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内蒙古:全面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 把淘汰落后机组转为应急和调峰机组

2023-01-18 10:02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键词:煤电机组煤炭清洁政府工作报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3年1月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把淘汰落后机组转为应急和调峰机组,把传统燃煤电厂转为新型绿色智慧电厂。提高煤炭弹性产能和应急保供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非煤矿产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

原文如下: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王莉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很不寻常、很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2019年亲临我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族人民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增团结、保安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共圆小康梦、迈上新征程。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5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6.1万元增长到9.6万元。粮食总产量从全国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绒、饲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累计生产煤炭53亿多吨、发电2.9万亿度,煤、电保供量均居全国第一。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化率从64.6%提高到近69%,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张呼、通新、喀赤高铁相继通车,公路里程增加1.7万公里,呼和浩特新机场主体完工,21个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

——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事项压减71%,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区各级国企重组整合244户,“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历史性难题基本解决。2021年以来推动大中矿业、优然牧业、大唐药业、新华发行、欧晶科技成功上市,实现我区企业A股上市9年零的突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突破1万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速总体快于经济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万元增加到近3.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20万人以上,教育普及、医疗卫生、文体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累计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项目2970个、140万套、1.55亿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108个、棚户区近26万套、农村牧区危房9.6万套,建设保障性住房2万套,圆了600多万群众的安居梦。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黄河、“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重点河湖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累计造林3700多万亩、种草1.2亿多亩、防沙治沙5400多万亩、均居全国第一,创建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全力处置额济纳、满洲里、二连浩特、呼和浩特等地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整治政府过度举债乱象,重拳整治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化险,妥善处置原包商银行、新时代信托风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民族团结局面巩固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系统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举措,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广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倍加珍视大团结的良好局面、精心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五年来,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大事项、重要问题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2953件、政协委员提案3329件,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41项,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87项,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军地协调、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人民防空等工作都有新成绩,外事侨务、统计调查、新闻广电、社会科学、档案保密、参事文史、地震气象、地质测绘等事业都有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老龄委、关工委等组织都有新气象。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区党委带领下,稳中求进、难中求成,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居全国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居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2%、居全国第二。

一年来,我们坚持早出手、早行动,年初伊始接连不断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制定稳经济40条配套政策、21条接续政策,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81条、产业高质量发展130条、奶业振兴9条、公路投资6条、高标准农田建设11条和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政策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心剂”,给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实施重大项目3343个、完成建设投资突破60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44%以上,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以上,新能源投资增长5倍以上,一批重大产业和基建项目落地,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大局、为大局,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煤炭产量12.2亿吨、发电量6465亿度,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外送电量2640亿度、均居全国第一;完成4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豆、油料扩种任务,粮食产量780亿斤、牛奶产量734万吨、肉类产量27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科学精准优化疫情防控举措,以快制快处置多轮疫情,特别是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打响呼和浩特保卫战,有序组织23.74万名大学生转运返乡,“新十条”后全区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等服务保障任务,取得近年来大型安保维稳最好效果。

一年来,我们坚持育产业、换动能,精心谋划8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实行“两图两库两表”推进机制,建成全产业链项目140个,落地链主企业近百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43%以上。特别是用新理念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既抓开发利用、又抓装备制造,既推动与央企合作、又促进地方企业参与,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批复实施约1亿千瓦,建设6类市场化应用场景项目3000多万千瓦,发电1300多亿度、超过三峡工程一年的发电量,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开始起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扩开放,在全区推开“12345”热线,对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进行月排名,重点盯督排名靠后者。深化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审批和“证照分离”改革,开展“两优”专项行动,向呼包鄂乌下放38项行政权力事项,自治区级权力事项取消72项、下放679项,压减办事时限49.4%、环节20.8%、材料26.5%。统筹口岸“放”与“防”,创新“七个起来”举措,过境中欧班列7337列、增长19%,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自治区政府组织政企接洽66次、对接企业257家,盟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招商活动217场,全区引进到位资金3300多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增投入、促创新,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36.9%,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梯队。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2家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5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落户农科院,8家企业成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0家。引进院士5人,实现零的突破。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示范工程项目26项,取得一批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成果。

一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暖民心,就业、医疗、社保等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年度任务,动态消除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风险。创建14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高校A档学科零的突破,实施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试点和“工匠班”计划,设立鄂伦春旗大杨树镇高考考点、结束当地考生34年“异地高考”历史。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建成街道社区养老服务机构885个。文艺精品迭出,舞剧《骑兵》获文华大奖,舞蹈《森林中的考考乐》获群星奖,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71个、老旧管网2170公里,建成农村牧区公路6261公里、改造户厕10万多个,城乡人居环境适宜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基层、保主体,下达财力性转移支付1484亿元,实施“四个一批”帮助基层化债近300亿元。新组建文旅投资集团和新能源运维公司,支持能源集团加快发展、一年实现扭亏为盈。新增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缓缴税费超过6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6.84万户。完成保交楼1.05万套,实现预售资金监管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生态、促节约,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深化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善“双碳”政策体系,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和“公转铁”、“散改集”,创建智慧园区55个、低碳园区4个、零碳园区2个。扎实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激活项目近万个、资金64亿多元、土地13万多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回望五年,每一份成绩、每一份进步,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一道拼搏、实干、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方方面面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关于今后五年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内蒙古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政府工作,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扬蒙古马精神,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内蒙古贡献。

综合分析形势,我区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内蒙古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中的责任更加凸显,在“双碳”背景下大宗工农产品对全国发展的兜底作用、对经济大省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在能源、资源、地缘、幅员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加凸显。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区发展还面临诸多成长中的“烦恼”和转型中的困境。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地区生产总值刚刚超过2万亿元、排在全国第21位,与我区能源资源等优势不相匹配,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中增加值超千亿的只有煤、电两个行业,制造业占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不到3%。三是要素支撑不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欠账较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金融支撑能力较弱,人才总量不足且外流严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水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产业园区亩均能效和产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五是风险隐患较多,尤其是地方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累积了一些老问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叠加风险和关联影响不可低估。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问题挑战躲不开也绕不过,解决好、应对好了就能转化为新机遇。我们要在抢抓机遇中扬优势、锻长板,在应对挑战中促转型、补短板,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关于未来五年我区发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党委历次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已有明确部署,政府工作的首要职责就是把这些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变为现实,重中之重就是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自治区党委带领下,全区2400多万各族人民一定会焕发出强大的自信心和崇高的使命感,通过五年努力,推动经济总量跨过3万亿元大关、发展质量迈上历史性台阶,“两个屏障”更加牢固,“两个基地”量质齐升,“桥头堡”作用充分彰显,让“模范自治区”这面旗帜绽放更大荣光。

三、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能耗强度和减排指标按照国家要求安排。这些目标,贯彻了党中央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要求,考虑了内蒙古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年发展环境还会有很大不确定性,我区经济仍然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承压负重、跳起摸高。我们必须树立信心,把弦儿绷起来、把劲儿鼓起来,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懈怠,要有雄心壮志把总量做大、把家底攒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保持住稳中有进、整体好转的发展势头。去年一季度全区经济增长5.8%,今年在高基数上开好局不容易。必须从一开始就咬定6%左右的增长目标,努力实现高开高走。

不遗余力抓项目。“三驾马车”中,我区消费弱、出口小,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靠投资带增量、优结构。基本盘子是完成投资6300亿元,重点在现代能源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和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骨架、公共服务短板领域抓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集大原、包银、太锡等项目进度,争取开工建设鄂榆延高铁,抓紧推进包鄂、集通长、齐乌通、齐海满高铁及两伊、临哈铁路改造等前期工作,力争铁路建设规模达到1700公里、高铁达到470公里;加快G5511大通道、G331沿边公路等项目建设,实施15条国省干线“断头路”贯通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公路里程1万公里;完成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建设,启动11个通用机场建设。我们既要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也要抓一批铁路、公路的“断头路”,全力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连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围绕产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园区铁路专用线和旅游路、产业路,增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建成东台子水库,推进引绰济辽二期、河套灌区改造等工程,开展黄河防洪三期、引嫩济锡、乌兰察布城区供水等前期工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资源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建设蒙西“四横五纵”、蒙东“八横二纵”电力主干网架,推进新能源大基地集疏外送工程和绿电、绿氢进京新通道建设,布局一批充电桩、加氢站。新建数据中心装机50万台、5G基站2万个。

全力以赴抓招商。精心谋划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聚焦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盯住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制造业500强,牵住头部企业、群主企业、链主企业,定向招引、压茬推进,力争引进到位资金3800亿元以上。打造专业化团队和投融资平台,推行“飞地”招商、“整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想方设法把项目布局、产业配套、要素保障等优势集成起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优好项目落地。形成管行业、管园区、管地方都要管招商的氛围,今年继续拿出8100万元兑现奖励政策,调动上和下、条和块、部门和地方捆在一起抓招商的积极性,掀起百川入海、万涓汇流的招商引资热潮。

精准发力抓消费。我区消费长期不温不火,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更为低迷。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当务之急是让商业街、步行街、大商场、小商铺都开起来、旺起来,尽快把元气补回来、把“烟火气”引回来。要规划建设一批消费集聚区、体验中心和城郊大仓,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通辽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在盟市中心城区设立互贸进口商品展示店,大力发展潮流夜市、民生早市、城乡集市消费场景,开展省际旅居养老合作试点,办好“活力内蒙古·乐享消费”主题活动,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首店、举办首发活动,力争新引进品牌首店100家;鼓励支持“老字号”传承保护、创新发展,让更多的百年老店、百年“老字号”焕发出新活力;鼓励发展“互联网+”消费业态,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推进乳肉制品网络销售双百亿专项行动,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600亿元。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基本因素,要想方设法让群众赚钱有指望、花钱有底气、有钱去消费。各级政府要多实施就业带动强的项目,深化就业促进“五大行动”,以项目建设新增一批、以灵活用工吸纳一批、以新兴业态拉动一批、以创新创业带动一批、以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多措并举扩就业、增收入。旅游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消费经济,关键是把品质提起来、名气打出去、人气聚上来。要全力争取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批,全力创建莫尔格勒河、七星湖等5A级景区,培育敕勒川、康巴什、额济纳等8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10条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打造全国性展会展演精品,举办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开展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定制服务和汽车租赁等落地游服务。特别是像那达慕这样的活动要红红火火搞起来,用歌舞的海洋、乳肉的飘香、壮美的风光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过来,让内蒙古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发挥文旅投资集团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资源整合、区域协调、品牌统筹,集中打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在市场立得住的景区,把最美的草原林海、沙漠瀚海、长河大湖、冰天雪地都做出产品、做成精品,创造更多文旅融合的看点、亮点、卖点,做到从东到西全域皆可游、春夏秋冬全年无淡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机组查看更多>煤炭清洁查看更多>政府工作报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