绿色环保产业融合创新,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支持环保技术装备研发生产,推动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扶持一批精专特优中小企业。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节 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加强能耗“双控”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煤电装机规模,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进燃煤电厂灵活性和供热改造。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继续推进“电气化喀什”建设,实施清洁能源行动计划,加快城乡结合部、农村民用和农业生产散烧煤的清洁能源替代,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稳步推进“煤改电”工程,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暂不能通过清洁供暖替代散煤的地区,严禁使用劣质煤,可利用“洁净煤+节能环保炉具“替代散烧煤。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着力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化石能源转型升级。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和分散式风电,支持可再生能源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态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配套发展储能产业,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局域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消纳能力。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推进公共建筑执行节能75%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持续推动供热老旧管网节能改造,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燃气、电力、热电联产等方式加快供暖燃煤锅炉替代,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和能源高效利用。

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水平。加强高耗能行业企业的能效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持续开展节能工作,有效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实施重点工艺环节的能效提升改造。

第四节 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货物运输绿色转型。大力推广“公转铁”运输组织模式,力争长距离公路货物运输量占比逐年递减,铁路发送量占比持续增加。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原辅材料及产品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降低大宗货物公路运输比重,减少重型柴油车使用强度。持续强化货运车辆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管理。

推广绿色新能源技术。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建设,建设高速公路沿线、物流集散地充电桩,鼓励开展充电桩进小区相关工作,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逐年增加新能源车辆占比,提高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车辆数量。

第四章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强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等源头管控措施,探索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切实增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

第一节 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根据莎车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实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全县各部门和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入研究达峰目标及达峰路线图,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包括研究制定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强化各领域各层级的贯彻落实。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制定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开展达峰目标任务分解,加强达峰目标过程管理,加强对全县各部门和行业的指导,强化形势分析与激励督导,确保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推动重点行业制定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全县电力、水泥、有色等重点行业制定达峰目标,争取在2025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依托未来社区低碳场景构建,探索生态绿色城乡综合能源服务模式,重点在建筑材料、采暖系统、能源供应系统、智慧用能服务等领域率先推进低能耗、零排放技术。加强建筑与公共设施节能,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节能及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加快供热计量传输平台建设,强化宾馆、办公楼、商城等商业和公共建筑低碳化运营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因地制宜推广余热利用、高效热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等低碳技术,创建节能型社区,鼓励使用节能型材料,推广节能灯具和节能家电的使用。鼓励引导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洁低碳转变,建设绿色低碳村镇,适时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零碳排放建筑试点示范。加大节能宣传,提高社会节能意识,推行全民节能行动,营造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

持续推动碳市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碳市场建设工作部署,监督检查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情况,夯实碳配额分配和碳排放权交易数据基础;积极指导开展能力培训,提高相关企业参与碳市场建设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发电行业率先实现线上交易的基础上,逐步推动电力、水泥、有色等更多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充分发挥林业碳汇交易在助力生态建设、扶贫脱贫攻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多重作用。

第二节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推动能源、建材、电力等重点领域技术升级,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积极鼓励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技术。持续推进交通领域、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控排,提升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推广“公转铁”多式联运,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绿色建筑要求,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深化建筑领域清洁能源利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加大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绿色低碳产品推广试点。

促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开展工业、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减排协同控制研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强化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协同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加强节约能源与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有效衔接,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增效。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氢氟碳化物、氧化亚氮、全氟化碳与六氟化硫排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养殖和农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第三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强化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基础设施适应能力,加强极端气候应对,提高农林牧业适应能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升重大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危机应对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能力。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深入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及区域响应。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融合提升。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全面融入生态环境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融合。探索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环评中探索开展碳排放评价,研究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制度。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核算和报告制度。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协同实施污染物与碳排放量核算、核查。

第四节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开展全民节能低碳宣传教育。推动节能低碳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园区等。持续开展宣传工作,做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等宣传活动。创新开展节能低碳体验性、趣味性活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发挥公共机构带动引领作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推行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遴选建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并开展成效评估工作。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大创建工作的动态管理和定期复核。

推进全民绿色消费。积极推广低碳出行,营造低碳消费环境、引导低碳消费行为、培育低碳生活理念。鼓励企事业单位、市民通过认养植树、使用节能低碳产品、减少碳足迹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推出绿色旅游、绿色消费措施,严格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发展旅游区绿色建筑,配置低碳环保设施。鼓励公共场所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提倡低碳餐饮,推行“光盘行动”。

专栏1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程

1.林业碳汇工程

2.低碳化改造工程

3.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项目

第五章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空气质量

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根据我县大气环境主要受自然沙尘污染影响这一实际,推进大气环境精准治污,明确污染控制类型,科学施策、科学治污。

第一节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源头排放

强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企业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和承担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并接受社会监督。

继续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一是继续严格水泥行业污染防治,水泥熟料窑应配备低氮燃烧器,采用分级燃烧等技术,窑尾配备脱硝设施,窑头、窑尾配备高效除尘设施,窑尾废气二氧化硫不能达标排放的应配备脱硫设施,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二是加强工业窑炉污染综合治理。完善我县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管理体系。推进工业窑炉全面达标排放,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工业窑炉装备和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工业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区域水泥、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暂未制定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窑炉,应参照相关行业已出台的标准,全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三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稳步推进化解煤炭等过剩产能。联合商信局组织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分类整治。四是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砂石料、矿山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建立管理清单,对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按照“一厂一策”要求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规范化整治要求和完成时限。

实施燃煤燃气锅炉整治。一是加快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网建设。推进清洁供暖,扩大集中供热,推广民用节能环保采暖炉,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建设。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系统。二是严把新锅炉市场准入关。推动锅炉效率进一步提高。落实燃煤锅炉清单制度,明确整治方案。推进锅炉生产、经营、使用等全过程节能环保监督标准化管理。三是持续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对于10-65蒸吨/小时的锅炉,要综合运用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提标改造等措施,实施整合、改造或淘汰。通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

第二节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一是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关键举措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逐步推行以电代替煤炭,加快煤改电工作进度,推动加快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任务分解落实。二是稳步推进清洁取暖。充分利用电能、天然气、锅炉尾气余热、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地选择清洁取暖方式,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分步骤推进清洁取暖计划。三是积极推进能源提效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建材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重点用能单位持续开展以减煤为重点的节能工作和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作。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坚持增加供应与提高能效相结合,加强供气设施建设,推广城镇居民使用天然气。组织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加强交通运输节能改造,推进以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燃料运输装备的应用,先行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推广应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到2025年营运货车、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能耗均有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2019年基础上再降低5%。加强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推进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和供热计量传输平台建设,促进供热节能降耗。2025年,人均能耗水平下降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均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

推进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控制道路交通扬尘污染。严格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完善城乡垃圾处置体系,推进资源化综合利用。二是绿化及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加强矿山开采扬尘综合整治和植被恢复。规范辖区采矿区矿产品及废弃物堆集区域、堆放高度,纠正矿山企业乱堆乱放、管理无序等违法行为。加大日常检查和监管力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三是加强沙尘天气防控。首先应大力发展“退耕还林草发展畜牧业、经济林草间作”模式。经济林更具当地气候条件以核桃、巴达木为主,他们均对土壤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这是改变生态环境的首选。四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严格控制秸秆露天焚烧。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在初春、秋收和夏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2025年,秸秆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大气氨污染防治,加强种植业氨排放控制,调整氮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加强养殖业氨排放治理,鼓励农村地区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五是加强农业大气氨污染防治。加强种植业氨排放控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调整氮肥结构。加强养殖业氨排放治理。

第三节 加大重点区域管控,统筹大气污染防治

加大重点区域管控力度。一是开展大气污染源专项执法行动。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源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环境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实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数据造假、偷排偷放、无证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力度。加强对全县重点大气污染源的环境监管,对排放企业核发环境许可证,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治理。一是加强应急措施实施与动态决策管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动机制。我县按照喀什地区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编制本县应急预案和分级管控措施。加强应急措施实施与动态决策管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有毒有害废气污染控制。加强有毒废气企业的环境监管,推进有毒废气排放工业企业的工艺技术改造,对重点排放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行业有毒废气监测,减少含汞、铅、恶臭等有毒有害废气的排放。把有毒有害废气排放控制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明确严格的控制措施和应急对策。

第四节 强力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

一是全面加强柴油车环保达标监管。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生产、进口、销售不达标车辆违法行为。在生产、进口、销售环节加强对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抽查核验新生产销售车辆的OBD、污染控制装置、环保信息随车清单等,抽测部分车型的道路实际排放情况。

二是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重点查验污染控制装置和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实现重点车型全覆盖。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全县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统一编码登记。抓紧划定本地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严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三是加强车辆环保管理。利用ETC系统实施机动车环保排放阶段信息化管理。实施在用车检测/维修制度。积极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时监测和抽检工作,建立车辆行驶过程中尾气排放的实时监控体系。设立专项资金补贴鼓励高排放车辆提前报废。研究制定机动车保有量控制方案,控制机动车保有量过快增长。

专栏2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工程

1.实施莎车县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

2.开展莎车县工业炉窑专项整治工程

3.莎车县燃煤燃气锅炉升级改造工程

4.莎车县扬尘综合整治工程

5.开展莎车县秸秆禁烧专项巡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储能查看更多>储能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