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对全市商品煤销售、使用单位建立常态化煤炭质量抽检机制,每年开展至少2轮次抽测,对达不到国家《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用煤企业,依法查处。
(三)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
1.持续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
调整优化货物运输方式。推进大宗货物“散改集”,集装箱铁水联运年均增长15%以上。武钢有限、平煤焦化、中韩石化、整车制造企业等年货运量15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的大宗物料和产品运输采用铁路、水路、新能源等清洁化运输方式或国Ⅴ及以上排放标准的货车比例达到90%以上,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采取“外集内配”的城市物流公铁联运方式。对符合环保要求、“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明显的工业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允许正常运输。
加强铁路专用线和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既有线路最大程度发挥效能,主要港口新建集装箱及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现有作业区扩大铁路运输能力,实现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的无缝衔接。推动铁路场站进行适货化改造,向产业集群、大宗物资主产区和交易中心延伸。
实施柴油货运车辆限行。探索制定全市三环线(含)内区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禁限行交通管制措施(已深度治理的柴油货车除外)。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工程。加大新能源货车推广应用。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道路货运企业创新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
2.加快提升交通绿色低碳水平
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应急车辆除外)、出租车、通勤车、邮政快递车、轻型货运车辆、网约车、驾培驾考车(自动挡)以及总质量8吨(含)以内的园林作业车、环卫垃圾收集车、高压清洗车原则上使用新能源汽车,党政机关公务车应当带头、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在机场,除消防、救护、除冰雪、加油、应急保障及新能源汽车供给不足情况外,新增及更新场内用车辆电动化比例原则上应达到50%,其中,通用型车辆电动化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80%;在铁路货场、港口,更新和新增作业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布局和投入,研究配套鼓励政策,力争50%的居住社区具备充电条件。落实《武汉市氢能产业突破发展行动方案》,在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通勤、物流、园林作业、环卫垃圾收集、高压清洗、渣土运输车辆等领域,率先示范推广采购氢燃料电池汽车。
推广新能源渣土车。在渣土清运领域开展新能源渣土车推广应用试点,持续提高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工程项目中的新能源渣土车参运比例,中心城区率先推行新能源渣土车。
加强新车源头排放管控。按国家要求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在生产、进口、销售等环节开展新车环保一致性核查工作,抽测部分车辆实际道路排放情况,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
加强在用车环保达标监管。加大路检路查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常态化联合监管执法模式。加大对物流园区、工业园、货物集散地等重点单位的入户检查,对于日常监督抽测或定期排放检验初检超标、在异地进行定期排放检验的柴油车辆,应作为重点抽查对象。加大对高排放车辆监督抽测频次,特别是秋冬季柴油车的监督抽测频次。
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有序推进汽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严格执行《武汉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记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指导维修企业建立机动车维修治理档案制度,对检验机构、维修单位和机动车所有人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推进实施机动车检测和维修信息共享机制。
持续开展老旧车辆淘汰工作。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和燃气货车(含场内作业车辆),推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国四柴油汽车和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汽车,探索出台提前淘汰更新减税退税优惠政策。
加快推进机动车结构升级。平均每年推动1000辆老旧柴油和燃气公交车、1000辆老旧柴油轻型货运车、100辆老旧环卫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2025年底前,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应急车辆除外)达到100%。
推进油品储运销排放达标。每年组织开展1-2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2023年底前,中石油西北销售武汉分公司码头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推进石化、化工企业装载高挥发性化工产品的罐车开展下装式装车改造并采用自封式快速接头。对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定期检测,鼓励将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年度检测纳入危化品运输经营许可证申领或年审范围。研究推进船舶与码头油气回收装置对接改造。对储油库、年销售汽油量在5000吨以上的加油站、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并联网;新建加油站同步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对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抽测。
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加快发展地铁、轻轨和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实现覆盖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全绿色出行模式,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2%以上。研究公交车、地铁相互换乘和地铁票价优惠政策;加强地铁等换乘枢纽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实施停车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公众绿色出行。
3.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
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船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严禁新增不达标船舶进入运输市场。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以及火电、钢铁、煤炭、焦化、建材、矿山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2025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具备条件的可更换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
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稳步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制定年度抽检抽测计划,抽检比例不低于编码登记数量的20%。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准入制度,严禁未进行编码登记、不符合禁用区使用要求,以及不能达标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入施工工地。建立本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发动机生产企业清单,制定年度监管核查计划,重点开展环保信息公开、排放基本配置、企业自查及排放控制策略等检查,基本实现系族全覆盖。严格执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规定,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监督抽测。探索建立使用GPS监控设备定位非道路移动机械位置的管理模式。
推动内河船舶污染治理。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航运船舶。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应用,提高轮渡船、旅游船、港作船等新能源比例,鼓励新建、改建LNG单燃料动力船舶,探索全电力船舶在旅游业的应用。
提高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岸电设施。加快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探索实施船舶使用岸电优先装卸、靠离泊等激励政策。鼓励港口企业、岸电设施运营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岸电使用协议。到2025年船舶靠岸期间原则上全部使用岸电。允许港口企业等岸电设施运营企业按照现行电价政策向船舶收取电费。
4.全面保障油品质量
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对成品油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加强监管,清理整顿无证无照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建立常态化抽检生产、销售、存储车用尿素质量机制,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存储伪劣非标产品行为。
加强船用燃料含硫量限制。建立船舶低硫油应用示范区,重点控制长江、汉江武汉段的内河船舶排放。加大对船舶用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船舶使用超标燃油行为,海事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形成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确保船舶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油。
(四)强化协同减排,切实降低VOCs和NOx排放水平。
1.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
全面推动VOCs高效末端治理。定期开展企业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专项检查。推动现有项目淘汰单一低效处理工艺。
推动取消废气排放系统旁路。对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必须保留的旁路,建立保留旁路清单并通过专家论证,并通过铅封、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并配套建设废气处理设施,确保因紧急情况通过旁路排放的废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新上项目,除因安全生产等因素必须设置废气旁路系统的,一律不得设置旁路系统。
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涉VOCs排放企业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或《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全面推进储罐综合治理、污水逸散废气专项治理。着力提升LDAR质量,VOCs泄漏认定浓度对标重点地区,气态VOCs物料、挥发性有机液体及其他液态VOCs物料的泄漏认定浓度分别为2000、2000及500μmol/mol,定期对不可达密封点和储罐密封点采用红外法检测。强化非正常工况废气收集处理,通过辅助管道、设备或移动式设备处理开停车、检维修、生产异常等非正常工况排放废气。
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工作。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建立完善源头、过程和末端的VOCs全过程控制体系。炼油、石化、焦化行业工艺有机废气全部收集并引至有机废气治理设施,或送工艺加热炉、锅炉、焚烧炉直接燃烧处理;排放口污染物浓度连续稳定达到相关行业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督促中韩石化(乙烯)于2023年底前停用1#焦化。鼓励重点企业开展VOCs自行监测。
实施季节性调控。7—9月期间,引导石化、化工、制药等行业企业尽可能不安排全厂开停车、放空、开釜、储罐清洗作业等。城市桥梁、道路栏杆等维修维护的涂料喷涂作业和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沥青铺设等避开易发臭氧污染时段。4—10月,持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执法帮扶,组织专业人员针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等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帮扶,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拉条挂账”式管理,督促落实整改。
持续推进“一企一策”“一园(群)一策”治理。督促重点企业持续完善“一企一策”,对发现的问题按要求落实整改。推动全市涉VOCs园区(集群)编制“一园(群)一策”,对园区(集群)内企业实行统一整治标准、统一整改时限。在重点工业园区(集群)、重点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和可移动式走航监测。
提高VOCs管理水平及要求。推动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空气标准》(GB 37822-2019)中的无组织排放特别控制要求。逐步建立VOCs分行业差异化管理模式,开展企业精细化核查及治理效果评估,建立分区域、分行业、分组分的精细化管控清单,对芳香烃、烯烃、醛类等活性物种排放量大行业企业开展组分监测,建立VOCs成分谱。汽车制造业、包装印刷行业严格执行《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2/1539-2019)、《湖北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42/1538-2019)中特别排放限值。
提高VOCs治理精准治污能力。基于现有光化学监测网络数据,进行数据潜力挖掘,提高业务化分析能力。针对重点行业,构建重点企业VOCs排放源的本地化源谱,评估减排潜力,构建VOCs减排潜力清单。搭建VOCs污染源核查-监测-溯源一体化综合溯源机制,精准定位VOCs污染源,动态管控VOCs源排放企业。
2.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
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脱硝提标改造。全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烟气脱硝提标改造,力争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0毫克/立方米。
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执行《湖北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鄂环发〔2019〕15号),武钢有限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按照超低排放标准推动平煤焦化焦炉维修改造。
推动水泥企业实施提标改造。持续推进水泥企业熟料生产线完成废气排放提标改造,改造后颗粒物和NOX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50毫克/立方米。引导粉磨站、水泥制品企业参照“绩效引领性指标”进行提标改造。
推动玻璃企业治理设施提标升级改造。推进玻璃企业提标改造,平板玻璃企业玻璃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烟气颗粒物、SO2、NOX及氨逃逸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20、100、300及8毫克/立方米;日用玻璃NOX排放限值不高于400毫克/立方米。
加大生物质锅炉治理力度。建立生物质锅炉管理台账,制定生物质锅炉综合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新建生物质锅炉应全部采用专用锅炉,配套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生物质非成型燃料、煤炭、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其他物料。全市范围内10蒸吨以上生物质锅炉提标升级改造,改造后在基准氧含量9%条件下,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分别不超过10、35、50毫克/立方米。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非专用生物质锅炉淘汰。
加快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推进全市范围内4蒸吨及以上的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新建、整体更换的燃气锅炉(设施)和在用的锅炉(设施)经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50毫克/立方米。
实施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治理。武汉长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石油焦改燃。推动武汉华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煤气发生炉改燃。对已有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炉窑,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依法查处废气排放不达标的工业炉窑;引导无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炉窑实施深度治理,改造后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稳定达到20、100、200毫克/立方米以下。
3.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
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养殖场通风环境,推进封闭式养殖模式,宣传引导养殖户添加微生态制剂等进行养殖,养殖废弃物采取生产有机肥,厌氧发酵等模式,减少氨气排放。
加强工业源及移动源氨排放监管。加强工业企业氨排放源控制,完善脱硝系统氨捕集和氨逃逸管控;加强对工业制冷企业制冷剂的泄漏探测与预警管理;开展机动车氨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五)深化面源治理,着力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
1.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加强施工扬尘控制。积极推行绿色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七个百分百”。渣土消纳场进出口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持续推动智慧喷淋系统安装工作,提升扬尘管理效率。长距离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工程实施分段施工,合理降低土方作业范围。加强精细化施工管理,推动实施“绿色施工”“绿色运输”,减少夜间施工数量。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资质评价、信用评价,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扩大机械化清扫范围,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国道、省道及城市周边道路、城市支路、背街里巷等,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提高清扫频次;推广主次干路高压冲洗与机扫联合作业模式,大幅度降低道路积尘负荷。构建环卫保洁指标量化考核机制。加强道路两侧裸土、长期闲置土地绿化、硬化,对国道、省道及物流园区周边等地柴油货车临时停车场实施路面硬化。
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一、二、三期煤场封闭治理改造。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各类煤堆、灰堆、料堆、渣土堆等要采取苫盖等有效抑尘措施,灰堆、渣土堆要及时清运。加强港口作业扬尘监管,开展干散货码头扬尘专项治理,全面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防风抑尘、洒水等设施建设。
2.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鞭
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网格化制度,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露天焚烧监管。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定期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严控秸秆焚烧、烧荒、烧垃圾等行为。加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和监管。
3.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执法行动
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油烟扰民源头控制,拟开设餐饮服务的建筑,应设计建设专用烟道。
4.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
推动氟化工行业含氢氯氟烃生产线逐步淘汰,改造使用含氢氯氟烃生产线,严格控制副产三氟甲烷排放。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严厉打击涉消耗臭氧层物质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涉消耗臭氧层物质企业监管清单,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涉消耗臭氧层物质企业联合双随机抽查。
(六)提升能力建设,协同推进应急减排与长效减排。
1.完善污染天气应对机制
完善夏季臭氧污染天气应对。继续倡导实施晚间加油优惠政策,减少夏季中午高温时段车辆加油频次;鼓励加油站和储油库的装、卸油作业优先选择在夜间进行。
加大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力度。动态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管控,指导企业制订“一厂一策”操作方案,按照“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原则,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至具体生产线或生产工序(设备),并明确企业应急措施落实责任人,实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化管理。
推进货运大户建立门禁系统和电子台账。2023年底前,各区建立用车大户(日均使用货车≥10辆)名录并实现动态更新,每季度报市生态环境部门备案。推动用车大户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要求建立门禁系统及电子台账,监控数据至少保存六个月,电子台账至少保存一年。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加大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对于超标排放上路行驶违法行为依法严格处罚。
优化完善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实现7—10天精准预报,进一步提升PM2.5、臭氧预报准确率。探索建立分级、分区、分时的重污染应对工作机制。
积极参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完善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和能力,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在秋冬季PM2.5、夏季臭氧污染时段,组织开展“武汉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2.着力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
建立网格管理机制。各区组织辖区街道(乡镇)修订更新大气污染防治“一点一策”方案,分级、分区、分时做好空气污染应对工作。各区制定街道(乡镇)空气质量考核办法,定期通报考核打分排名情况并报送市改善空气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扩大工业源自动监控范围。研究将涉VOCs和NOx的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覆盖率不低于工业源VOCs、NOx排放量的65%。重点排污单位应依法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国家联网,并按要求开展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不具备实施污染物浓度自动监测条件的,推动安装能间接反映排放状况的工况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等。
加强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在主干道和国家高速公路沿线设立路边站,开展NO、NO2、非甲烷总烃和交通流量一体化监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监测等手段,推动污染源监控与环境质量变化溯源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重点地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及交通干道的污染物网格化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定期对臭氧和PM2.5污染管控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对近岸重点船舶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监测,加强船舶排气污染防治及监管技术研究。建立武汉及周边城市一体化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
3.强化大气环境执法监管
提升VOCs执法能力。各区结合本辖区污染特征,根据执法需求配备走航监测车、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PID)、便携式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ID)、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热成像夜视仪等VOCs执法装备仪器。提升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定期开展VOCs专项执法培训、组织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升环境执法工作效率。
4.加强决策科技支撑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推进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更新常态化、业务化。持续开展颗粒物、臭氧污染来源解析研究。构建重点行业企业本地化VOCs源谱。开展重点行业企业VOCs排放核查、治理效果与减排潜力评估。
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工作。开展城市臭氧污染现状、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跟踪研判典型臭氧污染成因。构建城市精细化、分物种VOCs动态化排放清单,明确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的涉VOCs重点行业。研究制定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提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七)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法律法规政策作用。
1.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
市、区财政加大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各区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靠后的区,应当进一步增加大气污染防治财政资金投入,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支撑。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工业大气污染源深度治理、新能源汽车更新、高排放车辆淘汰和治理、移动源排气污染监测监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气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以及大气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等领域。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传统产业升级、工业污染治理、铁路专用线建设等领域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研究实施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等减税退税、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农业机械给予购机补贴支持。对秸秆产业化利用项目在项目入库、财政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完善价格激励约束机制
落实峰谷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等,进一步理顺输配电价结构,优化“两部制”电价机制,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协同,完善“两高”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继续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生物质发电电价支持;港口和机场岸基供电执行大工业电价,推动降低岸电使用服务费。结合实际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水价政策,对超低排放改造的工业企业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减少城镇燃气输配气层级,合理制定并严格监管输配气价格,完善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取消天然气开户费,保障民生用气用电价格基本稳定。落实实施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企业的环境税和消费税政策。研究实施汽车生产企业领跑者激励机制和新能源货车税收减免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空气质量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制订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分解治污责任,落实重点任务;各项规划任务的牵头部门要出台系列配套政策、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优先安排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二)严格监督考核。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将评估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靠后的区进行约谈或限批。对工作推进不力、工作滞后、治理不到位的,依法依规强化监督问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定期开展辖区范围内街道(乡镇)小型站空气质量考核通报,对街道(乡镇)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实施月度考核排名。
(三)推进信息公开。
每日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持续开展对各区空气质量的考核排名工作。重点排污单位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将违规违法情节严重的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运维、检测机构依法依规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按要求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
(四)强化宣传引导。
各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正面宣传引导。强化对大气污染问题、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开展治理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重点行业的行业协会和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行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生产,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实施全民行动。
加大全社会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引领。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和多式联运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附表1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库能源结构调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1日,中民(辽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到辽宁大石桥市洽谈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项目并进行签约。在签约仪式上,李子恒与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协议书,标志着辽宁大石桥市在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速了向绿色、可持续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待氢基新能源清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1日,彭州市绿色氢能装备与材料科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彭州绿氢中心”)在成都正式启动。作为国内首个权威第三方电解水制氢核心部件检测机构,彭州绿氢中心公布了投入运行后第一份检测报告“碱性电解槽电极1000小时实测数据”,标志着国内制氢测试平台已具备电解水制氢核心组
11月19日,飞驰科技举办了以“氢能出海驱动未来”为主题的全球首款氢能大巴出口以色列及欧洲交付仪式。活动现场,以色列客户、领事以及佛山市南海区发改委领导、合作方Allenbus及飞驰科技的多位领导共同出席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此次飞驰科技氢能大巴交付以色列,标志着公司的全球业务版图又增添浓墨重
2024年11月21日,北京未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昌平成功首发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EMCat.HER阴极催化剂、AEMWEHER阴极电极、AEMWEOER阳极电极三款产品。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先进能源产业处处长金鑫、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国际绿氢组织高级顾问李北葵、三峡发展公司联合事业部总经理张杺玹、京能
近日,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从外高桥四期码头装船出运,标志着我国在解决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对氢气在各垂直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促进氢能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一种二次清洁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低碳、安全环保等特点,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0日,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迎来了首批官方指定用车——吉利醇氢电混汽车的发车仪式,活动在吉利晋中基地隆重举行。350辆吉利第4代帝豪醇氢电混汽车将作为哈尔滨第9届亚冬会官方指定用车,投入到亚冬会服务中,为本届亚冬会提供安全、低碳的出行方式。据了解,这是甲醇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就“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柔性制氢系统签署合作协议,阳光氢能将为项目提供16套1000Nm/hALK柔性制氢系统。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苏海通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茅洪菊,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新能源技术小组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0日晚间,永安行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适技术”)65%的股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不会导致永安行的实控人变更。永安行的主要产品包括公共自行车系统、共享电动车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9日,内蒙古华电氢能产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新宇,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电气设备修理、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华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与广州公交集团于广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新能源技术、智能运维、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新共识,同时,我所旗下武汉威迈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与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签订共同建设大湾区新能源船应急保障中心合作协议。所长桂文彬,副所长李明勇,广州公交集团党委
11月18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与普洛斯中国在上海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在氢能产业生态领域的合作,携手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专长,通过协调资源配置、开展业务合作,在氢能产业的
11月15日,由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建设的0.5吨/天小型撬装液氢试验平台正式开工。项目采用高效、低能耗的液化系统,为液氢生产提供可靠的冷量保障,同时配置液氢薄膜罐和球罐的组合方案,大幅提升了液氢储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原文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广州市餐饮外卖行业无需餐具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1日,中汽协会发布2024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4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1和563辆,同比分别增长19.2%和18.8%。1-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79辆和4695辆,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4%。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开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如下:原文如下:省经信厅解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现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4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安徽省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共40条。原文如下:安徽省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改高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北京市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的通告,文件支出,将针对氢能源等新能源载货汽车实施分车型、分时段、分区域的通行便利措施,以有效促进降本增效并加速货车新能源化。《通告》规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日,成都经信局官网发布了《拟承担2024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的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其中,东方电气、四川荣创、成都新研,负责500台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推广项目。文件显示,2024年度成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共分为5中类型,分别为:燃料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临港新片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建设奖励申报工作的通知》。奖励标准如下:1.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多拉快跑”。行驶里程超过1.25万公里的中型货车、机场用车、港口用车,经认定后奖励1万元/辆;行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外媒报道,近日,现代汽车美国公司宣布召回2019-2024年在北美销售的Nexo车型,由于热激活压力释放装置(TPRD)存在缺陷,故障部件可能会在车辆停放时导致氢气泄漏和火灾。据现代汽车证实,美国多达1545辆汽车和加拿大多达23辆汽车可能受到影响。此次召回是由于汽车的热激活泄压装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冀中装备石煤机公司“石煤”氢能源系列环卫车再推新品,一种可用于一年四季的18吨氢燃料电池四季洗扫车研制成功。新下线的18吨氢燃料电池四季洗扫车是公司氢能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也是公司推出的第三款氢燃料电池环卫车。该氢能洗扫车集洗扫、吸尘功能于一体,作业模式一键自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0月12日,中汽协会发布2024年9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4年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辆和210辆,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4倍。1-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88辆和4133辆,同比分别增长40.6%和44%。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7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1日,中民(辽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到辽宁大石桥市洽谈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项目并进行签约。在签约仪式上,李子恒与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协议书,标志着辽宁大石桥市在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速了向绿色、可持续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待氢基新能源清洁
近日,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从外高桥四期码头装船出运,标志着我国在解决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对氢气在各垂直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促进氢能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一种二次清洁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低碳、安全环保等特点,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
11月18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与普洛斯中国在上海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在氢能产业生态领域的合作,携手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专长,通过协调资源配置、开展业务合作,在氢能产业的
近年来,鄂尔多斯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国氢能生产应用示范基地重要部署,紧紧围绕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抢抓氢能产业进入市场化临界点战略机遇,扎实推动“一链、两网、三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交通、化工、电力等领域绿色氢能替代应用,加快构建我市绿色低碳体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阳光氢能(包头)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2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威,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阳光电源旗下阳光氢能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四川省经信厅针对《关于加大氢能产业示范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进行了答复,其中指出将切实推动政策内容落地落实,突破政策制约,在攀枝花、雅安、甘孜、阿坝、凉山等地,打造一批集中式、规模化水风光发电制氢工程,推动氢储能与多种形式储能协同发展,为新型能源体系和战略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在项目推广、技术产业化等提出了多项资金扶持措施,包括:对承担国家、北京市重大科技和产业专项且符合经开区发展方向的,给予最高1:1的资金配套,每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为2000万元。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3日下午,临湘市与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签署《生物质+绿电制氢+氨+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临湘市与5家企业在氢能领域深度合作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在叶县开工,该项目为亚洲首个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据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叶县利用丰富的盐资源,过去采盐后无用的盐穴,未来可用于压缩空气发电,或储存天然气、氢气等。项目地区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矿区优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与华电北方新能源公司签订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37.57亿元,规划建设风电装机规模42万千瓦、光伏5万千瓦,年产氢气2万吨,配套建设输氢管道约20公里,从明安镇并入达茂旗至包头市氢气长输管道进行消纳,着力打造氢能产业基地。
11月15日,现代汽车将携旗下氢能、电动化及高性能N品牌在内的多款产品集中亮相2024年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展现现代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在华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现代汽车最新氢燃料电池概念车INITIUM也将继10月全球发布之后首次亮相中国。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家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