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政策正文

2023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

2023-01-18 10:10来源:辽宁发布关键词: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辽宁售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好15项重大工程,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坚决维护国防安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实施守边固边工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源技术攻关,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畅通国家北粮南运通道。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矿产储备、供给和保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强省。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修复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第三,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沈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坚持“四个面向”,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高水平建设材料国家实验室沈阳基地,推进辽宁实验室高效建设运行,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更好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引育壮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紧紧依靠创新塑造振兴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四,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数字政府建设倒逼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振兴发展活力。以深化改革引领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软硬联通”协同发力,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全力打造经济大动脉。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高水平吸引利用外资。高质量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深化对口合作,吸引更多要素资源集聚辽宁、根植辽宁、振兴辽宁。

第五,着力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健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力建设大连国际性枢纽港,推进“三个中心”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强市。推动沿海六市协同改革开放创新、全力建设“两先区”。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加强辽东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协同推进资源型地区综合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县城和特色乡镇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抬升高质量发展底板。

第六,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坚持人民至上,依靠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辽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倡导全民健身,发展竞技体育,建设体育强省。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交通强省。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城市。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做到经济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振兴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广大群众。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推进各项事业。必须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必须练就的基本功,常思隐患、勤补短板,压紧压实各方面责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480亿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左右。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确保稳经济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发挥效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帮助企业渡难关,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真正让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优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好省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统筹好投资基金、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用好普惠小微贷款、碳减排、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15项重大工程为抓手,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高质量项目。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开工建设盘锦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葫芦岛扬农化工农药精细化工、沈阳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项目。采取央地合作、PPP等多种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开工建设大连新机场、沈阳机场二跑道、引洋入连工程,加快建设沈白高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等重点项目,阜奈高速全线通车,沈阳地铁四号线、二号线南延线和大连地铁五号线建成运营。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快“双千兆”城市工程和充电设施建设。加强重大项目省级统筹,完善考核奖惩等机制,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出台恢复和促进消费措施意见。加快推动批零住餐业恢复性增长,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实施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培育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加快建设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智能消费终端,创新消费场景。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促进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和夜经济发展。改造提升培育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步行街,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东北地区消费聚集区。实施县域商业发展行动,改造升级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

(二)全力夯实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巩固“双减”成效。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兴辽卓越”高等职业学校20所左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建设100个左右一流学科、1000个左右一流专业,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力争大连先进光源项目纳入国家建设布局,全力打造我国科研资源集中地、原始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提升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4500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完善科技项目生成管理、成果转化机制,实施100个“揭榜挂帅”项目,创建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新建10个中试基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5%以上。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和“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带土移植”引进300个高端人才团队,支持引育1000名左右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解决好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放权松绑,赋予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在辽沈大地竞相奔腾!

(三)全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推进技术改造示范项目200个,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60个,完善首台套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政策体系。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升级改造,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形成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支持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加快发展,做强做大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数控机床等12个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60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整零共同体”,打造配套产业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和结构调整步入快车道。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装备、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办好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80个以上,扩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0个,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0个,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抓好沈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制造端发展延伸,发展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推动大商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推进商贸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进自驾、露营等新兴旅游创新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5303万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建设高标准农田289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推进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国家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动涝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辽宁农产品品牌,建设食品工业大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农商直供、定制农业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庭院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农垦改革。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户产业链联结,让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受益。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延伸,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农村电网5817公里,改造农村危房6000户、公路危桥200座,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美丽宜居乡村1000个以上。加快填平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绘就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新画卷。

(五)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努力打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动涉企审批一次办成、便民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恪守契约精神,坚决纠正政务失信行为,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惠企强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大力处置城市“烂尾楼”,有效盘活闲置存量资产。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让辽宁真正成为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成就梦想的摇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加快国企整合重组,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把资源向主业集聚、向优势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实力强、运行质量优的国有大型企业。扎实推进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充分发挥中央驻辽机构作用。加强央地合作,为央企搭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深化在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支柱产业等领域合作,吸引央企在辽宁设立区域总部。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集中统一监管,全面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制定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打破影响平等准入的各种壁垒,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加大对民营企业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着力营造亲商重商护商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民营经济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源网荷储一体化查看更多>多能互补查看更多>辽宁售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