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4.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提升农房设计和建筑水平,新建农房执行《农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术指南(标准)》。引导农村自建住房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建材、节能洁具等新材料、新产品,大力推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等新型建造方式。鼓励农村推广适宜节能技术,在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农房围护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提升农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热舒适环境。推进农村用能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形成高效、清洁的建筑采暖系统。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普及电动汽车,积极推进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有序发展应用,逐步降低燃油车辆占比。继续推进太原、临汾国家“公交都市”建设,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市创建“公交都市”。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加快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全部实现新能源化、电动化和清洁化。有序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展氢能重载汽车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推动铁路装备升级,稳步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达峰。(省交通厅、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着力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深入实施交通强国山西试点,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交通发展高地。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式运输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开通至连云港、青岛港、唐山港等主要港口的常态化铁水联运班列,在晋中等市开展公路运输“散改集”试点,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积极推进“公转铁”,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发展试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国道207晋城、长治重载交通试验路建设,打造全国重载运输“建管养运”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城乡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打造太原、大同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强化太原、大同、临汾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积极推动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升现代物流组织效率。支持道路客运经营主体之间通过重组或并购提高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水平。(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完善多式联运骨干通道,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建设水平,全面构建“两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重点推进雄忻、集大原、太绥等高铁和汾石、浮临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太原机场改扩建、朔州机场新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晋城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太原、大同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态化改造,重点建设沿黄、沿汾绿色交通廊道。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完善公路服务区、城乡区域充电换电设施,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有序推进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住建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航产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大力推动精准赋能,助力实现碳达峰
开展循环经济助力、科技创新赋能、碳汇能力提升、全民参与四大行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
(一)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内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提升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推动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鼓励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绿色化。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推进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赤泥、共伴生矿、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焚烧管控。依托朔州、长治、晋城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到2025年,新增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到2030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加强城市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构建“社区回收点+分拣中心+综合利用处理”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率先打造无废城市。鼓励回收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发展直营或加盟回收站点,提高组织化程度。依托武宿综合保税区,加快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维修中心达产达效,打造太原飞机拆解基地。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力度,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促进煤机装备、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以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规划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中分拣中心和集散场地,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打造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产业园区。分类施策推动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遏制过度包装,推广“布袋子”和“菜篮子”,限制一次性用品,有效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省住建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行动
1.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省级科技计划中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点专项,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绿色技术创新攻关项目,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委托定向、并行支持等机制,形成一批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纳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有关绩效考核。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统筹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科技项目研发和科技成果在晋转化。开展碳潜力和有效性评估。高效运行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各类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运营、保护。(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气象局、省国资运营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面向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需求,争取煤转化、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大型气化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山西或建设山西基地、山西分中心,推动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等建设,布局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科技力量。超前布局绿色低碳重大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推动建立覆盖能源互联网主要技术的实验平台。引导企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支持高等院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育建设新型学院。支持有关单位加强碳监测和评估工作,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鼓励校企联合组建山西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争取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基础研究。主动对接国家科技项目,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成气开发利用、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等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提升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山西能力”。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深化二氧化碳低能耗大规模捕集、富氧燃烧减排、CO2-N2O催化减排、二氧化碳捕集的高性能吸收剂(吸附材料)及工艺、传统优势产业节能降碳减污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供给能力。(省科技厅、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推进,重点在二氧化碳深部煤层封存及驱替煤层气、碳纳米管制造、加氢制甲醇等方面强化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和应用,推动T800、T1000级碳纤维制品的产业化和工程化应用,加快推动气凝胶研发应用,加快发展高品质特殊钢,加速推动储氢用钢、汽车用钢、低成本装配式建筑用钢等市场推广和应用。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探索创建省级零碳产业创新区。(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大力开展低碳技术推广示范。加快建设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探索实现生物基材料替代化工材料,打造全国最大的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应用变温变压吸附法碳捕集工艺,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示范项目。支持建设工业化空气二氧化碳捕集(DAC)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塑料系统。支持二氧化碳-甲烷干重整示范项目,推动实现烟道气捕碳高效转化利用。加快生物碳减排技术应用,探索工业尾气生产燃料乙醇技术路线。(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1.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全面落实“三区三线”“三线一单”,严控生态空间占用,制定林地、草地、湿地使用负面清单、禁止区域、限制区域,落实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措施,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有序有量有度的林木采伐原则,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和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严格征占用林地、草地、湿地审核审批,稳固现有森林、草地、湿地、土壤等固碳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太行山(中条山)国家公园,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草原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科学规划森林、草原布局及品种,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村,扎实落实国家储备林战略,提升森林质量和稳定性。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实施退化草地封育、亚高山草甸、河漫滩草地生态保护工程,推进沿黄沿汾地区禁牧休牧轮牧,依法划定和严格保护基本草原,扩大基本草场面积,加强现有湿地保护,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推动出台《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山西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加快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开展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工矿废弃地等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力争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清单(第一批)的通知。通知提到,试点典型经验共45项,其中包括构建“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碳工具应用体系。搭建“133X”架构的碳达峰数字化平台,即1套碳排放核算体系作为平台大脑,开发“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3个工具,服务政府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地区,公示如下:常熟市、昆山市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常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清单(第一批)的通知。试点典型经验共45项,其中包括构建“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碳工具应用体系。1.搭建“133X”架构的碳达峰数字化平台,即1套碳排放核算体系作为平台大脑,开发“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3个工具
2025年,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2025年度碳达峰碳中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加快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降碳集中攻坚。深化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与重庆协同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促进水风光氢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申报项目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重点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储能
1月23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山东省碳普惠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意见》主要分为六章,包括总则、方法学管理、项目论证及减排量核算、减排量交易和消纳、监督管理、附则。全文如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碳普惠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
近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加快建立海南自贸港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加快建立海南自贸港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坚持“向绿图强”,争创双碳“优等生”。到2027年,海南自贸港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出台若干个海南特色产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北京市2025年重点工程计划的通知。计划包括,低碳能源动力系统研发平台、低碳动力系统科研中心、中国电建双碳产业创新基地等。原文如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2025年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1月12日,宁夏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银川市人民政府市长陶少华发布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报告明确2025年工作安排,其中提出,制定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牵引产业绿色化转型实施方案,推进国能灵绍光伏大基地、中广核离网制氢等20个项目,打造马家滩
华能山西分公司左权三期发电项目施工准备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HNZB2024-12-2-385)中标候选人第1名: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510747元,质量: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工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中标候选人第2名:天津博和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058885元,质量:满足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山西省虚拟电厂规模正式进入百万千瓦级行列。目前,山西电力市场的虚拟电厂聚合用户由107户增加至122户,聚合容量从82.18万千瓦增至201.38万千瓦,最大可调节负荷达到25.63万千瓦。山西省通过建设虚拟电厂,将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以报量报价的方
记者近日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2024年山西持续发力新能源外送,全年新能源外送交易电量164.4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其中绿电交易量76.6亿千瓦时,连续两年绿电外送全国第一。山西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不仅夯实了国家煤炭传统能源的基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山西吕梁孝义市召开氢能专班工作推进会,研究破解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题,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孝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清智指出,今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年”,鹏飞集团氢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年产10万辆新能源、氢能源工程车辆制造
2月8日,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招标公告显示,项目采购容量6000MW,招标人为晋能控股当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项目采购双面双玻182*182-210mm/210mmTOPCon组件,组件转换效率22.75%。交货地点为云冈区、新荣区、左云县项目所在地指定施工地点或招标人指定的其他
1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名单,共涉及611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不含涉密项目)。其中,新能源相关项目共30个,包括13个光伏产业链项目,1个大型风光基地项目,11个保障性并网新能源发电项目及5个绿电园区项目,详情见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期,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公示了一批独立储能和用户可控负荷拟参与电力响应交易试点企业名单,包括辅助服务聚合商华工优能(山西)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凯瑞达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深电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山西能源营销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电力能源有限公司、临汾汾能
2月7日,山西大同阳高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项目单位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境内。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新建阳高500千伏变电站工程,本期新建2×1000兆伏安主变,远期规划4×1000兆伏安主变;500千伏出线远期8回,本期4回,分别至大同特高压2回、平城2回;2
近日,山西省多地举行2025年第一次“三个一批”活动。太原:2月6日,低碳绿能产业、蓝石光智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器智能制造、等12个项目现场签约;年产4.8亿克拉半导体基体工具材料项目开工,同时,与会领导考察观摩了“投产一批”代表项目中国长城电源业务落地项目。大同:大同市共推进项目42个,总投资5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名单,含5个氢能项目,涉及氢燃料电池、氢能重卡、制氢项目等领域。
巩固与发展山西电力现货市场途径之探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高鹏韩丽萍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非常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各地方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陆续发布,其中披露了2025年能源电力方面的重点规划,梳理如下:1、北京市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
1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安全环保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回顾2024年安全环保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署2025年安全环保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4年,集团系统实干担当、锐意进取,坚决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其中能源活动占到总碳排放的88%,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的41%,做好电力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至关重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完善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电能是最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能源电力以自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以更高标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新型能源强省。抓好抽水蓄能项目,协同布局新型储能项目,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新增风电光伏并网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拓展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成效,选树一批领跑企业。培育壮大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稳妥推进碳
1月8日,2025年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2024年全
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领域攻坚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行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目前,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41.1%,低于50%的全国平均水平,且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
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含盖氢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企业入选
12月28日,新至双碳等企业与永州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至双碳将以虚拟电厂为平台,以风光储充及微电网为载体,为永州陆港产业园打造低碳智慧能源管理体系,降低园区用电成本,提升园区绿色低碳能源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新至双碳是兴源环境旗下子公司,以新
随着“双碳”概念的提出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电网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升级优化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困难。虚拟电厂技术作为破解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能源转型的解决方案,对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来源:微信公众号“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