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无论从政策端,还是从企业端、应用端、资本端、产品端来看,2022年燃料电池产业在经历疫情的考验下,依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在向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方向突围。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 ID:weixin-gg-fcev 作者:游保平)
政策层面,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让我国燃料电池产业的产业发展有了“指路牌”;企业端,企业们陆续开始通过兼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谋划长远发展;应用端,产销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示范推广政策初见成效;资本端,涌入产业链的资金同比大增,资本布局涵盖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产品端,大功率的燃料电池新品迭出,向200+kW以上跃升,从材料到核心部件均在快速地进行降本增效。
此外,2022年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持续加强;外资燃料电池势力加紧抢滩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在乘用车、船舶等多元化场景的探索应用取得明显成绩;业务方向上,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也在往电解水制氢领域布局,国内整个电解水制氢市场全面爆发。
为客观呈现2022年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概况,便于业界对产业发展态势形成基本的预判,高工氢电归纳整理了9大关键词:
一、 政策:国家定基调,非示范城市加速推进
2022年以来,上至国家发改委,下至各地方省市,均发布出台了一系列氢能相关政策。尤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与此同时,非示范城市群加强了政策支持的力度。
2022年以来,甘肃、岳阳、贵阳、山西、南京、无锡、宁东、包头、湖北、成都、海南、济南、重庆、安徽、新疆等地区在布局氢能产业上拿出了“没有政策也照干”的决心。甘肃谋划“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园;岳阳明确提出打造氢能示范城市;贵阳公示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山西立志向氢能产业转型;南京开通氢能公交示范线;重庆加速完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济南提出建设“中国氢谷”;新疆将加快壮大氢能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等。
这些城市并未入围 “北、上、广、冀、豫”首批示范城市群,但它们显然在尝试摆脱心理上对“补贴拐杖”的依赖,承担起了发展氢能产业的重任。
二 、氢能冬奥:北京冬奥会点燃2022年氢车示范第一把火
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的开年大戏,在这场举国关注的体育赛事之中,零碳环保的氢能元素成为冬奥会交通出行的主角,以氢燃料电池客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在接送服务现场观众和运动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冬奥会期间,共有12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运行,在奥运史上是数量最多,同时也是服务于寒冷的冬季奥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其中,张家口共计投入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710辆,其中冬奥赛区崇礼区623辆,主城区87辆。北京冬奥会是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际赛事上的一次规模化运营的亮相,这次投运的氢车也是北京市当年完成2022年度示范城市群推广目标的主力,为国内全年的氢车示范开了一个好头。
三、 疫情攻坚:燃料电池企业打响疫情攻坚战
2022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站在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风口浪尖。尤其是重塑集团、氢晨科技、神力科技、上海治臻、上氢能源等多家上海本地燃料电池企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谱写了一曲不惧艰险的昂扬“战歌”。
他们积极配合上海市防疫政策,或组织员工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抗疫大军;或筹集物资帮助困境下高校和员工;或坚守在公司、工厂一线,确保研发和生产;疫情下,上海燃料电池企业的自救行动和积极的态度给整个氢能行业带来极大的鼓舞!
当逐渐从疫情中开始恢复后,上海就发布了第二年“揭榜挂帅”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度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氢城示范”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起来。同时国内其他地区发展步伐也在提速。
四 、大功率:燃料电池额定功率向200+kW以上跃升
国内燃料电池不断在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级,2022年以来,国内多家燃料电池企业推出了大功率的燃料电池产品,部分企业的产品向200kW以上跃升。
例如:氢晨科技的230kW金属板单堆产品实现装车应用,并率先对外展示了业内首个300kW的大功率金属板单堆产品;氢璞已经打造出适用于重卡/船舶/固定发电的300kW碳板电堆;鲲华科技发布了全球首套单堆25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鲲·运200;清能股份发布了单堆额定功率为250kW的VLS Ⅲ-250燃料电池电堆等。此外,还有重塑集团、雄韬氢瑞、清极能源、新研氢能等公司均推出大功率产品。
五、 氢能重卡:订单放量,逐渐开启规模化示范
氢能重卡被认为是国内燃料电池率先实现商业化的细分市场之一,随着各地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步伐的加快,氢能重卡2022年商业化交付投运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22年以来的氢能重卡发展呈现出2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其配套的燃料电池系统不断向更大功率的方向迈进,200+kW以上的燃料电池系统开始进行装车验证;二是规模化投运的场景相对聚焦,煤化工企业和钢铁公司成为应用氢能重卡的大户。
据高工氢电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存在疏漏可能),2022年年初以来,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江苏、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多个地区举行了氢能重卡交付投运活动。这一年里,氢璞创能、国鸿氢能、鲲华科技、氢晨科技、重塑科技、风氢扬、清能股份、雄韬氢雄、捷氢科技、潍柴动力、氢途科技等多家燃料电池企业配套氢能重卡展开示范运营。
六、 应用多元化:乘用车等场景应用持续破冰
相对于氢能商用车,国内氢能乘用车长期处于“萌芽”阶段。从2022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萌芽已露“尖尖角”。在FCVC2021展会上,广汽展出氢能乘用车AionLXFuelCell;一汽展出氢能乘用车红旗H5-FCEV;现代汽车展出氢能乘用车NEXO;上汽大通亮相全球首款高端氢能MPVMAXUSEUNIQ7。
2022年下半年开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大有乘风而起、加快商用进程的势头。在氢能商用车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燃料电池乘用车正试图通过“网约车”等形式实现市场突围。丰田汽车计划通过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佛山开展包括短租车、网约车、专线巡游车在内的大规模示范运营互动。上海首批燃料电池网约车也正式上路,80辆以虹桥机场为中心运行的车辆,每天将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后,上路运营。
除了乘用车,2022年,氢燃料电池在船艇游轮、机车/列车、摩托/电动车、叉车/观光车、电站等新兴细分领域的应用探索也均进步显著。
七、 融资:超14家燃料电池企业获融资,总金额超60亿元
在双碳政策体系之下,随着国内多地氢能政策的不断加码,企业和投资机构布局燃料电池领域的积极性也在持续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有遗漏),已有国氢科技、未势能源、爱德曼、明天氢能、新研氢能、鲲华科技、氢途科技、东方氢能、氢航科技、溯驭技术、济美动力、新创氢翼、苏州氢澜科技、氢通新能源等14家燃料电池企业展开融资,总金额超过60亿元。
整体上看,2022年我国燃料电池企业融资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融资总金额上涨,多家企业进入数亿元级融资俱乐部;其二,有技术沉淀与研发实力的企业备受资本青睐;其三,研发是融资的主要目的,大规模扩产尚待时日。
八 、制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探索电解水制氢
随着绿氢项目的拓展,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电解水制氢企业阵营正快速壮大。自2022年年初以来,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众多公司纷纷开始布局电解水制氢业务,其中不乏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公司,以及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等材料企业和专业的设备提供商。
其中,燃料电池企业布局电解水制氢业务的公司有清能股份、氢晨科技、重塑集团、清极能源、国鸿氢能等;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企业有治臻股份、鸿基创能、东岳未来氢能、氢电中科等;设备类企业有世椿新能源、隆深氢能、东莞嘉拓、科威尔、航天华阳等。
综合来看,布局电解水制氢的燃料电池企业主要分为三大类:其一,燃料电池企业入局电解水制氢设备;其二,材料企业入局电解水制氢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其三,设备企业入局制氢测试设备及电解槽生产设备。其入局的逻辑在于:能够与自身产业链形成互补效应,是自身业务的一个延伸与补充,预计将依托未来绿氢行业的发展壮大而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九、 外资:外资燃料电池势力加紧抢滩中国
随着中国发展氢能产业的战略意图进一步明确,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大,外资燃料电池势力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已经从最初的市场培育转入大规模投资建设产线的阶段。
2022年外资布局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典型案例有:现代企业在广州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销售公司;佛吉亚成功收购斯林达,加紧布局中国IV型储氢瓶市场;瑞士飞速集团携手潍柴动力合作设立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燃料电池空压机。
此外,博世和丰田公司分别以重庆分公司、四川一汽丰田作为配套商已成功进入第343批、345批公告目录。外资的强势入局,或将形成鲇鱼效应,刺激国内燃料电池技术进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等相关要求,现将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产业化项目(2500t/aETFE扩产项目)相关信息公示如下:建设项目的简介(一)项目名称: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物、康复装备制造、海洋智能装备、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城市云脑、微系统模组等重点项目
摘要:云南首批氢动力汽车上路运行和光伏电解制氢的调试成功,建成国内首个具备综合热管理能力的固态合金储氢发电和液、固结合的氢储能系统。来源:北极星氢能网作者:程雪婷(云南电科院)近日,云南电科院承担的氢储能项目完成,云南首批氢动力汽车上路运行和光伏电解制氢的调试成功,实现了可再生能
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氢能方面指出:把促进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领域。加快高效制氢技术攻关,推进储氢材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2年第1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中25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超过100千瓦,占比达到67%;17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超过120千瓦,占比达到45%。业内人士认为,燃料电池具有发电效率高、续航里程长等特点,“双碳”目标下,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目前
氢能作为零碳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河北省政协委员、保定市屹马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玲建议,加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对氢能产业关键零部件配套的支持,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出台燃料
1月13日上午,融通汽车集团“华中氢都”首批氢能源汽车交车暨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武钢大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融通汽车集团主办,武钢集团有限公司、京科控股有限公司协办。这标志着“华中氢都”首个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示范基地全面启动。近年来,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武汉
近日,丰田汽车在刚刚开幕的东京车展上发布了两款AE86概念车。这两款概念车在外观部分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CorollaAE86coupe的模样,但动力部分已经升级为纯电动力和氢气动力。丰田表示,推出这两款概念车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这些经典车型不会在电动时代被抛弃,而是为其改装现代化零排放动力系统让
2023年1月12日,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福田”)就“北汽福田氢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支撑北京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共同推进全球运营中心、动力系统制造中心、
2023年1月12日上午,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210kW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在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顺利通过验收。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在会上表示:这个项目的成功,是我国SOFC发展
近日,氢蓝时代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国家强检认证,额定功率达到260千瓦。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加氢站布局持续加速为燃料电池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内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正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与此同时,燃料电池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燃料电池产业“一升
目前,氢能产业利好政策频发,我国氢能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1月11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以下简称“氢能公司”)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签署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将建设国家电投集团膜材料、碳纸华南地区唯一的氢能产业基地;而在此前的一个月
当前燃料电池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研发支出大,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在这一阶段,资本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ID:weixin-gg-fcev作者:司玉国)2021年以来,随着各地方政府纷纷发布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产业规划,资本大量进入。据不完全统计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要求,上海牵头协同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以及宁东,组建了“1+6”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百站、千亿、万辆”为战略目标,打造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产业集群。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11月5日,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龙头企业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领投、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跟投,开创了央企“国家级”基金首次投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民营科创企业的先河。
“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多项政策措施,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导向清晰明确,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此前,潍柴股份发布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1,300,000.00万元(1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投资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等项目。如今,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25位
越来越多的具备资源及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投身燃料电池行业,将有力助推该行业的发展。本文重点梳理了金通灵、汉钟精机、鲍斯股份、欣锐科技、蠡湖股份、凯美特气、泰豪科技、汉缆股份、江苏神通、越博动力等10家上市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布局的最新动态,以及他们2021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
股市是产业晴雨表,也是市场情绪度量衡!上市公司的行动表明,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加速投入、产业分工、创新涌现、中外企业一起携手共进新阶段。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黄金十年”序幕已经拉开,但产业政策的不确定仍然是挂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3年1月16日,西南院与鲁西集团联合开发并建设的5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装置引入原料气,顺利产出合格的粗甲醇产品。该中试装置建设历时四个月,一次开车成功,并实现连续运行。5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装置采用西南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专用催化剂与低能耗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专利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9日,大兴机场临空区加氢站项目挂牌成交,这也是北京市首宗纯氢站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0.48公顷,地上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是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区域,首宗S5加油加气站(加氢站)用地采用挂牌方式供地的试点项目,将落地北京市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1月17日下午,湖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16时30分,大会执行主席张文兵宣布选举结果:王蒙徽当选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艳玲、马国强、刘雪荣、刘晓鸣、胡志强、杨云彦当选为副主任。澎湃新闻注意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官网现已更新了领导班子成员的简历信息。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等相关要求,现将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产业化项目(2500t/aETFE扩产项目)相关信息公示如下:建设项目的简介(一)项目名称: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物、康复装备制造、海洋智能装备、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城市云脑、微系统模组等重点项目
1月18日,中集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氢能”)旗下1200Nm/h碱性电解槽发布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中集氢能位于江苏启东市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碱性电解槽生产基地成功举办,标志着中集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布局进一步完善。目前中集氢能已完成电解水制氢两种
1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征求《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该文件规定了加氢站运营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氢气质量管理、现场运行管理、风险管理、档案管理与数据记录。适用于各种供氢形式的车用加氢站,加油(气)加氢等合建站中的加
欧洲联盟高级官员16日说,欧盟将采取“果断举措”保护欧洲企业不因美国大力补贴本国绿色产业政策而丧失竞争力,拟议方案包括精简欧盟各国补贴审批流程、设立欧盟主权基金资助产业发展。不过,关于具体回应举措,欧盟内部尚未达成一致,希望在下月初召开特别经济峰会前协调分歧、敲定大致方案。美国和欧
近日,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就将用于羚牛氢能与浙江海港集团共同打造的“东方氢港”中最重要的场景----全球首个绿色集装箱运输港口。该项目是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项目,从测试到分批投放,前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2023年青岛市重点项目名单。其中,重点建设类项目363个,重点准备类项目157个,13个氢能与储能项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